《秀才的逆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秀才的逆袭-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思齐的折子中述说了扬州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指出若扬州失守,江北大军尽失,则南京则根本守不住。扬州对大明的重要性马士英当然知道,可任思齐的话却让他觉得有些危言耸听,要是那么多军队都守不住扬州的话,区区两万多岱山军又有何用?

    不过任思齐既然勇气可嘉,一心为国,自然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马士英打算把任思齐招来好生抚慰一番,让他安心留在南京为己所用,至于强掠工匠的小事,自然也不再计较。

    可是还未等马士英派人,又有人前来禀报,说驻扎在江边的岱山军已经拔营了,正准备上船出发离开南京。马士英的脸色一下子铁青了起来。

    “元辅啊,这肃虏伯如此桀骜跋扈,干脆把他抓起来算了!”阮大铖看着马士英的脸色,提议道。

    “抓起来?”马士英瞪了阮大铖一眼,这是什么狗屁主意,任思齐手中掌握着几万军队,若是做起乱来可怎么办?

    阮大铖也知道自己说了蠢话,羞愧的低下了头。

    “立刻拟旨,调肃虏伯宁波总兵任思齐部协防扬州,抵御清兵。”马士英咬着牙,吩咐道。侍候一边的中书舍人闻言,立刻挥笔把马士英的话写成圣旨。

    “元辅?”阮大铖惊叫了一声,可瞬间就明白了马士英的意思。

    岱山军去扬州已无法阻止,而朝廷现在也拿任思齐全无办法。若是岱山军顶着违逆朝廷命令私自出兵的名义,则意味着朝廷对地方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掌控,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军队效仿。

    与其这样,倒不如下一道圣旨,让任思齐带兵增援扬州,这样在其他人看来,岱山军是奉了朝廷命令出兵的,这样朝廷的脸面也算保住了。

    圣旨写下之后,马士英立刻派人送往司礼监披红,然后送给任思齐。

    看着拿着圣旨匆匆出了内阁的中书舍人,马士英越想越心里窝火,“啪”的一声,把茶盏狠狠地扫落在地面上。

    中午时分,大军已经陆续上了战船。四万军队,上千艘战船,想一下子拔营出发不是那么容易。茅十八带着部分水军及两万新兵先头出发,他们这批人要赶到长江口崇明岛,把新兵放到崇明,而崇明以后将是岱山军治下又一个岛屿。

    沈廷扬也被寻了来,自从船队及招募的士兵被刘泽清夺去后,沈廷扬已经没了重新做官的心思。来到南京后,朝廷也对他进行了征召,打算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可是被沈廷扬断然拒绝了,他可不想庸庸碌碌的混在南京城内等死。

    而岱山军在铜陵大败左良玉军让沈廷扬看到了希望,任思齐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更是让沈廷扬赞叹不已。在沈廷扬看来,若是有一支军队能打败满清力挽狂澜的话,非岱山军莫属。

    任思齐率军增援扬州之举,让沈廷扬很是敬佩,在大明敢主动和满清八旗兵对阵的军队越来越少了。所以任思齐说要在崇明岛训练新兵时,沈廷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沈家是崇明大户,沈廷扬又是进士出身,做过朝廷高官,在崇明的影响无与伦比,沈廷扬既然答应,岱山军就算在岱山站稳了脚。

    可是虽然答应了岱山军在崇明练兵,沈廷扬却拒绝了回崇明协助茅十八,而是打算和任思齐一起进扬州城。对于沈廷扬的勇气,任思齐很是赞赏,果断的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朝廷真的下了圣旨!”送走了传旨的太监,任思齐感慨道。在他看来,自己的做法很过分,强掠工匠,无令私自出兵,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用跋扈来形容了。可没想到朝廷竟然忍了下来。

    “哼,不过是为了遮掩脸面罢了!”沈廷扬不屑道,做了十多年的官,沈廷扬自然知道官场的猫腻。

    四月十五日,大军从南京出发,十六日到达镇江。在这里船队分为两部分,一半以上的船只载着两万新兵及数百户工匠继续东下前往崇明岛。剩下的船只则从镇江进入了运河北上,赶往扬州。

    “那应该是郑家的舰队吧?”任思齐指着南岸一大片水营问道,那里停泊着数以百计的战船。

    “正是郑家的船队,听说带队的是郑鸿魁!”安东尼道。

    “原来是他啊!”任思齐微笑来起来,一下子想起去年在倭国和郑鸿魁见面的情形。那时的自己还只是两艘海船的舶主,在受到荷兰人的威胁下想向郑鸿魁求助,可郑鸿魁却拒绝了自己,任凭自己被异族欺凌。

    而历史上,郑鸿魁也是被南明朝廷调到镇江,负责防守长江,可是当清兵渡江时,郑鸿魁根本就不敢和清兵作战,就逃离了镇江。

    以郑家水师的强大,若是肯全力作战的话,清兵哪那么容易渡过长江?

    扬州在江北,距离长江三十里,四月十七日中午,五百多艘船只载着一万五千岱山军士兵抵达扬州,其中步兵一万,水兵五千。而此时清兵先锋已经抵达扬州城北二十里!

 第三百三十五章 兵力空虚

    位于运河之侧,奄有盐漕之利,扬州历来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大运河上舟楫不绝,瘦西湖烟波荡漾,山峦叠嶂,风景如画。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扬州在大明人心中的乃是天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也只有苏杭二州堪与比拟。

    然而如今,这天下最为繁华的所在即将陷入战火之中。四月十二日,满清豫亲王多铎统率满汉大军抵达淮河重镇泗州,镇守淮河的刘良佐部总兵李遇春率部下投降,把泗州以及大量的武器辎重,用于防守淮河的数十门红衣大炮统统送给了清兵。

    而轻易的占据了泗州让多铎彻底的看清了所谓的江北四镇的虚实。大明督师史可法倾力打造的淮河防线成了个笑话,而赖以柱石的四镇精兵竟然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见到明军如此胆怯,多铎大喜,渡过淮河后根本不做停留,以降将李遇春为向导,挥兵直指扬州。他要抢在西路清兵英亲王阿济格的前面攻入南京,独享灭明大功!

    四月十七日,满清贝勒博罗统率五千蒙满八旗兵为先锋,抵达扬州,驻扎在扬州西北二十里斑竹园。清兵到来,使得扬州大震,整座城市处于惶恐之中。

    扬州东方的海边是大明最大的盐场,生产出的淮盐产量占大明盐产量的三分之二,而扬州就是淮盐的集散地。而京杭大运河又从扬州城东流过,使得扬州成为南北货物的中转站。

    两百多年来的太平岁月,使得扬州的人口快速膨胀,天下的富商云集扬州,城市里简直人满为患。嘉靖年间,在扬州和运河之间修筑新城,使得运河成为了新城的护城河。而扬州城的规模扩大了一倍还要多,而城内的人口是洪武年间的数倍,到崇祯年间达到一百万还要多。

    位于旧城的扬州府衙,现在是江北督师史可法的行辕。

    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江北督师史可法正坐在行辕之内一筹莫展

    从盱眙奔回扬州之后,史可法立刻下令调各处军队增援南京。淮河防线虽然失守,可江北地带还有数十万的明军。除了黄得功部在芜湖抵挡左良玉外,广昌伯刘良佐、东平伯刘泽清属下各有七八万军队,而高杰部提督李本深总兵杨承祖手下也有三万多人正在扬州附近。

    把所有军队全都聚集的话,能聚二十万大军,足以和清兵一战!

    可是让史可法没想到的是,派往各地调兵的使节纷纷返回,带回的不是来援的军队,而是各武将拒不奉命的噩耗。

    据报,刘泽清带领军队已经逃向了淮安,而刘良佐则带着手下往扬州南边逃去,据说已经逃到了瓜洲,若是有船的话,相信他会带兵迳自逃过长江。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武将都抗命,像驻守在高邮的总兵刘肇基就带着四千手下进了扬州。现在扬州城内还有胡尚友、韩尚良的三千四川兵,副将史德威、马应魁部,加上史可法自己的标营,扬州城内的总兵力有一万三千人余人。

    江北几十万的军队,现在只有这一万来人肯听自己这个督师的调遣,这让史可法怎能不恼怎能不恨?

    一万三千人能守住扬州城吗?史可法心中没有一点底,此刻在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为国尽忠而已!

    淮扬总督卫胤文、扬州知府任民育及史可法的幕僚何刚等人也都在行辕之内,陪着史可法相对无言。清兵抵达,附近的明军又都不肯听从命令,形势如此险恶,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大事不妙,也许扬州的陷落就在眼前。

    “督师,四城的防务已经布置妥当,负责防守北城是刘肇基刘总兵,胡尚友和韩尚良的四川兵被派到了南城,马应魁马副将守西城。新城则由史德威史将军会同各大户的家丁负责。”何刚低声向史可法汇报着扬州城内的兵力配置,听得史可法一阵无言。

    偌大的扬州新旧两城,只有这一万多守军,哪里防守的过来啊!

    “何先生,新城的兵力是否太过薄弱了?”总督卫胤文质疑道。

    “那又什么办法啊,城内的兵力就这么多。不过清兵是从西北而来,肯定会以北城为主攻目标。新城位于旧城之东,又有运河为护,兵力少一些应该没什么要紧。”何刚无奈道。

    “唉,要是兵力再多一些就好了,也不至于这么捉襟见肘的。”卫胤文叹道。

    就在这时,史可法亲将庄子固匆匆跑了进来,脸上充满了惊喜。

    “督师,有援军来了!”

    “是广昌伯还是东平伯?”史可法惊喜的站了起来。

    “都不是!”庄子固摇了摇头。

    “难道是李本深来了?”史可法皱起了眉头,提督李本深是兴平伯高杰的外甥,在高杰死后掌握着高杰部大部分军队。可是因高杰死后,史可法拒绝了高杰妻子刑氏收高杰儿子为义子,高杰余部对史可法心存芥蒂,早已不肯听从史可法的调遣。驻守在徐州南部的李本深是肯定不会主动来援的。

    “也不是兴平伯余部,来的是肃虏伯宁波总兵任思齐!”不敢再让史可法猜测,庄子固连忙回道。

    “肃虏伯任思齐?”史可****了一下,这是哪位,没听说过啊!

    “督师,”幕僚阎尔梅专门负责朝廷的动向的,连忙走到史可法身边,低声解释了任思齐的来历。

    “原来是他啊!”史可法恍然大悟,前几天他也听说了明军在芜湖大败左良玉军的消息,当时也听了任思齐的名字,不过扬州这边形势太过危机,既然左良玉军已经被挡在铜陵以西,他也就没再去关注。

    “肃虏伯带了多少人马?”史可法急切的问道。

    “船只五百余艘,水陆大军一万五千人。”庄子固的话让史可法喜出望外,低落的情绪一下子高昂了起来。

    “快,快宣肃虏伯进来,不,我要亲自去城外迎接。”史可法捋着胡须,拔步就要往外走。

    “督师且慢!”何刚连忙阻止道,“还是先商议一下肃虏伯的防守区域吧。”

    “嗯,”史可法停住了脚步,想了一下道“肃虏伯远道而来,就让他先驻守东面的新城吧,把新城的史德威部调到北城,协助刘总兵把守北城。”

 第三百三十六章 劝降

    从长江进入运河,运河河段宽度要比长江窄的多,水深更浅。不过岱山军的大船均已在茅十八的带领下驶往崇明,现在乘坐的均是在铜陵之战中缴获的江船。

    一万五千其实用不了五百艘船只,只是因为需要随军携带的那二百门铜炮太过费事,足足占用了一百多艘江船。当初造炮的时候,为了方便移动,除了铸造少量的红衣大炮以外,把从倭国购买的精铜都用来铸造这种五百斤的小炮。而且梁九别处心裁的给每门炮装上了精钢造的轮子,使得火炮具备了一定的移动能力。考虑到扬州之战主要是守城,这次辛苦的把它们运到了扬州。

    运河从扬州城东而过,运河的西侧就是扬州的东门也就是水门,江船可以直接通过水门驶入扬州城。

    而此时,在运河靠近城墙的一侧,停泊着数以百计的大小船只,为了防止清兵抢夺船只,扬州官府早已下令征集所有江船,并派兵看守。

    因为未得督师史可法的军令,此刻扬州城的水门紧闭,任思齐便下令步兵下船,在岸上集合。

    载兵的江船不时靠向岸边,一队队的士兵手拿着武器下了船,在江岸边排出整齐的队列。

    城头的守军本来怀着看热闹的心思再看岱山军下船,由于江船无法完全靠在运河边,士兵们需要跳入膝盖深的水中,趟过几步之后才能上岸。看着城下运河边岱山军士兵笨拙的跳下江船溅起的水花,很多城头值守的士兵笑出了声。

    可是慢慢的他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因为整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