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却好像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一样,依然依着它一贯的步调,像是一双惊叹但又饱含赞赏的眼睛,从密林顶端投入了它的怀抱里。
阳光游鱼般紧随其后,无数饱经风霜又生机盎然的枝叶从镜头前掠过——观众们这才发现,这并不是一片密林,这仅仅只是一棵树,一棵足以笼罩整片无垠森林的大树!
电影院里低低响起的一阵呼吸声与背景音乐完美契合,唤醒了树屋里一位隐居人的灵魂。
音乐消失了。
提姆睁开了眼睛。
几乎是下意识的,不少观众眼睛亮了起来。
这不能说这是一双冷酷的眼睛,相反,它清澈明亮,看向窗外晨光时的眼神温柔欣悦,柔和得好似一片月夜下入睡的湖面。
只是,它里面还有一种东西,一种难以忽视的东西——
“维克多抽到了一张好牌。”来自b市的影评人西蒙不由得感叹道。
时代变迁,虽然每年都有无数的作品涌现,但似乎依然可以用最简单的三个圈来划分他们,商业片、文艺片、文艺片中的商业片,商业中的文艺片。
对于很多在奋斗、富有野心的演员来说,他们永远梦想着一手牢牢掌握着票房,一手高高捧起奖项,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好的文艺片难以攻克,优秀的商业片不可多得,不管是哪个项目,对于一些牌并不多的演员来说,都并不是可以轻易染指的领域。
而最后一类,它更加狡猾,也更加罕见。
它往往可以在票房大爆的同时,依然给予演员们挥洒演技的空间,它们迎合观众,却又引导观众,它们保持内涵,却又身披一件华美的外衣。
这类影片更少,很可能好几年才会有一部。
毫无疑问,在众多的讯息中,无一不在透露《荆棘之冠》就是其中的一部。
“他的眼神比他去年上映的那部电影要显得更有内涵,也更有层次。”不靠面部肌肉的补充,配乐的渲染,仅仅只靠一个眼神就能引导观众体会情绪——西蒙已经有了预感,维克多拍完这部电影之后,可能就不仅仅只是一位大热帅气影星了。
而提姆从树上飞跃而下的姿势又十足轻灵优美,配乐不复庄严,变得轻快,观众跟随着提姆一路向密林深处走去,路上镜头用几个捎带着的画面——树叶下掩埋着的锈迹斑斑的头盔盔甲,树干上斑驳的伤痕——来向观众暗示这片森林其实并不如它展现得那般安全。
一段简短而又有效的镜头展示,交代了接下来提姆发现自己的好友失踪不见,而在他的木屋里却发现了新鲜的刀剑、元素拼斗的痕迹,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好友。画面从他在木屋里发现的一个荆棘纹饰上上移,它已经出现在了一件精美的盔甲上。盔甲被一双修长有力的手放下,伊恩出现在了镜头里,与提姆的初次亮相相同,镜头同样落在了他的眼睛上,但与提姆不同,他的眼神只是一闪而过,但即使如此,他眼中透露出的坚强下的痛苦,挣扎后的决断依然清晰可见。
即使是对亨利·贝奇这个名字抱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任,但观众们看到这里时,依然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时至今日,首映式与其他放映相比,越发有了鲜明的特点,论观众的平均专业性,它恐怕比不上试映会,论考校市场票房的接受度,它也比不上午夜场的神奇效果,但换句话来说,它比午夜场更专业,比试映会更市场,反而成了电影公司的公认选择,很多影评人也更乐于参加首映式而不是试映会,这样的场合往往可以让他们捕捉到更多的东西。
“毫无疑问,仅靠这几分钟,只要后面依然还是这个水准,就算肯尼·佩格前所未有地把亨利·贝奇的故事演砸了,单靠配乐、道具、背景、还有演员,依然可以撑起整座票房。”比起西蒙,威尔更乐于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倾斜几度观看,在他看来,这部电影的优势非常明显,每个细节无不透露着精工细作的气息,虽然主演们大多都是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在亨利·贝奇的故事里,他们就如同他们的先人,整个人脱胎换骨了。
故事继续前行,提姆从密林里向外出发寻找自己的好友,伊恩掩饰自己的内心往密林里进发,寻找自己的身世,两人宿命一般相遇,伊恩的盔甲上的徽章引起了提姆的注意,他设下陷阱诱使伊恩的小队与他偏离,将他们的同伴抛在了密林之中。
“你是谁!”伊恩举起自己的重剑,用力地格挡开了不速之客,他的身手异常灵活,沉重的剑在他手中好似一片轻巧的羽毛,在半空中绕开了一个诡妙的角度,攻向了提姆的腰部。
然而提姆更加匪夷所思,他像羽毛毛梢上的那粒露水,脚尖在剑面上一点,在空中转了个圈,单手剑悄然无息地刺向了伊恩的咽喉。
“你的追踪者,你的拷问者,随便你叫什么——”短兵相接之间,提姆语气低沉地道,剑锋一竖,隔开了伊恩一记有力的戳刺。
西蒙满意地发现,以这段打斗为开端的打戏,并不泛滥,恰到好处,而在主角对抗中双方的情感变化也显得富有逻辑,从一开始你死我活到最后心有灵犀一般同时放下武器,将观众的心弦抓得很紧,又很狡猾地偶尔放松,这段剧情犹如一段设计绝妙的曲谱,演奏出了一首引人心神的绝妙乐章。
“节奏并不快,电影片长已经过去了近一半,但故事并没有发展太多,”西蒙想:“但并不拖沓,更何况这是一部七部曲——”他的思维短暂地发散了些,又迅速地回归到了电影之中。
如果评选最差观众的话,如果只论关注度,影评人绝对榜上有名。除了一些可以真正震慑到他们的电影,他们在很多电影中都表现出了一种自己难以察觉的游离状态,比起普通观众的容易入戏,他们总是抓紧时间在分析演员分析剧情分析配乐分析镜头分析一切,但在这个剧院里却相反,他们得将宝座让出,让给另外一些人,一些来自大洋彼岸,职业特殊的人。
假如祝决没有坐在第一排,而是坐在幸运粉丝区域的话,他会惊讶地发现,在这里有不少他的熟面孔,一些他经常能在报社、新闻编辑室里看到的面孔。
“电影已经过半了,主角们都组队历险了好几场了,为什么祝决还没出现?”娱乐记者孙健暗自兴奋地瞄了一眼自己的夜光手表:“难道真的只是一个花瓶角色?只出现几分钟的那种?”
圈子里卖得好的娱乐杂志数数就那么几家,其中一大半背后都隐隐有娱乐公司支持,孙健所在的公司背后老板刚好是跟to打了多年对台的亿娱,这次《荆棘之冠》首映,比以往所有海外大片引起的关注度都要高,无他,祝决是第一位参演亨利·贝奇电影的东方人,虽然东方影星在国外起步,很多人的选择都是挑选一个在大制作影片——比如奇幻类——里挑一个东方角色,但只凭这个,to依然刷了好久的头条,甚至到了现在,国内谈论祝决的声浪还是经久不息,单单他到底有多少戏份的猜测就让网友们吵了将近半个月。
亨利·贝奇的书迷遍布全球,华国也有不少他的忠实粉丝,这些书粉往往认为祝决的戏份虽然纵览全书并不多,但也绝对不是一个酱油瓶一样的角色,但也有人从更为现实的角度分析,认为祝决的角色在本土演员的冲击之下,难免被减戏的下场,过于乐观就是过于自大,太看得起自己到时候只会扇自己脸扇的更愉快。
为了这个,不少娱乐杂志、频道,还派了专门记者过来蹭个运气,看看能不能混进首映式,孙健算是幸运的,他有国外的亲友抽中了票,慷慨地让给了他,让他成为有幸几位混进场的娱乐记者之一。
跟其他记者不一样,孙健进来不是为了看电影的,他就是为了来看祝决到底在这部电影里占据多大份量的,为了这个,即使《荆棘之冠》结构精巧、场景大气、演员演技惊人,也统统都没吸引到他,他甚至连剧情都是草草地记在心里,一门心思地在计算祝决到底错过了前面多少分钟的出场时间。
而在此时,《荆棘之冠》的剧情不以任何观众的欲望为倾向,设计精密地沿着自己的节奏前行。
提姆和伊恩组成了一个小队,他们从木屋和盔甲中的线索沿着密林里的踪迹,一路追寻到了林边的一座小镇,这座小镇鱼龙混杂,在他们住的小旅馆,他们在地痞吵架中听到了预言师的传闻,但还没等他们前去探寻,当天晚上,就有一道来者不善的访客拜访了他们的卧室,他们当即追了出去,再度追进了密林,循着影子一路闯进了一个看似毫无蹊跷的岩洞里……
☆、第92章 九十二
“伊恩!后面!”
“锵”的一声重响!伊恩向后格挡的重剑被狠狠一撞,力道之大让他不由自主地踉跄前扑了几步,镜头飞快地从他紧绷的脸上掠过,转向了他身后的甬道。
在他身后,一条长长的触手收回了甬道口,正冲着他们蠕动着蠢蠢欲动。
伊恩后退几步,跟提姆站在了一起,提姆手上还举着火把,映照出了两张同样警惕的表情。
在这片大陆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不乏像这只甬道怪物一般的奇怪生物,它就像是一只只剩下进食功能的凶残胃袋,对于任何闯入它领地的人都有吃一吃的热忱,除此之外,它还有配得上它的胃口的武力,镜头几个切换,献上了一段凌厉又不失美感的打戏。
“经典的打戏,美感十足——”西蒙注意到了全程导演关于镜头构图色层的严格把控,让这场发生在狭窄岩洞里的打斗显得引人入胜,“票价的超级反馈——”
但是这支二人小队看起来并不是这头怪物的对手,他们总能化险为夷,但想要杀死它并拿到它所守护的东西,却显得没那么容易,终于,过多的伤口越发激发了这头怪物的凶性,它的攻击越发凌厉凶残,而二人小队却慢慢体力消逝,抵挡地渐渐力不从心。
就在提姆被那怪物一口咬住了脚踝抛到了半空,眼看就要落尽它口涎四溢的嘴里时,一道寒光自黑暗中无声射来,狠狠地钻进了怪物的嘴里,甬道里顿时爆发出了一阵凄厉的惨嚎声,提姆从半空中被甩到了地上,那只怪物一边惨叫着一边蠕动着身躯,就在二人小组的面前,逐渐失去了气息。
这只几乎要了他们命的怪物,就这样轻而易举、堪称儿戏地被人解决了。
提姆顾不得自己的伤势,挣扎着向甬道口看去——
那里有人裹着一身斗篷,大大的兜帽下只漏出了半个下巴,那人的声音冷漠而又缺乏情绪。
他问道:“你们是谁。”
电影院中许许多多的人,随着简简单单三个单词,脸部肌肉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了一种难以置信的惊讶神情。
这是祝决在全片开始六十分钟后的第一个亮相。与其他角色出场时总要着力于脸部特别是眼睛的拍摄不同,祝决在出场后的五分钟内都没有摘去他的兜帽,观众看不到他的眼睛,也看不到他的脸,甚至连他的手指都隐藏在了宽大的袖子里,他似乎是黑暗中密林凝出的一道幽魂,只有声音还残留在这个世界上。
很少有电影——特别是这样的商业电影,会有这样的角色。
当然,不乏有角色会掩盖自己的脸,秉持神秘主义,从不轻易露面,但祝决又与他们不同,他没有他们被刻意强调的神秘,没有他们被专门打造的吸引人眼球的服饰道具,他穿着最简单朴素的暗灰色长袍,手里拿着一根像是临时从树上掰断的木杖,他身高很高,身形偏瘦——但也仅此而已。
在这个剧院里,《荆棘之冠》的原著不少人都读过,特别是业内人士,在来看这部电影前,几乎都重温了一遍原著。
在所有人心目中,源和启这个角色,并不因为他们戏份的相对弱势而好演一点,相反,在原著中,由于作者对源的出场有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原著中源也是这么一个形象,除了出场时的惊艳一击,他全程恍若幽魂般跟在二人组身后,寡言少语,没有动作,他们踏进剧院前都设想过,假如电影遵从原著——而亨利·贝奇的电影和亨利·贝奇的书总是很吻合的——那么无法在出场十分钟内通过表情、服装道具来确定角色设定的源和启,是一个十足对演员造成很大角色的难题。
他们设想过很多画面。
但任何一个画面中,源都成为一个苍白的背景板,一个只能融化在夜色中,跟旁边那棵树毫无区别的形象。
在他们听到这三个单词前——
西蒙很难形容自己听到的这句台词。
它当然很冷漠,也理所应当地高高在上。
但它的每个字母之间,每次嘴唇相碰的瞬间,每一瞬空气被震动的频率,似乎都隐藏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