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回身看过去,一行齐齐将邓茂推了出去。
“卑职邓茂,见过忠。。。见过大帅!”
本来邓茂习惯性的就要说忠烈伯,可刚说出去一个字就是立刻改口,说完这句话额头上已经出现一层细汗。
邓茂这反应还挺快,那一小声“忠”字王争显然没怎么注意,当下也是挥挥手让他们都坐下,可邓茂等人却怎么都肯,说站着舒服。
王争为何“兵谏”来此,不就是为了改掉这三个字的爵号,此时邓茂若是再不知死活的说出去,结局怕是比那韩胜芳还要悲惨。
经历了昨夜的种种事情后,再见到那些山东军战兵,邓茂等人已经是任何小九九都不剩下,唯一期望的便是能保住性命和现有职位。
见到邓茂等人实在坚持,王争也知道他们是不敢,当下也不在勉强,上下打量一番邓茂,又看了一眼摆在桌上的文书,笑问道:
“邓守备可还满意?”
邓茂顺着王争目光看过去,赶紧说道:
“回大帅的话,大帅如此相信卑职,卑职定当以死相报!”
一提起这件事,邓茂便是心中窃喜,原本想着保住千总职位就已经不错,因为以山东军的实力来看,比自己更有资格有实力的人太多了,怎么算都不会轮到自己。
可事实偏偏就是王争让邓茂做了沧州守备,并且交给他第一个任务。
只要将城内外残存的明军名单交上来,再按照山东军的规矩改编裁撤,山东军驻守在沧州的守备营官,就是他邓茂!
衣甲、军械以及各种军需物资,刚刚收编的沧州外系兵马都和河南等地的外系兵马一样,可以说待遇是非常之高。
王争这样去做当然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邓茂背后站着邓家。
邓家在沧州本地世代皆为豪族,现如今邓茂的父亲邓荣,正是沈阳中屯卫的指挥同知,算是河间府颇具实力的朝廷军将,眼下正率部驻守在肃宁一带。
邓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加上邓荣的儿子已经捏在山东军手中,还有两方无法弥补的实力差距,接下来是不是趟这个浑水,可就由不得邓家自己选择了。
其次,王争手里早就有了厚厚一沓谍报司关于邓茂的汇报。
若此人行为不检,王争也根本不会任用,毕竟花费心思得到的地方转手就给丢了,谁也不愿意经历这种大喜大悲。
更何况,沧州乃是漕运要地,掐住这里,就相当于捏住了半个北直隶的喉咙,无论断绝漕运,还是出兵直奔京师,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沧州本地的豪族和缙绅不少,多是对山东军抱着怀疑和敌视的态度,虽说没有谁傻子似的第一个蹦出来,但这样的情况不是王争乐于见到的。
现在山东军就是争分夺秒,根本没有时间和这些豪族士绅去耗,也不能每走一个地方就对他们打开杀戒,温水煮青蛙显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压制和麻痹本地豪族最好的方法,便是扶植一个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头子来统管他们,毫无疑问,邓家便是在河间府的最好人选。
邓茂在沧州做了守备,对于邓家来说也就相当于没了回头路,这也算是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目的正是逼迫邓家跳上山东军这艘巨轮。
山东军干的事情,只要你趟了浑水,那就别指望着能下来,若是失败,也别指望着谁能独善其身,唯一活命的希望就是拉下脸跟着一起干。
当然了,以上这些还只是稳定河间府的权宜之计。
若想真正的将河间府控制在手里,除了派兵驻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山东内推行的聚耕农庄和盐庄政策逐步推广过来。
这种方法在开封府和归德府等地已经用过,现在这些地方的百姓对山东军好感愈发身后,不知不觉的都成了山东军的附庸。
还有那些外系,在山东军不断的改编和抽调之下,几乎所有的基层军官都换成了王争的死忠,最底下那些兵士的亲人都在为山东军整个集团卖命。
没有王争的命令,就算主将想要叛变,那也是痴心妄想。
至于那些豪族士绅,最开始那段时间的提防期过去后,慢慢和山东军进行一些看似绝对稳赚不陪的买卖。
这些买卖他们的确是在银钱上稳赚不赔,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这种买卖将自家利益和山东军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起初不少人还在窃喜,因为根本看不出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依附关系愈发的明显。
到了现在,就算他们想抽身而退,都是绝无可能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复起传庭
说起来这事委实让人感觉吃惊,山东军以往都是异常低调,无论崇祯如何的刁难,王争更是对朝廷一向是百般顺从。
可这次,山东军二十万战兵,没有任何征兆的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兵谏。
王争忽然下令出兵北上,山东军在几天之内就收编了沧州城内的残余明军,并且牢牢将南北漕运控制在手中,速度之快,进军之无可阻挡,都是令人叹为观止。
很多人听到这件事之后才忽悠一下子想起来,在王争手底下的,其实山东军是一只猛虎!
往常很多人因为它的蛰伏而将其当成病猫,没成想,一旦这只猛虎起身,整个大明都要为之战栗不安。
兵谏之事风一样的传遍了各地的大街小巷,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回事的时候,王争其实已经占据了沧州。
得知这支兵马就在距离自己二百里不到的沧州,北直隶的重臣、勋贵们总算是坐不住,开始商讨应对之策。
可是究竟要怎么应对,山东军头上顶着的还是朝廷官军的旗号,就连京师中也起了风言风语。
说什么从前忠君为国的王大帅,却屡屡遭受朝廷的猜忌和打压,无论五城兵马司的人怎么抓,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扔进大牢,谣言依旧还是对朝廷不利。
从没有一个地方武将能做到王争这般威胁朝廷的地步,这种威胁朝廷不只是实力上,最主要的还是从百姓心中看出。
若是一般的兵马进入北直隶,就算是朝廷官军,百姓往往是惶恐不安,但这次却恨不得山东军直接打到京师。
要说这种舆论的转向不是王争所为,就连崇祯都不会相信,可除此之外,更让人畏惧的还是王争这个人。
此人年岁不到三十,但这种种明里暗里的手段委实太多了些,真叫人防不胜防。
从前山东军一万多人的时候,就已经不断大胜,南击闯贼,北拒鞑虏,而且尚无败绩。
眼下王争挥军二十万进驻沧州,真正目的究竟为何,谁又能清楚。
虽然不知北上的山东军到底有多少实数,但能确定的是,山东军兵马就算只有十万人,天下间又有谁能抵挡。
北直隶明军听闻沧州之事后,早已是惊惧难安,有沧州守备那样想法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
谁都知道,以山东军眼下的实力,就算直取京师,怕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为什么王争就心甘情愿的替明朝卖命?
沧州一战,山东军以近乎为零的伤亡代价,便击溃收编了附近的几千明军,并且成功掌控了河间府重镇沧州。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朝堂之上的重臣勋戚们,更是人人自危,有不少人甚至在想,王争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真的只是为了更换爵号?
不过你要是仔细来看就会发现,其实王争从发迹到现在,对于朝廷一向都是“尊奉”。
即便是这次兵谏,也并没有什么要造反的传闻,只是给人一种受到猜忌,不得不这么去做的感觉。
要说现如今的大明,最大的一颗定时炸弹,无非便是山东军。
像王争这般手握重兵,雄据一方的人物也就剩下沿海郑氏,可郑氏却和山东军无法同日而语。
郑氏主海,替朝廷阻挡海盗、倭寇和洋人,步兵虽然在江南也很强,但却并不能做到如今山东军至强的地位。
相比之下,山东军则不然。
首先,王争的大本营在山东,距离北直隶那是非常近,若是以昔年奇袭建奴兴京的速度来看,山东军在一月之内便可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占得先机。
当然,这已经严重威胁到崇祯,正是看到这点,朝廷才会屡屡刺激,试探王争是否忠心。
这也得到了一个结论。虽说这位山东总兵看似中规中矩,但却并不是死心塌地为朝廷办事。
尽管王争隐藏的深,但也能有人隐约发现他暗中包藏的野心。
到了崇祯十五年的下旬,王争以爵号不妥为由,发动沧州兵谏,以雷霆之速拿下了沧州一带。
这次出兵的行动中,不仅让朝廷对王争手中实力有了新的定义,也让山东军一系文武将吏看见朝廷军队的孱弱不堪,以及自己的如日中天。
还未出山东境内的时候,沧州守备听闻山东军北上,毫不犹豫的弃官潜逃,紧跟着城内明军自相残杀,等到山东军赶到的时候,这座漕运重镇,已经像个褪去衣衫的处子一般唾手可得。
山东军一战而定,正在商议如何处理周边城镇,却接连受到了许多书信。
作为朝廷的文官武将,在这种时候不思抵抗,却争相致书表达委曲求全之意,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讽刺。
他们都表明愿意接受山东军的改编,这委实是个意外之喜,不仅让王争眼前一亮,更是让整个山东军看见了一个希望——改朝换代的希望。
看着眼前厚厚几沓书信,王争禁不住微笑起来,直到现在,他总算明白历史上李自成的心情了。
很多山东军的将领和文官其实比王争更着急,半个河间府几乎都是望风而降,要是其它地方也一样,那为什么不直接攻取京师。
……
大约是进入沧州城以后的半个月,山东军战兵将领和军议司文吏都聚在一起,争论的面红耳赤。
“李左军议,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世道乱成这个样子,还不去直接打到京师,将那老皇帝拉下来!”
说这话的是董有银,邓黑子和高亮也是点头,周围一应山东军的战兵将领都在不断附和,眼中亮着兴奋的光芒。
“这种朝廷,尊奉有什么用,莫不如打到京师,以咱们山东军的实力,又有谁敢阻拦?”
其实李岩心里也有些痒痒,他辅佐王争至今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推翻明朝,改朝换代吗,可现在的的确确还不到时候。
想到这里,李岩笑了笑,忽然问道:
“打到京师把崇祯拉下马容易,但在那以后,谁来做皇帝?”
这话问的就有失水准了,众将想都没想,纷纷嚷道:
“这还用问,当然是大帅做皇帝!”
“李左军议此话何意?”
听见这些,李岩摇摇头,看了一眼南边,静静说道:
“就算打下了京师,还不等大帅登基,南京立刻就会有人称帝即位,就算随随便便出来一个王爷监国,名义上都是正统。”
说到这里,李岩笑着反问道:
“到那个时候,我山东军必收天下群起而攻之,打下一个京师有什么用,还不是待不住?”
说着,李岩眼中泛出了深深地忧虑,皱紧眉头说道:
“更何况,眼下的大明朝还并不是无人哪。”
董有银有些不耐烦,摇头晃脑的问道:“还有什么人能和大帅相比?”
“就是,李左军议怕是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说是左军议不想去,管右军议去便可!”
黄阳一直都很平静,无论周围的人怎么兴奋,他都是低调的站在一边,可这个时候却忽然开口,沉声说道:
“孙传庭。”
这句话说完,屋子里顿时静了下来,孙传庭对朝廷忠心耿耿,的确不可小觑。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四百三十二章:后生庶子
崇祯十五年的十月份,刚复出几个月的孙传庭看着各地邸报,算是恶补了一番当今天下的形势。
本来孙传庭还是浑身淡然,可这邸报却越看越揪心,眉头也是逐渐锁紧。
虽说邸报积攒了很久,但是大部分的内容却相当单一,无非就是某处的官军闹饷,援剿官军被闯贼打的大败云云。
不过在这一连串的灰色中,却有不同寻常的一抹彩色。
这菜色便是王争率领的山东军,这个人和手底下这支军队孙传庭以前从未听说过,就好像在自己被下狱这期间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孙传庭仔细的查了查,王争手中那笔笔战绩都是查有实据,正经的军功,当即就觉得这个人不一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