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扫明-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

    再者说了,他们的任务也比较轻松,保护地方安宁就好了,重大的战斗也用不上他们,若到了必须要用的时候,那就是万分危急的时刻了。

    嫡系兵马的衣甲全部更新换代,众多的外系自然不能落下。

    以往山东军的外系兵马多只是穿着原来的盔甲,这次扩招改革,一来是给他们发放福利,二来也能和朝廷兵马有所区分。

    他们统一佩戴红笠军帽,内附非常薄的锁子甲,外套黑色长身罩甲。

    不过相比嫡系战兵的全身罩甲,他们这种罩甲没有内衬甲叶和绒毛,没有铜钉缀嵌,也没有护臂和其他装饰。

    外系兵将之中,除了一府主将之外,其余的都不会发放礼服和各种服饰,不过根据等级有各色肩巾发放,用以和普通士卒区分。

    就算是这样,外系兵马此后也能统一制式服装,无论外观还是防护能力上,起码都要比普通中原营兵和卫所兵好很多。

    穿戴上去的人,就算是永远被绑上了山东军这条大船上,再也下不去了。

    一片议论和笑声中,王争紧跟着又开始说各营营旗的事情,只见他朝门外点点头,立刻就有几名战兵进入大堂展开数面旗帜。

    山东军既然要改革,那就要来一次全方位的,以往为了省事,总是用“王”字认旗,这次也为各营添加了不同的营旗。

    各营营旗皆为方面大旗,并且与衣甲颜同为红色,不过旗边增添了黄色的绸边,看上去更为醒目,而且营旗眼色比衣甲更为深红,看上去如同翻腾的血液一般,让人看了就心驰神往。

    四大营的营旗的中间部位相同,都是一只振臂高飞的玄鸟,以示尊崇朝廷之军威正统地位,四面又有小旗加以衬托,多是用营官的姓绘于其上。

    例如尖刀营便是以黄边玄鸟大旗为营旗,周边加上“董”字小旗遥相呼应,看上去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接下来便是山东军的帅旗,这是王争所在的明威中军所立,用于统筹各营,指挥全军,各营营旗虽然气势宏大,但是在帅旗之下,则成了衬托。

    帅旗以蓝为底色,四周绸边为紫色加黄,中间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四爪龙,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明威中军与四大营一样,周边用带有“王”字的小旗陪衬,烘托气势。

    如此,若四大营与明威中军并行,则是一片旗帜和衣甲的海洋,如同色彩鲜艳的满洲八旗旗帜一般,给人以不可战胜之感。

    战场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双方阵前输赢,更是背后力量和气势上的全方位比拼,王争正是着眼于这一点,才有了这次更为全面的军制改革。

    看着这些威武的旗帜,众将都是欣喜若狂,尤其董有银、黄阳、高亮、邓黑子四人,更加激动的浑身颤抖。

    他们抚摸着带有自己姓氏的营旗,眼中好像有一团火焰在熊熊燃烧,自己的姓氏,居然也会出现在三军之中,这是何等的荣耀,这是何等的威风!

    只有跟着忠烈伯,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和风光。

    高亮大叫一声“好”,说道:

    “威武,霸气!”

    “我山东军就是要气势如虹,让人一看就不同于其他官军!”

    “吾等多谢大帅!”

    王争面露笑意的点点头,摆手说道:

    “我山东军,之所以屡战屡胜,靠的不仅仅是战兵,还有那些在战时帮我们保卫城镇的正兵战士,盐丁和护庄队,后勤运输兵,战前火炮手等等,这是一种魂。”

    “从今日起,不论谁看到军中哪面旗帜,首先想起的就是我们这支山东军,而不是本帅自己。”

    说到这里,王争一一走到众将身前,重重的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道:

    “东西二虏频频叩关,奸佞之臣祸乱朝堂,流闯逆贼糜烂中原,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解决,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血未尽,志不灭!”

    众人面色震惊,就连李岩都是呆愣住半晌,没多久,大家纷纷半跪在地,抱拳齐声吼道:

    “吾等愿为忠烈伯效死!”

    “吾等愿为忠烈伯效死!!”

    。。。。。。

    山东军全面改革的消息在扩招之后用更快的速度席卷而来,各地百姓更是挤破了头都想加入山东军。

    自从扩招开始,山东军设在各地的衙门和军营日夜连轴转,根本停不下来,原本属于朝廷的军将见此情景,都是不敢相信。

    往常自己扩招,就算是用强抓的,那些百姓也根本不愿意来当兵,可为何山东军扩招只是发了个消息,便有人日夜等待,踊跃至此?

    这就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啊!

    山东军是现如今天底下唯一一支正义之师,在朝廷兵马和流贼一样到处烧杀掳掠的时候,唯有山东军镇守下的地区,可保老小平安。

    就连那席卷河南的闯贼,号称五十万大军,去年不也是在开封府和归德府接连数次吃了败仗?

    正是从那时起,山东军下辖之境,贼匪断绝,商旅乐往。

    一处山东军招募的军营外,桌椅上坐着负责记录的军议司吏员,旁边站着山东军的正兵战士,他们警惕的看向周围,手一直握在腰刀上。

    见到颤颤巍巍的老人走过来,赶紧有一名正兵战士过去帮忙搀扶,细心的开口问道:

    “老乡,您多大年纪了,今年要有四十了吧?”

    见到那老人含糊的点头,这正兵笑了笑,说道:

    “您还是回家种地吧,让您儿子来参军!”

    闻言,这老人眼中陡然落下几颗浑浊的泪水,悲愤的道:

    “一家就剩下我这身老骨头,也知道会拖你们的后腿,这次来只是坐在那边看看就中,不用管我。”

    说完,老人挣脱他的手,在几名正兵战士惊讶的目光中走到石块上坐下来。

    见到此情此景,这老人脸上颇为动容,喃喃道:

    “想当年,我戚家军才有这等盛况啊。。。”

    “戚帅,您看到了吗?”




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两贼,东西二虏

    几日前,张献忠连克舒城、六安数地,号称“大西王”,意在同闯王李自成分庭抗礼,趁势胁裹大西军三十余万进围庐州。

    李自成也不敢相信,张献忠前不久还受困于自己,只是得了罗汝才的五百马兵,居然用如此快的速度就东山再起了?

    张献忠号称大西王的事情,不仅让李自成心有焦虑,闯军上下更是摩拳擦掌,加快了席卷河南的步伐。

    大西军来攻,知府郑履祥临危不乱,一介文人却挥剑杀数名逃卒,严令通判赵兴基与经历郑元绶等人带民壮分门拒守。

    由于城内官军未曾有人出逃,大西军前进步伐受阻,一时未曾攻下,正万般无奈之时,李定国却带来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

    原来大西军攻城的时候,提学御史正在庐州城内会试士子,张献忠闻言疑虑顿消,命李定国率步卒伪装成儒生从侧门入城。

    李定国为大西军建立奇功,夜半时分忽然在城内纵起大火,一时间火光冲天,民众出逃,官军阻止不及,遂是不攻自乱。

    大西军闻讯复围庐州,崇祯十五年,庐州城破。

    海洋一般的农民军扛着“大西”认旗冲进城内,明军士兵的尸体纷纷被推落城下,大西军步卒扯落城上的大明玄鸟旗,换成大西认旗。

    知府郑履祥嗔目骂张献忠,张献忠大怒,将其乱刃分尸而死,大西军自庐州之战后号称五十万,席卷南下。

    此外,李自成在河南连战连捷,对张献忠和罗汝才深感忧虑,在牛金星之计下,很快便带着乘胜之师再围开封。

    牛金星料定,围开封而不攻,山东军必拒守,以此惑别部明军增援开封。

    果真如牛金星所言,山东总兵、左都督、忠烈伯王争接连请求出兵救援,然崇祯帝毅然弃山东军不用,令山东军不得出境,急诏保定总督杨文岳,率平贼将军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马援剿河南。

    杨文岳率四镇官军,号称二十万,同闯军会战平原,正激战时,左良玉见贼势大,心惧难安,乃拔营仓皇而逃。

    逃至半路,遭遇闯军伏兵,一只虎李过山呼杀左良玉,左良玉更惧,头也不回的携子梦庚南窜,左军数十万大乱溃散,丢弃骡马万匹,衣甲数千,就连监军都死于阵中。

    左良玉一逃,总督杨文岳管根本束不住其余三镇兵马,诸军一哄而散,闯军大胜,狂追官军三十里,缴获骡马辎重无计。

    很多人听闻李自成在开封击败了明军二十余万,都以为其中必有山东援军,闯王李自成遂威震襄洛。

    此役,山东军驻开封城内外系兵马接到历城元帅府军令,由始至终保持按兵不动,只是后来派人去迎保定总督杨文岳和阳武副总兵吴惟忠入城。

    闯军追骑见到来迎者打着山东军旗号,立刻拨马而走,毫不恋战。

    杨文岳此败后,崇祯皇帝对其彻底失去耐心,在朝堂上雷霆大怒,便要将其逮捕入京问斩,以慑三军,但兵部尚书、入阁参预机要的陈新甲对此表示异议。

    陈新甲言杨文岳是王争旧日上司,却关系要好,来往紧密,数次兵败都曾被山东军救下,若斩杨文岳,难保王争心不怨恨。

    崇祯顿觉此言有理,眼下大明最大的三个兵头,一是左良玉,二是郑芝龙,三便是王争。

    这其中左良玉乃是无根之萍,不足为虑,但郑芝龙和王争不同,一个占据福建,一个占据山东,若问水战陆斗,已是无人能出此二人之右。

    崇祯皇帝尽管心中愤怒,但最后还是妥协,下旨免杨文岳保定总督之职,永不叙用,且责令左良玉戴罪立功。

    这消息传出来,内外并无人吃惊,以山东军眼下的实力,若想保某人不死,就算当今天子下旨要杀,一样也是动不得丝毫。

    崇祯也明白,自己那样做,无非是自取其辱罢了,倒不如顺水推舟,算是送王争个面子。

    说来倒有趣的很,闯军进围河南后并未攻城,等到朝廷援军赶来后便立刻放弃围城转向攻之,真正目的为何,已是昭然若揭。

    击溃杨文岳率领的四镇援军后,闯军更是没有任何围攻开封的意思,根本不在开封境内停留,反倒对左良玉穷追猛打。

    左良玉自知不敌李自成,只能是一路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朝襄阳方向逃窜,心里将闯贼辱骂个千百遍

    杨文岳本是败军之将,又被当朝皇帝免职永不叙用,当下也是心灰意冷,料想入城后定然会有很多文武官员嗤笑。

    可令人意外的是,杨文岳入城后却好像还是个身居高位的总督大员,开封城内的那些朝廷文武官员对他一直都陪着笑脸,根本不敢有任何不尊敬。

    这个时候,前面一名武将走过来,看见是刘国能,杨文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原来登州府文登营的那个王争。

    他还没忘了自己啊。。。

    说起来,从自己从登莱巡抚离任到现在,山东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还真是想回去看看。

    山东军早在开封城内驻军,并且明里暗里的把控了城中的一切,作为王争亲定的开封府主将,刘国能虽然在官面上仅仅是个守备,但却手握重兵。

    城内五千多山东军外系兵马,全都在他手里。

    没说的,人刘国能找了个好靠山,拳头大,就有了反客为主的实力,知府巡抚莫说毕恭毕敬,起码也要对这个小小守备言听计从,更别提其他人了。

    这种情形下,反倒好像是山东军是主,开封城内的朝廷官员成了客,事事都掌握在山东军手中,有种在他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

    山东军若是想借刀杀人,那更是简单的很,河南各处也就是开封和归德流寇少一些,其余到处都是各路贼匪,只要把你从开封城扔出去,保管不过两天就被闯贼抓住,到时候估计央求来一刀痛快的怕都成了难事。

    “忠烈伯已在历城备好府宅,叮嘱末将,一定要将杨督师好生生、活蹦乱跳的送到山东境内。”

    听到这话,周围那些官员露出羡慕的神情。

    山东那地方可是寻常人想去都去不成的,据说早就没了任何贼匪,简直是世外桃源。

    言及于此,不少人忽然觉得那王争不像是留言中那样是个蛮横无理的武夫,应当算是颇讲义理的一个人。

    杨文岳不过是做过他几年的上官,提拔和知遇之恩是有,可到了眼下这等地步,竟然还不忘当初的恩德。

    在杨文岳最落魄,其他人由于畏惧崇祯而躲之不及的时候,王争却能不顾朝廷的看法将他接到历城,这实在少见。

    杨文岳头上的铁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