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亲王骁勇善战,每战率领正红旗勇士敢为人先,就算没能全歼那支明军,这次也该是大功一件。”
说着,多尔衮忽然促狭的一笑:
“去把英亲王带回来的那些明军首级堆叠在一起,让王希贤带着到松山城下转悠一圈,也教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明军看看与大清对抗的下场!”
这话说完,在场的诸贝勒都统都是哈哈大笑,帐内一片的欢笑轻松,只有济尔哈朗低眉顺眼一声没吭,好像随时准备跪在地上求饶一般。
皇太极听到这连日以来第一个好消息,显然也有些高兴,眉头渐渐舒展下来,举手正要说些什么。
可这时候那报信的正黄旗清兵终于站不住,腿一软“噗通”跪在地上,几乎是带着哭腔,连头也不敢抬的喊道:
“皇上、睿亲王,英亲王。。他,他战死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
这话说完,方才还是哄堂大笑的龙帐中,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消息来的太过突然,很多人一时还有些恍惚,继而都觉得是在说笑,想想也是,阿济格南征北战这么些年,对阵蒙古、明军都是无往不利,要不然也不会位居最尊贵的和硕亲王之一,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
这次带着五千正红旗铁骑追击区区三千明军马队,在场的八旗诸都统、贝勒脑海中能想到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没有全歼那支马队而已。
这个时候,一名身材魁梧的镶红旗都统走出来,冷笑着说道:
“莫非你是南狗派来的尖细,英亲王骁勇善战,颇有陛下年轻时候的雄风,他会被明军杀死,我图尔格第一个不信!”
图尔格说完,周围的不少两红旗都统大将纷纷喝骂,阿济格在清军中地位甚高,虽然屡屡由于各种原因被皇太极责罚,但却手握两红旗重权,威望与多尔衮不相上下。
听了这探马的话,皇太极却没什么反应,淡淡看了一眼纷乱的大帐,开口说道:
“仔细探明再来禀报。。。”见那探马还要说话,皇太极瞥了他一眼,轻飘飘的警告道:
“去吧。”
闻言,那探马浑身一抖,头也不敢抬的退了出去。
可是这名探马刚刚退出去不久,又有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而来,最后在帐外停下,原来是一名轻骑神色匆忙的小跑进来。
这轻骑是个佐领,地位还要在参领之上,也就是满语中的甲赖额真,这等地位的将领在一旗中总数不多,若是仅仅论级别,起码相当于山东军中的战兵营官。
这个级别的将领竟然亲自前来送信,包括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内,整个龙帐里的都统、贝勒们都是神情紧张的盯着。
似乎是印证了某些人的猜想,那穿着正蓝旗全身甲的佐领神色慌张,居然手脚并用的爬进龙帐,立刻将信件交到了多尔衮的手上。
这个时候,这正蓝旗佐领头上的面甲都有些歪斜,顾不上去扶正,有些狼狈的直接半跪在地上,颤抖着声音说道:
“陛下,陛下,关雎宫宸妃娘娘有疾,说,说是想在临走前见陛下最后一面。。。。。。”
这个消息造成的轰动要比之前探马说阿济格阵亡的消息更大,整个龙帐的人都是哗然一片,他们自然知道这“宸妃娘娘”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
宸妃,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世人所说的海兰珠,其本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此时进入清宫已经有八年。
来报信的人是正蓝旗参领,留守盛京的代善就是怕皇太极不相信,所以才特意派遣这个等级的大将当了一次信使。
果然,皇太极“噌”地一下从座位上直接站起来,可能是坐下太久了,这冷不丁站起身让他眼前一黑,黑血更是止不住的从鼻孔里淌了下来。
皇太极衣甲上的九龙图腾都被染成了红黑色,边上的亲兵手里早就拿着毛巾,当时就要递过去擦拭,可这等关怀备至的举动却被皇太极蛮横的一把推开。
他颤颤巍巍的走下几步,来到大帐中间,举着手喊道:
“备马,快备马,朕要回盛京。”
其实说起来,流鼻血这个毛病皇太极早在率兵出征的前几年就有,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严重,往往是动作太大或者情绪激动才会流淌不止。
听到洪承畴集结八镇十三万大军出关,皇太极一激动就又犯了这老毛病,不过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他在盛京内甚至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深知此战关乎国运。
海兰珠贤淑,也是不断的劝说皇太极要以国事为重。
六日急行六百余里,这一路上皇太极接了三大碗的鼻血,由红到黑,最终虽然赶到了松山前线,但是这一路的旅途劳顿让他本就疲惫不堪的尸体更是极度透支。
前些时日本来大局已定,却换不知从哪窜出来的明军,营救了曹变蛟不说,更是差点将皇太极斩杀在松山城外,这等事情眼下已经在各部的清军中传开了。
紧跟着就是吴真超哈炮营的全军覆没,三顺王一死一伤,这接踵而至的军情流水一样涌来,一次次的打击皇太极,再加上日夜连轴转的处理军务,这身体眼看着就要到撑不住的时候了。
尽管这边军情紧急,但皇太极依旧没有将那三千的明军骑兵放在心上,反正不是有阿济格去处理了吗,大局也不会有什么改观,所以在他听到海兰珠有疾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打算连夜赶回盛京照顾爱妃。
这天夜里,皇太极将走后的战略布置安排下去,对松山城的围攻主要交给睿亲王多尔衮来负责,济尔哈朗则是清军主帅,负责松锦沿线的封锁。
不过八旗和蒙古科尔伈诸部的将领太多,一夜时间皇太极根本就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是将大方向定一定,就在次日凌晨匆匆动身返回盛京。
这一路皇太极可谓是行色焦急,恨不能插上翅膀直接飞到盛京的关雎宫内看望海兰珠,日夜相伴照顾。
皇太极走后,济尔哈朗就将松山的围城全盘交到多尔衮手上,而自己则开始规划锦州的围城和招降。
多尔衮立即着手对松山城的全面围困,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地方,他有详细的规划,例如两白旗分军驻守王宝山、壮镇台,两红旗封锁寨儿山,长岭山一带。
最后的刘喜屯附近比较轻松,科尔伈部又在蒙古各部中实力较强,就交给他们负责。
当然了,多尔衮许许诺,说是事后会给蒙古诸部的酋长不少好处,这才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之趋使。
清军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再次“断绝松山要路”,而这个时候关于上次追击明军溃兵的统计结果才清算出来。
这个结果着实让多尔衮、多铎等人大大高兴了一把。
明军在关外的溃散失踪的兵力足有五万余人,尽管清军各部一路围追堵截,可是最终死在清军刀下的依然只有两万人不到,就连总数的一半都没有。
不过清军俘获的骡马却足有接近一万匹,衣甲辎重更是不计其数,这是个大丰收。
除此之外,又要有以杏山守将王希贤为主的一批军将投诚,军马总计一万有余。
多尔衮对这些人极力拉拢,王希贤等人深感“大清”天威浩荡,也是知无不言,很快,洪承畴在关外的一切布置都已经暴露在清军的视野之下。
关外原本有锦州、松山等一系列的城镇堡垒需要攻取,这么大的战略缓冲地带足够让清军的兵锋停留在松山、锦州一线,多尔衮也一直都视那片地区为眼中钉。
可是这些投降的明军已经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完,得悉明军守备空虚的多尔衮哈哈大笑,立即下令让多铎率领一万余清军南下。
这部分清军沿途在山海关一带攻城略地,抢夺物资的同时也在将战线不断往关内推进。
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后的辽东铁军
不过皇太极走后没多久,多尔衮便发现事情有些蹊跷。
阿济格已经带着五千铁骑追击明军去了一阵子,除了最开始探马说阵亡的消息,却没有再传回来任何信息。
带着疑问,多尔衮命令正白旗的探马沿路寻找。
这次传回来的消息就连他都是大吃一惊,正白旗的探马在一处无名村落前发现很大的断层,下面都连人带马的躺着正红旗清兵。
再往前几里,清军探马更是触目惊心,这里仿佛在前不久经历了一场大战,漫山遍野都是正红旗清兵和明军的尸体。
不过最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清军的尸体大部分都集中在中间那一小圈,甚至堆叠成了一座小山。
这些虽然是正红旗的兵马,但就算到了如今的地步,说是阿济格全军覆没,依然没有多少贝勒都统愿意相信。
可没多久便传来确切消息,说是正白旗的探马在收整战场时见到了与阿济格极其相似的无头尸身,并且发现了信物,还有正红旗骑兵都统奕?的尸体。
这下子,消息已经坐实,阿济格带着的五千年正红旗铁骑,居然被明军给歼灭了,一个人都没逃出来。
说来也是奇怪,明军往往是由人头论升赏,可埋伏阿济格的这部分明军却只取了包括英亲王阿济格在内的很少一部分旗人首级,就连都统奕?的尸身都是完整。
此刻多尔衮心里的感觉难以形容,一方面来说,阿济格与他素有隔阂,就这样少了一个政敌是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可在大局上来说,阿济格可是和硕英亲王,地位尊贵,他这么一死,消息传到清军中必然造成轰动,轻则影响军心,重则对战局造成影响,让明军有机可乘。
所以经过仔细的考虑,同济尔哈朗等少数众臣商议过后,多尔衮决定暂时隐瞒这个消息,并且联系到皇太极如今身体的情况,这个消息暂时也不会传到盛京,可究竟能瞒住多久还是未知之数。
就在多尔衮这边忙着封锁消息,围攻松山的时候,锦州城的保卫战再次打响。
。。。。。。
锦州,整个城池分为内外两层,外城由于守将吴八什被汉奸范文程策反,现在已经被清军攻陷。
锦州内城是祖大寿和所部辽东军最后的拒守之地,整个城墙呈四方形,与大部分这个时代的城池一样,锦州城壁外用青砖,内用石块堆砌而成,四面都有城门,四角设有角台,用于临战指挥调度兵马。
此刻,在锦州内城东南角上,一座巍峨的角楼耸立其上,名为“魁星楼”,充满了汉家时代建筑的鲜明特色。
魁星楼下,一名身披陈旧铁甲、身材壮硕的明将正在挥着钢刀,张口吼道:
“克勇,你带着家丁到北门去增援,一定不能让鞑子破城!”
闻言,另一个明将遥遥朝他抱了抱拳,挥手带着几十名家丁下城,没什么犹豫的一路往北小跑。
看着他们离开,祖大寿忽然感受到侧面袭来一阵劲风,猛的往身后挥出一刀,正正好好砍死一个刚刚登上城墙的清兵,可还没来得及舒口气,另一个汉兵又登上城。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清军不知发了什么疯,自从三日前开始就在日夜进攻锦州城,城内辽东军在祖大寿等人的带领下奋力抵抗,到现在也是精疲力尽。
然而清军好像根本杀不尽一般,朝城下一看,全都是豆子一般大小的清兵朝锦州城冲过来,就连祖大寿心里都升起一种无力感。
从崇祯十三年三月开始,一直到现在,清军已经围了锦州城足有一年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锦州城内明军的粮草早就已经用尽。
在半年前,祖大寿十分沉痛的下了杀马就食的军令,可辽东军上下几万人,这几千匹战马看着很多,可却根本吃不了多久,到现在除了必备的运输骡马以外,几乎也都是杀得精光。
自从迫不得已的杀马之后,祖大寿再也没有能力远距离突袭清军,就是近几次的突围都是为了配合洪承畴行动,根本不敢离开城墙太远。
现存的这部分辽东军,其实只是多年以前冀辽督师孙承宗“以辽人守辽土”的方针招募的很少一部分,不过他们却都是本地人,作战起来最为英勇。
现在全城的百姓都拿出自家仅存不多的粮食供给辽东军,可谓是全城军民同心协力,这与中原百姓帮助流贼进城的情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其实在明末的辽东地区守城中并不少见。
清军每攻下一地,就要视当地抵抗激烈程度来决定屠杀轻重,而且往往都要在最后将本地居民打散,强制迁徙到远处,防止对他们的统治造成威胁。
可就是这样来看,锦州城最多也就还能坚持到明年,到时候要是朝廷的援兵再不来,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