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张贴出去。张贴出去之后,呵呵,县衙之中只留差役,尔等都且告假几日,闭门不出,亦不得同那些商人们接触。无论是谁,一概不见。”
“是!”二人答道。
“另外……”夏鸿升又对二人说道:“新的商法同税法一旦在泾阳颁行,你我三人必遭弹劾。极有可能会被陛下召见到朝堂之上论对。届时你二人不须多言,不论旁人如何攻讦,只缄默其口便是,别被吓住,千万不能惊慌,自乱阵脚。一切由本侯来应付。你们也且放心,不过是走个过场,陛下不会真做出甚子的。”
二人点点头,神色仍然凝重。
他们当然凝重。
新商法和新税制若是在泾阳颁行,弹劾是一定的。夏鸿升甚至都能够自己想出来朝臣们弹劾自己三人的罪名。
第一项便是私改国法,上去就是能拉出去砍头的重罪。
国有国法,岂是谁都能够改的?夏鸿升在泾阳颁行新商法和新税法,一未经朝廷审议,二未得皇帝明授,那就是私自改了朝廷既定的商法税法了。行私法,是一罪。
国法之中,无向商人征收那么多类目的税,于是这些便成了夏鸿升所征收的私税。征私税,又是一罪。
不用再往下想了,只是这两条,哪一条都是死罪。
一念及此,夏鸿升也不禁是心中一凛。李老二,你可要给本公子顶住啊!你要是顶不住,本公子就只好弄条铁皮船跑到海外,跟老鬼一块儿海外游算球。
话虽这么说,可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夏鸿升准备给自己弄来些舆论帮助。
几篇文章已经被夏鸿升命家丁送到了报社编辑部,从明日开始,这些文章将会在头版头条,每天放出一篇。
这些文章每一片,都直指当今税制的弊病和漏洞,并且举出例子来,将钻空子的法子都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
上面,还都注明了夏鸿升自己的名字。
夏鸿升准备将税制的弊端全都纰漏出来,博得一部分有眼光,无私心的人支持。
哪怕只有一个人呢,只要有人支持,就总比孤军奋战要好。
“杨县丞,申主簿,你们的家眷,暂且挪到本侯的庄子里。”夏鸿升思绪纷纷,又对二人说道:“你二人也搬过去。本侯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地方,由本侯的亲兵守着。庄子上也有两位极厉害的高手护卫,更安全些。”
“这……”二人俱都是一惊。
却听夏鸿升冷然说道:“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何况他们比兔子,比狗更凶狠呢?就算是朝堂上陛下支持了咱们,背地里,他们也会想尽办法从中作梗,甚至于直接行刺,阻挠新商法和新税法在泾阳县之试行。你们且放心,使本侯将你二人拉进这趟浑水里面的,就算是陛下不能,本侯也必定保你二人周全。”
“多谢大人!”杨县丞和申主簿神色一凛,躬身行礼道:“敢不效死力!”
“好了,二位也莫太过担心,本侯所言,乃是最坏之打算。实际上,当不好到那般地步的。”夏鸿升对二人说道,然后又笑问:“对了,庄子上的循环农业模式,在泾阳县中推行的可还顺利?”
听夏鸿升问及此,杨县丞顿时脸上浮现出一片喜色,颇为激动的说道:“回县令大人的话,庄子上的耕作方式,环环相扣,每一环都使百姓有所收获。大棚使得农人冬日仍可耕作,自在泾阳县中全县推行以来,百姓多有赞许,日子当真好过了许多。百姓不仅耕种,每一环之所得,还可以趁着泾阳到长安道路之便利,到长安买卖,是农亦是商。如此一来,家中有余粮,手中有积钱。较之以往,大为改观!百姓对县衙交口称赞,都说如大人这般,让一方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真是一方之父母官!”
夏鸿升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里面谁出的力大,本县心里清楚。本县不过是兑了个点子,兑了张嘴命令下去而已,便再不管不问了。推行当中诸多繁杂之事,诸多问题之解决,皆是县衙诸位共同努力之结果。若真有功,也是县衙诸位之功德。过两日,本县当有所表彰。”
二人顿时一喜,行礼道:“多谢县令大人!”
………………………………
第970章 喜上眉梢与远道而来的书信
“从明天――不对――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长安。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夏鸿升站在回廊上面,清晨的阳光落在脸上,嘴里哼哼唧唧,有一茬没一茬的叨念着,心情很不错。
“哪儿来的大海?”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夏鸿升不用回头,只听声音便知道是李承乾了。
“这是从旁处得知的一首诗,虽全然不同于今之诗体,然却不失为绝佳之作。”夏鸿升回头说道,然后又问:“怎么?陛下又让你传话来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这倒不是。只是想着你在家中无聊,过来闲扯几句,解解闷儿。”
“多谢你了。”夏鸿升笑道:“你可来的真是时候。昨个庄子上摔死了两头牛,今日早间送来了不少,正摘了骨头要做牛肉汤。”
“那可太好了!给我扯碗烩面呗?”李承乾大为意动,说道:“许久没吃过牛肉汤烩面,扯个宽些厚些,才有嚼劲儿!”
夏鸿升点点头:“成,到时候差人去厨子上交代一声便是。”
二人随便坐下来,李承乾从袖子中一掏,取出一张报纸来,一边展开,一边说道:“升哥儿,你说当今之税制,居然有如此多的弊端,原本我还不知道,可从这报纸上面一看,竟然看得是心惊肉跳。升哥儿,你说这么多毛病,这么些问题,这么长时间了,怎么就没人发现呢?!”
夏鸿升笑了笑,说道:“承乾,若是你不看着份报纸,你能发现得了么?”
李承乾一愣。
却听夏鸿升又说道:“制度这种东西,终归是为一部分人而服务的。服务于一部分人,就要损失另一部分人的一些利益。既得利益者,因其利益既得,哪儿还有心思去管旁人的利益得不得?又或是,为了维护其既得之利益,而宁愿去做个瞎子,故意去看它不见。可也总要有人为百姓的利益来说几句话。承乾,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什么?说白了民心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人民就支持你。只要世上的黎民都是支持你的,你就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就是利益。你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大多数人便支持你,你剥削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就反对你。就是这么简单。我希望出面替百姓谋利的不是我,而是朝廷。这样一来,朝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收到百姓的拥戴和保护。李唐才能够万世永昌啊!”
“升哥儿,你放心。”李承乾对夏鸿升说道:“父皇这一次已经下了决心了。前几日朝堂上不断有人弹劾你,弹劾报社,请求父皇查封报社,将报社一干人等尽数缉拿,将你问罪。父皇大发雷霆,将他们斥责一顿。说大唐从未有因言而获罪者,倘若针砭时弊,指出朝政、皇帝之过错是有罪的话,那魏征和那些谏议大夫的脑袋都能砍几百次了!”
夏鸿升顿时咧嘴笑了起来,李世民拿这话堵人,那帮子人还真无言可对。
李承乾见夏鸿升在笑,于是也笑道:“升哥儿,你且放心便是了。”
“就这程度,还用不着我担心。”夏鸿升笑了笑,说道:“我担心的是之后的事情。”
“之后的事情?”李承乾问道:“何事?”
“陛下早就令我编纂新商法与新税法,几日之后,新商法和新税法便会在泾阳试行。”夏鸿升对李承乾说道:“不然,你以为我为何会成了这泾阳县令?”
“什么?!”李承乾大吃一惊。
“承乾啊,这段时间,你还是能同我离多远,就离多远。”夏鸿升对李承乾说道:“只要陛下不召见,我就会躲在泾阳,只怕数月之内都不会主动出现在长安的。”
“那你同徐惠的婚事……”李承乾问道。
“呃……在那之前自然是要先完婚的!”夏鸿升好容易营造起来的悲壮气氛瞬间没有了,只得无奈笑了笑,说道:“袁道长已经看了时间了。本来两家也就只剩下迎亲这最后一步了。家里已经在准备着,我这几日就是在长安看看各边的反应。明日就得回泾阳,回去之后再过三天,就是迎亲之日了。”
“你可真沉得住气!”李承乾摇了摇头,叹道。
夏鸿升也是无奈:“这在家里我也插不上手,这人来人往,看得人心里紧张。”
“紧张?”李承乾嘿嘿一笑,说道:“升哥儿,你可是也是千军万马里冲杀过的将军,战阵杀伐都不怕,还会为这紧张?”
“你不懂。”夏鸿升看着李承乾,笑道:“等有一天你遇着自己真心喜爱的女子了,便知道我这为何忽而变得胆小了。”
一边说着,一边想起来徐惠,此刻当不知她会如何忙碌和紧张,脸上会呈现出如何一副神情来。
想着想着,竟然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啧啧……”李承乾在对面看着夏鸿升,见他一脸的痴意,嘴不自由的往上扬,于是笑道:“这便是喜上眉梢了!”
忽而,只听得一阵脚步声,李承乾和夏鸿升转头看过去,见是家丁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
“公子!”家丁对夏鸿升行礼说道:“阿尔罕在外面拜见公子,带来了这封书信,说是商队回来的时候,王玄策令其捎于公子的。阿尔罕就将其捎了回来。”
“王玄策?!”夏鸿升猛一下立了起来,一手将那竹筒夺了过来。
竹筒一圈火泥未损,夏鸿升用力一扭,拧开竹筒,便从竹筒里面掉落下来了两封书信来。
一封上写:波斯玄策顿首以拜,夏兄静石亲启。
另外一封上面,却并无文字,只是一串数字,和几组拼音。
………………………………
第971章 阿尔罕的本事
“这是军中密文。”夏鸿升看了看那封密文书信,对李承乾说道:“承乾,走,同我去书房!”
说罢,又同小厮交代道:“去让阿尔罕进来,就说我有些朝中要是正在处置,同太子殿下在书房商谈。教他且在正堂中候着。”
小厮领命而去,夏鸿升和李承乾二人速速走去书房,夏鸿升从书架后的暗格中取出密文本,一一对照,逐个翻译。半个时辰过去,总算将那封密文书信翻译了过来。
赶紧一看之下,才抬起头对李承乾道:“这封书信是托我看过之后上疏于陛下的。萨珊王朝快要顶不住了,准备向大唐求援!”
“萨珊王朝?”李承乾一听,先是一愣,继而又是一惊:“波斯?!这……如此远的距离,如何能救援得了他?!”
“波斯被崛起的大食人所侵,日落西山的萨珊王朝绝不是阿拉伯人的对手。只是,萨珊王朝求援的时间,比我所预料的早了几年。”夏鸿升皱着眉头,对李承乾说道:“我原本预料,波斯在大食的手底下至少能撑到大唐处理完高句丽的事情的。不过,王玄策的主意和做法却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绝。他是故意下了重力,让波斯这么快就撑不住了的。”
说罢,夏鸿升将那封书信交给了李承乾,然后自己撕开王玄策捎给自己的那封信,看了起来。
仔细看过一遍,夏鸿升对于王玄策抵达了波斯之后,做了些什么事情,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便都更加清楚了。
不过,也不禁心里暗道这王玄策果然精明。
在给皇帝的上疏中,王玄策只说了波斯与大食之情况,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阐述了理由和对大唐的好处。却只字未提自己在中间的作用。反而在给夏鸿升的书信之中,很是详细的写了他自己这几年在波斯做过的事情,吃过的苦头,做出的努力。
似友人般的语气,令夏鸿升看之也不免心中戚戚。
给李世民的上疏中,若是写太多自己的事情,难免有邀功之嫌。写给夏鸿升,夏鸿升一定会将他做了那些事情,转告给皇帝,从夏鸿升这位友人的口中传出,听着就颇为真实可信了。
“此事事关重要,我须得入宫求见陛下,当面禀报。”夏鸿升对李承乾说道:“但我如今不便被人知道同陛下有所接触。我自从吐谷浑归来之后,就不曾同陛下有过对奏,朝臣可猜度陛下袒护于我,不会猜陛下串通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