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帝师- 第5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940章 咸阳县丞

    时日渐暖,又到了陌上花开的时候。

    夏鸿升合上书本,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饮罢一口放下,转头看看窗外,忽而有了一种坐在后世里的茶舍中一般的错觉。

    抬手拉了几下窗边的绳索,夏鸿升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来。

    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科技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无法体现其优势,就没有谁会重视科技,科技就不能够得到发展。

    而偏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拿这窗户边的绳索来说,到现在了,还是这般拉拉绳子拽动铃铛,发出声音引来小二。丝毫都没有进步。

    转而又笑了起来――若是这么想的话,未免也太过苛刻了。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进步,然后这些“点”合到一起,才能有“面”的进步。

    之所以突然这么想,是因为方才看的这本书。

    满纸都是“天是老大我是老二”的思想,天朝上国四夷宾服之类的,让夏鸿升不仅想到了原本的历史。

    若是没有满清,若是明末西学东渐的潮流没有被清军入关而截断,若是没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商业繁华地区的人没有被屠戮殆尽,掐断了资本主义萌芽。若是没有天朝上国那自欺欺人的臆想和迷蒙……啧啧,大唐也不能太无敌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古至理。

    “公子,您有何吩咐?”书店掌柜的出现在了竹帘外面,恭敬的问道。

    “取一份今日的报纸来。”夏鸿升淡声说道。

    很快,掌柜的便将报纸送了上来。

    夏鸿升展开报纸,从上面寻找着有关于辽东的文章。

    找到了四篇。

    一篇是在介绍辽东的富饶。一篇是在回忆战死辽东的子弟,和被高句丽打败的憋屈。还有一篇在说辽东的历史,详细分析了辽东本属于中国之有。另外一篇,详细描述了在高句丽又发现的几座新的白骨京观。

    夏鸿升满意的点了点头。

    放下了报纸,召了掌柜的进去。

    “公子,您可还满意?”掌柜的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地方挺大,摆设也合理。只是桌椅座位须再多些。还有,缺了警示牌,须得贴出来,不得使其弄坏弄脏书本,不得使其大声喧哗。安安生生,安安静静的自己进去,自己找书,自己坐下来看,自己放回原处,自己离开。少些动静,勿扰他人。具体的,你就拿捏着定吧。”

    “是!”掌柜的行了一礼,答应下来。

    “对了,名字不叫别的,就叫长安公共图书馆。”夏鸿升说道:“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哈哈!”

    “这……”掌柜的犹豫了一下,见夏鸿升笑得灿烂,就没说话,答应了下来:“小的明白了!”

    夏鸿升自然知道掌柜的心思,于是说道:“咱们建立对面的那个图书馆,是为了造福百姓,使不论士农工商军之人,皆可自由入内读书。你去取个什么百文斋、文华堂之类的,阳春白雪者自然是款款而入,可你叫下里巴人者如何入内呢?不如干脆就直接这么叫,公共公共,公而共之,大家都能进去的地方。”

    “是,小的明白了!”掌柜的点了点头:“小的这便去安排,明日开馆,定然一应就绪,公子但请放心!”

    夏鸿升点了点头。

    公共图书管。

    夏鸿升最近新办,或者说准备了许久,终于准备好了,又或者说,仍旧在持续着的一件事情。

    老早之前,建立这个书店的时候,夏鸿升就有开办一个公共图书馆,让所有人只要认字,都能够进去看书的地方。在为泾阳书院图书馆收集书本的过程中,夏鸿升也在为此而准备着,如今终于能够开办起来了。而且,对泾阳书院图书馆中所藏之书本的复刻,仍旧在继续进行着,之后也会陆续将复刻的书本放入这里一份,增加藏书量。

    夏鸿升已经决计将这种公共图书馆在各地开办。寒门士子所受桎梏之一,就是无书可读。典籍书本,和知识,大都在士族手中,这也是士族吸纳学子,培植羽翼的主要途径之一。

    夏鸿升要打破这种知识垄断。

    “公子,底下有个人,自称是咸阳县丞,说是有公务须得同公子商量,特意从咸阳找到泾阳,又从泾阳找到长安,又从府上找到这里,为了求见一面。”掌柜的又回来了,在竹帘外面说道。

    夏鸿升听罢吃了一惊,敢情自己的行踪这么容易就能打听得出来啊?

    “快请其上来。”夏鸿升有些奇怪,咸阳县丞来找自己作甚?咸阳离泾阳六十里地呢!

    “公子,且容小的先去看一眼。”暂时代替被夏鸿升强行放假在家造娃的齐勇,而跟着夏鸿升的那个亲兵在外面很是警惕的说道。

    很快,又回来了:“公子,的确只有一人。”

    夏鸿升撩开竹帘,点头的时候,那人也便已经上来了。

    年纪算不得很大,约莫三十左右,看上去倒是很有一副样板戏里面的人物的样子,浓眉大眼方正脸的,长得很是正气。

    “在下斗胆冒昧打扰上官,还请县令大人恕罪!”那人过来先行了一礼,告罪道。

    夏鸿升笑道:“无妨,请坐。”

    那人也不拘礼,就过去坐到了夏鸿升的对面。

    亲兵放下了竹帘,站在了外面。

    “不知……如何称呼啊?”夏鸿升问道。

    那人正色起来,又躬身正式行了一礼:“是下官疏忽。下官咸阳县丞刘仁轨,斗胆前来,拜见侯爷!”

    那一瞬间,夏鸿升愣住了。

    纵是自从穿越到大唐以来,亲眼见到的历史牛人数不胜数,此刻也还是愣住了。

    龙虎济,风云会。

    他出现的时机,也太巧了。

    难不成真的是天命所在,注定了他要在此战中扬名天下,就算是提前了十年,也仍旧漏不掉他?

    可是少了十年历练,他还能是那个在白江口料事如神,百战百胜的刘仁轨么?

    夏鸿升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笑问道:“不知刘县丞寻本侯何事?且直说便是。本侯知道刘县丞不是那巧言辞令之人,本侯亦是直口快语。故而,不必客套。”

    刘仁轨有些吃惊的看着夏鸿升,然后点头说道:“多谢侯爷!如此,下官便直言了!”
………………………………

第941章 防患于未然

    夏鸿升暗中观察着自己对面刚刚三十出头的刘仁轨,他如今并未发迹,还只是个小小的咸阳县丞。

    但也正因还年轻,而立之壮年,所以也显得更加气宇轩昂。

    “下官斗胆冒昧前来求见县令大人,只因听说大人将修筑一条水泥道通往池阳,与池阳县境内的一条水泥道连通。池阳由是得以借泾阳之便利,当地百姓从池阳往长安而去,便可走水泥道先到泾阳,然后再从泾阳再到长安。虽然看上去绕了一下,可因为路好,实际上是节约了不少时间的。长安与池阳也有赖于此,而往来更易,更密。”刘仁轨对夏鸿升说道:“咸阳与长安之间,虽然有官道直接相连,但却并无水泥路。从长安在咸阳之间修出一条水泥道来,依下官观之,眼下只怕朝廷是顾不上,也不会往这上面分出精力来的。而咸阳县衙又无此能力。所以,只能效仿池阳,从泾阳假道。故而,下官想求县令大人答应,泾阳之水泥路,也往咸阳的方向修建一截。下官定然想办法也从咸阳修出一截来,与之接上。如此一来,咸阳便也有水泥路可通长安了。”

    夏鸿升听着刘仁轨说完,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问道:“本县有三个问题,还望刘县丞能为本县解答。其一,咸阳为何非要有水泥路与长安相通。其二,咸阳想要本县修一条水泥路,跟咸阳修的水泥路对接,这事儿该咸阳县令来与本县商议,为何只是派刘县丞来?其三,刘县丞方才说,若要朝廷修一条从长安到咸阳的水泥道来,眼下顾不上,也不会往这上面分出精力来,却是何意?”

    “这……”刘仁轨有些意外,没想到夏鸿升会这么反问于他,想了想,答道:“回禀大人,咸阳之煤矿颇为丰厚,却因交通不便,故而困拘其中,不能得出。若是有水泥道可通长安,则咸阳之煤便可脱出桎梏,为世人所用。之所以是下官前来,是因为本县县令大人并不同意下官之看法,下官百般进言之下,才说让下官先来同大人说通,若是能说通,再行考虑让下官设法筹钱修路。至于大人的第三个问题……”

    见刘仁轨有所犹豫,夏鸿升笑了笑,说道:“无妨,刘县丞只管说来便是。”

    “是。”刘仁轨点了点头,说道:“眼下报纸上面频繁出现有关于辽东及高句丽之文章,近几日,更是对辽东之耕地大谈特谈,辽东耕地之多,可谓是举世震惊也不为过。紧接着,便有文章考究辽东本中国之有,而今却为外人所据。还有文章提及前隋三征高句丽之事,写得教人义愤填膺,恨不能提刀亲赴高句丽,为死于辽东之将士报仇雪恨。”

    “这些文章,本县也看到了。”夏鸿升说道:“怎么,刘县丞觉得不对?”

    “下官并非觉得不对,下官每每读之,亦是义愤填膺,恨不能提三尺长剑,替朝廷,替陛下收回辽东沃土。”刘仁轨摇了摇头,说道:“当年报纸上面也是这么频繁的出现关于突厥的文章,然后百姓群情激愤,纷纷呼吁朝廷对突厥用兵,大军倾巢而出,突厥荡灭。后来报纸上又开始频繁的关于倭国的文章,百姓又是纷纷斥责倭国对大唐不敬,而后大人您出琉球,十二艘铁甲战船所向披靡,倭国成了大唐的东瀛道。现如今又如此频繁的出现辽东的文章,只怕陛下和朝廷是打算对高句丽用兵。有炀帝的前车之鉴,朝廷会知道征伐高句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定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长安至咸阳的一条小小水泥道,这会儿哪里会被放在心上。”

    夏鸿升听了刘仁轨的话,忽而笑了起来,又问道:“那刘县丞觉得――假若,只是假若――朝廷如果真的再起对高句丽之征伐,那刘县丞你是支持呢?还是反对呢?”

    刘仁轨笑了起来,摇了摇头:“下官愚钝,又人微言轻,地位鄙薄,怕是不能妄言。”

    “哈哈,只是你我就茶之闲谈而已。”夏鸿升说道:“修路之事,本县可以告诉你,泾阳本就打算往周边各县修水泥路,若是周边各县能有水泥路与之相接,再好不过。本县是求之不得。好了,修路之事便到此为止,具体事宜,刘县丞可同本县之杨县丞商量。现下,本侯想要听一听,刘县丞对于朝廷该不该征伐高句丽,有何看法。”

    “大人的意思是,同意向咸阳修水泥路了?”刘仁轨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自然。刘县丞随后可直接去县衙找到杨县丞,商议修路之事。本县早已知会过他,但凡周边有邻县前来商谈修路相接着,不用问我,直接答应下来。”

    “多谢大人!”刘仁轨一听夏鸿升同意了修水泥路的事情,顿时大喜,连忙起身行了一礼。

    夏鸿升摆摆手,让其坐下,又说道:“茶余无聊,闲谈几许又有何妨?刘县丞请言。”

    刘仁轨点了点头,说道:“那下官就斗胆一言。下官觉得,朝廷该征伐高句丽。高句丽一直对大唐阳奉阴违,表面上对大唐极为恭顺,但暗地中却妄图成为东方之主。当初高句丽就与突厥暗通曲款,后来又更是联合百济频频对顺从于大唐的新罗用兵。还效仿秦始皇之举,修筑长城以防大唐。这些举动,都说明了高句丽的不臣之心。高句丽其国,绝不可久留。久之则必成祸害。而高句丽一旦崛起,则与突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突厥人游牧而生,只懂掠夺,不懂得占城据地。高句丽则不然。其一旦势强,必定蚕食大唐国土,若是放着不管,任其成长,那对中原的危害,远比突厥大的多。故而,下官是支持朝廷趁眼下高句丽还未强大,防患于未然,对辽东用兵,征伐高句丽的。当趁这根杂草还没长长,根系未深,及早拔除才是。”
………………………………

第942章 出将入相的人物

    “那倘若是朝廷准备真的对辽东用兵,要出兵征伐高句丽了,那刘县丞以为,该当注意些什么才是?”夏鸿升听完刘仁轨的话,又问道。

    刘仁轨对夏鸿升的这几个问题不明就里,看看夏鸿升,顿了顿,还是说道:“倘若朝廷真的要对高句丽用兵,那所应注意者,其一,下官以为当是百姓对于前朝炀帝三征高句丽所留下的惧意。当年三征高句丽,致使天下间民不聊生,纷乱四起。如今距离那乱世方才过去多少年?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