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2。9。
“卧槽!”
王立伦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吼一声,声音大到隔壁合租的朋友都不满了、以敲墙示意他安静点。
他还从来没有在豆瓣上看到过这么低的分,特别这个最低分还发生在了一部在他看来算是好电影的作品身上。
王立伦深吸两口气,边骂着“豆油(豆瓣网友的简称)眼睛都长瘤子了吗”边坐下来,把页面拖到下面看评价详情。
“大烂片,看得我都快要睡着了。我实在不知道导演在想什么,他脑袋里装着屎吗?给1分我都嫌多了。我建议这位叫杜安的导演去看看《暖春》,人家那拍的才叫电影。”
这是一位名叫“饭饭”的网友发的评论,他给的是1分——豆瓣最低也要给1分。
王立伦看着这条评论,气得笑了起来。
《暖春》在电影节闭幕后没多久就趁着热度大规模上映了,现在是第二周。他也去看过,唯一的感受就是“吃了屎一样难受”,以至于他看到一半就再也憋不下去,溜出来了。
而现在,竟然有人拿那坨屎来和《电锯惊魂》比?
“楼主也就是欣赏《暖春》的水平了,觉得《电锯惊魂》不好看可以理解,毕竟我们不能希冀一个山顶洞人理解电影的艺术。”
他敲下了评论,发布,再看其他的评论。
“我是一位狂热的电影爱好者,所以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花钱买了票,坐在观影厅里,一边发信息一边看完一部电影,从头到尾我都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唯一的观影感受就是浪费了我12块钱,还不如再看一遍《暖春》。哦,最后补充一点,韩生配合蒋伟演戏、假装被毒死那里还是挺搞笑的,不过我是来看恐怖片的啊!”
王立伦继续跟帖。
“如果说烂,请举出具体的例子好嘛?否则我只会认为你为黑而黑。”
再往下拖,王立伦突然绝望了。
一水儿下去全是1分的评论贴,中间偶尔夹杂着一两个10分的评论贴。
水军,被黑。
战斗经验丰富的王立伦脑子里突然跳出这两个词汇,再联想到这两个黑鬼都如此推崇《暖春》,不像是专门来发评论,倒像是做广告的了,王立伦立刻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秘密。
他赶紧找到《暖春》的页面,点了进去,一个红艳艳的数字挂在评分栏上。
8。3分。
噗!
王立伦只觉胸口一闷,一口老血差点喷在了显示器上。
他记得张艺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只不过才8。2分,现在一坨屎竟然拿到了8。3分啊!
不要脸,无耻,没有职业操守,道德沦丧……王立伦喋喋不休地咒骂着,又回到了《电锯惊魂》的页面上。
雇佣水军强行刷分就算了,还特地去踩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都说同行是仇家,王立伦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正当王立伦觉得自己满腔的正义怒火快要抑制不住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篇给《电锯惊魂》打8分的评论贴,标题很中二。
开战时刻
这是这篇评论的标题,打开一看,开头一句就耸人听闻。
“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同志们,站起来吧!”
世界末日到了吗?王立伦心底吐槽,还是看了下去。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耸人听闻,那么接下来我就说说我为什么要这么说。”
“今天发生在《电锯惊魂》和《暖春》页面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看到了。有的人抱不平,比如下面发10分帖的那两位;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如说我;还有的人可能搬了张小板凳过来准备看热闹,比如说正在电脑前看贴的你。那两位奋力反击的同志势单力薄,失败了,被淹没在茫茫水军的汪洋大海中;冷漠的我觉得无趣,转身离开,去做晚饭;看热闹的你连跟两天,看到个人的力量抵挡不住水军,骂骂咧咧之后就忘了这件事,迎接美好的明天。”
“于是我们就被强·奸了。”
“是的,我们的意志被强·奸了,并且愉快地忘记了这件事,等待着下一个强·奸犯的到来。”
用词太刺骨,搞得王立伦坐立不安。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是伟大的,这是人类所开创的自由国度,而豆瓣更是这个自由国度中的乌托邦。”
“自由、客观、实事求是,这是我对豆瓣的印象,但是当冷漠的我转身离去做晚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印象中的豆瓣已经开始崩塌——它不再自由,不再客观,不再实事求是!它正在被金钱玩弄!而我只能看着,冷漠地看着,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的态度加速了它的崩塌。”
“我什么都做不了?”
“不!”
“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可以做点什么,比如说像这样。”
接着是一张照片,可以看到是一张《电锯惊魂》的电影票。
“我看过,我不会还没观影就妄加评论;我打8分,这是一个观众的客观感受;不刻意贬低也不刻意抬高,没有人可以强·奸我的意志。”
“这是豆瓣精神。”
“接下来我将离开这里,去看一场《暖春》,然后回到家里,去《暖春》的页面继续战斗,和那群恶徒战斗,为了维护这远离公权力和金钱的最后一片圣土不受到污染。
“即使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这么弱小,但是至少这一刻。”
“我在为自由而战。”
评论的最后贴出了一首诗。
“当他们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工会组织者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工会的人。”
“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反对,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
“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王立伦默默地看到最后,手背一凉,低头一看,一滴水珠落在上面。
竟然哭了?他为自己的感性感到好笑,却笑不出来。
抽过显示器旁的纸巾,猛地擤了一下鼻涕,把纸团往纸篓里狠狠一扔,四下里一番找,没能找到昨天的电影票。
王立伦豁然站起身来,拿过钱包。
妈·的,为了自由!
ps:求一下推荐票,这也是开书到现在第一次求票,希望大家可以投一下推荐票,谢谢。
第二十八节:蓄势待发
宏利网吧,二楼
所谓的二楼,也就是一间狭长的房间,两排电脑分别靠着两边的墙壁摆放着,中间留出一条仅供一人行走的过道。老板为了省电,一过十点就准时关了灯,只剩下几台开通宵的显示器散发着幽幽的蓝光。
角落处,坐着两个男人。
哦,错了,是一男一女。
“昨晚那么晚回去,你家里人有没有说你?”
杜安一边浏览着豆瓣上的战况,一边随口问道。
今天刚下班他就又把许如烟拖到了这里,继续执行他的计划。
许如烟摇头,“没有。”
何止是没有说,得知许如烟是和男同事在外边“玩”到这么晚才回来,她爸妈别提有多开心了:他们这闺女的亲事可是让这老俩口操碎了心,眼见着有起色了,他们哪里会责备?高兴还来不及呢!以至于今天许如烟说还要晚点回去的时候老俩口一个劲儿地说着没关系,听老俩口的意思,好像好恨不得她今晚别回来了,最好在外面住一宿顺便把事儿给办了,那他们才安心。
“辛苦你了,等会儿请你吃宵夜。”
许如烟“嗯”了一声,看了看杜安,忍不住低声问道:“这电影是你拍的,你……你为什么要说自己拍的东西不好呢?”
杜安刚切换下饭饭的账号,换了一个新注册的马甲打了1分,给已经上升到3。7分的《电锯惊魂》再添了一点浑水。
听到许如烟这么问,他停下手里的动作,组织了一下语言,却发现自己如果真要对初中毕业的许如烟解释清楚的话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于是也放弃了这个打算,干脆说:“这样反而能提高这部电影的票房,让更多人去看。”
许如烟更加迷糊了:在她看来,只有被人说“好”的电影才会让人想去看,怎么被人说“不好”的电影反而会让更多人去看呢?
“那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许如烟的不依不饶,杜安只得再多说几句:“这涉及到逆反心理、人的共性以及群体效应,还有人类的社交属性,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优越感。”
一连串陌生的名词蹦出来,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许如烟明显听懵了,愣愣地好一会儿没能回过神来,最后她把这些听不懂的东西一股脑儿抛到了脑后,望着杜安,眼睛里只剩下了崇拜。
“你懂的真多,不愧是大学生。”
大学生……
听到这个名词杜安就苦笑起来: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将会越来越不值钱,也只有社会环境简单的许如烟才会觉得这个身份有多了不起吧。
“这些东西都是你在大学里学的吗?”
杜安点点头,“嗯。”
他上面所说的东西涉及到了心理学的范畴,而心理学也是他大学里的必修课之一。
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营销策划……这些都是他所学专业的必修课,多而不精,就是他所学专业的最好概括了。在面临毕业的时候,无数同学抱怨这个专业,因为他们发现面对社会需求的时候,他们专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当个领导——但事实是,谁会让一个刚进社会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人当领导呢?除此之外,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了。
杜安在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也曾经无数次地抱怨过这个专业,但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要不是在大学里学了这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他还真不能把《电锯惊魂》带到今天这一步。
“继续吧。”
杜安说着,从思绪中脱离出来,在新评论的标题栏写上了“无可救药的烂片”几个字,对许如烟说:“说说呢,使劲想,怎么烂怎么说。”
这也是他非要把许如烟拖来一起帮忙的原因:他想要黑《电锯惊魂》,但是又不能真的黑,而要无理取闹地黑,这就需要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许如烟了,他自己来不了。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拍的这部电影虽然还行,但是要说让他不满意的地方确实还有很多,真要一不留神写出来的话,那就傻x了。
自黑也是有技巧的。
许如烟憋紧了脑袋使劲儿想着,杜安就在旁边等着,没事看看页面,突然看到一条评论。
“天金市求有相机的战友组团参战”
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天金市的豆油想要参战去看《电锯惊魂》,但是没有数码相机,拍不了电影票,于是想要找一个同市有照相机的战友一同去观看。
数码相机在现在而言毕竟是个大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能拍照的手机更是寥寥无几。
杜安皱眉看着,突然眼中精光一闪,对许如烟说“你先慢慢想”,接着赶紧冲下楼去冲到收银柜台旁,和收银员哈拉了两句后成功借用到了电话,给束玉打了个电话。
“……大概就是这样,行不行?”
他把自己的新计划说了一下,那头的束玉沉默了三秒后,说:“南扬这边没问题,我马上就能给你抽一个人出来,你记一下他的联络方式……”
又问收银员解了纸笔,把联络方式记下来后,束玉继续说道:“其他地方我尽量安排一下。”
“也不用全部覆盖到,有一小半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起个势。”
和束玉又聊了两句细节后杜安就挂断了电话,拿着记录了联络方式的纸片重新回去了楼下,刚坐下,就把之前的评论页面关掉,创建了一个群组,取名为“圣战指挥中心”,然后赶紧发了一个贴。
帖子的大致内容是说:有鉴于部分豆油没有照相机、无法参战的情况,他自愿贡献数码相机一部,每日于南扬市卢米埃影城进行拍摄,相关参战者可带闪存卡于观影后集中拷贝,并贴上了联络方式。
相比起数码相机和能拍照的手机来,闪存卡基本是现在手机的标配了,大部分人的手机里都安装了闪存卡储存歌曲,参战要求被大大降低。
最后杜安还特意提到他建立了一个群组,无法拍照的和愿意提供数码相机当义工的可以进入自由交流,自主组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