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却是反对这种形式的,朝廷近年也一直是抑佛抑道的。
“其实这种表面形式没有什么必要,若是你思念她,我回头请几个匠人,在家里花园里为她雕塑一座石像,还可以请画师,为她画一些画像,都可以留念。”
晚上吃饭的时候,卢氏没出来。
十三郎是卢家五姐妹里的大卢生的,大卢也生了三个孩子,一儿二女。小十三的惨死,让她几乎崩溃。
张超吃过饭,去陪了她许久,好声安慰。若不是还有两个女儿,估计卢氏真的不会再留恋这生命了。
西征的舰队正在准备之中,另外还有一支偏师将北伐,去进攻徐州、登陆,以期夺取淮北。张超这个首相事务很多,有人提议在江南的建康请太子登基,遥尊皇帝为太上皇。
张超知道很多人都期望着太子早点打进汉京,或者早点称帝。
这样一来,他们就都成了从龙功臣。
可张超不想那么急,承乾也不急。
眼下,他们打出的旗号,还是护新法和清君侧,他们对外称反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帝身边的奸佞。因此现在,急不可待的称帝,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大义名份还是需要的。
况且,张超认为没必要在建康称帝立都,建康不是什么吉祥的地方,数朝都城,都是短命王朝。
要称帝,也应当进入汉京后,在则天门登基御极,那才是名正言顺。
“文远,张仲坚已经按枢密院的命令,让崔琰率兵去进攻黔中,并让刘仁轨和高侃出兵江西。现在李绩还守在九嶷山,却是进退失据,骑虎难下。”
“很好,给他们发信,注意安抚百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一定要记住我们出兵的旗号,是清君侧、护新法。”
“老马,各路兵马整编授番一事,也筹备的差不多了吧?”
“嗯,已经差不多了,兵部这边初步商议的计划是设立十八个集团军。”
集团军其实相当于现在汉京朝廷的南衙十二卫,类似,但又有些不太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今南军采用的是募兵制,军官和士官职业制,士兵则是义务兵制。所以现在的南军,其实是常备军性质。
集团军下辖若干军、旅,旅以下是团营连排。
最低正式编队为排,这也是适应火器作战,虽然眼下火器还不是主流,但这也是未来趋势。
按编制的设立初衷,集团军是一个基本的战役军团,可以在方面内独立作战。
不过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控制军队,南军军制也和朝廷的原来军制有些相似。
平时不作战的时候,南军以营为单位分驻各地军营。团、旅、师、集团军,各部都只设立指挥部和参谋部,并不直接统领指挥下面各营。
这和过去十二卫并不能直接统领各卫府一样。
在战争时,通过兵部给兵符,枢密院发调令,组成作战部队,派遣指挥军官,这个时候才形成了战时军团。
战后,也是士兵回营,军官返回各级。
现在许多地方的兵,其实还是很混乱的。比如西北的程咬金、苏定方的兵,比如代北的单雄信、罗士信、牛进达他们的兵,还有如辽西秦琼他们的兵,还有南洋、信度等地的兵。
张超要求是尽快的完成整编并授予各军番号,然后让他们按番号和编额补充或者裁撤精简部分军队。
现在兵部和枢密院的商议是陆军十八个集团军的番号,海军三个舰队的番号。
其实称为集团军而不称为军,实际上也是因为到了这个级别,就是一个多兵种合成部队了,步、骑、炮甚至是含有水师等,拥有的方面独立作战能力。
“营州秦琼和老令公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代北罗牛单三位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陇右苏定方和程咬金所部授一个番号。而云南程处默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
“岭南张枢密使所部整编为两个集团军,另外崔琰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高侃和刘仁轨将军所部授一个集团军番号。”
这已经去了八个集团军番号了。
这其实也算是划分势力了,这个时候能划到一个番号的,以后在南军中自然是地位不一样的。
剩下十个集团军番号,当然就是归现在集结于江淮一带的兵马。
至于以后收编归附的唐军,肯定是整编裁汰。
“我们的义务兵役法,也要尽快拿到议会咨询,然后通过。”
张超主张的还是以法制国,以前李渊和李世民都说大唐以孝治国。但大唐不过二十年天下,却经历玄武门之变和汉京复辟之乱,如今又有太子的护法清君侧,可以说这以孝治国,其实非常的嘲讽。
汉唐两朝,都说以孝治国,可天家皇族都是内斗的凶残。
张超现在主张改成以法治国。
他是希望以后议会得到立法权,朝廷和各级政府依法治国。不过这些如今有些太过于超前,所以这些法案,也还是由内阁来提出。
“此事已经由兵部草拟了法案细则,也经过了仔细论证修改,回头我把草案先交给你过目。”
“嗯。”
张超对于这件事情很重视,就算如今议会暂时还得不到立法权,但这法也得立起来。国家不能人治,应当法治。
“制订法案,不能闭门造车。兵部和枢密院只是在军事方面更加专业,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初稿后,也得广泛征求朝廷各部门,甚至采访民间意见。尤其是议会两院议员们的意见,尤为重要,他们代表的是朝廷各个阶层的声音。一旦法案最终通过,那么就是律法,以后要依法办事,不能随便朝令夕改,否则朝廷权威无存,所以立法之时尤其要慎重。”
军制,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越发的需要重视。
罢除府兵制和禁军制,改成全新的募兵制,尤其是这其中的义务兵制,更是需要十分谨慎的。而一旦成形,那么以后就将一直遵循此法。
“我提一条意见,义务兵制,所有大唐子民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年满十八到二十一岁的男子,都必须参加征兵检查。不论是贵族还是官员子弟,若检查合格,都必须入伍服役。陆军服役三年,海军四年。若晋升为士官,则转为职业军人。”
既然是义务兵,那就人人有义务服兵役。
贵族和官员子弟一样有义务。
“皇族宗室呢?”
“除太子外,皇室子弟也得服兵役。”张超道。
“这个会不会太严苛了?”
“这有什么,如果身体合格又适龄,那么进入军伍接受军训,也是身为皇族一员的义务和荣耀。若是担心安危,可以不调到太危险的地方,这方面可以给点特殊待遇。”张超笑着说道。
马周一下子明白过来。
若只是放到安全的地方只个三四年,倒不是什么难事。
而哪怕这种行为只是作秀,要象征意义也很大,连皇帝的儿子都要入军中受训服役,那么贵族官员子弟或者商人子弟又有何资格享受不服兵役的特权呢。
当然,这些皇家子弟或者贵族官员子弟,他们条件好,就算当兵,也可以先从军校读起,出来后,也可以选择当个参谋,在后方的指挥部、大本营里安全呆着。
不过这种草鸡,肯定是会被人所轻视的。
“十八个集团军番号颁下后,要督促各集团军完善编制,加强训练。”
三大舰队则是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还有一个北海舰队。原本计划还要设一个西海舰队,但现在信度的海军也只有三千人,也就暂时不设这个西海舰队。
“军官学校和士官学校也得完善起来,另外军校既要有指挥类院校,也得有技术类院校。咱们以后的所有军官,都必须在军校培训进修。所有的参谋,也必须是指挥院校出来的,海军和陆军炮兵的技术兵种军官,也得是专门的技术院校出身。”
“士官得进入士官学校专门进修培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还得精英的军官,职业的士官。”
张超去向承乾禀报。
“很好,孤觉得非常不错,可行。”说完,承乾笑着对张超道,“老师,孤想提前迎娶若华,你看马上就是八月中秋了,孤打算在中秋前迎娶若华,还望老师同意。”
“太急了些吧?”
“还望老师成全。”承乾恳切的道。
张超想了想,既然都已经定下了,早点就早点吧。
“那好。”张超点头。
第1273章 杀承乾
夜幕低垂。
御书房十分晦暗。
内侍一盏盏的点亮玻璃宫灯里的龙涎蜡烛,这蜡烛用的是鲸油加入龙涎香制成,用的是黄金烛台,外面罩一个晶莹透明的玻璃灯罩,无烟而明亮,还十分的香郁。
李世民靠在龙椅上又在神游天外。
武媚则坐在御案前的一张小几上,认真的看着一本本由中书门下转呈过来的奏章。这些奏章,奏报的正是这大唐的天下大事。基本上,每份奏章,都已经由中书门下的宰辅们给出了处理意见。
这些宰相们的意见就写在一张黄纸上,贴在奏章外面。
这些奏章的外面,还另贴有一张小纸签,彩色的。红黄绿几种颜色,以表明这些奏章的轻重之分。
武媚娘先看标有红色的奏章,她习惯先阅读一遍,然后揉捏着太阳穴思考处置之策。想好后,才会去看宰相们的处置方案。若是与宰相们的处置方案不同,她会认真的去比较优劣。
她并不会固执自己的意见,而是选择最合适的处置方案。除非是犹豫不决的,否则她会提起朱笔在奏章后面留下批复意见。
其实多数的奏章后,都只会留下一个可字。这表示的是同意宰辅们的处置意见,极少数她不太同意宰相处置意见,或者对具体奏章内容不清楚的,会先放到一边,等回头禀报皇帝。
她很认真,也很勤快。
天黑了。
李世民也终于回过神来。
他伸了一个懒腰,看到武媚娘还在批阅奏章,笑了笑。
“还没批完吗?”
“刚又送了一批过来。”
李世民起身,在殿里踱着步。
“人都羡慕皇帝,认为皇帝富有四海,权倾天下。其实,当皇帝也累,当了皇帝,其实就成了这皇权的奴隶,被囚禁在这宫殿之中,不得自由。每日里有处理不完的奏章,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早朝,到了半夜还在批阅奏章,这哪里快乐呢?”
“朕为了这个天下,如此殚心竭虑,可换来的是什么?是那些人喊我昏君,喊我暴君。”
“魏征喊我昏君,国子监学生们骂我暴君,连那些商人,都喊我是昏君。呵呵,他们不想想,若非朕革新科举,那些寒门庶族地主出身的士子学生,如何有机会进入仕途?”
“那些商人,若非朕大兴工商,他们还只是卑贱之人,有何资格敢妄议朝政?真以为当了两天议员,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还有那魏征,前废太子的人,还曾劝废太子杀我,朕宽容了他,甚至重用他为宰相。可他呢,骂朕昏君!”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突然大骂,“还有那张超,朕是多么的信任他,可最后不但背叛了朕,甚至还让朕的太子背叛了朕!”
愤怒,出离的愤怒。
他为天下人做了那么多,可天下人却称他为昏君暴君。
那些本应当为他尽忠效死的将士,却辜负他。
李世民走到武媚娘身边,伸出手,捏着武媚的下巴。
目光紧紧的盯着她。
“你会不会也背叛朕!”
“会不会?”
武媚娘摇头。
李世民手往下,握住了她的脖子,“你是在武士彠的女儿,你父亲当年也背叛了朕。你后来又在张超府中长大,说,你是不是张超使的美人计,派在我身边的暗谍?”他用越来越用力。
武媚娘感觉呼吸困难,脖颈痛楚。
她瞪大着眼睛,吃力的呼吸。
这一刻,她惊恐的认为,皇帝要杀死她。
她眼睛上翻,就要晕死过去时,皇帝终于松开了手。
武媚娘腿一软,直接坐到了地上,在地上咳嗽不止。
“记住,永远不要背叛朕!”
李世民转身走出御书房,留下武媚娘充满惊恐的坐在地上,后怕不已。
殿外。
夜幕下的皇宫,宫灯点点,却又充满萧瑟。
李世民漫步其间,总不由的回味起过去,回忆起与皇后在这里并肩漫步,回忆起曾经与太子父子同行。
皇后去世了,太子背叛了他,连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