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串的消息,让襄阳城闹翻了天。
旧党们之前那股众志成诚,恨不得要逼宫的架式一朝尽去。少了刘洎这个先锋,加之太子提出的这些,让旧党们都觉得不必用那么激烈的手段,也有机会废除新法。
当然,也不排除不少人被太子的手段吓到了。刘洎这只鸡杀的,确实吓倒了不少猴。
随着诏书的宣布,百姓们则更多的是欢天喜地。
这个两税起征点,让许多百姓都不用交税。就算交,其实也交不了多少了。相比起原来,直接增加两税负担,这回是大大减轻了负担。
“太子殿下好啊。”
“仁厚。”
“一心为我等小民着想啊。”
百姓纷纷称赞。
同时,各个衙门,也迎来了一波百姓办事高…潮。这些百姓,是来办理户籍的,具体点说,是来分户的。
大唐并没有反对百姓分家的规定,相反,反而鼓励分家。一般来说,兄弟多的家庭,都鼓励那些大的儿子分家立户,而小儿子则与父母一起住不分家。当然,父母老了,这其它儿子也一样要赡养的。
只不过,原来朝廷虽然鼓励,但还是有些家庭是大家,一家三四代人,可能四五兄弟一起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原来这样做呢,还有个好处,征税征杂费等,有时是按户征的。
人多,也是一户,人少也是一户,那当然户越少交的钱越少。
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太子一句话,两税法改了。
正税没变,依然是按丁征税,但两税改了。每户起征点是百亩,百亩下不征两税。
原来一家三四代同党,好几兄弟一起。一家可能有四五个甚至五六个成丁,交完正税,还交两税。
现在新标准了,如果分家,那么算下来,其实每个小家成一户后,都不用交两税,因此基本上都达不到超过百亩田产的标准。
大户,得交两税。分家后,小户却都不用交了。
百姓小民,其实也是很精于计算的,这么简单的算术他们也会算。
然后诏令一下,大家都赶着到衙门里改户籍,家家都在分家立户。
衙门也早接到了上头的公文,对此那是很乐意的。对于朝廷来说,其实小户也更有好处,小户了会减少大家族族长对于家族成员的控制,这样也有利于地方官府对于百姓的控制。
当然,长远看是不止这么点好处的,不过这些就不是普通百姓小民能够理解的了。
最重要的还是朝中的气氛变了。
原本旧党团结一心的局面,已经瓦解了。虽然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旧党的反对新法,但起码让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李世民御书房里,听完王太监的禀报后,得意的大笑。
“太子了得,超乎朕的意料,这处事手段,果决,稳准狠,很有几分朕的风范,哈哈哈。”
虽然太子一句话,让朝廷损失了无数百姓的两税,但对李世民来说,这算不了什么。
这天下的土地,绝大多数,其实都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普通百姓不交两税,朝廷的损失不大,只要保证那些大户的两税征收,朝廷没亏多少。最重要的是,原来两税是受天下所有人一致抱怨的,可现在,天下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支持了。
虽然当初是他亲自拒绝了李超百亩起征点的建议,但就算现在来看,其实他当初做的也没错。
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目的是要推行两税新法,如果不征百姓的只征大户的,这法可能一开始就推行不下去。
而现在推行之后,又开始修改,不再向普通百姓征两税,也是没错。两税法已经推行,既成事实,这时只是调整而已。
太子让官员对新法提出意见,其实这是最能拖延时间的办法了,天下官员这么多,等他们都上奏,这得多少时间。而等朝廷把这些官员奏章都看过了,又得要多少时间。
一来一往的,起码得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以上。
“也不知道李超现在怎么样了?”李世民一脸笑意的道,太子监国摄政的表现,大大超出他的意料,他为太子自豪的同时,也很感激李超。没李超,就绝没有今天这个如此优秀的太子。
“李相能以两成志愿兵和一万五官兵,就能野外正面击败两万高句丽骑兵,足证明李相的超高统兵本领。六扇门发回的消息,李相已经继续追击高句丽人了,我相信李相肯定能大破高句丽人,说不定能将他们全歼在关内。”
李世民笑笑,“李超能把高句丽人赶走就足够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平州东面。
渝关前,渝河。
隋朝时,平州属于北平郡,而辽西属于柳城郡。渝关,就是两郡的界关,渝河,在渝关之西,是两郡的界河。
现在,渝关和渝河,也基本上就是唐和高句丽的实际边界。出了渝关向东,就是高句丽人实际窃取的辽西了。
夜,深觉。
渝关,关门紧闭,关上有灯火。
渝关城下,火光点点如同星光。
高句丽人杀过来的时候,渝关只有五百守军,以及守军家眷。后来从附近撤了一些士兵入城,还有一些府兵也进入了关。
但事起匆促,还是兵马太少,勉强守关,却是无法拦截高句丽人西进。
高句丽人当时只留下了五千人围攻临渝关,当时渊盖苏文是准备来个狂歌猛进,席卷幽蓟的,因此没有全军围城,而是留下一部分人攻临渝关,然后他带着兵马直接西进,想要来个全面开花。
可结果是他既没打下平州,也没打下蓟州,更别说幽州,他留下的五千人,也没打下临渝关。
五千高句丽人前后打了一个多月,结果守军坚强,加之临渝关确实挺坚固的,久攻不下。
临渝关其实不小,当年杨广东征,反这里建成前进基地,还在关里建了一座临渝宫,做为他的行宫。
在关里停留居住过。
因此这座关城,确实挺坚固也挺大的,只是到了冬季的时候,渝河上冻,缺少了险要。
渝河西。
尉迟恭带着他的三千骑兵,一路星夜赶路,总算是赶在渊盖苏文的前面到达。
“渝关还在失守!”
看着关城,尉迟恭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李超给他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在这里阻击渊盖苏文。
而凭三千人,要阻击三万多高句丽人东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有临渝关做为依托,还得有关里的唐军协助。
要不然,他们拿什么阻拦。
有临渝关就不一样了。
不过临渝关虽然未失,可关下的那些营帐火光,也说明这关下的高句丽人数量不少。
“大都督,等天亮进攻吗?”尉迟宝琳问。
连日赶路,骑兵们也是人马疲惫了。这月黑风高的,以三千疲惫骑兵冒然去打敌营,这并非明智之举。
尉迟恭当然也知道儿子考虑的是什么。
稳妥来说,当然是休息一晚,明早进攻比较好。
但是,现在的形势却不容如此。
他看了看天空,找到那几颗熟悉的星星。
现在是半夜,距离天亮还很早。
“明早会有大雾。”
“爹,你还会看天象啊。”
“为将者,岂能不知天时、地理?”尉迟恭冷声道。
尉迟宝琳低着头,心说,你也是打铁出身,你懂多少天文地理啊,不过这话他不敢说出来。
尉迟恭沉吟一会。
“让大家下马休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我们进攻。”
“爹,那个时候天还没亮呢。”
“就是要天还没亮的时候,等天亮了,那城下的高句丽人也就起来了。”
尉迟恭准备来一场突袭,在黎明前的突袭,那个时候的高句丽军,正是熟悉,也正是军营警惕最低的时候,兼之早上会大雾,这对突袭会大有帮助。
“是!”
尉迟宝琳应声,转身去了。
一个时辰很短,骑兵们没有时间睡觉,只能饮马然后自己吃点干粮,轮流打个盹。
“醒醒,起来。”
时辰一至,军官们纷纷叫醒自己的手下。
士兵们红着眼睛醒来。
“打起精神来,到时间了。”
“杀辽狗!”
“杀辽狗!”
骑兵们一下子就醒过神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起了大雾。
大雾弥漫,加之天还未全亮,使得伸手不见五指。
天黑,雾大。
尉迟恭翻身上马,这个天气本来并不适合作战,但这个天气对于营里的高句丽人来说,也会麻痹他们。
端起马槊,尉迟恭望着东方。
虽然现在他眼前一片黑,但他知道,临渝关就在那里,几千高句丽人也就在城下。
击败这支高句丽军,他才能进入渝关。
击败这些人,他阻止渊盖苏文,才能更添一分把握。
“出发!”
“杀辽狗!”
“杀辽狗!”
一个又一个的骑士翻身上马,向着东方而去。
第885章 回马枪
黎明前刻,渝关下的高句丽人营地为大雾笼罩。
在这个最放松警惕的时刻,尉迟恭带着三千唐骑,悄无声息,毫无预兆的出现了。
借着这场浓雾,唐骑一直摸到了高句丽的军营前。
人衔枚,马裹蹄。
尉迟宝琳亲自打前锋,一直到了营门前,高句丽的守兵都没发现。悄悄的靠近,一刀一个割了守兵的喉咙。
将尸体轻轻放倒在地,尉迟宝琳口衔钢刀,带着一队手下,悄悄的翻过栅门,越入营内。
轻轻的抬下门杠,推开营门。
一道呼喝声传来,一个守军发问。
尉迟宝琳甩手一把短刀过去,那人应声而倒,临时前发出一声惨叫。
更多的呼喝声传来。
尉迟宝琳与大家一起奋力推开营门,营内一阵脚步声赶来,还伴着呼喝声,高句丽守兵已经起了疑。
不过尉迟宝琳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
营门已经彻底洞开,等候在外面的尉迟恭一马当先,身为右军大都督的他,此时却带着三千轻骑,提着马槊第一个冲入了高句丽营地。
冲冲冲。
什么也不管,就顺着高句丽人的营帐中的通道,一路杀中心杀。
一边冲,一边扔火把。
火光四起,喊杀震天。
睡的迷糊的高句丽人,万万都没有想到,会有人夜袭军营。这段时间,他们虽然没有攻下临渝关,可也把关里的守军耗的差不多了。
他们连守城都艰难,更别说半夜出城袭击了。
而且,这些高句丽人也并不是没有预防,他们恰恰就是对着关内有预防,因此重点是防着关城城门那片,而营地西面,反而防守不严。
因为渊盖苏文带着大军杀到平州去了,他们的西面根本不会有唐军。
论理来说,西面确实不应当有唐军的,因为这附近唯一的唐军,都被困在这关城里了,还没多少个。
当尉迟恭带着三千唐骑,如鬼一样的杀出来时,他们真以为见了鬼。
关城下的高句丽兵不多,也就四千左右。本来是有五千骑的,不过围城一个半月,也伤亡了一千余。
有心算无心,唐军的突然袭击,完全把这些高句丽人打蒙了。
“这是哪来的唐人?”
“他们怎么是从营西来的?”
他们有着无数的疑惑,可是没有人告诉他们。
尉迟恭带着人只管猛打猛冲,一路不断的扔火把,甚至还扔手雷。
许多高句丽人都还没来的及起来,衣服都没来的及穿,自己的帐篷就起火了,甚至直接手雷扔过来爆炸了。
鸡飞狗跳。
一片混乱。
一些高句丽人裸着身体冲出来,结果被冲过来的唐骑一矛捅死。
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帐篷被点燃。
临渝关内。
多日的守城战,让不多的守军精疲力尽。
好不容易熬过了白天,守城的军民们终于可以轮流休息一会。
守城的一员折冲都尉刚眯了一会,就被叫醒了。
“都尉,外面有动静。”
“辽狗乘夜偷袭?”折冲都尉第一个反应就是高句丽人趁夜攻城,这一个多月里,高句丽人夜里很少攻城,但也不是没有,反而有数次。
不过,最终都被他们打回去了。
铠甲都没有解的都尉一把捞过旁边的横刀,拄着刀站了起来。
“走!”
“都尉,不是高句丽人袭击。”
“不是?”
都尉意外的转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