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5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糕多打几种口味的。”

    崔莺莺问,“年糕有哪些味道的?”

    老蒋如数家珍,“有桂花糖年糕、水磨年糕、八宝年糕和猪油年糕,当然也有什么都不加的年糕。”

    “每样都弄点。”李超道。

    老蒋拿了李超的命令,立即昂首挺胸的去挑选打糕的队伍去了。李超给他放话了,人随便挑。

    “入选打糕队的,男的给五斤年糕,女的给四斤。”老蒋得意洋洋的向大家宣布。打糕也就三四天时间,虽然说打糕是个很讲究技术也很累的活,但大家本来就是李家的人,现在三天时间能额外得几斤年糕,岂会有不乐意的。

    家里男男女女仆佣们,是踊跃报名。

    五斤年糕,能换上好几斗的救济粮了。

    老蒋最后选了五十号人,以五人为一组,弄成了十个组。反正李家不缺臼,蒸笼、锅这些都是有的。

    被老蒋选中的兴高采烈,还对老蒋大为感激,没被选中的,不免叹气连连,深感遗憾,还有几个厉害的,还要跟老蒋论理论理,最后老蒋搬出李超的名头,这些落选者也不敢再闹,老实下来。

    打糕首先需要江南的糯米,打糯米磨成粉。

    家里有磨,有驴,这个倒不难。

    那边糯米开始磨粉,这边老蒋已经拿着些刚磨好的糯米粉,开始加水。加水后就可以上锅蒸,糯米粉加水是非常有讲究的,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严重影响到年糕的口感。

    老蒋经验很好,拿着斗量好米粉,再按比例量好水。

    “蒋叔,是不是就可以蒸了?”

    老蒋挽着袖子,一双手全是米粉。

    他摇了摇头,“现在蒸可不行,糯米粉加水拌过后,还得过筛子呢。”

    李超站在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老蒋又找来把竹筛开始筛。

    等筛好后,终于可以把米粉放进木甄中蒸,仆妇按吩咐开始添火。

    磨糯米粉、添水拌粉、过筛、上甄、烧火蒸制,李超在一边安排着把这一道道工序,变成了流水线。

    第一笼很快蒸熟,成了一大团。

    “你们看好了,打年糕讲究个巧劲。”

    老蒋头拿来一把大木槌,往放进臼中的糯米团上桘打。刚蒸好的糯米团十分的粘,打下去软绵绵的,木槌提起来的时候,还会粘在上面,

    打年糕,得力大,可更得讲究个巧劲,要不然有力都使不出,让你如同陷在泥沼里一样。老蒋头打起来挺轻松的,旁边的年轻家丁们跃跃欲试。

    老蒋头呵呵的笑着,把木槌交给旁边一个小伙。

    那小子十八九岁,长的壮实,人高马大的,接过木槌,先往手里吐了口唾沫,然后握起木槌就猛用力砸了下去。然后用力把桘子提起来,凭着蛮力,他打的又狠又快。

    不过仅十来下,这小伙就已经面红耳赤,手越来越慢了。那看似不大的一团年糕,却似乎有百斤重,让他这个一身蛮力的小伙都抡不到木槌了。

    老蒋这时笑呵呵的从小伙手里接过槌子,开始重新抡动。木槌一到老蒋手里,重新又听话起来,根本不会打到石臼上,仿佛十分听话一样。

    “看好了,用力要巧。”

    在老蒋的指点下,那小伙也不再小瞧打糕了,认真的学了起来。

    期间,李超跟老爹爷俩,也抡起木槌一起打了一笼。三十斤不到的糕,爷俩打了差不多近半个时辰,起码槌打了上千下。

    用老蒋的话说,年糕就得多打,打的越久才会味道越好,以后越容易保存。当然,正常熟练的,打个三四百下也就差不多了。

    李超他们那是事倍功半,没掌握好方法。

    坚持打完一笼,李超累的跟狗一样,老爹这个战场上舞铁枪的老将,也有些缺喘。大叹术业有专功,打糕也不简单。

    看着打成白中带点米黄,有如玉一般半透明的年糕,李超也是感叹,纯手工手打糕真不容易啊。

    直接从臼里扯下一小团年糕,往嘴里就塞,嚼着极有韧性。

    这笼是什么都没有加的纯年糕,味道也挺好。

    老爹也扯了一点,嚼了几下,“自己打的年糕,吃起来就是香啊。”

    爷俩嚼着年糕,身上还冒着热气,都一脸欢笑。

    打好的年糕此时还是一大团,离最后成品还有几道工序。

    在老蒋的指点下,李超把年糕团从石臼里取出,放在案板上。

    拿根竹筒,把打年的年糕滚压平整,然后切糕。

    一个家丁拿了把刀过来,结果老蒋道,“刀不行,拿根粗线过来。”

    刚打好的年糕,还是软的也很粘,用刀切,会粘在刀上,传统的办法是拿线切糕。

    老蒋拿着根线,扯着两头,绷急,把糕一条条的切下,切的十分平整。

    “把我刚调好的那个红汁拿来。”老蒋道。

    一碗红色汁液端来,这是为年糕成品最后一道工艺所准备的。

    打好的年糕,得点上一道红,白色的年糕上点一点红,会非常漂亮。过年的时候,带着这样点红的年糕送礼,也十分吉利。

    “相爷,请点红。”老蒋请李超来完成这最后一道工序。

    李超拿了一枝木印,给老爹也一支。

    “爹,一起!”

    爷俩把木印往碗里沾了一下,木印蘸上鲜红的苏木片水,白白的糕,红红的印,十分好看。糕打好了,有家丁取来竹编的箩,在箩上先抹点水,以防将来糕粘在上面取不下来。

    长方形的糕条,一块块的叠进箩中,然后直接放在靠墙避风处一个个的立起来,外面覆盖上稻草保温防冻,等几天后,年糕就干硬了。

    这时,就能取下来,然后浸在水中,能够数月不坏。

    “浸水,记得要用开春前的水,才不会坏。”老蒋又传授了一个秘诀。

    李超笑着让老蒋头把这箩糕特别做上记号,“这是我们爷俩亲手打的糕,打了上千下,不容易呢,这糕留着自己吃。”

    这时又有一笼糕蒸好,可以开打了。老蒋又连忙招呼家丁,开始槌打。

    李超拿起几块还带着温热、绵软的年糕条往后院去,给崔莺莺她们偿偿鲜。


第726章 女婿上门

    对于许多孩子们来说,过年就意味着有许多美食和新衣服。对于主妇们来说,过年意味着要忙碌着准备年货,裁制新衣。而对于一家之主的男人们来说,过年就是过劫。一年到头,又得算下总账,如果年成好,收获丰,那这一年会过的开心,没有担忧。

    若是这一年收成不好,甚至家里还有个大病小灾,或者是红白喜事借了钱,那身上背着债就难过,得向债主们提前去送点礼,说些好话,求把账推到明年。

    但不管压力如何大,过年总是得有个新年气象的。有钱就多准备点年货,没钱少准备点也得有。

    以往在长安灞上的时候,李镇的百姓,到了腊月下半月时,便会开始杀年猪。把自己家里养的大肥猪杀上一头,请上乡邻亲戚来吃上一顿,也算是联络感情。当然,一般人杀了年猪,也不是全都留下的。

    约好几家亲戚,每家留下一点肉,备做腊肉火腿晒点火腿肠什么的,剩下的则大家挑了胆子走村窜户的散卖给乡民们。

    家里境遇差点的,便不舍得杀年猪,而是直接把猪卖掉。等别人杀了年猪,称个一点就好了,这样更节约一点。

    杀年猪会是相当热闹的,谁家过年杀猪了,也表示这家人今年日子过的不错。

    不过今年,大多数人都没年猪可杀,今年干旱厉害,粮食无收,就连喂猪的猪草也不好弄了,猪也难养。多数人家里的猪,早就出栏了。有猪的也舍不得自己杀了吃,饭都吃不起,哪舍得吃肉,早卖给了那些地主官员们,自己换些救济粮吃。

    李家如今住在襄阳,城里的大宅子当然不会养猪,不过李家在襄阳城外也有几处庄子,庄子里养了点猪。这些猪李家早就定好了,养到过年的时候称过李家。

    李家也不给钱,而是拿粮食给他们换。

    临近过年,府上的管事就带着家丁去乡下抓猪杀,杀好后把肉带回来。府上这么多人,过年需要的各种鸡鸭鱼肉数量得不少,虽说眼下是饥荒时期,但李家却是不愁这些的。若是连李家都吃不上鱼肉了,这大唐估计饿死的也不知道几百万人了。

    “杀年猪,做粘豆包、做豆腐、打年糕、包饺子、蒸馒头、馍馍”

    内院总管赵四娘坐在下首,向抱着孩子的李超和崔莺莺夫妇俩个汇报着,郑婉言刚生过,红线的还要几个月,但肚子也已经不小了。李超和十三娘便不再让红线管着家里的事情,让她专心养胎。

    七娘忙着带孩子,本来家里的事情她也是不管的,向来是交给儿媳妇管。现在崔莺莺也又怀孕了,因此家里的管家事务,倒一下子都交给了赵四娘。

    上次崔莺莺笑着说要李超收了赵四娘,那话很真心实意的,但李超却拒绝了。不因为别的,李超只是觉得这样非常不尊重赵四娘。

    在几年前,李超跟赵四娘确实曾经互有过好感,只是后来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再后来,赵四娘进了李府,完全的绝了原来的念头,一心做个李府的内管事,和李超也严守着主从的关系。

    这两年她做事兢兢业业,十分用心,如今得七娘收为义女,在李府地位特殊。李超但有意给四娘介绍个夫婿,奈何她并不接受。

    如果这个时候,李超说要纳她为妾,那也是一种怜悯,没有了感情,这种做法非常不尊重人,是可怜是施舍。赵四娘是个很不错的女子,李超不想这样做。

    等以后,如果寻到合适的人,帮忙撮合更好些。

    过年了,要准备的东西不少,其中吃绝对是过年的一大主题。

    不论贫富,过年总要准备些这样吃的那样吃的,而李家有李超这样吃货家主,对于过年的这些小吃当然更加上心。

    家里刚打了年糕,一打就上万斤,当然还不够,现在家丁又去庄子上杀年猪杀驴子去了。但过年的吃食可是很多的。

    粘豆包也是个好东西,大黄米做皮,包上豆馅,不少人家过年都做。有钱的多则上百斤,少的也做个几斤,而且这东西不怕坏,能吃上一个冬天。

    而在南方,也做一个米果,用粳米磨粉,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球,蒸。蒸熟了之后,再在外面裹上一层豆粉。豆粉就是大豆炒熟之后磨成的粉,白色的米果外面一层黄黄的豆屑,吃的时候若是再粘点糖,跟年糕又是不同的美味,这种叫豆屑饼的米果,李超以前可没少吃。

    北方的粘豆包,南方的豆屑米果,都好吃。

    “粘豆包和豆屑米果,这两个多做点,一样做个万把斤吧,过年送礼也好,自己吃也行,反正能吃许久都不会坏。”

    李超对吃的很上心,不仅仅是因为爱吃,而是因为这些东西,让他能感受到浓浓的上味,也算是一种情怀了。

    “麻花也要炸点,再做点芝麻糖片、冻米糖片、爆米糖片。多炒点瓜子、松子、榛子。”李超捏着下巴,眼中有神,向赵四娘报出一连串过年的小吃。

    “炸麻花多做几种,记得做一些外面裹糖的。”

    崔莺莺在一边逗弄着长子,听着李超那么败家,这个一万斤那个八千斤的,也不理会。今年虽然遭灾遇荒,但李家的收益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李家的钱庄、当铺,都开遍大唐一百多州了,接下来几年,打算大唐十七道三百余州,每州都有李记钱庄和当铺。

    另外李家的商行也是越做越红火,李家在南方各地的茶庄,在陇右的牧场、朔方的盐场、煤、铁矿,在岭南的糖厂,在江南西道的景德镇瓷器窖。长安灞上的造纸厂、印书坊、报社,还有暂时停工的酒坊。

    就算今年各地的田庄亏本了,可对李家来说,那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如今正在营建的汉京,李记营造直接就在里面承包了好几个大项目,甚至汉京城的十几个坊区,都是直接由李家承包的。李家直接拥有十几条街道商铺产权。

    大笔投入承包汉京的许多街坊的建造,投资入股四海公司等,但对李家来说,都不算什么事了。李家现在对于资本的运作,可以说整个大唐都没有人能比的上。

    普通农家汉子,一年到头了,也还知道要割十几斤肉买几条鱼,给妻子扯几尺花布,为儿女们买双新鞋呢。

    李家现在的家业,弄点吃食,算什么。

    过年了,自家多弄点,除了自家吃,也可以送人,自家做的,可比外面商市里买的要可靠放心。

    “再做点豆腐,过年多做点豆腐。”

    新年一天天接近。

    李超这个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