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比丰孝安要好,万贯家财,偌大的家业,突然间就灰飞烟灭,整个家族都没了。

    “时局艰难,遭逢大灾,我们正当同心齐力,共渡难关嘛。”

    郑籍强打笑颜。

    仓门打开,仓库里的是数量不多的粮食。

    官员一挥手,“点验!”

    如今特别时期,朝廷对于粮食无比的敏感。谁要是敢贪墨半点粮食,那都是找死。盗粮一斗者充军流边,盗一石粮者处死!

    这无比苛刻的律法,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那些想要动手的人。动手之前,先考虑考虑好严重的后果。

    把守粮仓的武将,脸上没有什么不满之色,很认真的派人配合。

    清点,称量。

    八千石粮食,一石不少。

    等粮食清点交接完比,郑籍在那单上还签字画押,这些粮食总算是跟自己没关了。看着那鲜红的手印,郑籍心里突然还有点轻松。

    如今,灾区谁手上粮食多,反而成了一项负担。

    总得担心着被人惦记,生怕一不小心,头上就落下什么罪名,然后家被抄了,粮食也被抄了。

    或者担心什么时候饥民暴徒半夜冲进家,把粮食抢光,杀人放火。


第714章 富户大逃离

    无粮一身轻啊。

    郑籍感叹着,这下粮食都交出去了,以后郑家也就再不用为粮食提心吊胆了。或许,自己是应当带着家人离开襄阳一段时间了,自己在蜀中还有产业,也许应当去那边居住几年。蜀中无灾无害的,而且气候也不错,最宜生活居住。

    总好比天天呆在天子脚下,提心吊胆的强吧。

    告别了官员,郑籍回了家。

    一家门,他就找来夫人,跟她谈起此事。

    “搬迁去蜀中?哎呀,这都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而且这去蜀中天长地远呢。”夫人是不愿意搬家的,在这里生活这么久,早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咱们坐船去,也不辛苦,就是时间长点,先从汉江到大江,再逆江而上,一路坐船,也挺轻松的。”

    “那咱们儿子怎么办,老大刚被录进了国子监,老二成了李相的亲事呢。”

    “大郎二郎就留下来,正好这家里也需要人看家守业嘛。其它几个儿女就跟着我们一起去蜀中,我看啊,这次的大灾一时过不去,听说明年还会更严重。这襄阳也不好呆,还是早点去蜀中的好,反正这边粮食生意也做不下去了,这家中的田地明年估计也种不了,还留在这里做什么,整天提心吊胆的,睡都睡不安稳。哎,我最近晚上一闭眼睛,老是梦到丰孝安,梦到他向我索命,我们去益州,离这里远远的,管他以后怎么变,我们也不用担心了。”

    “那丰孝安是老糊涂了,非要跟朝廷对着干,胳膊哪里拗的过大腿啊。”郑夫人倒也是个清醒人,虽然朝廷最近的做法很不得人心,但那些穷鬼们却很欢迎。再说了,其实朝廷向来就是如此,就算富户地主,不也经常被朝廷掠夺勒索。

    隋朝就是如此,他大唐也好不到哪去。

    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哪都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

    十一月的襄阳,却突然刮起了一股富人南下的潮流。大量的富人,开始拖家带口的从河北、河东、关中、河南、山南、淮南等地离开,往山南西、江南东、江南西、黔中、剑南等各道去,有的去投奔亲友,有的是在南方有产业,有的则干脆就是带着金银细软往南去购地置业,重新安家了。

    由于朝廷突然下令,向灾区的富户地主们强买粮食,加上官府主动劝他们暂时迁离灾区,这使得灾区内的大户豪强们,终于也觉得无可留恋,开始大规模的迁离灾区,或者说是逃离灾区。

    对于这股风潮,朝廷不但没有阻拦,甚至持支持态度。

    “有能力的都走,走掉一个就少死一个。等灾后,再回来就是。”

    已经返回政事堂的李超,对于下面的报告,很淡定。甚至现在出现的这股富户逃离灾区的风潮,还有李超在暗里煽风点火的作用,半月谈最近每期都要刊登不少灾区大户被饥民破家抢粮杀人的消息。

    对于朝廷来说,富户们现在离开灾区,他们的粮食就能拿出来,救济更多的灾民。而且富户们离开,都不需要朝廷操心,他们自己就能迁出去。

    李世民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开始再次削减百姓救济粮定量,其实李超也不愿意这个事情真发生,真到了那一步,结果会是相当的残酷。

    李世民选择了向富户地主们买粮,这样做让朝廷在富户豪强们的心里差评很多,但为了保证大唐江山不乱,李世民也顾不得这些了。

    “整个北方,半壁江山,可是怨声载道啊。”房玄龄抚须无奈道。

    李超道,“有怨言的是那些豪强地主们,但天下的百姓可却是对陛下歌功颂德啊。再说,其实现在豪强地主们虽然有所怨言,但也只是怨言一下而已,还不至于如何怨恨朝廷。朝廷现在所行之事,其实还在大家的忍受程度之内,还没有到底。”

    “到底可就非常危险了,真要是那些豪强们到底了,那可就反了。豪强造反,可比普通饥民造反危害要大的多。”房玄龄指出道。

    “这我也知道,我们现在就是在走那铁丝绳,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一不小心就可能坠落。但我们还不能停下脚步,停下来更容易掉下去。我们只能一边小心翼翼,一边快速的走完这段。”

    摆在宰相们的路只有两条。

    面对这样严重的灾荒,要么维护那些地主豪强们的利益,朝廷任由着地主豪强们在饥荒之年囤积粮食,高价牟利,然后看着无数百姓饿死。看着那些百姓成为流民,四处流动,最后成为暴乱造反的饥民,烽烟处处,四处作乱,席卷中原。

    朝廷如果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发生,那么就只有暂时对豪强地主们动手。

    现在朝廷正是这样做的,限制粮食市场,控制粮食交易,甚至把地主豪强们的粮食强征下来,加工救济粮,以工代赈、粮食定量供应等等。

    这样做也是危险的,百姓吃不饱饭,饿着肚子,饿急了眼才会造反。而豪强们可能会因为利益受到了些损害,就心生不满,如果这种怨念较大,豪强们可能就会联合起来造反。

    丰孝安他们就密谋作乱。

    虽然他们的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这些人却真可能做的出谋乱的事情。就好比隋朝当年平灭南陈,可就因为隋朝在江南推行朝廷的新政,大大触及了江南的那些豪强贵族们的利益,结果江南大乱,整个江南都反了。

    无数豪强们起来造隋朝的反。

    当然,这次江南大叛乱,虽然声势浩大,但他们灭的也快。杨素史万岁等大将在江南平乱,用了一年多点的时间,就把这场大叛乱给扫灭了。

    平定叛乱之后,隋朝的新政也终于成功的在江南推行。

    对于大唐的宰相们来说,他们也清楚的知道,如今的这些种种的救灾策略,正在损害着那些豪强们的利益。

    “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他们真的要反,那我们也没有办法。”李超漫不经心的道。在制订出这些政策的时候,李超就已经考虑到豪强们可能的反应了,最危险的一种就是豪强们会因此生怨甚至叛乱。

    李超权衡考虑过各种后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豪强们叛乱的可能性最小,就算叛乱,也是各种发展中,相对危害要小的一种。

    “真要叛乱了,那就水来土淹,兵来将挡。若是因为朝廷在灾年向他们借了点粮,他们就要叛乱造反,那他们就是自寻死路。名不正言不顺,出师无名,他们拿什么造反?凭什么让别人跟随他?难道要让那些他们不肯借粮,想看着饿死的那些灾民百姓,跟随他们,支持他们?”

    “但愿不要走到这一步,真到了那一步,就算朝廷能平定叛乱,那也会让朝廷雪上加霜的。”房玄龄道。

    李超也明白,叛乱发生,就会给大唐伤口上洒一把盐,现在他也只能期望那些地主豪强们不要这么傻。

    “希望这次能从富户地主们手里多征到些粮食。”房玄龄充满期待,眼下也只能期盼这个了。


第715章 吃醋

    政事堂里议完事,房玄龄邀李超同行。?火然文???  ???.?ranen‘

    “天还早,不如到我府上去下两盘棋?”房玄龄道。李超笑着应下,房家不住在襄阳城里,而是和许多长安来的官员们一样,直接住在鱼梁洲上。

    房子离宰相们办公的衙城倒是不远,相距不过几里地就是民城。百官家眷大多是安置在这片围城里,全是很新的院落,没有什么花园豪宅,清一色的四合院宅子。职位高的,可能是大四合,中低级官员可能是中四合,小官吏们则是小四合院。

    小四合院也是最普通的四合院,就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倒座房三间,卧砖到顶,起嵴瓦房。这样带个小院的房子,能住一家三代,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可用做书房或客厅。

    房玄龄身为宰相,没有如那些勋戚一样在襄阳城里另外买大宅。不过官居宰相,就算是在鱼梁州上,他也是住的大四合院。

    这种大四合院,被襄阳的百姓称为大宅门。

    就算是大四合,也分有五南五北,或者七南七北,甚至是九间或者十一间大正房,这种就是极少数的复式四合院,由多个四合院纵深相连而成。

    房家的大四合就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井、三进

    院内还有抄手游廓连接各处,占地面积很大,除了缺少雕梁画栋,可以说还是极为气派的。哪怕是在襄阳,朝廷也没有委屈宰相们。

    房玄龄和秦叔宝是同乡,都是齐州人。两家甚至出身都差不多,都是山东的士族,但官职都不算高,算是小士族。如今,又都同为新朝新贵,一个贵为宰相,一个也是当朝重臣。

    房家的底子不算多厚,但房家这几年搭着李超的顺风船,跟着投资入股做生意,房玄龄虽不插手这些事情,都是夫人安插着管事跟着李家做,但每年的进项却是实打实的,几年时间,房家的底子就厚了起来。

    如今这鱼梁洲上虽是新家,可房夫人却也布置的非常不错。家里的仆佣数量就不少,处处装点的也很有格调气质。

    李超算是头次来房家做客,一路打量着观察着。

    房玄龄在前边走,笑着说道,“听说这鱼梁洲上所有的宫城、衙门、军堡、民坊,都是由文远担纲设计,非常了得。这宅子,我住的就非常满意。宅院多,居住舒适、方便,功能齐全,特别喜欢这抄手游廓!”

    “嗯,后悔当初没给自己留一套。”李超笑道。

    “你要真想住,这里还不少空房呢,你随时就能入住。不过我知道你,嫌这里简朴,哪及襄阳城里的大宅舒适。”

    李超呵呵。

    这里的四合院,虽然住着也挺舒适的,但毕竟都是新房子。新房子住着,肯定也还缺少点人气,李超还是喜欢襄阳的大宅子,那都是百年豪宅,里面的花园啊等等,看着舒爽,房子也雕梁画栋的,十分精致。

    “这虽是新宅子,但处处透着家主的气质与格调。正应了那句老话,关键还在于生活的态度。有的人,就算再怎么给豪宅别墅,也是一团糟,越发衬托暴发户的粗鄙。而有的人,哪怕居住的是草庐柴屋,也一样能给人别致的感觉。正如那乡村里的普通百姓,一样的清贫,可有人的房屋却收拾的井井有条,家里干干净净,看着就温暖舒心,可有些人的家人,却如猪窝一样,又脏又乱,关键啊,还是个生活的态度。房相家里,就处处体现着诗画人家,宰相人家的气度。”

    一番马屁,拍的房玄龄哈哈大笑。

    这话确实中听,也是实话。

    “其实我整天在外忙碌,哪有空管理家中。宅子里,里里外外都是妻子一人操持,也是辛苦了他了。”说这话的时候,房玄龄其实很有几分得意。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李超笑着道,“卢夫人贤惠,那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嘛。想当初,陛下赐美妙宫人于房相,卢夫人还以死相逼,结束陛下赐下了一壶醋,声称是毒酒,让卢夫人选择。或者接纳美人,或者吃下毒酒,结果卢夫人二话不说就喝下了那壶醋,这吃醋之名可是天下皆知啊。”

    一番话,说的房玄龄有些面红。

    房玄龄惧内,那也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尤其是妻子吃醋一事,更让他惧内名声天下皆知。这事情,房玄龄都没的抵赖的。

    “我那不是惧内,只是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