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超把这条会议决定记录了下来。

    虽说这产业是张家的,可毕竟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总胜过自己一人。

    “咱们以后分为几个班,不同的产品为不同的班,班内再分组。比如说我们原来做馍的,以后就是专门的黄馍馍生产班,和做其它的不搭界混了。以前我们做黄馍馍也分了好些个组,有碾米磨面筛选啊,有和面揉面做豆沙枣泥,有做馍蒸馍等。我们以后也还是这样,一个班下,分成数个组。”

    “每个班我加设一个班头,一个组加一个组长。组长每月更一斗粟米工钱,班头每月加三斗粟米。班头组长负责管理班组,同时负责检验产品质量。”

    摊子做大了,管理就成为最重要的重中之重,没有成套的管理体系,那就是一团散沙,不但会造成生产混乱,还会有材料浪费成本增加,次品率增多等问题。张家做的是吃的东西,这方面越加得小心注意。

    根本产能需求,各个班的人数加以调整,各个岗位上合理安排人手,并配以班头组长做为监督和管理。

    黄馍馍班、白面馒头班、肉包子班。。。。

    一个个的班设立,同时各班内一个个生产组也设立起来。

    但张超最后又把蒸房这块单独出来,和销售一样,是不再细分的。

    做好的馍馍馒头包子窝窝等经过检验登记后,统一送入蒸房,由蒸房队负责,蒸好后分别捡装,再经检查登记后送到销售队去。

    “以后咱们就分为仓储队、生产队、蒸房队和销售队四个队,每个队负责一块,仓储队负责收粮出粮统计,生产队负责制作各种面食,蒸房队负责蒸制,销售队负责推销和配送,大家各司其责,每队我会再设一个队长和两个队副。”

    “队长一月加粟米六斗,队副一月加粟米五斗。”

    组织清晰,分工明确,这样就不会混乱,会井然有序,大家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就好。

    这是餐饮这块的,另外还有碱队和皂队,碱队还有火碱班和烧碱班,皂队则会有香皂班和肥皂班,另外还有炕灶队,下面也将有灶班和炕班,总之就是尽量分细点,这样就不会乱了。

    饮食是一块,碱皂一块,工程一块,互不干涉影响。

    张超自己当然是张氏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老爹是副董,另外还有五位董事。具体生产这块,张超依然是抓总,饮食这块呢,张超让七娘做饮食处长,全权管理饮食这一块,张超给她的薪水是月粟米两石。

    七娘听到这个任命,十分意外,她一个女流,没想到张超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一大块都交给了她。

    “我不行的,这么大摊子事,我哪里管的了。”

    张超笑着道,“老爹是副董事长,分管餐饮这一块,以后他就是七娘你的直属上司了,具体生产管理上的事情,你们两个多交流交流,把餐饮这一块带好。”

    大家便在下面笑,七娘脸都红了。

    不过最后七娘还是坐下去了,张老爹已经托里正正式向柯家提了亲,柯七娘的父母当然愿意这门亲事,连七娘的亡夫家赵家也早已经答应放手了。

    现在就等着选个好日子了,用不了多久,以后他们也就是一家人了。

    “碱皂这一处,就由我亲自负责,工程处这一块呢,得请村正老伯你来负责,山叔和五叔做为灶队和炕队的队长。”

    当然,正常情况下,张家这也算是一家不小的企业了,还得有办公处,还得有财务处等。

    现在财务都是由张超一人管着,但以后事情多了,张超肯定也管不过来,因此张超的意思还是请人。财务得有专门的人,不是随便找个村民就能干的了的。因此张超准备请秦敢这位董事代表出面,在长安城物色一些账房过来,到时成立张家集团的财务处。

    至于总务这块,嗯,暂时就由秦敢兼任,钱贵一家子还有程处默、柯小八柯十三等,都纳入总务处,充当跑腿的。

    销售处则由饮食等三处中的销售队组成,他们既是条又是块,就好比后世的公安局一样,既受本级政府管,也受上级的直属部门管理。各处的销售队既归本处管理,同时也接受销售处的业务指导。

    写写划划,张超跟大家讨论着,很快把张家集团的整个组织框架给拉起来了。

    最上面是集团董事处,以张超为董事长的七人董事处。下面则依然是以张超为总裁的公司管理层,然后是总务处、餐饮处、皂碱处、工程处和财务处、销售处六个部门。

    各处下还有队、班、组,一级级的划分的很好。

    各处的处长、各队的队长、班头、组长的人选也都选好,并且当众任命了。

    “三郎,我这蒸房队就我一个,没人啊!”

    新上任的蒸房队长是柯五的媳妇,也就是蓝山王伯的三女儿,新官上任自然是高兴的,可她却发现自己是个光杆司令,一个手下也还没有呢。

    屋里,一个个的处长队长班长,都纷纷问张超要人。

    张超被吵的一个头两个大,这也是他早就知道的一个新问题,人手问题。


第七十二章 女工

    张超的扩张计划是以后每天起码销售额达到七八十贯,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从生产到配送以及店里售卖,估计至少三四百人。

    毕竟张超的面食几乎得全手工制作,粮食还得自己加工,做好了还得自己配送销售,这还是有不少面点都是直接送到别的酒楼饭店售卖的情况下。如果仅是制作面点,一个人一天估计能制作五百个馒头左右。但加上粮食加工、配送销售这些,就又得增添不少人手了。

    张超有十一家店,另外还有不少零售员,还有许多配送员,加上一些推销员,这些都是生产之外的销售人员,另外还有各环节的不少管理人员,加上仓储等部门。

    张家企业的人工需求量大增。

    若把皂碱处和工程处也算进去,张氏集团扩张后起码需要五百个人。

    若是在后世,五百个工人,这样的用工需求不值一提,随便贴张广告很快就招满人了。但这年头不行,这年头是农业为本的时代,大家都扎根在土地上,也被土地束缚着。

    就算是大唐的军人府兵,那也还只是战时为兵,闲时就要为农的。工匠也是一样,农闲的时候兼职做下工匠,主业还是农业。

    现在张超的那些工人,主要都是张家沟的村民,也是因为现在恰好是冬季农闲时候,大家闲着也是闲着才有空来张家做事,若是到了开春之后,谁还有功夫整天跟你做黄馍馍,田里的地还有耕呢,就算是妇女也得在家里养蚕织布,做饭洗衣呢,根本没其它工夫。

    张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张氏企业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自己的这些工人只能做些临时工,一旦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耕开始,他们可就没时间给自己打工了。

    那个时候,难不成自己的企业要停产?

    这可不行啊。

    张超突然羡慕起宋明时代了,宋时不抑兼并,大量百姓失去土地,只得流入城市,进入工坊里做工。明中后期也是这样,工商发达,资本萌芽,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工人。

    现在不行啊,朝廷还在不停的均田授地呢,许多原来无地的佃农现在都或多或少的分到了不少田地。

    以后不能再招那些男人了,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而且不少人还是府兵,每年得抽不少时间得去训练、番上,遇战事还可能要去打仗。就算不打仗,到了农闲的时候,他们也可能要受官府征召去服劳役,去修城墙修路什么的。

    大唐的调,就是每丁每年需要为朝廷免费服二十天的役。哪怕是中男,不用交租庸,可也得服役。

    用这些人做工,哪天他们突然就要去打仗,突然就要去番上,突然就要去训练,突然就要去做劳役,尼玛,而且一去少则二十天,长则一两月,甚至半年的,这让自己一时间去哪里找人填补?

    这样折腾,自己的张氏企业岂不是吃枣药丸?

    张超不由的想起了后世,有段时间也出现用工荒,那些老板一个个都开着法拉利保时捷跑到街道上挂牌子招工。

    没想到,自己这还刚发展起步呢,就遇到了一个这么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自己的张氏企业就只能是个小手工作坊,根本发展壮大不了啊。

    好像历史上,英国人当初靠的是用童工。

    哇,好残忍。

    不过这好像确实是个解决的办法啊。

    在大唐,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

    男子十六岁就开始授田,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承担租庸调,到六十为止。妇人则既不授田,也不纳课服役。

    这也隋制有很大的不同,北魏时起,妇人是授田的,奴婢和耕牛也都能授田,因而妇人、奴婢、耕牛也是得纳部份课役的。

    后来到了隋朝,部曲奴隶和耕牛都不再授田纳课了,改为一夫一妇为一床,夫妇同授田,同时按一床纳课。这夫妇一床纳的课比起单男丁纳的课要重,因为妇人只授男丁半数的田,但一床的税却几乎等于两个男丁的税。

    这就导致了隋时有许多男子,到了结婚年龄却都不肯成亲宁愿打光棍,就为了避重赋。

    唐朝开国后,便改掉了这一制度,妇人不再授田,也不再纳税。

    有些地方地宽,中男也减半授田,但中男在成丁之前不纳租庸,只服些力役。

    张超似乎从这里面看到了一点壮大自己张氏企业的机会。

    男丁得种地、得打仗、得训练、得番上,女子得做饭洗衣、养蚕织布,一年里除了万物萧瑟的冬日里,难得有什么空闲时间。

    哪怕是妇人,也忙的很。

    农家百姓,吃的粮地里种的,吃的菜园里自己栽的,还得养猪养羊养鸡养鸭。连自己一家人穿的,都是自己养蚕种麻织出来的。

    各乡各村,村前屋后,到处都是桑麻。一家几十亩地,可能要拿出来数亩地种桑种麻,每年除了向官府纳粮外,缴纳绢和布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年头要织点绢布可不容易,得种桑养蚕,种麻沤麻,得了丝和麻,还得纺成纱线,最后织成绢布。那都是得日夜不停,一点点的手工织出来的。

    许多妇人,甚至白天织完了,晚上还得点头昏暗的灯织上半夜。

    指望这些男子妇人是没戏了,张超把主意打到了那些少男少女们身上。

    二十一以下十六岁以上的,叫中男。他们能分一半的地,但暂时不用交纳租庸,不过每年得到县里役两月左右的力役,而且未成丁的男子,是不会捡选府兵的,也就不用去训练番上打仗了。

    而那些十来岁的少女,就更没这方面的负担了,她们没权力均田,也不用纳课服役。农家的少女,也没有那么多不能抛头露面的规矩。她们往往小小年纪,就得帮着带弟弟妹妹,再大点,得放养扯猪草,还得下地帮忙干活,送水送饭这些。

    哪怕只有十一二岁,可已经相当懂事了,做起事来还都很厉害,不论是打猪还是砍柴,又或织布做饭洗衣,哪个不是早已经精通。

    除了身子还瘦小些,她们其实已经是个能干的女人了。一般这个时候,她们也已经开始来天葵,然后再过一两年就可以开始寻找人家,待到十三四岁就能嫁人了。

    张氏集团要是以后多招募一些这样的中男和少女来做工,岂不是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十六岁以下的少年来做工,什么都不用担忧。中男过来,一年得休两月假去做力役,但只要有提前安排顶替好,就不会影响,不比那些成丁,他们一年有太多的事情,根本不能长期在张家做事。

    少女更好,连一年两月的力役也不用服,完全可以从年初做到年尾。

    还有一个,如果用这些童工,连工钱都可以再降一降。

    玛德,资本家果然好心狠,张超自己都有些惭愧了,怎么能这么剥削百姓呢。但细想想,也是没办法啊。

    除非张超能拥有大批的奴隶,要不然,用工问题始终就是制约着张氏企业的一个大瓶颈。

    “三郎,要不让我家小六来做事吧,那孩子今天也都十五了,跟壮小伙一样,力气可大,人还老实。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来做事,一天混三顿饭吃,工钱随便给点就行。”

    三姐说话了。

    那话里,有些私心。

    小六是柯五的儿子,今年其实实岁才十三,十五那是虚岁。小六在他那辈里排行第六,因此就叫小六,至今还没个大名。

    现在柯五一家都在张超家做工,柯五那是张超的大弟子,刚被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