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多成本。
拿到这么多优惠条件,换一个粮商,未必就能谈的这么顺利。赵家也算是张超仔细挑选的合作对象了,一来赵家实力还不错,能够完全供应的上张家的粮食购买需求。二来,赵家现在也有些困难,必须得重视张家这个合作商。
若是找个资本雄厚的粮商,张超一天百石粮食,未必能享受到VIP待遇。而如果找一个实力更弱点的,说不定这小粮商哪天在这崩溃的粮市里说倒就倒了,到时张超还得重新去寻找合作商。
找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而且能拿到满意的优惠力度,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买这么多粮,用的完吗?”秦敢倒是问了个实在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不管穷人百姓,一顿不吃就饿的慌。这京师长安人口数十万,这么多张嘴,你知道每天得吃掉多少粮食?做餐饮吃食生意,永远不用愁没生意,当然,前提是你得做的好吃,有口碑受欢迎。”
张超现在可是有十一家饼店,而且还有不少张家沟村民每天提筐挑篮到京畿各县乡去叫卖的,此外,张家还跟许多驿站饭店酒楼有合作呢,有的是直接在张家拿货,有的是代售。
凭着已经打响名气的铁枪牌子,不但黄馍馍销量节节攀升,而且肉包子豆浆油条生煎等各种新产品,也一样卖的很好。
现在张超是不愁卖不出去的,他要考虑的是张家沟的产能有些跟不上了。
张家的白面馒头是二两一个,一石面蒸大约五百个。包子因为有馅和加水多些,普通肉包子一石面粉能做一千个。
如果一天卖出两万个馒头,就得四十石面粉了,再卖一万个肉包子,又需十石面粉。油条、生煎、饺子、馄饨等也需要不少面粉。这个销量,张超还是相信的,毕竟长安这么大市场,他也有那么多的销售渠道。
张超预订的粮食是不过过量的。
真正让张超有些头疼的还是粮价的动荡,粮食市场动荡,必然导致张家饼店的这些产品也得降价。
黄馍馍得降到三文一个,白面馒头则降到四文一个,肉包子十文三个。
不过降归降,只要张超紧盯着粮食行价,不积压粮食,那么他的利润还是能保证的,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他固定自己的利润,然后在自己的成本上加上利润,变更自己的产品售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这样做,生意多少会受些影响,毕竟价格变动不断,不是什么好事情。
馍馍、包子、馒头、生煎等的利润都控制在半文钱一个左右,窝窝则利率更低些,张家所有的餐饮生意,除去面碱和火碱这块,张超估计一天能得到五万钱的利润额。
五万是纯利润,分给股东一半,张超还能得到两万五千钱。
生意做大了,利润变少了,但张超还算知足。
这两万五千钱是固定的赢利,以后细水长流,天天都有。而且,饮食这块招牌打出去,口碑做起来后,就等于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后能借着这名声,做更多东西。
一天两万五,一月就是七十五万,一年做好了,那也是九百万的大买卖啊。
九千贯,近万贯了。就算这个赢利有些乐观,但保守点算,一年起码总有五千贯吧。
虽不如香皂买卖和碱买卖那么暴利,可架不住量大啊,这生意天天有的做,而且这个生意,还能让许多人依靠张家,张家沟的村民,以及那些店铺的伙计们,这就是影响力。
光有钱不是影响力。
不过张超还是太年轻了些。
他只顾着想自己的利润,想自己的收益,却忘记了商人在唐朝只是贱业,在朝廷眼中只是养着的猪,等肥了就可以杀了取肉的。
唐朝确实没商税。
但不代表没其它的收费。
张超在店里想着这一年九百万的大买卖,结果市署的市吏来拜访了。
“听说三郎今日在市场,我特意就赶来了,还好没来晚。”市吏一进来就满脸笑容的向着张超笑。
“若是王大哥有事,直接跟我家铺里伙计说声说好,我亲自过去找你就是,哪用你亲自登门。”市吏虽只是小吏,可毕竟是西市里专门管理商家们的,现官不如现管,张超知道这些人的厉害。
有道是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是有些事情。”
王市吏一脸微笑,看上去和气可亲的。
“伙计,给王大哥弄碗新鲜的豆花,再来盘生煎包,一碗汤。”
王市吏假意推辞了几下,便笑着坐下享受张家铺子的新套餐。
吃饱喝足之后,王市吏终于道明来意。
他来有两件事情,一是朝廷最近发大军围剿河北刘黑闼等叛军,出动了不少兵马,费了不少钱粮。皇帝体恤百姓,不忍加征钱粮,因此这个任务最后就落到大唐的商人们头上了。
东西两市的所有商家,都加征一笔战争税。
按商铺规模大小,应缴多少不一。
张家是饼店,还是一家大店,因此落到张家头上的钱粮数不少,一百贯钱。
看着市吏递过来的那张单子,张超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一家饼店而已,才刚开几天呢,结果头上就摊到一百贯的战争征税?
这样真的好吗?
“这是发自三省的行文,长安东西两市的商家都得缴的,没的商量。”王市吏认真说道。
张超想骂娘,他买这家店才花了三百来贯呢,这才开业几天,就要缴一百贯的战争加税,这叫什么没商税,这什么样的商税也没有这么高啊。
他这店现在都还没赚到这么多钱啊。
十一家店全家起来,一个月也不过能赚七百五十贯钱。
朝廷这哪里剪羊毛,这明明就是杀猪啊。
张超气的肝疼,太不讲道理了,什么叫皇帝体恤民情,不忍让百姓加征,多受负担?那商人就不是大唐的百姓了?
秦敢也在一边皱着眉头,“王市吏,这摊派怎么这么高,一百贯?看来我回头得禀报下翼国公,让他去问问秦王殿下,这也太不合理了。真要缴一百贯,我们这小店只怕立即就得关张歇业了。”
这下市吏脸色不太好看了。
张超一下子明白过来,看来朝廷虽有向长安商人征战争税,但绝对不会有这么高,一家店一百贯,那东西两市有上万家店,这不得一下子征上百万贯钱?
估计这衙门上下没少趁机伸手,层层伸手之下,这数字估计就已经翻了翻了。
“啊,看我这记性,原来是我拿错了,这张单子不是你们的,是其它家的。你们那张,我一会回去找找,再给你送来。”
市吏灰头灰脸的跑了,这个家伙明显忘记了铁枪饼店,那可是有翼国公罩着的。
张超看破不说破,把市吏送到了门口。
过了一会,市吏又赶回来了,这次的单子上数字变成了十贯。
依然很多,但已经是减少了十倍了,张超估计这次的数字应当就是上面征收的数字。
不管内心如何不满,张超最后还是只得掏了这一万钱,然后换回了一张收据。
刚割了一万钱的肉,送走市吏,饼行的行首又来了。
饼行就是卖饼的商家行会,有一个会首负责联络管理,充当官府和饼行商家之间的联络者。
会首过来,是来劝捐的。
长安饼行准备自发筹集一千贯钱捐给朝廷。
“我家要捐多少?”
“捐钱当然是大家自愿捐,能多捐点自然最好。”会首笑道。
“那可以不捐吗?”张超也开了个玩笑。
这自然是不行的,所谓自愿,那只是个玩笑。你多捐没限制,但至少得捐两贯。
张超觉得一家两贯的话,最后肯定不止募集一千贯,多余的钱,估计也是落入行会里这些管事人手里。
但这事情也算是潜规则,各个行会对同行商家的约束力是很强的。若是得罪了这些人,发动同行抵制,以后肯定会混的很艰难。
“掌柜,给会首拿钱!”
第七十一章 拉起队伍
战争税加饼行募捐,让张超割了一大块肉。仅西市一个店,他就缴了十二贯。而不出意外的,其它那十家店铺,包括城门外的四个铺子,都没躲过这劫。
十一家店,张超总共出了八十贯钱。
八万钱,现在一个黄馍馍才卖三文钱,八万钱能买下两万六千多个黄馍馍,都可以绕西市一圈了。
朝廷以后要是经常不按套路来这么几次,那就成了割韭菜了,长一茬割一茬。
大唐的商人没人权啊,朝廷简直不把商人当人看。
好在张超的生意非比寻常,后面还有几位国公撑腰,要不然,这么搞几次,直接就得黄。
回到灞上,张超重新打起精神,今天损失了这么多,得立马补回来。
张家沟面食制作作坊得再次扩大规模,黄馍馍一个班,白面馒头一个班、肉包子一个包,饺子、馄饨、烧麦现在销量小些,合在一起一个班,豆腐再一个班。
张超拿着根炭条在一块木板上写写画画,觉得现在的人手完全不够用。要想完成这次产能扩张,还得增加许多人手。
另外张超打算再新立一个碱班,一个香皂班。
根据不同的产品,分开做工,互不干扰。
老爹盘腿坐在炕上,看着张超在那里写写划划,一边说着自己的打算。考虑良久,才缓缓道,“摊子铺这么大,会不会有风险咧?”
做生意当然有风险,摊子越大,问题就会越多。比如会涉及到管理问题,资金问题等等。原先只有一个做黄馍馍的班子,有张超、老爹、七娘、村正、赵叔等人一起帮着分工管理,还维持的下来,但最近不断的增加新产品,人员扩招,规模在扩大,管理上已经出现一些混乱了。
“还有一个事,若是每天再增加数量,村里的灶也蒸不过来咧。”七娘做为张氏餐饮集团的高管,今天也参加会议。
张家沟总共才五十来户人家,就算全村的灶都帮着蒸馒头蒸馍蒸包子,这也蒸不过来啊。现在张家的一天的馍馍、包子、馒头、窝窝、烧麦等的量,已经有好几万,而张超还打算扩产,到时估计更多。
一天上万笼,还基本上得集中在凌晨赶早,五十来户人家,一家得蒸几百笼,根本是来不及的。就算一个灶三口锅全蒸上,也不够。
张超拿炭条在一块干净木板上把这条很有用的发言记下。
“七娘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原先我们蒸馍都是在各家蒸。这样做是一来节省了建灶的开支,二来也给村民们也有机会参与进来分享一些红利。但是现在,咱们规模扩大了,再用这套,就无法适应现在的生产需求了。”
“那怎么办呢?”屋里好几个人道。
现在张家的面食生意,不仅是张家的生意,全村人都在参与,都能分享红利,因此大家对于张超要提产扩能都很赞成,张家生意越好,他们也能沾更多光。
“大家不用担心,我是这样考虑的,咱们可以建几个棚,在棚里打灶,建几个专门蒸饼的蒸棚。”
建一个这样的棚还是毕竟简单的,毕竟不是挖窑洞盖房屋,只要弄些树立几个柱子,然后上面搭个屋顶,直接盖些茅草就行。甚至连墙都可以暂时不要,毕竟又不住人。
这样一个简易的棚子,成本不高,而且盖起来也快。
村里这样的空旷地方不少,直接建一排棚子,然后在里面垒起一排排的蒸灶,再时别说一天蒸个几千笼,就是再多蒸一些都肯定来的及。
垒上一百个灶,架上两三百口锅,只要火力大些,一口锅一次能蒸上十笼。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再是家庭手工式小作坊了,而是有了集中生产,更便于管理。等以后有钱了,还可以把这些简易的棚子搭起木板墙,甚至将来挖长排窑洞,弄个大院子,搞一个大厂房。
搭一个简单棚子,垒许多蒸灶,这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搭棚子要不了多少钱,直接到沟坡上去砍树,割茅草回来,村里人自己就能搭起来。打灶也方便,张家班现在都有十几个施工组了,叫他们回来,赶两天,有村民们帮忙就行了。
“这个法子要得,我看行。”村正现在也成了张氏集团的一个高管了,他平时在村里本来就德高望众,有他帮忙管理,张超也能省很多事。
“那这个就决定下来了,在村后头搭一排茅草棚子,垒一百个灶。”
张超把这条会议决定记录了下来。
虽说这产业是张家的,可毕竟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总胜过自己一人。
“咱们以后分为几个班,不同的产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