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陆烁和周茂看了看前面排着队的几人,忙推辞道:“规矩终归是规矩,总不能破坏了的,几位比我们先到,还是等轮到我们了再进去吧!”
前面几人本做好了让队的打算。
毕竟,这两人一个是状元郎,一个是探花郎,还个顶个的家世豪贵,他们可惹不起。
尚宝司的小吏请他们先进去,虽说伤了他们的颜面,但优待排名靠前的,本就成了个不成文的事实,他们虽有些怨怒,倒也不会说什么。
但眼下周陆两人的反应倒是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没有洋洋得意直接过来,反倒谦让起来。
几人面面相觑,原本那些不甘愿瞬间清扫了干净。
“无妨!状元公探花郎先请!”
几人侧过身子,做出个请的姿势出来,那尚宝司的官员也毫不客气,继续请三位先进去。
三人对视一眼,耐不住几人的劝,便也不再犹豫。
不过,临进去前,陆烁与周茂先上前一步,答谢那几人道:“多些几位礼让,那我等就先进去了!”
几人自然又是一番礼让。
陆烁三人这才走了进去。
尚宝司不大,职责却十分重要,管理着京师大大小小官员的牙牌,这牙牌乃是为了朝参时通过宫禁所配,可以说十分的重要。
陆烁的牙牌上刻着云纹雕饰,正面横刻着楷书‘翰林院’三字,指的是陆烁所供职的衙门,竖刻着楷书‘编修’二字,为陆烁的官职名,背面则是统一格式,刻写‘朝参官携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于者罪同,出京不用’二十六字。
陆烁在京师待得时间不少,大大小小的京官也见的不少,甚至于陆昀的牙牌他还亲自把玩观赏过,对于这个并不陌生,因而从典吏手中接过牙牌之后,陆烁便直接将其悬挂在左腰上,然后用香囊覆盖在下方,十分的珍惜。
领完牙牌,时间也差不多了,三人不敢耽误,忙步行到附近的翰林院报到去了。
☆、第476章 报到
当年太祖皇帝定都京师,在建都时便好好规划了一番,将官员区集中在了皇宫旁侧,方便了官员们上下朝以及圣上召见,倒也算是深思熟虑的。
至于官员区内部,则是按照衙门属性的不同再一次进行细化。
而翰林院作为文官聚集之地,自然位于位置最好、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处,与吏部、礼部相隔都不算远,和领取牙牌的尚宝司更是邻近,不过隔了一个街口罢了。
因时间还早,陆烁与周茂两人边走边细细打量四周,认清这些衙门门路,也利于日后寻人办事方便。
三人皆是一身青色官服,长身玉立,刚刚领取的牙牌也好好地佩戴在身上,并排走在官道上,格外的引人注目。
只不过,相较于陆烁和孙哲而言,周茂整个人要耀眼的多,身上的的官服也更加威武一些。
周茂的翰林修撰乃是六品官,穿的乃是绣着四爪龙蟒金绣的青色官袍,这种四爪龙蟒非六品以上的官员不得穿戴,故而与陆烁两人一比较,周茂作为状元公的与众不同就立刻显现了出来。
几人说说笑笑,不过一会儿时间便到了翰林院衙门门口。
翰林院虽位置居中,却是闹中取静,极为清雅。
陆烁抬头看去,只见翰林院门口处高高挂着的匾额上,镌刻的字体格外的苍劲,令人心生敬意,门口处的两个石狮子,虽看着平凡,但因坐落位置的不同,也跟着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陆烁看着眼前的景象,只觉得感慨万千。
从今天开始,他也是大齐朝众多官吏中的一员了。
如何当官,当什么官,当官要如何?他心中早已有了一番规划,如今这处衙门,便是展示自己的第一个舞台了!
想到这里,陆烁暗暗握紧了拳头。
三人才在翰林院门前站了没多久,便立刻被人从里头迎了进去。
迎他们进去的同为翰林院的修撰官,三人按后辈礼行了个礼,便跟着两位官员走了进去。
三人进入翰林院院门之后,先去到翰林院正中央的先贤圣人祠,向至圣先师行四拜礼,待行完四拜礼,三人便又跟着两位官员去到太祖祠行礼,与拜孔子不同的是,这里行的乃是三拜礼。
庄重的拜完两祠,足足用了三人近半个时辰的时间,待拜完这里,三人这才随着两位官员一起出了正殿,往后头内堂走去。
内堂坐北朝南,内部面积十分的宽阔,整个内堂东西分做两半,堂西侧为讲读厅,堂东侧为检讨厅。
讲读厅乃是正六品侍读、侍讲坐堂的地方,翰林侍读、侍讲被称为讲官,担任着为天子经筵进讲的职责,有入宫的权限和自由,地位超然,不过因伴君之侧,为官起来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中冷暖自知。
至于检讨厅,又名修检厅。是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从七品检讨坐堂的地方,修撰编修检讨又称为史官。
周茂乃是正六品修撰,至于陆烁和考试通过的孙哲,也都是七品编修,此地便是他们日后一同办公的地点了。
能够在一处办公,并且陆烁仔细看了,整个检讨厅并不大,说明几人日后即便不在一处,相隔也并不远,相互之间还有个照应,倒是件出乎预料的好事了!
两位官员引着三人进到检讨厅内,检讨厅内属吏已经全部等在里头了,见周茂和陆烁进来,赶忙一同上前来拜见。
属吏也分三六九等,先来参见的是当该吏,也就是值班官吏,当该吏在一众属吏员中身份最高。
因为今日乃是翰林老爷新官上任的日子,厅内属吏当值不当值的都要来参拜。
周茂坐在正座上,陆烁微侧坐在他右手侧,至于孙哲,哪怕同是七品编修,因他进士出身不够,他是没资格受此礼的,因而只是站在一旁观礼,并不参与。
待两人就座完毕了,下头属官们才一起行礼道:“拜见大人。”
高呼之后,几人又接着对三人行了四拜之礼。
这些属官中,当该吏官职最高,其后便是贴写吏,所谓贴写吏,其实也就是衙门里的书手;贴写吏之后便是堂班,所谓堂班,通俗讲就是堂上的使唤差役;最后则是门皂,门皂的身份最低,连吏员都不如,在行四拜礼的同时,还要跟着扣头,可谓大礼了。
待行礼完毕,众人也全都认识了个遍,气氛活络起来。
趁着这个事件,两位官员又引着三人将检讨厅参观了一遍。
整个检讨厅不大,安排却极为疏朗,进门之后,左手边乃是史官公座,轻易不会动用,右手边则是一排排书架,存放经史典籍,方便官员们随时查取。
越过这些,进入堂内,中间宽敞的部位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公案,约有二十多张,这里便是翰林们办公的地方了。
陆烁的办公公案在第三排第六张,与孙哲仅仅隔了一臂远。和周茂更是相近,两人竟然直接面对面。
见此,陆烁心里先是一松。
有熟人在侧,不管怎么说,总归会有个照应。
办公的公案虽不比后世那些公司里的格子间,却也差不多,极为保护官员们的个人隐私。
且每个公案桌上都配备着文房四宝等,地方很大,一切都极为方便。
见此,陆烁更为满意。
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能令人工作热情翻倍增长,这可不是一句胡话,乃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看了翰林院的环境,陆烁心里先就给他打了九十分,想着日后只要不是太过棘手的问题,他都不会感到太憋屈的。
三人被几位官吏招呼着坐了下来,又有小吏上了热茶,几人边喝边聊着。
而正在这个时候,外头又有新的庶吉士进来,自有另外的官吏去招待,带着陆烁他们进来的那两名官吏却是半步不离的,甚至连眼神都没有甩出去一个。
笑话,眼前这三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探花,另一个虽只是二甲,但跟状元探花关系不菲,日后前途想来也不会差。
跟这样的人打好关系,日后便多了一条人脉。
傻了才会舍了这三人去迎其他人呢!
☆、第477章 登玉堂
来报到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大家都是斯文人,说话轻声细语,倒是噪音不大,对陆烁这边也没有什么影响。
新进的庶吉士们虽年轻,资历也不高,但翰林院向来不是一个以资历论地位的地方。
但凡通过庶吉士考试进来的官员,都有储相之称,地位最是清贵,根本不是一般的官吏可比拟的。
他们尚且如此,像陆烁和周茂这般免试提拔进来的,就更是如此了!
因而,翰林院非庶吉士出身的官员们全都不敢怠慢,小心招呼着,至于那些同样庶吉士出身的前辈们,官场本没定论,谁知道这些人之中哪个日后会飞黄腾达,因此大家能结交就尽量结交,自然不会平白为自己树敌。
陆烁三人也深知这个道理,偶尔与同科们进行交流,气氛很是融洽。
不一会儿,就有一位官员引着三位书吏打扮的中年人过来,走到陆烁三人面前拜了两拜。
“按照翰林院的规矩,每位大人身旁都有一个堂班使唤。这三个手脚还算勤快,也是在翰林院中呆久了的,寻常事宜还算通晓,还望三位大人不要嫌弃……”
此人话音刚落,那三人便极有眼色的上前,恭敬的喊了一句:“下官拜见大人!”
“诸位请起!”
陆烁三人见他们行此大礼,对望一眼,倒是没有什么惶恐之感。
来之前三人便做足了功课,知道这三人乃是堂班。
所谓堂班,并非正经官吏,只是跟从正经官吏办事的小官,专门负责端茶倒水,递送文件……
不过官员们自来看不起这些官吏,但这些官吏却又委实重要,就相当于官员的耳目。官场上风云诡谲,一句话就可能置人于死地,因此,哪怕不能保证这些堂班耳聪目明,却也该叫他们知道忠实二字该怎么写。
来之前陆昀便仔细吩咐过,对待这些堂班,切不可过于柔和,自以为对下宽和,却反叫他们轻慢了你,要懂得以严御下之道。
因此陆烁三人也不自降身份,而是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板着脸告诫一番实心办事、忠人之事的话。
这个下马威着实严厉,不过这些堂班似乎已经习惯,只是唯唯应诺,没有半点的反驳。
领着他们来的那个官员见陆烁三人如此行事,暗下里点了点头,也转身板着脸教训那三个堂班道:“这位是新科状元,这位是新科探花,这位是院中新来的庶吉士,都是国之栋梁……院里选了你们出来伺候,乃是你们的福气。尔等需小心伺候着,切记不可轻慢,否则就是院规伺候。”
三堂班听到这官吏一一指认,对陆烁等人的身份便已经知道了个大概,态度立马更加热情。
尤其被指派给陆烁的名叫李炎的堂班,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向陆烁哈腰示意。
探花出身,又是敬国公府的二公子,这样的身份,可比另外两个有重量的多了。
果真是有福气的!
日后跟着他做事,说不得就可以脱了这堂班的身份,更进一步了。
见这三人的反应,陆烁和周茂等面色又柔和起来,笑着赏了银子。
三堂班忙千恩万谢的接过,其后便老实立在陆烁三人身边,不再说话。
陆烁三人坐了好一会儿,同科们便来得差不多了,他们也不好再继续坐下去,终于从座位上起了身,往正中的厅堂走去。
这正堂又称玉堂,玉堂乃是神仙的住所,可见其地位了。
普通人进士及第,可以叫登瀛洲,翰林是进士中的佼佼者,登瀛洲已经不足以形容翰林的清贵,要称登玉堂。
陆烁、周茂、孙哲跟随其他庶吉士一起,全都在玉堂前驻足。陆烁打眼一看,只见此次通过考试的庶吉士并不多,满打满算竟也才二十余人。
见到这种情况,陆烁震惊归震惊,不过细细一想,就也明白过来。
大齐朝立国已久,文风昌盛,虽每隔三年才录取一次,庶吉士却已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因此越到后来,录取标准越高,人数也就越少。
等人都清点齐了,众人才一同跨入正堂,这便是登玉堂了。
这一刻,诸位连同陆烁在内,全都容光焕发!
这可是一项荣誉啊!
众人刚一进去,便见到玉台中央的视草台。
在玉台中央设立视草台的惯例,自唐宋起便已有之,翰林学士草拟制书即称为视草。视草台,也就是翰林学士为天子起草或修正诏谕之处。
到了大齐朝,视草台只具形式,没有了原先的实际意义。不过仍代表着翰林学士代天子制诏、为王者言的权利。
其间可见翰林院及翰林学士的地位之高。
因此,见到这视草台,前来参拜的庶吉士们比见到天子还要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