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就另说了。
因早早便有了安排,加之要挂的东西并不多,因而仆从们的动作极快,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府外就已焕然一新,变得火红一片,极为喜庆。
这时候,天光也渐渐大亮,敬国公府各院的主子们也渐渐起了身。
古代婚礼不同现代。
现代人办婚礼,讲究“宜早不宜迟”,新郎迎亲必须要在中午之前完成,这与现代人的时间观念有关,当然也有许多迷信说法,有人认为中午之后才接到新娘是极为不吉利的,会被视为“二婚”。
古人却恰恰相反。
婚礼婚礼,其实也叫“昏礼”,意味傍晚举行的礼仪。
古代的婚礼,不论亲迎还是拜堂、洞房,皆是在傍晚之后举行。
因而,一大早的,准新郎官陆烁并不着急着去迎亲。
只不过,因今日所来宾客不少,且很多都是官场中的人物,有的是他们陆家的亲故,有的是他日后的上级,还有的是今科的同窗……一个个都怠慢不得,必须要亲自迎接才好,一来显示陆家的礼仪,二来也是为了示好亲近之意,他还是早早起了身。
清泉将今日要穿的礼服拿了来。
婚礼礼服只有一件,是正红色,类似官服,外面看起来磅礴大气,穿起来也很是繁琐,足足用了一刻钟的时间,陆烁才在清泉的帮助下穿好。
时人成亲,婚礼礼服所选规制各有不同,但严格区分起来只有两类。
一类遵从唐制,着钗钿礼衣,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的红男绿女,说的就是这个。
因造型繁琐,广袖宽大,极为不方便,如今只有一些特别守旧的官家还在沿用此礼。
至于另一类,则是太祖皇帝开国之后提倡用的,便是陆烁和表妹此次成亲所穿的礼服了。
男女礼服均为正红色,男方不论官身白身,都仿效官服,女方礼服则类似命妇们所穿的“凤冠霞帔”,看着大气简洁的多。
这类礼服在大齐之前并不流行,陆烁这个穿越过来的却熟悉的多,许多古装电视上演绎的婚礼现场,所用的礼服可不就是这个吗?
因此,陆烁第一次得知这种礼服是太祖皇帝推广的之后,又是无语又是好笑。
这位穿越同仁,倒真的是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到了。
待穿好礼服,又重新篦了头发,梳成发冠,陆烁方才出得门去,跟父亲母亲一起到前厅用饭。
眼见陆烁穿了这身新郎服,愈发的俊俏风流,整个人看起来也极为精神,松鹤堂里的不少丫鬟都看的烧红了脸,陆昀和袁氏罗氏等人也都连连点头。
一家人示意一番,这才各自坐下,由着丫鬟们将饭食一一呈上。
今日所用的饭食也大有讲头。
陆烁打眼一扫,便见靠近他的位置上摆着五个碟子,里头分别是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的是“五子登科”的彩头。
这是陆家人特意为他这个新郎官准备的。
不止是他,怕是此时在另一头的袁文懿,吃的也跟他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待郎、待嫁习俗了。
等饭用的差不多了,一家人便去了正堂。
罗氏在丫鬟的搀扶下高高坐在上首的高凳上,待陆烁在她面前端正跪下了,她才看着陆烁,细心叮嘱了一句。
她说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这两大喜,今日你都已经经过了。娶了妻、成了家,你才算是彻底成了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日后不论顺境逆境,你都该担当的起一个大男人该当的责任,切不可因小挫就灰心沮丧,令父母伤心,妻儿失望!”
虽然罗氏所说的这段话,是成亲时长辈们必须说的勉励之语,但陆烁抬头看到罗氏满面慈爱,眼中蕴满了殷切的盼望,感动的同时不由心里一凛,郑重的点了点头。
孔子云: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敬国公府乃百年大族,对这一条遵守的更为严格。
因此,这日举府上下半点乐声都无,静悄悄的,直到巳时末各方宾客来府,人声鼎沸之时,才显出些热闹的氛围来。
陆烁和陆昀一同,站在仪门处迎接宾客。
来来往往的,俱都是乘着香车宝马的达官贵人。
抬进抬出的,也全是装满珍贵礼品的箱笼。
礼物自有专人收拢,男宾们被应到了前院,女眷们则去了后院,一切都井井有条。
府上慢慢热闹了起来。
宾客迎到一半,府中正热闹着,外头突然来了一堆依仗,竟是惠崇帝身边最得看重的周雨安周公公。
许多已经坐下来的官员及其家眷,一看这架势,顿时浑身一凛,搞清楚了周雨安的来意。
此时上门来,且看周雨安笑容满面的,定是来宣圣旨的无疑了。
想到此处,许多人都看向了一身喜庆衣裳的陆烁和陆昀。
这父子两个,倒是圣眷优渥,从陆烁定了亲事到现在,惠崇帝可不止一次这般大加赏赐了。
这般的隆宠,可以说是很惹眼了。
很多人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渐渐坚定了个念头,以后非是必要,还是不要跟这父子两人交恶的好。
正当众人心绪翻滚之时,周雨安已经到了近前。
他拱手走到陆昀父子身前,面上笑眯眯地,看着陆烁道:“大登科后小登科,陆公子大喜呀!奴婢今日也来沾沾光,讨杯喜酒喝……”
“不敢不敢!”
陆烁也扬起笑容,连道不敢。
周雨安是惠崇帝身边的红人,哪怕只是个太监,却也权力不小,说一句话顶别人十句话。
这样的人,可千万得罪不得。
☆、第458章 婚礼(中)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周雨安便直接明了了来意,果真是来宣旨的。
陆家连忙摆上香案,奉上香火,“扑通”一声,府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也都跪了一地,听候周雨安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甲戌科探花陆烁,开国敬国公陆敬亭之玄孙,治蝗名臣陆昀之子,聪颖机敏……”
周雨安足足念了半刻钟的时间。
而这长长的一串圣旨,上头没有别的,全是对陆烁的赞誉,以及厚厚的恩赏。
这其中,惠崇帝更是亲自上下来一柄玉如意,寓意吉祥,惠崇帝对陆家父子的恩宠可见一斑。
听了这个圣旨,下首跪着的官员们许多心理都是酸溜溜的。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大家都是官场中人,聪明着呢!历来这官场之上,不论背地里如何,表面上却都是“以和为贵”。
凭着嫉妒就去交恶害人,一般人干不出这样的事。
眼下陆昀父子俩,明显是颇得惠崇帝恩宠,许多官员已经边听着圣旨边暗暗盘算着,该如何跟陆家交好才好。
待圣旨宣读完了,时间差不多也到了巳时末,迎宾时间差不多了,陆昀便直接邀请周雨安到宴席处坐坐。
周雨安身负皇命,自然不敢久带,略坐一坐,吃了几杯酒,便带着来人们离开了陆府。
等宣旨的人走了,陆家今日的“小宴”也终于开始了。
陆昀陆昉两位长辈,领着在场的宾客们一起按照座次开宴。
这边,陆烁则带着周茂孙哲两人去了澹梅轩。
不止是他们,同来的还有范家的几位兄长。
这几个人,都是一会儿跟着陆烁一起去迎亲的,几人关系亲近不说,今日的待遇更是不同寻常,陆家专门备了个小宴会宴请几人。
待叙旧了一会儿,吃饱喝足了,时间也已差不多了,几人由小厮带领着去唤了吉服,陆烁也跟着重新换了一套礼服。
忙忙碌碌了一会儿,到得申时初,几人才一切准备妥当,一同去了祠堂。
这时候,不止他们,之前由陆昀兄弟两个招待的宾客们也都离了宴,一同来到祠堂处。
古代结亲乃是大事,自然要告祭先祖,陆家先将惠崇帝刚刚所颁圣旨防止在正中案头,又按照世家子弟的规制,准备了五牲福礼以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请祖宗“享先汤果”。
一套繁琐的礼节下来,时间就显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到了申时末。
此时也终于到了迎亲的吉时。
一行人又一同到了一门处。
此时陆家的管事们已将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好了,花轿、骏马、迎亲时要用到的礼品,全都规整的放置好。
小厮牵来缀着红色缎带的高头大马,陆烁一跃上去,人笔直的坐在上头,腰杆挺直,显得威风凛凛。
公子如玉,俊美的容颜与大红的喜服相互映衬,使得阳光下的陆烁,好似能闪闪发光一样。
随后,周茂孙哲等一同去迎亲的几位亲故也都上了马,一行人这才挥别了亲友宾客们,缓缓出了陆府,沿着东大街向袁家的宅子里走去。
袁家和陆家都是大族,地位非同一般,况且陆烁乃是今科探花,又有惠崇帝亲自下旨赏赐,因而陆家迎亲的队伍刚一出府,便吸引了一大批围观者。
那人山人海的架势,比起御街夸官时也不遑多让。
无怪乎有人将“成亲”称作小登科了,可不就是如此吗?
因时间还早着,陆家的人半点也不急,陆烁骑在马上,挺直了身子骨,随着马儿行走一点点的晃荡。
那挺拔的背影,俊美的容颜,显得比平日更亮眼了几分,引得许多女子纷纷望过去,目带红心。
只不过,这新进探花郎还没捂热两天,便直接娶了她人,不知道有多少妙龄女子要在今天伤透了心。
两家宅邸并不远,哪怕一路行人拥挤、队伍走的缓慢,但不到一个半个时辰的时间,陆烁一行人就到了袁府府门前。
此时的袁府朱红色的大门紧闭,府内静悄悄的,直到迎亲的队伍在府门前停住,陆烁也下了马,里面才传来一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终于有了些动静。
这场景临来前白叔便与陆烁说过,正是所谓的“拦门”,新郎需奉上红包,吟诵催妆诗,得到允许了才能进到新娘家里去。
此举乃是古制,用以敲打新郎,显示女方家对新娘的重视。
陆烁及同来的几人知道此礼,也不耽误,从容下了马,走到袁家大门近前,果然听到里头有女子的说笑声传来,笑嘻嘻的问陆烁索要红包。
陆烁忙亲手奉上红包,待到里头的人满意了,这才止了动作。
这时里头又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只听一人笑道:“新郎官乃是今次科举的探花郎,学问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好,这催妆诗自然也做得差不到那里去!今日你可得好好说上几首,什么时候我们满意了,什么时候才能放你进去,让袁姐姐跟着你回去……”
这要求并不过分,陆烁也早有准备,立刻应了声是,吟诵起来。
只听他念到:
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
催妆既要裁篇咏,凤吹鸾歌早会迎。
宝车辗驻彩云开,误到蓬莱顶上来。
琼室既登花得折,永将凡骨逐风雷。
吟的乃是唐朝何光远所做的一首催妆诗,极为的有名,也传诵虽远,几乎大齐每一次迎亲时,新郎官们都会用上。
袁家的人自然也知道,明白这是规矩,就笑道:“不算不算,前人吟惯了的诗,大官人须重新选一首才是!”
闻言,陆烁也不犹豫,他临来前早就准备了许多,为的就是这个场景下不出错。
他又紧跟着吟道:
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万人惟待乘鸾出,乞巧齐登明月楼。
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
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又是一首催妆诗出来。
里头的女眷们却又嫌不够,加之时间尚早,尚未到吉时,自然不肯轻易放过陆烁,又连连吵闹着要他吟诗。
大喜的日子,陆烁有求必应,一首接着一首,有他准备的,也有一旁的周茂等人帮着想的,足足吟了七八首,才终于被允许放行。
☆、第459章 大婚(下)
袁府朱门大开,正中央放置着一张长条香案,香案正前方站着袁仲道以及袁家其他男丁,两边仆从规矩的侍候着,至于方才拦门的女眷们,则早就不见了踪影。
看见眼前这阵势,陆烁不敢耽误,忙提起衣裳下摆,几步走上前去,在袁仲道面前跪下了,规矩行了个大礼。
待到袁仲道双手将他搀扶起来,陆烁才从身后白叔的手中接过一对大雁,亲手交到袁家人手上。
这对大雁十分的肥硕,看着傻乎乎的,一身深灰色的羽毛油光噌亮,乃是几日前陆烁亲自围猎得来的。
以雁为礼,这是古代重要婚俗之一。
《仪礼》中将其称之为“奠雁”。
只因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