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可怜顾姑娘,长风也在可怜他。
少爷可真是个痴情人!长风想到。
只不过自古有情人难成眷属啊!
长风在心里酸了一把。
……
除开陆烁主仆,京师有人也在谈论此事。
京师一小庭院,院中布置虽简陋,但因种满了花树,却显得生意盎然、姹紫嫣红,各色花朵枝头迎风而笑,好不热闹。
苏成的笑声从书房中传来。
“布置了这么久,总算见了效果!恭喜世子爷!”
苏成心中高兴,不由道:“都有赏!”
下面跪着的黑衣人齐齐道谢,之后就都退了下去。
“世子爷,白氏那边,可要吩咐她继续加把火?”
“不必了!”
苏成摆摆手。
“她一个继母,出了这等事,陆府的人少不得要怀疑她,多做多错!这个人选是好不容易相中的,又花了大力气才拉拢过来,可不能才做一次事就没了作用。”
忠叔摸摸胡子,笑着点头,道:“既如此那老奴就吩咐下去,把安排的那几个人撤换下去,保证让陆府查找不到。”
苏成满意的点点头。
忠叔见苏成高兴,忍不住笑道:“…说到这白氏,小的是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这么容易就答应跟咱们合作……”
当初选中白氏,也是因为她身份合适,且最易下手。
但没想到得手竟如此简单!
为了毁了陆炘,她竟连敬国公府的名声和安危都不要了!
果然是女子!目光短浅好糊弄。
苏成显然也是一样的想法,他摆了摆手不以为意道:“任她如何想,能为我所用就行……”
两人就聊了一会儿,商量着改如何将此事扩大化。
原来是苏成见惠崇帝用四所用的得心应手,且查探真成郡王行踪的行动越来越密集,就想着给陆府找些“事”做,顺便挑拨一下双方的关系。
如今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两人说着说着,外面就有暗卫的禀报声传来。
苏成与忠叔对视一眼。
“快进来!”
苏成道。
门被推开,两个黑衣人走了进来。
正是之前派往晋州的那一拨人里面的。
“世子爷!”
黑衣人跪了下去。
“小的们在晋州有重大发现!特来禀报。”
☆、第283章 匪与兵
重大发现?
苏成“腾”的一下站起身来,双眼放光,看着黑衣人道:“有什么发现?快快说来……”
本以为晋王为人精明,晋州会让他治理的如同铁桶一般,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可真是惊喜了!
再者,这些黑衣人以往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若是平凡小事,想来他们不会露出现在这般激动地神情。
一旁的忠叔也神情一凛,竖起双耳仔细去听。
黑衣人匍匐在地上,恭敬道:“……我们几人刚到晋州,就听晋州城里传扬,说是晋王妃善妒泼辣……不知何故发生了冲突,晋王就退避到了郊外的庄子上……”
退避到庄子上?
苏成离开书案,开始在室内踱步。
晋王妃!出自名门,是陈皇后亲自指给晋王的。
没听说她有泼辣之名啊!
看来这事,纯粹是个借口了!
只是不知道,晋王此举,是想要瞒着与陈皇后关系亲近的晋王妃,还是那庄子有什么蹊跷、以致晋王用这个借口光明正大去到庄子上行事。
噔噔的声音响了一会儿,一双黑面暗纹鞋就在两名黑衣人面前停了下来。
两名黑衣人忙又低头。
“有没有查出来,晋王是为了什么事情搬到庄子上的?”
苏成想了一会儿,没什么头绪,不由沉声问道。
两名黑衣人对视着摇摇头。
没查出来就瞎嚷嚷什么重大发现!
合着夫妻吵架也成了重大发现了?
想到这里,忠叔眉毛一提,张嘴就要呵斥。
黑衣人这时却开口道:“小的们没查出来什么,不过那庄子背靠着一个山口,十分的隐蔽……且庄子边上暗卫极多……我等虽未与他们交手,但观他们气息,就知道都是经年老手……”
山口……暗卫……
苏成顿住脚步,回头与忠叔对视一眼,两人面色皆是一沉。
他接着问道:“约有多少暗卫?”
“约有百来人,绝大部分都护卫在山口处……因与他们实力悬殊太多,加上又是晋王的底盘,小的们记着您的吩咐不敢轻举妄动,唯恐暴露了身份……现下其他人都留守在那里,只我们兄弟两个回来报信……”
说罢两黑衣人磕了个头。
“你们做得很好!”
苏成说着,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
“现在咱们在暗处,这就是最大的优势!不论干什么,都务必要保证,不能暴露身份……”
两黑衣人连连点头。
苏成说完这话,负着手站在屋子正中间,头颅微仰,看着头顶的微有些陈旧的房梁,细细消化两人所说的讯息。
忠叔也在低头思索,室内弥漫着一种窒息般的静谧。
良久,苏成才喃喃道:“吵架……护卫……山口,这么大的阵仗,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两黑衣人低头趴在地上,闻此相视交流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就道:“世子爷,您还记得藤泉山匪患吗?”
匪患?
晋王去晋州,最大的原因就是去剿匪的,苏成怎会不记得!
难不成藤泉山出了什么问题?
苏成垂首,看着两名黑衣人,点头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
“您要小的们去查晋王,小的们就先从藤泉山先查起,没去时听说藤泉山是个土匪窝、匪贼众多,且各个都凶神恶煞的,小的们刚进山时还曾担心过,但后来进了山却发现,山里虽然还有土匪,却与空山无异!”
“什么?”
苏成大惊,心里一下子涌起惊涛骇浪,丝毫不亚于刚刚的震惊程度。
“藤泉山成了空山?怎么可能……藤泉山上百贼窝,盘桓几十余年,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再者,这么大的事情,京师不可能一点消息都听不到……”
苏成摇摇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忠叔也是一脸见了鬼的表情。
“世子爷,小的不敢骗您!”
黑衣人摇摇头,眼神坚定,“小的们唯恐看漏了,特意上山探查了许多次,除了主寨那里还有些残余的匪贼外,山上确实没什么人了……”
苏成双目圆睁,兀自震惊。
忠叔眼睛却闪了几闪,想到什么,突然提声大叫了一句。
“世子爷!”
苏成被他叫回了神,转头以目询问他。
“世子爷。”忠叔凑近苏成,道:“那些匪贼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灭了个干净,您说,他们会不会是被晋王藏到了那个山谷里……”
忠叔一字一顿的说完,下头的黑衣人连连点头。
他们查了这些东西,刚好有此猜想。
苏成叫忠叔这一提醒,仔细想了想,似乎都能对的上号。
他点点头。
“藤泉山匪众那么多,晋王却少兵卒……这样来看,就只有降服这一条了。”
说罢苏成摇摇头,有些不敢相信。
“化匪为兵!若这猜测是真的……那晋王可真是好算计!好本事!”
苏成的声音越来越高,显然已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
下面的两名黑衣人依旧在汇报。
“……小的们还发现,近来经常有一封从魏州来的书信递到晋王别院里,也不知是什么人……”
苏成还沉浸在刚刚的事中,听黑衣人说起这个,有些心不在焉。
他道:“既觉得可疑,就仔细追查下去……必要时,将这人抓回来仔细审问也行……”
两人见苏成不重视虽有些无奈,但依旧仅仅点了点头。
总归主子同意了,他们尽心办好就是了!
见苏成眉头紧皱没什么情绪,刚好他们该汇报的也都汇报了,两人也不停留,直接告退下去了。
房间里就只剩下苏成与忠叔。
“世子爷!”
忠叔走到苏成身后,耐心劝道:“您之前说的辅助晋王一事,老奴看不可行!晋王为人沉稳手段高明,助他无异于与虎谋皮……”
苏成摇头道:“不必劝我,我已下定决心了!”
他直视着忠叔,忠叔就看到他澄澈的眼睛里写满了不容置疑。
“……虽然让人意外,但是忠叔……即便他真的收服了那些土匪又能怎么样?土匪就是土匪,如何能跟正统的官兵想比……高卓和陈家可都有强兵做后盾呢!与他们想比,藤泉山的那些土匪又算的了什么……”
忠叔低头不语。
苏成叹口气。
“与虎谋皮也好,蚍蜉撼树也罢!咱们都不得不为之啊……”
☆、第284章 上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雨滋润如油,淅沥沥下着,到了傍晚就将将停了。
天地焕然一新。
极目远望,群山之间却还蒙着一层薄薄的雨雾,如轻纱缠绕在山腰,透着一股迷蒙,如同陆烁此时的心境。
“啪”的一声,窗户被他从内关上了,也将外头沙沙风吹树叶的声音隔绝在了窗外。
陆烁盘腿坐在罗汉床上,慢慢翻着手中的书页,却怎么都看不下去。
他捏了捏鼻梁骨,闻着室内点燃的熏香,闭眼想着事情。
陆府派来的两个暗探已经回京师去了。
想到这个陆烁有些惆怅。
这一回,派这两人出去,竟什么都没查到。
卫钊家里仅仅是农户,方便好查,暗探最先得到结果。
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为查探的结果竟然是没有结果!
卫钊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生人,探子暗中向多人打探,竟然都一致说卫钊自小在村子里长到大……
甚至他向那书肆主人打听时,那主人也说,卫钊抄书赚钱由来已久,以此来补贴家用。
抄书或可说是卫钊故意掩盖,但从小长在村子里……
陆烁清楚的记得,魏家是在元封十五年被夷族的,距离现在也不过十年的时间,卫钊却已经十七岁了……
若按这样来算,卫钊入住农户家里时也该有七岁了,缘何那个村子里的人会说他自小长在村子里呢?
陆烁只觉得卫钊的身世越来越让人看不清了!他不禁自问,难道说之前全都是他想错了吗?
还有薛宁。
据暗探汇报,薛父是元封十六年中的进士,来魏州之前已在其他地方任过几任官职。
薛父虽是知州,在魏州境内却十分的低调,为人也算得上是清廉,与薛宁的高调纨绔完全不同,薛父做事稳当,在魏州这几年几乎没出过什么错。
至少按照暗探查到的东西来看,除了搜查桃山书院、胁迫袁仲道收薛宁为弟子这一件事之外,薛父是没犯半点错的。
这就更加奇怪了!
一向低调的人竟会干出威胁大儒的事情来!且还纵容着长子不学无术、得罪同窗!
简直是荒谬!
况且,要人脉无人脉要钱财没钱财的薛父,是如何知晓桃山书院藏着亡命逃犯的?
如此的诡异!纰漏如此之多!
陆烁宁愿相信之前的一切都是他猜错了,也不愿意相信这些是事实。
有蹊跷,且这蹊跷说不定袁仲道自己也是知道的……
一切都如同窗外的迷雾一般。
陆烁放下手中的书,轻轻叹了口气。
这些蹊跷旁人看起来不会觉得是蹊跷,但对于知道些枝叶末节的人来说,却处处都是漏洞。
也因为这个,虽然暂时查不出来什么,但有一项陆烁已经确定,那就是这两人必定都跟魏家有些什么牵连……
至于牵连是什么他不知道,他也不着急知道,以至于暗卫说要继续往薛父之前的任地查询时,他也给制止了!
着急是没用的!让他们两人去查本来就冒着被发现的风险,若是查探的多了,说不定会打草惊蛇。
他在这书院还要呆很久,并不急在一时。
谜底到底如何,走一步看一步吧。
想清楚这些,陆烁的心再次沉静下来,他猛吸了一口室内的香气,这才重新打开书页看书。
正看着,外头突然传来两声敲门的响声。
“进!”
朱衣抖抖衣裙,才缓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
“是京师的来信?”
朱衣点点头,将信递到陆烁手上。
信上是说陆炘与顾姑娘的事情的,陆烁打开大致看了一眼,心里就有了个大概。
“不管了!”
他撂下书信,心里有些烦躁。
信上洋洋洒洒写了老长,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顾家与陆家扯皮不断、至今没个定论。
朱衣见陆烁面上不耐,也不劝解,也不帮着抱怨,只倒了杯茶奉给他,接着轻轻笑笑,道:“少爷暂且别想这些事了,后日就是上巳节,眼看这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听外头人讲宴还是要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