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奸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奸妃-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贞瞥了他一眼,冷声道:“我已经当场抓到你做假账,你不交,难道我就拿不到?”
  康恩不敢反驳,连声承诺:“我往后一定老老实实,好好协助女官掌管新南厂!”


第二十九章 钱皇后的心事
  万贞并不相信康家叔侄当真会老实,不过经过这番折腾,心中的邪火已经出了大半。而亲手杀人这种事,她暂时还有心理障碍。这叔侄俩既然服软,她也就不为已甚,把康友贵从太平缸里提出来。
  可怜康友贵自叔叔发达后一直好吃好喝好玩,多少年没受罪,这天被万贞连下黑手,早呛得神智不清,出了水缸后趴在地上连咳带呕,半天都喘不过气来。
  康恩想出来看看侄子究竟怎么样,但这太平缸里一缸水上百斤顶着,他就是平时都移不动,这时手脚发软就更动不了了。想要出来,就得求万贞移开太平缸放他,可他现在已经知道是个煞星,生怕惹了她又要遭罪,哪里敢开这个口?
  万贞对他的一脸难色视若无睹,掏出手绢抹了抹脸上身上被康友贵溅湿的水,慢条斯理的说:“如果你们不在后面动手脚,只要能过得去的,我都不为难你!”
  康恩连连点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办差,不动坏心思!”
  这些在宫外独掌一摊事务的太监,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圈子,哪有可能真舍得放弃手中的利益?说不定她前脚走,康恩后脚就去找人疏通关系要把她整下来了。
  不过她背后的女官群也是个利益整体,中官斗法,那就各看各的关系了!
  万贞看着他,突然展颜一笑,道:“这就是了,咱们同是宫中的人,彼此知根知底,只要不死,谁又能保自己就一定稳占上风呢?出来办差,自然是有利共赢,有富同享才对。”
  她脚边还趴着被整得烂泥似的康友贵,不笑还好,这一笑康恩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直冲天灵盖,大热天的竟哆啰啰的打了个寒战,一时竟说不话来。
  万贞不管这叔侄心里究竟怎么想的,将桌上的账册卷起往外走,走了几步,忽又回头道:“外面那个林五,我不管他的账是怎么回事,你自去把钱付清,休得再让他找上厂里来闹!”
  单论品阶,康恩比万贞还高点,且万贞只顾着在宫外搜寻回家的线索和奇人奇事,把事务都推给康恩处理,低头哄他是常事;可现在万贞这么粗暴直接的一顿打,真是打得他们脾气全无,康恩竟然不知不觉的用下属的语气回答:“知道了。”
  康家叔侄万贞出于大局考虑放过了,李账房和几个帮凶她却是一个都没放过,直接就让小福出面绑了送去了京兆府。而后又几名军余里找了愿意过来做管库的人,将库房加固修缮,重新换锁,将账房、库房都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上。
  钱和账都被万贞拿住了,康家叔侄完全变成了下面跑腿办事的掌柜,有心不干吧!万贞手里缺人,又哪肯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们?
  喧喧嚷嚷的端午过去了,皇帝后宫那边的消息也传了过来,据说射柳盛会那天,周贵妃抱着皇子看热闹,太过入神,撞到了乳母,皇长子松手掉了下去。幸亏旁边的尚宫女官樊芝眼疾手快,将皇长子接住了,才没有酿成大祸。
  正统皇帝大怒,当场命人将乳母拖下去杖责,斥责周贵妃为母失职,不能尽心照料皇子,因把皇长子交给了钱皇后养育,而后又论功赏赐,封樊芝为妃,定号为“顺”。
  仁寿宫里对皇帝充满向往的宫女们,都羡慕樊顺妃的好运,又懊恼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私下议论纷纷。
  万贞听到这些流言,暗里摇头。周贵妃为了显耀而去参加射柳盛会,却连能令她显耀的根本都失去了,也不知道她后不后悔。
  但对于周贵妃这种简直是为了宫斗而生的女子来说,也许母子亲情也不是那么重要吧!
  万贞对于周贵妃的遭遇不以为然,只是有些担心小皇子会不会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不过这点担心,也很快就消失了——钱皇后抱养皇长子后的第三天,就带着重庆公主和小皇子来了仁寿宫给太后请安。
  儒家的礼法讲究不以尊就卑,孙太后不能像民间做奶奶的那样,想孙子孙女了可以拔脚就走去看,只能命人把孙辈召来仁寿宫。但这种传召礼仪繁琐,孙太后等闲不愿折腾,所以除了节庆日或者晚辈自来请安,一般见不着孙辈。
  钱皇后抱走皇长子,稍稍安定了些,就主动把人带来拜见太后,那是让太后过目安心的意思。
  孙太后与孙子接触得少,抱了抱孩子,就命宫正王婵传万贞过来。
  万贞心中槽点满满,脸上却满面春风,笑盈盈的走进来逐一给孙太后、钱皇后、重庆公主、皇长子行礼。小皇子被新乳母抱着,一见万贞就立即伸长了手臂啊啊直叫。
  万贞对皇家的规矩体之严苛体会又深了一层,没得到太后允许,哪里敢去抱他?小皇子没能如意,顿时委屈得眼泪飙飞,哇哇大哭。
  这孩子对万贞的意义不同,他哭成这样,万贞心里也不好受。只是提铃受罚的事过去才几天,她哪里还敢造次。
  钱皇后见小皇子哭得声嘶力竭,也坐不住,连忙起身来问乳母:“珍娘,怎么回事?小爷是饿了还是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
  新乳母一边抱着小皇子哄,也急得脸上见汗:“没有啊!小爷才吃饱换完尿布,刚刚太后娘娘看的时候还好好的呢!”
  孙太后咳嗽一声,道:“贞儿,把濬儿抱到哀家这里来。”
  万贞得了允许,这才走到钱皇后和乳母这边行礼致意,伸手来抱小皇子。
  小皇子一被她托住,立刻急不可耐的扑了过来,紧紧地揪住她的衣领,趴在她肩膊上委屈的抽嗒。
  万贞一手抱着小皇子,一手拿着丝绢替他擦眼泪鼻涕,柔声哄道:“小殿下,别哭了!哭得眼睛肿着,鼻子红着,就不漂亮了喔!”
  小皇子也不知是听懂了还是烦,一边打嗝一边挥手,把万贞脖子上都挠出了几条红印,哭倒是没哭了。
  钱皇后心中错愕,旁边的重庆公主才四岁多,却正是好奇的时候,直接就问:“皇祖母,这个姐姐是谁?干什么的?”
  孙太后笑道:“她是贞儿,平时在祖母宫里是管外务的。”
  钱皇后有些惊异的看了万贞一眼,笑道:“这么小年纪的外务女官,倒是少见。母后,难得小爷喜欢,不如您把贞儿赏给我罢!”
  孙太后道:“贞儿救助了贵妃,又在贵妃坐月子时侍奉皇孙,因此濬儿见她亲切。你如今才将濬儿带到坤宁宫,正要好生将人带熟,如何能再带个让濬儿信赖的人过去?”
  钱皇后把小皇子身边所有侍从都换了个遍,正是为了能将人养亲。万贞若单是太后宫里的人,与小皇子亲切些无妨,但她曾经侍奉过贵妃坐月子,那是万万不能带走的,便转口道:“如此,还请母后从仁寿宫替儿臣选几个老成嬷嬷,帮着儿臣照应小爷。”
  孙太后摇头,缓声道:“梓娘,世间当娘的虽然对孩子用心,但唯有孩子心里也将自己视为倚仗时,才会真正尽心。濬儿由你抚养,便由你照应,哀家不会多言,更不会插手。”
  钱皇后得正统皇帝支持,抱养了皇长子,固然心喜,但也怕因此之故太后派人来指手画脚,到时候孩子养好了功劳是太后的;孩子没养好,却成了她没用心。现在得了太后的允诺,由不得她大喜过望:“儿臣谢母后宽容信任之恩!”
  孙太后轻叹一声,道:“你和皇儿年纪尚轻,子息之事长着呢!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若哪天你有了脉息,哀家便把濬儿接回仁寿宫,如何?”
  这话连钱皇后以后生育了嫡子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到了,虽说有警告钱皇后的意思在内,但却是明明白白的两全之策,莫说是帝王家,寻常人家的婆婆,能为媳妇考虑到这一步的都没几个。
  钱皇后多年来因为无子,在孙太后面前总是先心虚几分,并不怎么敢亲近。这时候却心有所触,郑重的跪下大礼拜谢:“儿臣明白母后的苦心,定然全心全意照料皇长子。若有那一天,儿臣不敢保自己并无私心,然而一定恪尽母职,听任皇爷裁处。”
  钱皇后的话说到这一步,孙太后也不为已甚,摆手让王婵将钱皇后扶起来。看看万贞抱着的小皇子,又看看旁边似懂非懂,还规规矩矩坐着的重庆公主,沉默了一下,轻声道:“好生善待贵妃,她虽然脾气不好,到底为你们生了一双儿女,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钱皇后恭恭敬敬地道:“儿臣明白,周妹妹生儿育女,于国有功。儿臣一直厚赏重赐,逢时过节,礼仪不敢有丝毫懈怠。”
  孙太后只乐意看到大面上的家庭和睦,私下的争宠半艳实在是不想管,不想看。钱皇后答应了,她就当对方能做到,又指了指万贞,道:“以后你们没有过来,每逢一、五,哀家便派贞儿去探望皇孙。”


第三十章 天涯何处不相逢
  孙太后能不插手皇长子的养育,已经让钱皇后心满意足,只在她没带人来请安时,才派人去探望,这都不叫事。钱皇后满口答应,放下心思和重庆公主一起陪孙太后说笑。
  孙太后平日虽然有无数近侍命妇奉承,日子也过得开心,但这种开心跟至亲骨肉间的温情终究还是不同的,直到将近饭食才让皇后离开。
  小皇子一直倚着万贞不放,皇后离开的时候都趴在万贞怀里睡着了。钱皇后有些惊奇,接过睡熟的小皇子后,对万贞笑了笑,道:“既然小爷喜欢亲近你,你平日下差有空暇,不妨常来坤宁宫陪陪小爷。”
  万贞垂首行礼,回答:“奴听凭太后娘娘吩咐。”
  钱皇后也就是随口一说,万贞不应,她就在侍从的拥簇下走了。
  可能是为了让孙太后放心,钱皇后抱养小皇子后,隔三五天就会主动带着重庆公主和小皇子过来给太后请安,连带着正统皇帝来仁寿宫的次数,都比以往多。仁寿宫倒是比以前要热闹些,许多想接近皇帝一步登天的小宫女都春心萌动,在服饰上猛下功夫,叫万贞见识了一下什么叫粉红黛白,三千佳丽争奇斗艳。
  万贞除了奉太后之命陪同小皇子,从不往帝后那边凑,在这种浮躁的环境里倒是显出了异于常人的稳重,越发让孙太后另眼相看,虽然没有给她升官,却时常让身边的女官办事时把她带在身边。
  其中万贞也见过来仁寿宫给孙太后和贤太妃吴氏送节礼的陈表,后者上次从她这里拿了钱后,果然请了个老秀才教他读书。渐渐地在万贞面前,竟然不再阴阳怪气,开始交往正常化起来了,居然会趁万贞处理新南厂事务之余跑来讨主意:“贞儿,王妃身子骨重,想挑个内侍协理内务,你觉得我去好还是不去好?”
  万贞不关心王府的事,如何能替他出主意,无奈的道:“我都不知道郕王府有些什么人,哪知你去好还是不去好?”
  陈表笑道:“我和你说,你不就知道了?”
  他去郕王府近一年,别的不说,王府的人事关系倒是摸得一清二楚:这位郕王,是当今的亲兄弟,生母是吴贤太妃。宣庙只有二子,又没有争储一类的风波,这兄弟俩感情倒是挺好。以至于郕王及冠多年,早该就藩,却因为皇帝没有下旨而拖了下来。
  郕王娶王妃汪氏,侧妃杭氏,另有侍妾六人。除了汪王妃现在有孕,还没有子女,后院之事说来也算简单。汪王妃怀孕的胎相不好,需要养胎,杭氏又自忖无能,不敢独管内务,便只能从侍从中选取得力人手来协助。
  陈表平日做事勤勉,汪王妃有意选他,但郕王身边的宦官高平觉得这是件美差,有意相争,陈表心里便有些拿不准。
  万贞奇道:“王府不是有长史管事吗?内院还有什么事?”
  陈表哈哈大笑:“傻话,长史掌仪卫王驾,政务朝议,藩地属务,宗亲往来,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王府那些私库商事,姻亲勋贵一类的事哪里管得过来?凡是王爷身边的大太监舒良不管的事,都归在内务一边,也很不少……而且高平之所以想跟我争这差事,是想谋小主子身边将来的位置。”
  万贞明白了,郕王妃若是生子,既嫡且长,那是无可置疑的郕王世子。高平想挤到王妃身边去,其实是看中了将来,这是个长远的打算。但万贞却直撇嘴,道:“你要是也想图郕王世子身边的位置,那我劝你早早死了这条心,老老实实地读书学厨去罢!”
  陈表有些不服:“你看,皇爷身边的秉笔大太监王公公,王爷身边舒公公,都是因为自小服侍他们,才水涨船高,有如今的地位,我怎么就不能图以后了?”
  万贞嘿然一笑:“人家那是有基础,由着主上指派的。你呢,到郕王府不过年余,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