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蛘呤橇碛兴迹涎蠊丫赜谐芍瘢诤墒舳《龋蛘咚翟诙涎牵丫挥惺裁词抵市缘牧α磕芄蛔柚顾窍蜃钪漳勘甑穆踅�
    一批批包括稻米、咖啡、橡胶、茶叶、烟草、煤炭、汽油煤油等在内的物资在年初便运往欧洲,以援助的名义用分期付款或以物易物的方式销售给正处于困难的西欧各国。或许不多,但却让南洋国赢得了很大的声誉。没错,在政府的引导下,抢占市场的行动已经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在战前,西欧的粮食供应很大程度要依赖东欧出口的余粮,但这一贸易路径此时已被铁幕几乎完全阻断了。对于经济全局来说,最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19447年酷寒的冬天更使之雪加霜。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民用煤炭需求,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
    虽然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短缺将很快被消费开支的爆炸性增长所代替,但先下手为强,在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部转为民用前,在欧洲市场分一杯羹,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当然不担心西欧国家欠账不还,因为他们很快就要有钱了,是山姆大叔这个暴发户,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这本来对于英国和荷兰是件好事,但美国提出的先决条件令他们很不快,也加深了对美国真实意图的怀疑。不得将他们所获得的马歇尔计划援助用于海外殖民地的战争,这无疑释放出一种信号,美国想扩大在东南亚的势力,却不愿直接卷入殖民战争引起殖民地民众的反感。
    英国人明白了,法国人明白了,荷兰人明白了,南洋国早明白了。
    一九四七年十月八日,南洋国宣布退出原来的印度尼西亚合众国,将以婆罗洲四邦及南苏门答腊邦共同组成南洋联邦合众国。在随后的两天里,苏门答腊岛的各邦也纷纷宣布退出,加入南洋联邦合众国。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五日,由各邦分别选出的五名参议员组成的五十人的议院在坤甸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经过五天的蹉商和争论,确定至一九五一年全民大选为南洋联邦合众国的过渡时期,并通过了联邦宪法,选举出过渡时期的联邦政府领导班子。
    这便是黄历和其团体的计策,十个邦中,南洋国绝对控制着五个邦,如果再加计划中将要加入的北婆罗洲两邦,新加坡一个邦,在议会中便稳稳占据着多数席位。四年过渡期,应该足够使南洋联邦国的人口比例发生巨大的变化,全民大选也不存在问题了。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日,过渡期大总统,声名远扬、身经百战的原南洋国国防军总司令黄历郑重宣布,将于十一月二日举行开国大典,并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了加入国际大家庭的申请。
    几年艰苦奋斗的结果,巍然屹立的事实,不管是欢迎的,支持的,同情的,还是反对的,痛恨的,南洋联邦合众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已经不可改变。
    十月二十一日,中国国民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并将派出代表参加开国大典;荷兰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并将派出以副首相舍默尔霍恩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开国大典;东南亚唯一事实独立的泰国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致贺代表团将以差猜亲王为首。
    荷兰政府变得聪明了,为了防备美国的插手,东印度联邦合众国正在加紧筹备之中。无疑,他们在东南亚能够借助的实质而有力的支持只能是来自南洋联邦合众国。当然,南洋联邦合众国从荷属东印度群岛占去了大片土地,但这是难以更改的现实,要怪只能怪他们实力不济,被德国人占领了国家,在殖民地又被日本人所击败了。
    十月二十二日,法国政府承认了南洋联邦合众国,荷属东印度本来就跟他们没关系,连宗主国荷兰都承认了,他们乐得做个人情。而且从地缘政治来讲,印度支那问题还没有解决,南洋联邦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支持。
    十月二十三日,美国政府承认了南洋联邦合众国,插手印度尼西亚才刚刚开始,在没有见到成效前,得罪南洋联邦是不明智的事情。
    随后是一批美洲国家和西欧国家的相继承认,这本来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他们只是要看山姆大叔的眼色的跟屁虫。
    同日,印尼共和国的沙利佛丁内阁发表声明,痛斥南洋联邦和荷兰人勾结,分裂印度尼西亚的阴谋。而这个已经没有话语权的所谓共和国的叫声,淹没在一片对南洋联邦的承认和支持的呼声中。唯一的回应是荷兰与南洋联邦带有嘲讽意味的联合声明:荷属东印度群岛有史以来也没有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存在,印尼共和国四五年八月十六日宣布的领土范围,不过是一厢情愿和妄自尊大,并不能代表荷属东印度群岛各族人民的意愿。
    十月二十五日,英国政府宣布承认南洋联邦合众国。既然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英国佬还是比较现实的。况且,马来亚半岛与马共的消耗战争还在折磨着他们的神经,大批华人为躲避战乱纷纷逃向南洋联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南洋联邦已经向北婆罗洲和南洋联邦的边境地带安置了近十万华人,而北婆罗洲的联合阵线对此视若无睹,两者没有秘密协议,鬼都不信。而南洋联邦对反抗军实质性的支持,英国人又抓不到把柄,只好吃哑巴亏。
    从北婆罗洲撤兵,泗务的惨败不仅使英国政府陷入了民意舆论的被动,更使北婆罗洲的民心走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反抗军正在迅猛发展,并有迹象表明,他们又有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意图。连文莱都不再象原来那么驯服,是丢脸的败退,还是体面的退出,该是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十月二十八日,英国与北婆罗洲反抗军的马拉松式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都作出了一点让步。英国同意从北婆洲除文莱外撤出全部军队,但要反抗军保证绝不进攻文莱,同时要求在马来亚联邦成立后,北婆罗洲能够加入进来。联合阵线原则同意了英国的要求,但特别说明,一年后将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北婆罗洲两邦的最后地位。
    一年后?英国人苦笑,郁闷,南洋联邦在这一年内如果不搞手段,那才真是见了鬼。但知道了又能怎样,大势如此,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结局,但却无可奈何。
    十月三十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南洋联邦合众国为其第六十二个成员国,并为南洋联邦合众国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阿历,你看我穿这身衣服怎么样?”李倩心象又年轻了十岁的小女孩,笑得象花一样,这已经是第五次让黄历来评价了。
    “好看,好看。”黄历从桌抬起头,揶揄着笑道:“我媳妇儿,穿啥都好看,当然,还是晚啥也不穿最漂亮。”
    “去,没个正经的。”李倩心轻啐了一口,嗔道:“都是大总统了,说话可得注意点。”
    “切,当了大总统还不是人了?”黄历不以为意地一撇嘴,“以前该咋过日子还咋过,别把这东西当回事。”
    “大总统啊,放在以前,那就是皇帝。”李倩心莞尔一笑,说道:“我就是皇后,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皇帝呀——”黄历摸着下巴很深沉的样子,突然坏笑道:“那俺的三宫六院呢,七十二偏妃就算了,俺一个人对付不来,这东宫西宫的是不是得有三五个才气派。”
    “呸,你想得美。”李倩心走到黄历面前,示威性地扬了扬下巴,“就我一个黄脸婆,你——哎呀,小心人家的衣服,唔,唔,弄褶——”
    ………………
    第一百一十九章南洋联邦合众国
第一百二十章这不是结束
    第一百二十章这不是结束
    淡定是相对的,当黄历置身于建国典礼现场时,热烈的气氛,身边团体内同肩战斗过的战友们的激动还是感染了他。Www;
    这一刻是无数华人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民族祭坛上的火终于在世人面前熊熊燃烧起来,一个傲立于东南亚的国家巍然屹立起来。这个国家的身后,还有世界上无数华人的寄托和梦想。
    当黄历用激昂的声音宣布南洋联邦合众国于今天正式成立后,礼炮响起,彩旗飘扬,无数华人流下热泪,忘情地欢呼呐喊,这里是他们的国家,他们不用再害怕恐惧,可以放开心扉,可以挺胸昂头,可以顾盼神飞,可以……
    在这山呼海啸的声音里,黄历仿佛又听见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地动山摇的炮弹怒吼声、疾风暴雨般的枪弹尖叫声、南洋军气壮山河的呐喊声……那绚烂的、黑红的、剧烈开放的、瞬间熄灭的火焰,火焰中倒下去的是人类的**,火焰中矗立起来的是民族的尊严。
    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黄历微微眯起了眼睛,向走过广场的游行队伍挥手示意。
    在大喇叭里传出了激动的解说:“现在走过广场的是南洋联邦合众国的陆军,从一九四二年举起抗日大旗,他们英勇奋战,不畏牺牲,在战火的淬炼和洗礼中,已经证明他们无愧于百战雄师、国家长城的称号。”
    受阅的一万余名国防军士兵昂首挺胸,迈着铿锵的步伐以方阵形式走过主席台和贵宾席,全部是一米七零以上的壮汉,绷紧的脸上现出凛凛杀气。他们不是花瓶似的摆设,成天练走步,而是从各主力陆军师中挑选出来,都经过战争的锻炼。
    而且他们是负有特殊使命的部队,都换装了新式的自式武器,检阅过后他们将登船起航,作为第二批中国国民政府的雇佣军进入日本,作为占领军驻扎。这也是与中国国民政府刚刚达成的协议
    一九四五年日本行将投降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推算,未来部署在日本本土的占领军需要二十三个师,总共八十万人的军队。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用八十万美国士兵来实施对日占领恐怕在国内难以通过,因为美国人民肯定会要求自己的儿女早日回国团聚。于是,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希望与英、中、法等盟国共同占领日本。
    在这项计划中,除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以外,美国很想把中国也拉进占领军的行列中。在美国人眼里,使用中国占领军有一个好处:日本把侵略战争辩解为是“黄种人反对白种帝国主义”,让中**队占领日本的部分领土就可以回击这种宣传,弱化占领日本行动的“种族色彩”。
    日本投降后,美国为避免盟军最高统帅对日处置受到他国影响,在华盛顿组成“远东委员会”。规定盟军将对日本本岛实施军事占领,各国占领部队由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由于最高统帅具有决定实施投降条款、执行占领及管制日本各项政策的一切权力,对日占领的相关盟国即使不满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决定,也不能提出任何建议案来制衡麦克阿瑟,于是形成了美国独占日本的特殊现象。
    一九四五年年底,参联会评估认为美国已能掌控日本全局。于是,美国国务院照会国民政府,希望中国能尽快派兵赴日参加占领。蒋介石强调此次美国邀请中国派兵,必须帮助国民政府解决若干问题:一、中国无法承担空运及海外驻兵的经费;二、适合代表中国执行占领任务的部队难以寻觅。
    随后,直到一九四六年六月,经过不断的蹉商和讨价还价,国民政府才最后决定由第六十七师作为驻日占领军,并且派遣人员前往日本同美军商谈中国驻军地点问题。根据协商,中国占领军驻扎在日本爱知县,必要时再扩大到三重县和静冈县。在日期间,中方官员还视察了驻地,日本当地政府对中方官员侍应恭谨,为其介绍中**队到来后所需的营房、仓库、港口、车场以及游乐场所等设施。
    至于经费和运输问题,美国陆军部同意自四六年六月底至四九年六月底从美国援华经费中调拨中国驻日占领军所需装备和补给。
    然而,中国的内战打乱了一切准备工作,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政府急电在上海待命的第67师,令其迅速过江,进攻苏鲁豫解放区。但第67师到达苏中后,在八月进攻黄桥、姜堰、海安的战斗中,遭到**华中野战军重创,无法赴日。
    眼看着计划泡汤,蒋介石觉得很丢面子,此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