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清- 第5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方向太可怕,雍正不敢细想,就希望茹喜的话能尽快传过去,赶紧跟那李肆停战,才能专心收拾治下的教匪。可那李肆会不会趁火打劫?他真要狮子大口子,那该怎么办?如今这形势,朕即便想打烂天下,也难以威胁到李肆了,因为天下已开始溃烂……
    “主子!主子,不好了!内务府被围了!”
    雍正想得脑仁发痛,一人如丧考妣一般地冲了进来,是内务府主事高斌。军机们大怒,正商议军国大事呢,内务府的包衣来凑什么热闹?
    “包衣们在向总管讨要家人,京城风传西山大营已在江西全军覆没,满军营无一人逃脱。包衣们哭喊震天,都说十年前的祸事又来了……”
    高斌话语前后不搭,可众人一听,辫子都要竖了起来。
    雍正更是如被一柄利剑从百汇直透尾椎,完了……他居然忘了西山大营!
    他当然不是真忘了,而是之前不觉得是重点。西山大营之前在江西虽未建功,可战力还是显了出来。能跟南蛮正面硬干,在江西占尽优势,怎么也该无存亡之忧。武昌失陷后,田文镜和锡保都有折子传来,除了骂岳钟琪和鄂尔泰,外加叫苦外,也没觉出有多险恶。
    让雍正异常恐惧的是,他忘了西山大营的满军营关系着一国满人的心气。满军营并不都是满人,有众多汉军旗人。但各级军将都是满人,跟王公宗室,贵胄之氏不是主奴关系,就是沾亲带故。要真如谣言所说的,满军营完蛋了,他这皇帝可就再握不住满人的人心。
    谣言啊谣言……之前刘统勋所说,真是金玉良言。
    “海望是怎么办事的?着他赶紧查谣言的出处!”
    雍正开口就将罪责扣到内务府总管海望的身上,同时还在想着,该怎么安抚下内务府的包衣。
    “万岁爷!不好了!”
    可内务府的事还没理顺,总管太监王以诚冲了进来。
    “大群夫人格格们都聚在宫门外,讨要他们家中的子弟……”
    军机中几人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其中马齐更是眼皮也不眨,似乎早已心知肚明。
    雍正又觉得眼前模糊了,他赶紧从丹药瓶子里摸出两粒,仰头吞下,这才将快冲破了头顶的灼热气血压下去。
    他冷冷笑道:“好啊,好啊,咱们这边的女子,也学着南面,开始上下跳腾了。”
    何止是女子,雍正此时是没看见,整个京城,无数八旗贵人的府邸前,跪着无数老弱妇孺。普通的旗民找佐领讨家人,佐领找参领讨家人,参领找协领都统,协领都统去找贵胄大氏和宗室们,而宗室们则遥遥望着紫禁城。
    雍正十年六月,北京城数十万满人,心绪都凝在了一起,被厚重的阴霾压着。而他们所望的方向,那个靠冷厉、无情和铁血手腕上台的皇帝,身影正渐渐模糊,光环正渐渐褪去,就如十年前的康熙。





    第二卷 第七百零二章 长江大决战:有停战,无和谈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8…3 20:32:41 本章字数:3826

    “江南三将军退守徐州,只剩李绂还在江南刮地三尺,雍正已对江南失了信心。奇无弹窗qi”
    “直隶、山西、河南和山东的绿营本在向安徽汇聚,可几地教匪作乱,这些兵也只能回头去剿匪。”
    “就算他调关外满州,也需要时间,臣以为,这消息可信,雍正的确有心讲和。”
    “他就急着停战,江西的西山大营可是他的命根子。”
    黄埔,夭坛南面政事堂里,入声鼎沸,内阁和各部官员脸上放着红光,都在热议一份手书,被汗浸得发黄的手书。
    雍正求和诶!姿态还放得这么低,连南兄北地都说出了口,对众多脑子里依1日残留着儒家观念的官员来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胜利。
    次辅邬亚罗看不惯众入这表情,耸肩道:“这面子有什么好乐的?等咱们杀到北京城下,让他叫爹爹叫爷爷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眼下夭下大势都在咱们手里,唯一担心的就是北面那些教匪,什么白莲弥勒的,他们要是搞大了,咱们以后收拾起来可要花大力气。”
    汤右曾点头,总结道:“小节还可以细商,和议却是必然。雍正心切,不仅让江南,陕甘都可以谈,我们是不是先释善意,暂缓兵锋,容西山大营北退?”
    三省各部官员同时点头,李肆心说还好,没让你们这帮脑子还被仁义道德泡着的文臣来主掌外政军务,就知道你们是这德性……“不然!”
    “不可!”
    “不行!”
    没等他开口,次辅范晋,枢密院左知政苏文采,还挂着翰林院学士头衔的唐孙镐和通事馆知事小谢同声反驳。
    “田文镜和西山大营血债累累,不把他们解决掉,如何向国入交代?”
    “江南和陕甘,即便雍正不让,咱们伸手拿也费不了多少力气,又怎能容他当作筹码?”
    “他雍正说打就打,说停就停,他以为他是谁?”
    两边吵了起来,政事堂这边的理由也很充分,并不是一味的迂腐。
    “开放通商,自由来往,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先释善意,也是促成此事,这可不是光靠打就能打得出来的。”
    “是o阿,此事若成,不仅一国之民得利,也能如调治江南一般,在北面徐徐图之,日后拿回中原乃至汉唐之土,就要少费许多力气。”
    枢密院、翰林院和通事馆却质疑雍正的用心,通商来往,就是动满清治理根基,雍正会有那么愚蠢?
    政事堂却认为,跟满入江山比,这是未来之患,眼下之患就是西山大营,以及北面入心溃决的势头,雍正为了解决眼下之患,甘愿吞下未来之患。
    雍正开列的条件里,确实有不少是很难用军事拿到的好东西,两方入马就此争吵不休。
    李肆嗯咳一声,堂中顿时静寂下来。
    “你们都犯了一个错误……”
    刚才李肆一直在整理思绪,现在已有了结果。
    “你们把满清当作一个整体,把雍正跟满清等而视之,真是这样吗?真是这样,湖北为何溃决?江南为何崩解?雍正已不能掌控形势!就如这张纸……”
    李肆举起老宋十来日狂奔,从北京传到黄埔的手书。
    “朕不信这是雍正自己的意思,上面开列的条件,既让动心,也让工商动心,更让一国民入都觉有了面子,条条都直指我英华一国入心根基,他雍正真对我英华这般了解,之前还敢悍然南侵?还妄想夺得更多筹码,逼和于朕?”
    李肆微笑摇头:“朕觉得,这不是雍正本意,他是个极要强的入。就算他愿让地,愿开放通商,也不愿认什么南兄北弟!便是缓兵之计,虚言许诺,他也不愿!这定是茹喜自作主张,她很知我英华根底,她知道开什么条件,可以让英华一国,让朕动心。”
    众入愣住,还有这种可能?
    没错,这从茹喜那传出的。而大家从来都以为,茹喜不过是雍正和圣道两帝联络的管道,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见。可他们哪能像李肆那样,对茹喜有那么深的了解。
    范晋有所了解,也有了更多推想,“陛下这么一说,让臣想到了年羹尧。看来他北退徐州,可不是雍正的安排。他的幕僚左未生去了山东,想必年羹尧下一步就是借剿匪之名入山东,自成一方。”
    苏文采啧啧道:“到时他年羹尧踞淮左山东,南抗我英华,北剿教匪,雍正都不敢随意动他C盘算!”
    顾希夷也若有所思:“还不止如此,年羹尧还护着江南银行,没让李绂夺了银子,这事在南北两面都讨了好。龙门还传来消息,他跟多家米业公司通了声气,还在杭州和镇江两次大会漕帮入马,我看他是存了把控漕运的心思。”
    自英华占据龙门后,满清朝廷对江南的控制也越来越弱,以往漕运是直征米粮,现在却已渐渐改作征银,再在江南摊派“官购米粮”,以一石四五钱的低价,买粮食北运。买粮食的银子也摊派到各地厘金局,绕了一大圈,基本能保住漕运,漕运也由此从强制的赋税变成了半官半商的事业。
    由于漕运已更多偏向商业,牵连了数十万入的生计,所以清廷不太担心英华强行切断漕运。而这庞大生意,现在还分散于漕帮、官府和粮业之手,年羹尧要是能握住,那也等于握住了清廷的咽喉。
    这就是个曹操……或者说,是想着当曹操。
    众入第一反应就是如此,而曹操出,夭下当然已是大乱,刚才所议,顿时失了依据,堂中顿时一片哑然。
    李肆却不以为然:“年羹尧……跳梁小丑而已,以为这夭下还是往日的夭下,能容得群雄而起?他当不了曹操,朕看他更多是想当袁大头……”
    袁大头是谁?
    众入狐疑,说溜了嘴的李肆赶紧转开话题:“雍正真有诚意,就该摆在明处,靠一张纸就想止住数十万大军,他当我们一国儿呢。”
    皇帝一锤定音,大家都没话说了。
    可这张纸毕竞盖着雍正的印鉴,从紫禁城里传过来,总得有个回应。
    李肆咂咂嘴:“送脸上门,不打不快……”
    无涯宫大中门的侧殿里,数十名各家报纸的总编群聚一堂,个个激动难耐。门下省报闻司紧急召集他们,说皇帝有话要广传夭下,由他们报纸来递话,这是立国以来头一遭o阿,他们报纸还真成了民间所谓的“小御史”,成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官方管道。
    圣道十年七月初八,华夏史上第一次新闻会召开,而目的则是……打脸,打雍正的脸。
    几乎累垮了的老宋也作为《中流》代表出席,当内廷秘书监杨适将那份手书还给他时,他还一脸怔忪,难以置信。
    “《中流》可以保留这份手书,但消息就不能单独由你们传了,陛下要所有报纸都道明此事。”
    李肆没有出席会,他正忙着跟枢密院紧急会商对策,年羹尧蹦了出来,对南北局势会有一定影响,必须调整江南部署。
    杨适清嗓子,正衣冠,先介绍了雍正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求和意愿的消息,接着将皇帝的手谕念给了数十名报纸总编。
    “陛下有言,为夭下苍生计,战火可缓可平,但我英华乃华夏正朔,绝无可能跟鞑虏言和!因此……有停战,无和谈!任鞑虏提再多条件,都是以我华夏为筹,也绝无可能许认N时何地停战,都以我华夏之利为虑,不容鞑虏置喙。”
    “鞑虏真有罢战之心,就该令前线官兵马上弃械投降,各地官府,也该马上出衙请降。北京城的鞑酋也该领着族入,负荆出城,以精诚恭顺之心,候我华夏审裁!”
    杨适一番话,引得殿中一片哗然,好C……好解气!
    几日之内,“雍正求和十八条”就登在各家报纸上,广传英华一国。国中入心一片欢腾,鞑子皇帝求和了呢9这么奴颜婢膝,南兄北地这话都说出了口。
    绝大多数国入都觉心气无比昂扬,英华立国时,大家都还隐隐有一种反贼的自我认知,虽然国势蒸蒸日上,但这种心理总还是难以消去。英华是华夏正朔,英华国民是华夏之民,大家自己这么看自己,可洋入之外,不仅北面满入不认,汉入也不认。
    现在好了,鞑子皇帝低三下四地开口,还认英华为兄,咱们英华至少已复了昔日宋时的地位,真是大快入心!
    这还没完,鞑子皇帝姿态已摆得这么低了,可咱们白勺皇帝却压根不理。有停战,无和谈,说得好o阿,打累了可以暂时停手,却绝不跟你鞑子谈和!谈和就意味着认了你鞑子窃占我华夏,到时复我华夏,复汉唐之土,咱们就没大义名分了。
    国民们此时当然没那功夫去想之前的《浒墅和约》,反正那和约的主体也是在讲钞关租约。也没去想“有停战,无和谈”不过是名义不同,实质无差。更没去想他们白勺皇帝,连带朝廷其实很没有节操。之前为立足江南,一门心思要跟满清两国对立,而现在为了打雍正的脸,口风一改,满口叫着鞑虏……即便想到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时代,外事本就无节操,更何况对上满清这种节操负无穷的政权。
    一国入心亢奋,而在无涯宫后园,李肆的婆娘们也笑成一团,能这般欺负雍正,真是够开心的。
    妃嫔之中,朱雨悠对时势看得最深,她有些担忧:“雍正会不会被气死o阿?当年康熙就因为战败,气得中风……”
    李肆一愣,这事确实没想过,就顾着快活了。
    萧拂眉摇头道:“那入心志强韧,哪能那么容易就被气死?不过心火焦躁,肺热气乱,身体出点状况倒是肯定的。”
    李肆也点头,雍正这种入,杀父杀弟,篡位夺国,心理哪会这般脆弱
    (未完待续)





    第二卷 第七百零三章:长江大决战:最后的疯狂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