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清-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州府,两江总督衙门后面的一处园子里,数百清官冬帽聚在一处,齐声高诵《圣训》。一杆血红横幅高高飘着,从右到左写着“忠君保国为民”六个惨白大字。
    横幅下是一个红布裹住的台子,台子后年羹尧、李卫和江苏巡抚李绂、浙江巡抚范时捷四人此时也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跟着这数百官员一道,拱手遥拜北面,嘴里念念有词。
    如今但凡官员集会,都要先诵读圣训,然后再谈正事。
    念经般的动静结束,然后是李卫那豪壮嗓音飘荡在园子里。
    “南蛮狡诈,以民对民,可靠他们的民人,就能得了江南?做梦没错,他们的民军手里有枪,还会战法,可终究只是民人年大帅和本督已经发下钧令,以剃发令对付这些民人只要没留辫子,一律杀头他们大股来,旗营、绿营会对付他们。他们小股来,甚至雇汉奸指路,你们州县就作好关门打狗的事”
    “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看南蛮民人还敢不敢在江南立足”
    “江南商货,特别是粮米盐铁,自今日起,全以货引流通。但凡没在衙门里拿到货引的,不管是行商还是坐商,那都是在买卖南蛮商货,全以通敌论处这事对你们州县主官来说,就是顶戴和脑袋的大事,哪一个地方管得疏松,我李卫不处置你,径直拿你到年大帅的行辕去砍头”
    李卫说了大面上的事,年羹尧接着说军事上的事,之后是两省巡抚具体点到州县,一一交代布置。下方那些知府知县,一个个僵着面皮,如庙子里的泥胎菩萨,恭恭敬敬地听着。
    英华红衣兵登陆松江府,辟地建龙门港,年羹尧和李卫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兴兵去打。
    结果很明显,几年前打不过红衣兵,现在即便换了燧发枪,还广铸小炮,还是打不过。江南绿营在这一战里的表现,更让年羹尧绝望。
    接着的举措是动员松江府民人围攻,为此还耗费了好几万两银子,才让下面州县动员起一万多民人。却不想对方没上红衣兵,换上了服色纷杂的民军。这边民人有一万多,那边民军竟也有好几千,枪声如雨,这边民人在百丈外就如鸟兽散。
    明面上不敢再有大动作,暗地里李卫又动员起了自己熟悉的江湖力量。
    最初一段时间似乎还很有效果,抓了不少落单的民人,其他人都不敢在出那片滩涂地半步。可接着李卫就发现不对了,江湖人果然都不牢靠,在对方的银钱攻势下纷纷反水,不仅当了人家的保镖,还帮着在松江府外围指路。
    在这个阶段里,年羹尧和李卫对松江府严加监管,绝不让对方买卖货物。却不想下面的兵丁吏员却挡不住银钱攻势,走私之风越刮越烈。
    两人再也坐不住,一面奏报雍正,一面组织两省官员,要牢牢压住他们,不让他们被英华工商的银弹打倒。
    会议间隙,两人在厅房里对坐,相看无语,各想各的。
    他们也不是毫无办法,刚才所说的两条就是初步对策。第一是对流窜进江南的英华民人杀无赦,毕竟对方都没了辫子,身份很好认。
    第二条是控制商货,英华工商是为流通商货而来,只要控制住商货来往路线,非引不买卖,英华工商也许会知难而退。但这一条涉及面太广,官府必须得更严厉地把控商货来往,此次召集两省地方官,主要就为这事。
    这两条是两人显露在表面的默契,两人在肚子里却都另有一番盘算,他们给雍正所写奏折,现状自是不敢掩饰,但提出的进一步对策,路子完全不同。
    李卫一心为雍正想,觉得完全堵塞南北商货很不现实,就他本心而言,英华以工商渗透江南,对朝廷来说其实还是好事。毕竟江南赋税还能保住,虽然丢掉江南只是时间问题,但大清还能不能保江山,本也是时间问题。趁着还能在江南收赋税,不跟南蛮在江南搅和,就埋头在北面建起大军,等到南蛮吃了江南,再跟南蛮在北面广阔之地决战。
    如果此时在江南跟南蛮硬顶,惹得南蛮再忍耐不住,径直吃了江南。丢掉江南的一千三四百万两赋税,三四百万石漕米,朝廷还怎么撑得住?
    跟南蛮在江南斗,是现在死,放任南蛮工商入江南,还有至少三五年可活,李卫觉得,这道选择题不难做,雍正一直推行的新政,其实也是这个路子。
    年羹尧却另有对策,他觉得江南民心有可用的一面,就该将这一面好好用起来,跟南蛮在江南对决。
    年羹尧提议,建松江大营,封堵南蛮新设的龙门港。这样当然会招来南蛮大军攻打,正好,以英华要占江南,江南即将人人破家为号召,把民人用起来,支撑朝廷的大军,就在这里跟南蛮大战一场,将此处变成血肉绞杀之地,让双方种下血海深仇。就算南蛮一时能胜,他也难以在江南立足。
    最初年羹尧对李卫说起此策时,李卫还骂他心魔太盛,年羹尧却道,非常之世,就得行非常之为。
    年羹尧相信,以雍正的大决心衡量,他这一策应该能打动雍正。丢了江南,大清也就再没了气数,雍正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稳,这可是个疑问。
    两人的献策都很刺激,还含着他们各争己利的用心。
    李卫的献策,也包含着周昆来对南北局势的交代。而李煦的立场,也提醒了李卫。南北两面,有时候在某些利上可是立场一致的。
    “周昆来一个,李煦一个,就在这南北之间周旋,银子滚滚地收,老子为什么不能收?娘西皮”
    李卫的献策,还衬着这样的心声。
    “军事为先,我这个大帅自然就权柄在握。到时不管是血肉还是银货,我在这南北两面的份量就越加重了,人首先是要为己,这一点我很认同南蛮之道。所以呢,江南必须大战”
    年羹尧的献策,也有这样的心声。
    两人虽是对视,心神却各守丹田,转着自己的大小周天。





    第二卷 第六百零六章 江南路,敌友难辨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6…2 21:12:30 本章字数:4989

    第六百零六章 江南路,敌友难辨
    李卫和年羹尧的献策,既是对“大义”的各自理解,也是为各自得利,而要得利,就得争权。雍正把江浙民政都丢给李卫,军务丢给年羹尧。但为相互牵制,年羹尧能插手民事,李卫还捏着江浙绿营。雍正自是抱着让两人同舟共济的美好愿望,两人却觉得像是裹进了一床被子里,份外难受。
    现在两人将方向截然不同的方略献上去,这也是要雍正点明,到底在这江浙,谁是老大?
    李年两人此时还满心想着争老大,可接着发生的事让他们隐隐觉得,真当了老大,日子能过得安稳吗?
    园子外面喧嚣不已,似乎有人要冲进园子,找上官讨什么公道。
    “范大人,范宪台,求你救救我家老爷”
    “皋台老爷不管,宪台老爷你怎么也得管管吧”
    一群女子尖声叫嚷,本是清幽怡然的园子也变得热燥难安。
    就听范时捷叫道:“这、这是兵事,本宪也爱莫能助。李制台和年大帅也在这,得他们来定夺”
    两人愕然出厅,家人上前附耳,李卫的棒槌眉毛,年羹尧的砍刀眉毛,一同扬起,再一同耷拉下来。
    杭州府知府席万同一直没到会,本以为是病了,却不想是被南蛮劫了。这帮女子是他的妻妾,先找了代行巡抚事的按察使,被按察使推到范时捷身上,跑到杭州来找人,要范时捷出兵救人。
    范时捷哪敢接这个摊子,赶紧推给了李卫和年羹尧。
    李卫拱手道:“亮工,这是兵事,你得给个章程。”
    年羹尧回拱过去:“又阶啊,那就烦劳你出宪令了。”
    两人哈哈笑着,笑声份外僵硬。
    南蛮绑席万同干什么?李卫心中有数,暗自发虚。早前他在江浙大挥屠刀,屠戮读书人,席万同是配合最积极的一个,这多半是逃到南蛮去的江南读书人来寻仇了。救席万同?自己脖子都还在发凉呢。
    南蛮在龙门上陆后,他就将自己的替身侍从再度加倍,现在身边没个百八十人,他根本就不敢出衙门。席万同这事,他压根就不想沾。
    年羹尧虽不熟悉之前的江南文祸,但也清楚,其他府县主官不抓,就抓个杭州知府,此人肯定是招南蛮极度憎恨,不知道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这是江南本地的事,他这个外来户可不想沾这责任。
    两人再想得深了,对自己早前的献策都觉有些孟浪。雍正真要把整个江南丢给自己,自己能背得下,摆得平吗?老大……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雍正的批复来得很快,让两人既是沮丧,又是轻松。
    雍正显然也首鼠两端,他的大决心已用得太多,在江南事上根本振作不起来。
    雍正否定了李卫放弃在江南跟南蛮斗,任其工商自由进出的方略。御批很严厉地斥责了李卫这种“投降主义路线”,江南事关大清命脉,近半钱粮和三分之二的漕粮都出自这里,如果他雍正不展露死保江南的决心,王公宗室和朝堂乡野会怎么看他雍正,怎么看这大清?
    让天下人知道,江南现在没丢,但三五年后就会丢,天下人会怎么想?他们不会去想皇帝和朝廷是在卧薪尝胆,是在壮士断腕,他们只会认为,皇帝放弃了,大清快要完蛋了。大清快要完蛋都还是其次,首先就是他雍正的位置再坐不牢。
    同时雍正也否定了年羹尧要在江南掀起一场大战的方略,在雍正看来,这是搏一把就死的“机会主义路线”。他问了年羹尧两个问题。第一是靠江南的绿营能打赢么?之前龙门之战,五六千绿营打两千不到的红衣兵,结果如何?江浙绿营十多万,都是养尊处优,糜烂不堪,不敌南蛮一军,这可是你之前自己在折子里说过的话。
    至于调陕甘乃至京营火器军,想也别想。朝廷大军,只有在江北和中原,靠着骑兵,还能有胜算,把他雍正辛辛苦苦好几年攒起来的火器军丢进江南这个泥潭,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干。
    第二个问题是,如此剧烈地搅动民人,后果是什么?
    雍正冷厉地提醒年羹尧。李肆并非早前李定国那种迂腐之人,以民对民这一招,就说明他够狡猾,会推责。江南民人发动起来,最终会对付谁,这可是绝大的疑问。想当年,江西和湖南绿营,都能反了朝廷,真要用了此策,李肆怕是要从梦里笑醒。一旦让江南民人自己成军,李肆立起当年朱元璋那杆大旗就够了
    那到底要怎么办呢?
    李卫和年羹尧的建议,其实就是雍正和大清在江南处境的两个极端反应。雍正很痛苦,他不得不作权衡。
    最终他的指示是,朝廷不能不展现死保江南的决心,因此松江大营要建,跟南蛮一直要打,至少看上去是在打。
    但是江南不能再大规模发动民人,让他们老老实实过日子,给朝廷奉献赋税,压着他们不倒向南蛮就好。
    雍正否定了两人献策里最核心的东西,让两人沮丧,但同时也让两人避免了单独担责。李卫和年羹尧只能捏着鼻子,继续挤在一张床上,肌肤相亲。
    而对雍正这种明显就是拖着死的态度,两人也只能徒唤奈何,没办法,立场为先,雍正首先得考虑自己的龙椅。对这江南,丢也丢不得,打也打不得,群众运动也搞不得。
    李卫沉重地对年羹尧道:“咱们就一门心思,把那两条办好,让皇上在北面能坐得稍微安稳些吧。”
    年羹尧只能点头,李卫的意思就是他的心声。雍正要他继续打,他却明白,这不过是把样子装足,真正要下力气的就是限制南蛮人货进出江南。
    两人很快又发觉,就是这么条底线,也越来越难守住。
    处在南北夹磨之间,江南形势越加复杂。
    十月二十八日,苏州府城,万人冲上街头,见着米铺就连抢带砸。
    “南蛮占了湖南,进江南的稻米越来越少,眼下他们还在松江府隔绝商路。我们米商跟着官府四处筹集粮米,可还是不足量,这都是南蛮的错”
    米铺的掌柜声嘶力竭地叫唤着,之所以会出这么大乱子,是因为米价暴涨。苏州府自产粮食不足,每年都要外购数百万石粮食。今秋以来,粮食流动似乎出了问题,米价从原来的一两三四钱涨到了二两五六钱,还在以每日几十文的速度攀升。
    原本民人就因南北对峙而焦躁,此时情绪急速失控,一人呼号,万人响应,就这么上了街开了抢。
    “南面的米就在龙门堆着,分明是你们勾结官府不让进”
    “人家的米才卖八钱一石,听说他们国内才五六钱一石,比康熙那会都便宜,你们凭什么不让人家的米进来?”
    事实太过显眼,掌柜的狡辩反而激得民人更加愤怒。那掌柜也满心苦楚,谁让官府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