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清-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衣领的纽扣,这司卫枪上肩,肃容立正,右手平举齐胸,应了声是,三颗银纽扣,这是位副翼长,而像他这样的普通一兵,就是颗铜扣子。
    王华没听清这语气,见这兵丁的上司在帮腔,觉得自己这身官服还有点威慑,多说了一句:“不要太肆无忌惮小心日后问罪,光自己一人可担当不起”
    那年轻长官转头看来,凌厉的眼神刺得王华心中一颤。
    蔡飞已经很有耐性了,正使劲按着自己拔出月雷铳轰毙这总爷的念头。他刚去了一趟佛山,去给梁庆的家眷告哀,这是死难者直属上司必须承担的任务。梁庆是目长,本该他的哨长去,可蔡飞跟梁庆如兄弟一般亲,他径直揽了下来。
    回到佛山,蔡飞面对梁庆的家眷时,却无比后悔,这时候他恨不得死的是自己。
    “庆仔你不是说了要照顾好庆仔的吗?”。
    梁庆的娘哭喊着推开蔡飞,不愿再见到他,蔡飞只能将抚恤银子和一张证书递给梁庆的父亲。
    “写的是什么?证明梁庆为青田公司战死,说他死得壮烈,青田公司和李肆会永远记得他?李肆……我知道,李天王嘛。签了生死契,死了也没话说,可为什么青田公司而死,实在没意思,这纸你拿回去吧,留着不自在。”
    梁庆的父亲用这种姿态在表态着自己的哀痛,蔡飞当时心中也是一抖,是啊,人只有一死,跟清兵作战而死,为的只是一个青田公司,总觉得心里很堵。
    梁庆的父亲还是留下了那张纸,如果家里没其他适龄男子的话,可以靠这个加入司卫孤眷会,定期领取补贴粮米银子,而梁庆家里就只剩下个妹妹。
    “飞哥,娘只是伤心,并没有怪你的意思。”
    梁小妹抹着眼泪,还在安慰蔡飞,梁庆的身影盖住了柏红姑,蔡飞冲动地转向梁父。
    “梁叔,把小妹嫁给我吧我来替阿庆照顾你”
    梁父呆了片刻,说了句让蔡飞回到广州,走进英慈院还在发愣的话。
    “你?等你再死了,再收这么张轻飘飘的纸吗?若是为朝廷死了,总还能留个名吧,你跟阿庆,到底能留个啥?”
    朝廷……可惜不是自己的朝廷,悠悠思绪转回来,看着这个总爷一身官服,蔡飞心中升起一股妒嫉,还混合着浓浓的遗憾。这些总爷,无能得也就只能拿这么个朝廷来撑腰了,可恨的是,他们什么都有,就这东西,真没有。
    摘下自己的帽子,也将一头只剩下青茬的脑袋露了出来,蔡飞一边嚣张地挠着,一边冷笑道:“他担当不起,加上我成么?至于要问罪……”
    戴上帽子,蔡飞眼神飘飞:“北面那几万人都没治住我们,你们的朝廷,准备再派几十万过来?”
    王华愣住,韶州城外那震撼无比的一幕又在脑海里翻腾着,何孟风一把将他拖走,失魂落魄之下,竟然没去训斥何孟风无礼。
    蔡飞和守门的司卫对视一眼,默契地笑了,可笑声里却都含着一丝不甘。
    “干嘛不径直把人拉过来?铅子不早点取,深进肉里可就麻烦了。江西人?韶州逃出来的?在意这个干嘛,他……李肆不会追究的,放心。”
    主楼里,听了何孟风的祈求和顾忌,盘金铃急速地说着,王华松了口气,看着盘金铃的眼神就如看自己的救命恩人一般。他的表弟是江西提标前营游击,靠着水性好冲出了包围圈,可手臂被火枪打伤,逃到广州来求治,外科大夫都说去英慈院或许还有救,他也只好求认识盘金铃的何孟风帮忙。
    “默娘,这事交给你了,我还要去青浦。”
    盘金铃匆匆交代着,脸上还浮着一丝既兴奋又紧张的喜色,不仅是又能跟李肆相会了,严三娘等人都要过来,她还很担心,万一被她们识出自己跟李肆一直有染,自己该怎么办。
    “好好,带上你。”
    贺默娘拍拍自己的胸脯,示意她的手艺现在绝没问题,贺铭在一边急得张牙舞爪地比划,盘金铃不耐烦地挥着手,王何二人还以为是在挥退他们,唯唯诺诺地退了出去,瞧着这两个总爷毕恭毕敬的样子,盘金铃忍不住也笑了出来。
    盘金铃的马车驶过九星桥的时候,九星桥的东侧的一处荒地里,郑永也正在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他是跟清狗面对面硬拼的时候死的?”
    “死得好不愧是我郑永的儿子”
    “他对得起郑家了他比他爷爷都有出息”
    这是年初青浦之战里,郑永的儿子郑宏远阵亡的地方。郑永一直在海外,回广州后,忙完一摊事,现在才有机会来看儿子的战死之地。
    “谢谢你阿威,大屿山的墓碑是空的,不是你说得这般详细,我还不清楚宏远死得这么壮烈”
    郑永在流泪,身边的郑威也是泪水满腮,听得这话,心中也抖了一下。白字墓碑,现在是所有司卫心中的一个隐痛,如果自己死了,还有谁会记得?
    东边一里之外,是朗松亮阵亡的地方,昔日朗松亮手下那个最优秀的兵江大,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目长,改了名字叫江得道。
    “是朗哨长推着大哥我苦心求道,知道了老天爷还开着眼,他就是在这里证了他的道,咱们得拜拜他。”
    江得道的肩膀上绣着一个阴阳鱼,中间的弧线是一抹血红,这显示他是天刑社的成员。他身边就是江二,也入了青田司卫,跟在哥哥的目队里,只是普通一兵,如今改名叫江求道。虽然跟着哥哥恭恭敬敬地下拜,心中却在翻腾不定。
    “朗哨长的墓碑还是空的,不是大哥说,我都不知道,要是大哥和我都战死了,目里哨里的兄弟们,会把我们的名字传下去吗?”。
    青浦货站主楼顶层,李肆、段宏时、范晋等人正在开着高层会议。
    “司卫的心性有些不对,恐怕是骄兵浮躁。”
    段宏时不懂兵,他如此解读着自己从司卫眼里看到的东西。
    “我看还是没有勋赏之制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心里有些空。”
    范晋负责的就是军心这一部分,看得更深一些。
    “你们手下的兵,都切实注意过了,没其他什么想法?”
    李肆问贾昊和吴崖,两人坚决点头,大胜一场,还能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法,也不能扰了他们的四哥儿。两人都想着,就算军心有些不对劲,他们也要自己去疏解。
    “那么问题就是在激励上了……”
    李肆点头,他也感觉出来了,军心有些浮躁,大胜之后,他自己都感觉内心有些空空荡荡的,不再想什么正事,就跟他的三娘战到昏天黑地。此外,还要做好染指安九秀的准备,他的这个江南俏佳人,已经等得急不可待,至于关蒄……现在自己只是魔爪上胸,小身板就已经僵得发硬,看来还得再养个一两年呢……
    嗯咳
    见他有些走神,段宏时无奈地咳嗽提醒,李肆脸皮已经厚得自然,眼神都没闪,嘴里开始凌乱地唠叨起什么称号、勋章、军衔,甚至还说到了搜集烈士事迹,撰写成书。
    “范秀才,你之前不是写了什么《圣武传》吗?把他改成《圣武古传》,咱们司卫的英雄事迹,就写成《圣武今传》好了。”
    李肆这么说着,范晋两眼一亮,段宏时拈须微笑,这确实是安抚军心的好招。
    贾昊跟吴崖等司卫要员对视一眼,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李肆是个秀才,范晋是个秀才,段老夫子……也是个秀才。
    有些事情,三个秀才凑在一起,还真是就顾着往书啊制度啊什么东西上想。
    “那么,接下来研究这一战的得失吧。”
    没注意到部下的眼神,李肆觉得军心的事已经处置妥当,就将议题转移到这一战的总结上。





    第二卷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还扛得住……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11…30 19:53:05 本章字数:6016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还扛得住……
    韶州一战,要总结的经验教训太多。张汉晋的战死,让李肆这支急速膨胀的军队暴露出了致命缺陷:体系建设很不完善,连统一的军情刺探部门都没有。清廷的战略调动情报,有尚俊以天地会通过官府文吏、商人、船夫甚至绿营暗间获取,可战场情报却只是靠哨探游骑获得,他们更多是在做防御性的战场遮蔽工作,这中间存在很大的空档。岳钟琪的湖南抚标里夹杂了苗兵,这个情况没有掌握住,导致黄岗山遭了夜袭,损失很大。
    司卫军情处背负着这样的血债成立,李肆将罗堂远拔出来,专门掌管战场情报侦查,统一协调哨探暗谍。禁卫署对内,天地会对外,军情处专注于战,到此为止,李肆的情报体系终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于汉翼、尚俊、罗堂远三大情报巨头也完整亮相。
    细节方面,贾昊和吴崖提了很多,首先是很多人希望能强化护甲,原本的藤革胸甲最多挡挡脱力的箭矢,一旦进入肉搏,这胸甲的防护力不比清兵的绵甲好多少。在芙蓉山和黄岗山的肉搏战里,只有英德老兵才能稳稳顶住清兵,而只受过简单刺刀训练的速成兵们,对上敢于肉搏的清兵,不靠数量优势压住,还真不是对手。
    这个状况带出了三个问题,冷兵器的防护是一个,训练度是一个,还有个问题是刺刀折损率太高,毕竟只是熟铁渗炭的东西,坚韧度不足。如果以夹钢包钢法打造,产量太低。
    这个时代的清兵,还不是百多年后一触即溃的货色,近战肉搏避免不了,李肆就将胸甲的改造提上了日程。而训练的问题,正好严三娘憋得辛苦,让她去琢磨该怎么花最少的时间,把兵训得不怵近战。至于刺刀……李肆不得不向时代低头,将刺刀换成三棱枪刺,喜欢玩刀的,就向盘石玉的瑶兵学习,他们除了火枪刺刀,基本都还自带直刀。
    军械方面的问题,大家更多关注在火炮上,一是神臂炮的作用越来越小,很多基层军官都觉得这东西浪费两个兵不值得,有狙击手在,单子没什么意义,有飞天炮在,霰弹也没大用。
    这问题好解决,有之前飞天炮的思路在,李肆就将神臂炮的作用定在“步兵队阻挡敌军肉搏的最后一道防线”,枪管截短,炮壁减薄,装药减少,把它变成神臂枪,总重跟普通火枪差不多,一人就可发射,只装霰弹。追求的是二十步到十步内覆盖大宽面,每目配发一两把,由散兵掌握,不再占队列的战斗编制。
    第二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就是飞天炮。这件新武器让司卫们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威力强大,没有它,韶州之战还挺凶险。恨的是这东西还有太多毛病,包括射程不足,准头太差,更要命的是开花弹可靠性很低。至少两成哑火,一成早炸,不少出膛就炸,炮手死伤不少,弄得不少炮手宁愿扔开花弹,也不愿再用飞天炮。可扔也最多扔个十多二十步,不掌握好时间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是会炸到自己,也就倚墙防守的时候管用。
    这事李肆没办法靠拍拍脑袋就解决了,交给了专门拉出来负责军需的田大由,由他督促改进,从开花弹的设计,引信和弹体的生产工艺,以及最终的质量监管等几个方面下手。
    “这些都是小事,现在真正麻烦的是,两万杆火枪,两百多门大叙炮,三个月内完成,即便佛山制造局开足马力,也等于是天方夜谭。”
    田大由在抱怨这事,话题由此转到了新一轮的扩军备战上。以李肆段宏时的估计,最坏的情况是清廷分阶段大打出手。广西、湖南和江西兵被打残了,第一阶段会调闽浙兵东来,靠现有的兵力能挡住。而第二阶段,很可能是在三四个月内面对十多二十万南方各省的绿营,现在这六七千野战兵就不够用了,必须扩军到至少两万。
    先不说训练的事,军械的产能就完全跟不上这个进度。
    “佛山制造局别造火枪了,找广东全省的铁匠打造,再送到佛山来磨内膛,这些枪的装药减少,射程和杀伤力不足的问题,配合我说的凹底圆柱弹测试出理想方案。”
    李肆拿出了早前就构想过的“滑膛枪加米尼弹”方案,米尼弹用在滑膛枪上,加上调整燃速后的发射药,能增加滑膛枪的射程和准度,同时减少装药。但缺陷是对枪管寿命有影响,不用燃速较快的发射药,米尼弹离膛前,凹底无法完全撑开,起不到密闭枪膛以提效的作用。可用快速发射药,枪管质量就得有保障。
    之前佛山制造局搬迁,来不及定量测试,将米尼弹列装部队,就迎来了韶州之战。现在要扩军,这套方案再降低标准,进一步减少装药,正好用来弥补土产枪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提供两种不同定量的弹药,后勤供应更复杂了,只能将自产和土产两种火枪各自集中编组,这又涉及到扩军后的司卫编制问题。
    仅仅只是军事,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