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田不是跟自己的日子完全挂上,农人是不会想着投上满腔心血的,就像是养着别人的儿子,就算再亲,也总觉得隔了一层。四哥儿你的包田法其实已经考虑到这点了,农社的雇工,也就跟咱们之前的长工一样。可大家还有自己的口粮田,四哥儿给的固定薪水也跟长工差不多,大家自然就更上心自己的田。”
这可真是个问题,土地和农民,华夏大地的根脉,李肆没了言语,沉思良久,毅然做出决定。
“拆了农社,把田发卖出去!”
其实有缓和的解决办法,比如取消固定薪水,全改为津贴,或者把那块田相当于佃种一般分给雇工。可这么一来,农社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还不如直接把所有权也转移出去。
对这田地问题,李肆以前世的经验来看,就不能随便大折腾。以本心论,他要的是卷动,而不是铲动。当他确立了以资本搅动满清这坛酱缸的时候,也决定了他没办法在土地上同时下手,事情毕竟只能有一个。
最初他创立农社,也是抱着试水的心态,以企业化集约耕作,来试试能不能把农人们组织起来,如今这还没下水,就显出了致命缺陷,毕竟没农业机械,还是得靠人种田,而且田少人多,也没办法学着欧洲人那样轮耕休田,走农庄路线。
如果将他的青田公司比作政fǔ的话,现在看来,他这政fǔ的手伸得太深,基本是在搞土地国有化。而这路线,即便是在小小的李庄,也出现了难以把握的问题,还不如放开这只手,也能少承担一些责任,毕竟土地不是那根“搅屎棍”。后面要走什么路线,到那时再看吧。
最终李肆决定,不再将田地统一管理,统一雇人耕种,而是趁着春种前发卖给具体人户,优先农社之前的包田人,只限于青田公司内部以及附近关系比较紧密的乡民。而皇粮具体该怎么摊派,李肆交给林大树,让他手下的掌柜伙计一直监管着田地权益的来往,由此来琢磨合适的计算方法,这也算是一场试验,试验着承担起官府的责任。
农社也不是完全取消,除了依旧负责对上官府那边的人丁钱粮帐目,李肆还留下了二三百亩地当试验田,种种新作物,并且之前的耕牛什么的也都收回到农社。其他人要买要租,都归由农社负责。
“还要算帐啊……能不能让关蒄来帮我一把。”
听到自己要负责帐目处理,林大树叫苦不迭。
“那是压榨童工!是违法的!”
李肆恼了,瞧着关蒄在账册上撒欢就气不打一处来,正该是小丫头尽情玩乐的时光,她非要给自己找罪受。
“违法……”
林大树摸下巴,心说大清律例什么时候说过这条?
“违我李肆的法!”
李肆瞪他一眼,林大树赶紧摇手,不敢再提这话题。
“这时节发卖,价钱应该不错,今年天暖得更早,估计大家都会想着种甘蔗。”
林大树转移着话题,这话让李肆眉头一挑,不种粮食?
“粮食……咱们这靠着湖南江西,粮食都还算便宜,就算有什么波动,也不像南边那么利害。现在粮价的确在涨,比去年多了大约一钱的样子,可还算正常。”
林大树的解释,在关蒄那有了更具体的阐述。
“四哥哥,这一个月里,浛洸关过的粮船比去年多了三成呢,可估价还是在涨,现在都每石一两三钱,已经超了去年的入市价。”
关蒄拿出了一张自己画的曲线图,在她chā手了浛洸关帐目后,就开始监视过关盐铁米糖等几项重要商货。这种将数字和实际事务融合起来,然后从中找出问题的事,可是她最喜欢也最拿手的,就如之前搞的那份《英德茶业现状调查报告》一般。李肆不得不承认,这小姑娘的确有当“发改委主任”的潜质。
听到关蒄的报告,李肆两眼猛然一亮,似乎……他找到了广州城里那些大小神仙的一个大麻烦,即将要面临的绝大麻烦。
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六章 泪和血都是咸的,还有盐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10…2 18:42:10 本章字数:6218
第一百三十六章泪和血都是咸的,还有盐
“还能有什么麻烦?就是涨价,涨了一倍还不止!”
福建永,刚进县城,就被一大堆人堵在街上,严敬随口问了一声,一个汉子怒气冲天地喊了起来。【1】
“三十文一斤盐!?”
搞明白了事情,严敬猛bsp;“爹爹,咱们快走吧。”
严三娘耷拉着头,街边那官盐铺子正被几百号人围着,叫骂呼喝声不止,喧闹冲天,她却似乎一点也没入眼。瞧她那空洞的双眸,该是什么都入不了她的眼。
一声惨嚎终于将她惊醒,也将街上所有人都吓住。就见一队身上套着“巡”字号衣的差役,正将一个人拖过街道,那人光着上身,胸背皮肤都已经被鞭子抽得碎烂,在地上印下一道猩红血痕。
“这是盐巡抓到的sī盐贩子……”
周围人议论纷纷,严敬似乎有了什么联想,脸色顿时不怎么好看了。
“我没贩sī盐!我只是……只是买多了自己吃的!”
地上那人还有力气呼号申辩着。
“你买的就是sī盐!一买还二十斤,难道不是备着卖?罪上加罪9有理了你啊!”
一个盐巡头目朝那人吐了口唾沫,手臂再一扬,噼啪一声,皮鞭又落到了那人身上,溅点血滴,周围观者顿时一片惊呼,忙不迭地退开。
“三娘,走吧……”
严三娘冰封般的心口顿时燃起了一股烈火,正横眉捏拳,父亲的低语响起,不得不咬紧了牙关,偏头避开这血淋淋的景象。
“你俦哥家里也在做盐生意,这事……历年都是免不了的。”
严敬无奈地低叹道。
“这……就是家乡么?”
一别十多年,严三娘已经不怎么认得家乡的景象。入眼所见,除了刚才的猩红,还有脏的街道,褴褛行人满地,不时而过的差人朝她投来阴冷贪婪的目光,这一切将她心中那点思乡之情片片削飞,她下意识想到的,却是另一处地方。
目光自然就投向西面,严三娘低低自语道:“那真是个桃源。”
英德李庄听涛楼,听了李肆的陈述,关凤生第一个就跳了起来。
“咱们这可不是世外桃源,得赶紧囤粮!”
也许是以前饿肚皮的经历太过深刻,田大由等人都纷纷点头,觉得这是第一要务。
“这事哥儿考虑的是大赚一笔吧。”
彭先仲的灵魂深深刻着“商人”这个标签,一语道出了李肆的用意。
“不仅是大赚一笔,这还是一波浪g尖上,就能带着我们冲进广州城。”
李肆的话语充满自信,这正是他能把握到的绝佳机会。
“四哥儿,这事可不好说,你真的确定,整个广东的粮价都会大涨!?”
林大树却在置疑李肆。
“每年粮价都会波动,而且经常是这一县涨,那一县跌。就像去年吧,咱们粤北粮食涨了,可广州那一带还在跌,因为广西米进的多。”
林大树的话,彭先仲也连连点头。
“粮米生意都是有固定来往的,比如湖南江西米,每年都是分散四处在卖,江南也走,广东福建也走,而且米商都是看住了某府某县,做的是长期生意。之前江南米被张元隆外运,让江南米价大涨,官府动了平仓米也没按下来,还是靠着湖南江西米解决的问题,可那都是两三月之后的事了,之前没谁敢有那么大心气,料定江南米价还是扑不下去。”
彭先仲的话推翻了李肆印象中那些穿越说里,动不动就能g。接着彭先仲又说到了关键,这海量粮米不可能被少数几家米商控制住。县乡下的游商从农户手里收米,再到大的城市,乃至省城汇聚,才由大米商接盘,朝其他市场贩运。一城就不下十数米商,一省百,米市是零碎区隔的市炽聚起来的,靠几个商人很难拨动。同样的,米价的变化,除开天灾**,其他原因就很难预料,也难以形成全局的影响。
目前不仅广东没什么大的灾害,广西湖南江西也没见动静,似乎一如平常。
“咱们广东历年缺粮,每年从广西进米不下百十万石,如果广西能平稳,广东米价要涨也不会涨到天上去。”
彭先仲下了定论,可李肆还是摇头,他确定广东米价不仅会大涨,而且还是全省大涨。
“四哥儿……为什么这么肯定?”
见李肆摇头,关田等人都不再置疑,他们都习惯了李肆“神机妙算”,可彭先仲初入决策圈,对李肆的“本事”还没太深刻的感受。
“因为我能肯定,广东有两个大人物要遭殃。”
李肆说的是两广总督赵弘灿和广东巡抚满丕,之前关蒄提到米价,让他有所醒觉,后来再跟刘兴纯提到的广州城大神仙一拼,前世某条资料就从记忆库里跳了出来。
两广总督赵弘灿这人,他一直没什么印象,虽然是平三藩名将赵良栋的儿子,康熙重臣赵弘燮的哥哥,却没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光彩事迹,反而就是在这一年,他和广东巡抚都遭弹劾,部议革职,最后康熙施恩,只是降五级任用。
他们遭什么罪了呢?事情很,因为他们没有向康熙奏报米价,然后被广州将军管源忠参了一本。而至于没有奏报米价的原因,到底是疏忽,还是不敢报,李肆觉得,多半该是后者。
就在这康熙五十二年,广东米价“腾贵”。公开资料说是每石涨到二两,可让总督巡抚不敢上报,相信真实米价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李肆之所以对这事有印象,是当初翻看《康熙朝实录》时,对这一条的未知背景很有些兴趣,当时就在猜这两哥们是不是故意不报。因为米价太高,一个总督一个巡抚,总得给出原因,而这原因估计又是他们的忌讳,还不如干脆装作工作疏忽,被治一个轻罪就好。
李肆捡起这条资料的时候,也想了好一阵,虽然他也想不出米价为何会在今年猛涨,但至少能确定,自己这只蝴蝶应该没对这项历史进程有什么关联,所以,他认定这事未来应该会生。
见着李肆自信充盈的神色,彭先仲满肚子嘀咕,却也不再继续就这个问题穷追猛打,而是转到了事情的bsp;“四哥儿的具体盘算是什么?”
李肆点头,他有了初步的构想。
“湖南米,从现在开始,囤积湖南米,浛洸这条商道,对咱们是透明的。”
一听到“囤积”二字,彭先仲两眼就开始飘,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十万石米乃至更多,可是影响不到广东粮价的哥儿,咱们……现在拿得出那么多银子吗?”
从湖南贩米,算上运费,每石米要七八钱银子,算起来底限就得七八万两银子。
“我一下拿不出来,彭家也该拿不出来,可湖南那边还有人,另外……”
李肆想得远了,眼神有些飘。
“说不定这是一石两……不,三鸟的事。”
他指了指北面。
“那里还有人,手上有大把银子,正想着该怎么赚更多的银子。”
永县城边缘,独门独户的一进院子里,严三娘环顾四周,努力寻着儿时的记忆,却现始终被一层厚重的迷雾遮挡着,也就后院那花园,隐约能拉起两个稚嫩的童声笑语。
“爹爹我旧日的关系还在,以后靠着云贵那边的茶叶,也能赚不少银子,日子该是能变个样。”
严敬正在憧憬着未来。
“整治我那家伙,两年前死了,许是跟同行分赃不均。他背后那官老爷,也早在四五年前离了此地。这院子本卖给了别人,还是亲戚们凑钱赎买回来。三娘,我们亏欠家中太多啊。”
说着说着,他就陷入了回忆,抚着院子的砖墙,感慨连连。
“屋子赎回来了,可娘亲却永远回不来了。”
严三娘叹气,心中那层迷雾也淡薄了几分。
坐到花园里的秋千上,严三娘心头正风雾卷滚,思绪如断线的风筝胡飘荡,就听院前响起人声,父亲一声“梁四爷”让她心头猛然一跳,这个“四”真是无比亲切,可惜却是“四爷”不是“四哥”……
“难道是俦哥……来了?”
想到这,她心跳更为慌。
正不知所措时,一个人已经进了花园里,远远隔着,就是一声低唤:“三娘……”
转头看去,却是一个长身欲立的英俊青年,面似冠欲目似朗星,随着自己的回望,眼瞳也骤然莹亮,人也跟着愣住。
“俦……博俦哥。”
严三娘低头招呼着,这正是和她自定亲的梁家公子梁博俦,没见时还觉得亲切,可一见,却觉着一股异样的心绪将她推得远远的,让她下意识地不再以“俦哥”称呼。十来年不见,顽童成了翩翩公子,可她内心深处却没荡开一点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