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把自己对激励生育的基本国策做了一番阐述。
首先,激励结婚,规定:
在他治下,男女都要在十八岁以前完婚。
地主豪绅家蓄养的丫鬟女仆必须在十八岁前择人婚嫁。
汉族男子可娶异族女子为妾,女奴如有汉族男子愿娶她为妻妾者可除奴籍。
汉族女子不得嫁异族男子,除非该名男子足够出色够格入汉籍。
妓女从良嫁人者一律有赏。
其次,激励生育,规定:
夫妻成婚后一年内必须生育,有身体疾病者必须就医治疗。
孕妇怀孕脯乳期免役,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
生二孩子以上的妾可转平妻。
异族女子或女奴生育的后代即为汉民,此类孕妇同样享受官府补助。
为了消除平民生育的后顾之忧,规定:如有家庭抚养不起多出的子女,则可将子女送往当地郡县官府开办的福利院,由官府雇人抚养长大。
鉴于古代孩童夭折率甚高,魏延还规定,在随后逐步建立起的各州郡县的公立医院里设置儿科,免费为孩童看病,规定每个孕妇生育时都必须要专业稳婆和妇科医生看护。
魏延把基本政策阐述完毕,众人都颌首赞许。
满宠却举手质疑道:“主公,您说到的政策里仅有对响应政策的民众给予奖赏,却没有对那些违反政策的民众给予惩罚的条款,属下认为,这样赏罚不明是不足以推动政策执行下去。”
魏延点头赞许,满宠提的意见很对,便笑问道:“以伯宁之意,该如何是好?”
满宠笑道:“关于如何惩罚,早已有许多先例可援。春秋越国规定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三十不娶,其父母有罪,齐国也规定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必须成婚,否则父母有罪。便是本朝,惠帝时期,也曾颁下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书中暗表,‘算’是汉朝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加上五算就是720钱,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在当时并不算低,以整个西汉的粮食均价每石100钱上下的标准来算,720钱可以买到七八石粮食,至少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仅仅因为没有及时结婚,一年的口粮就没了。
满宠说完,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补充,“激励生育”的基本政策便又增加了几点:“男女若在二十岁以上不婚嫁者,父母子女每年罚钱各五百钱。
男女若在二十五岁以上不婚嫁者,可由官府强制婚嫁。
男子贪龙阳而不娶者斩,女子贪百合而不嫁者罚为官妓。”
魏延想起后世一些畜生扒房拆屋、抄家灭门、强制拘留孕妇、强制大月份引产等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天理不容、丧心病狂的行径,气愤填膺,不可遏制。
他不能再做那种断人子嗣生孩子没**的事情,他积极顺应国人多子多孙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人间正道。8)
第327章 【黑娃横扫欧亚】
魏延立法规定:“一个女子必须要生两个孩子以上,只生一个孩子,每年罚社会抚养费一百钱,直至生两个才免除罚款。
孕妇肚里的宝宝亦是一条生命,亦受大汉律例保护,若有人跟孕妇生气斗殴致使孕妇流产者,一律视为杀人罪,特别是各级官吏,不准因为收税、罚款诸事而伤及孕妇,若是有官吏伤及孕妇的,不但涉事官吏被判处杀人罪,重罪惩处,举荐该名官吏的官僚也要免职。”
大汉还没有出现朱熹那个存天理没人性的王八蛋,封建礼教还未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妇女的禁锢也并不严厉。
对妇女的再嫁,在当时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丢人卑贱的事,这从刘兰芝被焦仲卿的老母休回娘家后县令、太守遣媒说亲便可以得到证明。
类似的情况,蔡文姬初嫁匈奴河东卫仲道,再嫁匈奴左贤王,曹操用金璧赎回来后又允嫁董祀,虽两次改嫁却不减身价;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同归成都的故事,还传为美谈,所以暂时还没有“女子从一而终不能改嫁”的歪风陋习,这时候的礼法并不禁止“男子娶寡妇、寡妇再改嫁”。
魏延便在“激励生育”的基本政策里添加一条:“夫妻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不论任何一方有疾病不能生育,都必须离异,让能够生育的一方再行婚配;妻子亡故,丈夫必须另娶,再生子女,丈夫亡故,妻子可以守寡,若是寡妇另嫁,可获官府奖励。”
有的将领家中多有妻妾,便举手问道:“主公说‘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在下有些不明,我家里有六个孩子能否得到补助?再者,这个官府补助,是怎么样一个补助法呢?”
魏延认得那个人,知道对方比较贪财,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捞钱的机会,便哈哈笑道:“莫要太过贪心了。生两胎以上者,指的当然是母亲,而不是父亲,要是你一下子娶上十个妾侍,生下来几十个孩子,难道朝廷都给你补助不成?!这样一来,大家都不用干事了,天天在家里敦伦生孩子算了!”
众将哄堂大笑,两人羞惭地把手放下。
魏延止住笑容,耐心解释道:“生二个孩子以上者每多生一个可获官府补助,这条法令日后会有详细的解释条款,我现在就稍微解释一下,一个母亲只生一个孩子,要向官府缴纳社会抚养费,大概是每年缴纳一百钱,直至生了第二个孩子,才免除社会抚养费,若是她生了三个孩子,官府要给她这第三个孩子补助,大概是一年一百钱,若是她生了四个孩子,官府给第四个孩子补助,大概是一年二百钱,以此类推。”
刚才那个人再次举起手,怯怯地问道:“主公,现在钱这么贬值,只是发一百钱,尚且买不到一斗米,一斗米如何能够养活一个小孩一年呢?这样的补助很难吸引百姓们多生子女!”
魏延皱起眉头,想了一下,他重生之前,那些寄生蛀虫给独生子女的奖励不过是区区百十元,根本无法抵御国人“多子多孙生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同样自己这微少的补助也无法保障那些孩子多的家庭的生计,他们要是养活不了,他们就不会响应政策去多生孩子。
他心里细细盘算了一下,便道:“这样吧,前两个孩子要自己养,第三个孩子,官府一个月补助三斗粮食;第四个孩子则是一个月补助四斗粮食;第五个孩子则是一个月补助五斗粮食;如此类推,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些补助,不过,这些补助只发到孩子十五岁。”
书中暗表,按东汉制度,十斗为一石,一石黄米约等于后世三十斤粮食,一斗米约等于后世的三斤。
说得这里,魏延望着脸上露出笑容的某人,泼了他一头凉水:“这些补助只限于平民百姓,因为你们世家大族都家大业大,多生养一些孩子,对你们来说并不困难,反而能把你们的家族兴旺发达起来,朝廷财政本就紧张,你们就为国分忧,就不要再稀罕这么一点儿补助粮食了吧。”
魏延的话掷地有声,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们已无话可说,那个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乖乖接受。
魏延话音刚落,主薄董厥站起身,质疑道:“主公,属下不是说这个政策不好,可若是全天下的数千万平民百姓们都响应政策,积极生儿育女,每家男子都娶上几个妾侍,每个妾侍生上七八个胎,有些还是双胞胎三胞胎,朝廷到那里筹措那么多粮食补助给他们呢?”
魏延笑道:“董主薄,你过虑了。这个基本政策一开始并不马上推向其他地方,只是在义阳郡实施,待实施细节成熟以后,才慢慢推行其他地方,在一开始也并不覆盖到所有人群,只在自耕农和军人家庭实施,待措施成熟以后,才慢慢推广到其他阶层。
而且这个基本政策只针对平民百姓,他们一日三餐若能得济再娶个妻子便是万幸了,那里还会有什么闲钱纳妾呢,而且,他们不仅要努力挣钱去养活前面那两个孩子,还要努力照顾前两个孩子和随后出生的孩子,再多的孩子他们也照顾不过来,所以一家顶多生四五个孩子。”
魏延答应由他出钱来补助那些多生出来的孩子,但这些孩子虽然还受父母的抚养,但他们的前途则有魏延掌控,他们必须接受魏延军方的安排,去军方下属的小学堂、中学堂,中学堂毕业以后,选择加入队伍,或上军方直属大学堂。
二十年以后,这群被超生出来的孩子变成了军队的主体。
就是这群超生出来的孩子,将要横扫整个欧亚大陆,打造出大中华共荣圈!
就是这群超生出来的孩子,把大汉国土所有的寄生虫一般的官僚给血洗干净,打造出廉洁自律的大汉官场!
二十世纪末,超生的孩子是上不了户口的黑娃,二世纪末,超生的孩子是葫芦娃!。
a
第328章 【主公要以身作则】
未来,魏延除了养活几十万大军,还要负责大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的所有费用,还要去养活那些计划外的孩子们,靠着赋税并不算充裕。
即便靠宝藏和盗墓所得,坐吃山空,恐怕在两三年内也会被魏延疯狂上马这个基本政策给搞光了,即便是屯田大丰收,暂时也只能顾个温饱。
魏延还需要开辟新的财源,所幸的是,他暗地拥有青楼、神仙院、神仙丹的经营收入,此后,他会争取到赌马、马球、蹴鞠比赛这三大赛事的所有经营权。
同时,所有地区新开发的矿产都归他所有,从境外进口的奴隶全归他处置,所以魏延不愁养活不起那些孩子。
各个郡县的儿童福利院,全都有魏军财政支持,也变成了魏军名下的产业。
儿童福利院除了抚养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还抚养那些被父母嫌弃的儿童,若是那些父母觉得自己养活不了那么多孩子,也可以把他们报到儿童福利院,儿童福利院一次性补给这些父母一万钱,这些父母跟这些被他们遗弃的孩子一刀两断,从此之后,这些儿童都改姓为魏。
从儿童福利院出来的魏姓孤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魏延麾下的三大情报组织和日后组建的廉政公署,他们只忠于魏延,利用魏延给他们的特权,横扫一切反对魏延的势力,让所有心怀不轨的人都闻风丧胆。
为了促使各地郡县官府推动“激励生育”的基本政策,魏延便把对“只生一子”的罚款任务交给了各地郡县官府,让那些世家子弟掌控的地方官府去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而魏延的魏军则去各个超生家庭里送粮食。
此消彼长,使得平民对世家文臣的厌恶日甚一日,对魏军的好感也日甚一日,等到魏延彻底掌握政权,经过魏延的授意,各地便自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清除世家运动,不过这是多年后的事情,现在魏延只是在平民心里埋下对世家的仇恨。
魏延还给这个“超级激励生育”又名“超生”的基本政策定了一个口号,名为“要想富,多生孩子多种树!”
那些生孩子多的家庭,在一开始照顾孩子有些吃力,但因为魏军扶持力度大,他们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地长大了,老大和老二,若是男孩留在家里继承父业种地,若是女孩出嫁,嫁得好可以改变家境,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老三、老四、老五,接受魏军的系统教育,或入魏军做士卒,魏军的待遇是大汉所有军队里最好,或者在魏军的体系里做官、做商人、做工,有魏军罩着,他们的待遇只会越来越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孩子生的越多,将来家庭越兴旺发达。
至于多种树为什么能发财致富,因为魏延在到处扩建城堡,又在打造海船,需要很多木材,多种一些树,若干年后把大树卖了,挣的钱至少够棺材本了,跟多生一些孩子一样,都可以防老。
后世那些寄生蛀虫的“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是自相矛盾的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种树是防备老,多生孩子能防备老,那少生孩子能防备老吗?只要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家伙说的话全是狗屁不通!
散会之后,徐庶笑道:“主公,你这个基本政策好是好,推行下去还有一个不利之处!”
魏延诧异地问道:“什么不利之处?”
徐庶笑眯眯地扫视了一下空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