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贼-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自幼丧父,随母亲一起,过着贫苦生活。但,步氏毕竟是淮阴大族,步鸾的母亲,也是个有学识的女人,所以步鸾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一点上,郭寰远远无法和步鸾相比。

  对啊,窦燕山好像是五代时期的人吧。

  这《三字经》,成于宋代,距今有一千年之遥。

  里面许多内容,都还未曾发生,所以根本无法使用。曹朋想了想,提笔将窦燕山,有义方六个字用墨笔抹去,“这个窦燕山啊,是中阳山的古人,很懂得教育孩子。不过既然没听说过,那就抹去。这样,我写,小鸾在一旁看,只要是你觉着不懂的地方,就告诉我……

  小寰,你抄写。”

  郭寰的学识,比不得步鸾。

  但是,她能写的一手好字……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学亲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公子,香九龄又是什么意思?”

  不等曹朋回答,黄月英从外面走进来。

  她正好听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一段,于是便开口解释道:“阿福,你说的可是我江夏黄氏先祖黄公香的事情?”

  “哦……正是。”

  黄月英笑道:“黄香天凤五年生人,是族中骄傲。

  他曾官至魏郡太守,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极为孝敬,夏天把榻枕扇凉;冬天把被褥暖热才让父亲安睡。他小时候非常厉害,当时雒阳曾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说法……后来汉章帝还让他阅尽东观藏书。阿福,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件事?好多人都不知道呢。”

  哈,果然是天助我也!

  黄月英的学识,远胜步鸾。

  他提起笔,把后面‘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十二个字写完,然后递给黄月英。

  “月英,我欲编写教材,还望你能襄助!”

  第二卷 第340章 曹冲拜师

  也不知是谁偷偷传出了消息,环夫人欲请曹朋为曹冲之师。

  不过,李儒告诉曹朋,传出这个消息的人,十有八九就是环夫人本人。曹操妻妾众多,刨除已经恩断义绝的丁夫人不谈,如今司空府里有名有姓的多达十余人。其中,有世家子女,也有自娼家出身,高低贵贱,各有不同。如曹丕的母亲卞夫人,便是出身于琅琊娼家。

  彼此间勾心斗角,不可避免。

  最重要的是,卞夫人随曹操时间最久,而且生有三子,地位最高。

  曹丕,曹彰,曹植,都是卞夫人所出。其中曹丕已开始履行责任,曹植更拜荀悦为师,以才思敏捷而著称。曹操虽说钟爱曹冲,但环夫人从一开始,便处于一个弱势的局面……幸亏还有一个夏侯渊,使得环夫人多多少少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再没有优势可言。

  “环夫人,这是要借你的名号,为五公子拉拢人才。”

  “我的名号?”

  李儒笑道:“公子可不要小觑了你的名号。别看你现在是个白身,可曹八百之名非浪得虚名。你的功勋,你的才情,已经为许多人所认可。否则你这次和伏完对决,清流名士又岂能无动于衷?当时若孔融那帮呆子站出来,为伏完说一句话,你的情况绝对会变得很凶险。

  罚作四个月?

  那是轻的,甚至可能会满门抄斩,连父母都要连累。”

  曹朋吓了一跳,出了一头冷汗。

  回想起来,的确是有些侥幸。

  孔融等人在当时的息声沉默,无疑对汉帝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汉帝拖着案子,迟迟不肯发落,其实也是等待那些清流名士站出来制造舆论,他就可以很轻松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哪知道,孔融等人哑巴了!

  诸多安排到最后,无法顺利实施。

  拖延下去,对汉帝绝无好处。无奈之下,汉帝只好做出让步……

  说实话,在此之前,曹朋对孔融等人没什么好感。总觉得,这是一帮清谈误国的家伙。他敬重孔融这些人的学识,但对他们的性格却不太喜欢。可是听李儒这一分析,让曹朋第一次,认识到了孔融这些人的重要性尼玛,孔融这些人所代表的,岂不就是后世的舆论导向?

  这个时代,没有报纸。

  所以舆论导向完全由清流掌控。

  曹朋在与李儒交谈一番之后,对孔融的定位,又做了一个全新的判定。

  历史上,这货也是因为得罪了曹操,最终被曹操所杀。这也是曹操在后世,被抨击的一大要害。

  李儒笑道:“若公子能把孔融这些人控制起来,必能无往而不利。”

  控制起来吗?

  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帮人在后世,那就是一帮子愤青。

  只要能把他们的言论,控制在一定的范畴里,必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不过,现在条件还不算成熟,等到时机成熟时,在行动吧……在此之前,和孔融这些人打好关系,无疑很重要。曹朋在思忖良久之后,最终决定,应该往孔融府上,去拜访一番。

  当然了,要拜访孔融,并非易事。

  孔融身为清流代表,可不是说见就能见到。

  这个拜访,必须要有一些名目,而且要合情合理。曹朋坐在书房中沉思许久,最终把目光,落在可刚撰写好的那部《三字经》上面。抛砖引玉也好,投石问路也罢,就让这部《三字经》,充当一个敲门砖吧。

  三字经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编撰完整。全文共1722字,与原文符合。

  但内容肯定会有不同,曹朋依据这个时代的情况,做出了一些变化。比如,原文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变成了‘淑神君,为四长。有八子,皆成龙’。说的就是荀彧的祖父,当年的颍川四长之一荀淑。荀淑早年有‘神君’美名,故而淑神君,正合适。

  荀淑有八个儿子,时称八龙。

  与‘窦燕山’相比,未遑多让……

  更重要的是,曹朋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向荀彧示好。

  不可否认,在曹朋与伏完冲突中,荀彧看似秉公执法,但还是有些倾向伏完。如此一来,和曹家的关系,自然变得疏远了一些。这一点,从曹朋被刺一案,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按道理说,曹朋被刺,荀彧应该过来探望。

  荀彧和邓稷的关系不错,此前与曹朋,也多有扶持。可偏偏曹朋遇刺,连新任许县令司马朗都来探望了一下,荀彧却始终未曾露头。曹朋可不希望,苦心经营的关系,因为伏完一事而被破坏。毕竟,在未来十二年里,荀彧在曹魏集团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不可轻易得罪。

  “来人,把胡班找来。”

  片刻后,胡班匆匆来到曹朋的书房里。

  曹朋把包好的《三字经》,连带着一份名剌,交给胡班。

  “把这件东西交给孔融孔扬州。”

  “喏!”

  看着胡班离去的背影,曹朋心道:能否成事,在此一举……

  ……

  最初剽窃时,曹朋是羞愧。

  第二次剽窃时,曹朋是非常羞愧。

  等到第三次剽窃时,曹朋是很羞愧……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那点羞愧之心,也渐渐的淡了。

  身为穿越众,若不懂得剽窃,焉能被称之为穿越众。

  道最后,曹朋已经全无感觉。当剽窃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的时候,还能有什么感觉呢?至少,曹朋已经麻木了剽窃一次是剽窃,剽窃十次还是剽窃。但剽窃百次,千次,那叫宗师!

  司空府花园里,阳光明媚。

  桂花香满园,五彩斑斓。

  卞夫人行走于花海之中,神态极为轻松。

  虽已三旬有余,可是却风韵犹存。娼家出身的经历,已无人再提起。可是娼家的经历,却使得卞夫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妩媚风情。她性格清冷,不喜繁华,与环夫人正好是相反。

  环夫人充满了活力,而卞夫人则显得沉稳,有雍容之气。

  两人各有千秋,说不上谁好谁坏,总之都甚得曹操所喜……

  官宦人家,看似和睦。

  然则暗地里勾心斗角,却不足为人道。

  卞夫人停下脚步,轻声道:“果果,消息可确实?”

  “夫人,的确有这回事。”

  说话的,是一个十七八岁,明眸皓齿的少女,神态恭敬。

  她,叫夏果果,本是吴郡人士。早年随家人来到谯县,父母双亡,后来被卞夫人收留,成了卞夫人身边最贴心的婢女。

  卞夫人道:“仓舒聪慧,确需人教导。

  我倒不是说曹朋不合适,他是司空族侄,对司空又忠心耿耿,而且素有才名。只不过,他今年好像才十七岁吧,也就是比子衡大三岁。让他来教导仓舒,会不会有一些不太合适?”

  夏果果听罢,哪能不明白卞夫人的意思。

  “以小婢看,定是不合适的。”

  “嗯,不过仓舒是小环之子,我不好说什么。反正,谨慎一些比较好,莫要耽误了仓舒……”

  “小婢明白!”

  夏果果搀扶着卞夫人,恭敬的答应。

  “回去吧,我累了!”

  ……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胜似真刀实枪搏杀的战争。

  环夫人的意思很明白,曹朋人脉广,而且才学好,将来必然是曹操重臣。让曹冲随着曹朋,虽然只是蒙学,却坐实了师生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将来必然能为曹冲带来许多方便。

  不过,环夫人能看到的,卞夫人同样可以看出来。

  曹朋的人脉太广!

  他是曹操族侄,又是小八义之一,有文名。

  他救国典韦,和典韦许褚两人的儿子,是结义兄弟;他与颍川士子关系密切,特别是陈群,据说关系很好;他是胡昭的弟子,也就有了足够的资本;他和夏侯渊、曹洪、曹仁有生意上的往来,隐隐成同盟关系;他在士林的名声很好,与许多外姓将领,也颇有来往;他……

  如果不认真的思忖,谁也不会觉察到曹朋身边的力量。

  更不要说曹朋的父亲曹汲,如今已是比两千石俸禄的执金吾丞,又是造刀名家;他的姐夫,也有独镇一方的能力,和郭嘉还有同门之谊。短短四年时间,曹朋已隐隐发展成了气候。

  卞夫人开始感觉后悔,此前似乎忽视了曹朋的存在。

  但后悔也没有用,既然如此,我断然不会让曹朋和仓舒,达成关系……

  总之,曹朋属于那种躺着中枪的主儿。

  他在家中每天练习华佗传授给他的五禽戏,同时也没有落下白虎七变。

  无事时,则看书练字,日子倒也过得挺逍遥。

  可是在外面,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许都作为汉室都城,自然汇集了天下英才,更有无数知名大儒,聚集在许都城中。

  五公子要找老师?

  这是一桩好事啊!

  什么,让曹朋做五公子的老师?

  这怎么可以那曹朋,不过是写过几篇文章,做过几首诗而已。没听说他著过什么经典,更不要说有传世之作。再者说了,曹朋今年才十七岁吧,他懂得什么?他知道什么是治国之道,知道什么是上古之风?当然了,不能否认曹朋也有才学,可是为人师,却万万不能。

  包括孔融在内,也表示出强烈反对。

  曹操,就要回来了!

  官渡之战,已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袁绍退过大河之后,与袁谭、袁尚,以及外甥高干汇合。官渡一战,袁绍几乎是全军覆没……二十余万大军,折损与河南岸,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过,河北人口众多,袁绍尚有一战之力。他退回河北之后,便下令整顿兵马,休养生息,准备与曹操再一次决一死战。

  不过,田丰在官渡之战结束后,被袁绍下令赐死。

  沮授被曹操俘虏后,誓死不降,最终被曹操斩杀于延津……

  曹操虽大获全胜,却已无力进击。他需要消化这一次大胜,同时也需要让自己的兵马,休整一下。

  建安五年九月,官渡大战结束两个月后,曹操班师返回许都。

  ……

  “曹友学何德何能,又岂可为人师?”

  许都的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话题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曹朋是否有资格担当曹冲老师的问题上。

  环夫人并没有让人阻止,而是冷眼旁观。当争论开始之后,她就觉察到了其中隐藏的奥妙。

  这一场争论,定然是有人在暗中主使。

  本来嘛,只是启蒙而已,怎可能有这么大的争议?

  启蒙,不同于正式教授。也就是教一些最粗浅的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