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是每个乡邻都知恩报恩。听说有几个瞎字不识的农民就趁机要娶孙家的大小姐,也就是孙宛如。听你刘叔的意思那几家是瞧着孙家大小姐知书达理,识文断字,将来能教好孩子。孙老爷子觉得那几家不是良配,就一边拖一边给孙宛如找对象。”
宋招娣接道:“然后找到沈家?”
“没有。”段大嫂道,“六六年夏天,沈宣城听说他老家那边也开始闹革命,九月份吧,向部队请了假回家探亲,其实去看看孙家有没有出事。
“我刚才说沈宣城跟部队领导说他有未婚妻,就是这个孙宛如。他惦记孙家大小姐,以为军功在身,回去能娶到人家,才这么跟领导说。可惜,孙宛如看不上他。”
宋招娣好奇:“那后来怎么嫁了?”
“孙老爷子拍板同意的。”段大嫂道,“听说结婚那天是孙家老爷子亲自把闺女送上门。”
宋招娣啧一声:“难怪沈宣城的娘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也没听老太太吵吵过,原来是儿子太喜欢人家。对了,部队领导那一关怎么过的?”
“孙家老太爷,也就是孙宛如的爷爷很仗义。”段大嫂道,“老太爷以前帮助过革命军,孙宛如的一个远方叔叔还牺牲了。部队领导查到这一点,才同意沈宣城和孙宛如的婚事。”
宋招娣不禁感慨:“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是啊。”段大嫂说着,一顿,“那孩子怎么还在哭?沈宣城的娘是不是不在家?”
宋招娣不懂:“跟她在不在家有什么关系吗?”
“我买菜的时候碰到过沈宣城的娘。”段大嫂道,“我问怎么不是儿媳妇出来买菜,老太太摇头叹气,说儿媳妇什么都不会干。我怀疑那个孙宛如也不会照顾孩子。”顿了顿,“孩子哭好长一会儿,老太太要是在家,肯定把孩子哄好了。”
宋招娣眉头一挑:“婶子,咱们过去看看。”
“别去了。”段大嫂想也没想,“那种女人,咱们去了,还会觉得咱们多管闲事。”
宋招娣笑道:“也不一定啊。婶子,咱们就过去看看。她要是不识好歹,咱们以后不跟她家走动就是了。”
第101章 拜师学艺
沈宣城是刘师长手下的兵,部下家里哭闹不止,段大嫂作为刘师长的妻子,去沈宣城家里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倒也说得过去。
段大嫂是个善心人,宋招娣拿走她手里的铝盆,段大嫂也没再坚持。不过,孙宛如的做派,段大嫂着实不喜,搬来半个月了,都不出来跟左右邻居打声招呼。整个家属区,也就她这么一位。于是段大嫂便跟宋招娣说:“她要是不搭理咱们,立刻回来啊。”
“婶子,我是那种热脸贴上冷屁股的人吗?”宋招娣笑着问。
段大嫂笑了:“我一时给忘了。”
两人到沈家门口,见大门关着,宋招娣就高声问,家里有没有人。
片刻,沈母从屋里出来。
宋招娣和段大嫂相视一眼,老太太在家啊。
段大嫂挺意外,便小声问宋招娣:“不请自来,咱们该怎么说啊?”
“我来说。”宋招娣小声说一句,就冲着往这边来的沈母喊,“婶子在家啊。还以为你不在家。我听孩子一直哭,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
沈母打开门,侧身请两人进来:“没生病。谢谢宋老师关心。”
按照以往,宋招娣听人家这么说,她会说,既然没事,我们就回去了。然而,宋招娣很想知道沈宣城的妻子是人是鬼,是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正因如此,她非但没回去,还拉着段大嫂进院:“是不是饿了?”
沈母有些不自在,笑笑:“是啊。我正准备给孩子做吃的。”
“我家正在炖鸡肉,我去盛点?”宋招娣道。
“不用了。”
冰冷的声音突然响起,宋招娣情不自禁抖了一下,抬头往屋里一看,颇为意外。宋招娣一直认为孙宛如最多二十五六岁的样子。瞧着对方有三十来岁,宋招娣压下心底疑惑,笑道:“没关系,省得做了。”
“不用。”孙宛如冷冷道,“我女儿不爱吃。”
“妈妈,我要。”低声抽噎的小女孩冷不丁开口。
孙宛如脸色微变。
宋招娣想笑,见孩子哭得挺可怜又觉得不厚道,便对沈母说:“婶子,我去盛点。”
“不需要。”孙宛如再次开口。
宋招娣这次想冷笑,但是她自己要来的,怪不了别人,干脆对沈母说:“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天色不早,也该做饭了。”段大嫂说完,拽着宋招娣就走。
沈母满脸尴尬,想出言挽留,宋招娣和段大嫂已转身,忍不住瞪一眼儿媳妇,就跟上去:“我送送你们。”
“婶子留步,大家都是邻居,不用这么客气。”宋招娣表现得很善解人意,“你快去给孩子做饭吧。”
大孙女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沈母想一下:“那,那你们慢走。改天过来玩啊。”
“好的。”宋招娣挥挥手。
段大嫂抬手拽住宋招娣的胳膊,催促道:“走了。”到门口回头看一眼,眉头紧皱,满脸不快,“什么人啊。张嘴不用,闭嘴不需要,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家的肉吃不完,非要往她家送。”
宋招娣扯了扯嘴角,想笑自己又想点头附议:“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那是你还年轻。”段大嫂道,“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有姚老师那种,也有目中无人——”
宋招娣:“是目无下尘。”
“对,就是你说的这种。”段大嫂说着,冷哼一声,“我最看不上这种人。搞得好像他们不用吃喝拉撒睡,都跟神仙一样。”
宋招娣拍拍她的胳膊:“好了,您就别气了。今天的事怪我,是我自己要去的。”走到廊檐下,把盆递给段大嫂,“待会儿刘叔该回来了,婶子回去做饭吧。”
“炉子呢?”段大嫂问,“就放在这儿吗?”
宋招娣:“我能搬得动。”
“我帮你。”段大嫂放下鸡汤,不等宋招娣开口,端起炉子上的钢筋锅就往厨房去。
宋招娣连忙拎着炉子跟上去。
段大嫂把锅放到炉子上,突然意识到不对头:“小宋,你家厨房里这么宽敞,干么搁外面炖鸡肉?我之前就想问你。你一问我沈家的事,我就给忘了。”
宋招娣心中一凛:“我嫌厨房里热。”
“又不用你烧火。”段大嫂脱口而出,突然心中一动,猛地抬头,睁大眼,“小宋,故意的吧?”
宋招娣眨了眨眼睛,很是疑惑:“婶子说什么呢?”
“你知道我说什么。”段大嫂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小宋,咱俩认识好几年了,你骗得了别人骗不骗我,沈家的孩子哭闹不止,沈宣城的妈都哄不好,肯定是因为要吃肉,沈家又没有,对不对?”
宋招娣点头:“就算对。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炖的这锅鸡,我闻着都想吃,孩子能不馋嘴?”段大嫂虚点点她,“振兴的妈妈可是跟我说过,她要是惹着你,你就做好吃的,馋的她家孩子跟她闹。你今儿是用这一招对付沈家吧。孙宛如惹着你了?”
宋招娣皱眉:“这个周淑芬,怎么什么都跟你说啊。”
“不是她特意跟我说,是跟我聊天的时候顺嘴说出来的。”段大嫂说着,猛地停顿一下,“我猜对了?”
宋招娣轻咳一声:“对了一半。”
“那另一半是怎么回事?”段大嫂问。
宋招娣:“这事说起来得怪大娃的爸爸。”
“跟建国有关?”段大嫂不信,“你别骗我。”
宋招娣:“他说孙宛如是大家闺秀,孙家是书香门第。我就忍不住琢磨孙宛如是不是个才女。如果是的话,把她会的那些琴棋书画交给我们家的几个孩子,也省得几个孩子到处疯玩。我才对沈家的事这么好奇。”
“那你可以直接去找孙宛如啊。”段大嫂不懂,“没必要搞这么多事啊。”
宋招娣:“我也想啊。可是我怎么说?跟孙宛如说,哎,你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教我们家孩子下棋,画画。这是人话吗?”
段大嫂仔细一想:“那你还可以跟沈宣城他妈说。”
“你觉得沈宣城他妈说的话,他媳妇会听?”宋招娣反问。
段大嫂噎了一下:“你这么做不也没成功。”
“差一点就成功了。”
段大嫂:“那还是没成功。”
宋招娣扶额:“婶子,人生在世,偶尔失算很正常啦。”
“你说得对。”段大嫂顿了顿,“不过,看你这样,我突然不烦孙宛如了。”
宋招娣眼前一黑:“婶子,过分了啊。”
“跟你说笑呢。”段大嫂道,“孙宛如不接招,你就别折腾了。琴啊,画呀,那些东西又不管饱。”
宋招娣张嘴想反驳,又觉得没法跟她解释,便说:“我再琢磨琢磨,下次换别的招。”
“婶子说得对,你别折腾了。”
宋招娣和段大嫂猛地往外看,异口同声:“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在你们拎着炉子进屋的时候。”钟建国双手插兜,“不但是我,几个孩子也回来了。被我赶楼上写作业去了。”
宋招皱眉:“那你怎么都不吱一声?”
“我如果出声,还怎么知道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钟建国反问,“我之前就提醒过你,这个邻居和上一个不一样。吃瘪了吧?活该。”
段大嫂朝他胳膊上一巴掌:“有你这么说话的么?建国,我可告诉你,小宋今天这么做,是为了你的几个儿子。”
“婶子,瞧你急的,我又没把她怎么着。”钟建国道,“再说了,几个孩子都向着她,我也不敢跟她怄气。”
宋招娣点头:“婶子别担心,回家做饭吧。”
“那我走了,你俩别吵架啊。”段大嫂不放心。
钟建国侧开身:“放心吧,婶子,吵不起来。”
段大嫂不放心,回到家就躲在篱笆墙边仔细听隔壁的动静,听好一会儿,见没什么动静,才去和面擀面条。
钟建国双手抱胸,看着宋招娣,幸灾乐祸:“吃瘪的感觉如何?”
“大冬天睡长椅的感觉如何?”宋招娣反问。
钟建国噎了一下:“别跟我贫。说正经的,沈家的事你少掺和。”
“沈宣城和孙宛如两个是死吧,还是离婚吧,我不感兴趣。”宋招娣道,“我就是对大家闺秀好奇。”
钟建国叹气:“那你就别好奇了。二娃还小,等大革命结束,再帮他找个会画画的老师也不迟。”
“对哦。”宋招娣猛拍额头,“我被‘书香门第’四个字给搞魔怔了。钟建国,你舅舅是大学老师,他认识的人当中肯定不乏国手。快去给你舅舅写信,要是能找到几个美院老师,谁还在乎她孙宛如是谁啊。”
钟建国见宋招娣双眼冒光,确定她打孙宛如的主意,满足一下她的好奇心可能只占极小一部分,主要是为了二娃,顿时心中又酸又涩:“招娣啊,天快黑了。”忍不住把人拥入怀中。
“我又没说今天寄。”宋照推开他,“别想用这一招拖延。赶紧写信,明儿早上邮递员从这边过的时候刚好给他,省得去邮局了。”
钟建国踉跄了一下,扶着门框站稳:“现在就写?”
“快去。”宋招娣摆手,“吃饭前写好,准你吃一个鸡翅膀。否则,连鸡头和鸡肠子都没得吃。”
钟建国抬手朝她屁股上拧一把:“真狠!”不待宋招娣反应过来,拔腿就跑。
宋招娣顿时有气又怒又想笑,逮住钟建国的亲爸骂一通,才去和面。
两道墙之隔,沈家厨房里,沈母正在跟刚到家的沈宣城说,宋招娣和段大嫂过来的事。
沈宣城不相信孙宛如不懂待客之道,当他看向孙宛如时,见孙宛如低下头,依然相信她这么做有她的理由:“宋老师和段大嫂是不是说了什么难听的话?”
沈母:“人家连一句难听的话也没说。”转向孙宛如,“你是孙家的大小姐,人家宋老师的出身也不差——”
“出身不差?”孙宛如打断她的话,“那她怎么会嫁给钟建国?堂堂大学生,还是贫农,什么样的对象找不到?上赶着给人家的孩子当后妈,也只有你们觉得她不错。”
沈母眉头紧皱:“这叫什么话?我早打听清楚了,钟建国团长是宋招娣老师的表哥,两家知根知底,嫁给钟团长,她不会受欺负,人家才嫁的。”
“那你有打听到,钟建国结婚的时候,他前妻才死一百天?”孙宛如道,“这么迫不及待娶新妇的人也不错?”
沈母转向沈宣城:“你说的?”
“宛如想知道周围邻居的情况,我就说了。”沈宣城弱弱道。
沈母笑了:“难怪你刚才那个样,合着是瞧不上人家宋老师和钟团长。孙大小姐,你瞧不上人家,人家也不见得能瞧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