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发现大海对面有一块大陆不仅有大量金银; 还有殷商移民; 朝廷想要偷偷占据; 又怕消息传出来反清民众得到消息抢先一步,便设立关卡对身份不明的不准偷渡。
信中还写了务必要沿途查紧了; 千万不要让天地会等,探查到这个消息; 不然感觉若是占据了那块地,很容易跟殷商移民联合起来攻回大清,在信最尾端的地方; 上面还交代沿途的官府; 务必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看完了信; 陈嘉禾心里的疑惑一部分解开了;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疑惑。
关于新大陆有金子一事,他们自然有接到消息,不过他们的心都扑在反清大业上,怎么可能会关心海外的事情。
自然而然没有将新大陆的事情放在心上。
没想到朝廷竟然先想到了这一场,竟设下重重关卡将他们拦截不准迈出中原。
陈嘉禾心里或许还有些疑虑。
可袁碧君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她看了之后眼睛一亮,相较于红花会一心反清复明,他们白莲教可是想建立一个佛国,若那块新大陆真的有朝廷说的那么好,他们不介意提前占据。
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发现了这么一个重要消息!
陈嘉禾是一个小心的人,即使得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消息,他要打算小心验证,然后才传回总部。
可人毕竟就不一样了,直接消息传回白莲教中,一时之间沿海想要出海捞金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增加了不少武林之人。
江湖之中的动静自然没有逃过四爷的眼线,他组建的“粘杆处”吸收了大量武林之人,由这些人打探江湖中的动静。
查到反贼有的动静,四爷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这件事告知了皇帝。
“汗阿玛,要不循着这些反贼踪迹,找到反贼聚集的总地点派兵一网打尽?”四爷收到消息就跟皇帝说了,东海各港口发现反贼的踪迹。
此时已经入秋,因为之前四爷犯了时疫,皇帝在木兰围场没有多呆,要比往年更早回京。
回来时虽然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不过到是赶上了重阳节。
四爷到底年轻,发现反贼的踪迹就想将人抓住,连最终目的都忘了。
皇帝放下奏章教子,“这些反贼只是先冒头试探朝廷的动静,那下面还不知道藏了多少,就算那些人抓了又如何?抓到的也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玩意,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引蛇出洞。”
四爷受教的点头。
随后皇帝像是想到什么问起四爷,“倭国那边的商船还跑吗?”
四爷点点头说,“回汗阿玛,如今是一个月去一次,倭国地小人少,普通百姓手中无钱,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当地贵族和僧人购买,然而贵族僧人站的始终是小数目,能够消化的货物不多。”所以如今东洋的船只只有固定几艘,倒是前往南洋的商船逐渐多了起来。
这些人倒是食髓知味,东洋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便将主意打到南洋和西洋。
南边西边那么多国家,倒是不愁货物卖不出去,愁的只是手中没那么多货物。
这半年,光是京城就增加了上百个厂子。
皇帝沉吟了一声,“朕打算派人一同去倭国,你帮着遮掩一下。”
四爷听到这里心神一动,莫非汗阿玛要对倭国动手?
也对,那些反贼已经有了动静,想必汗阿玛已经有了主意,让那些反贼自愿前往美洲。
不然,也不会想着对倭国动手。
距离郑钧带领朝廷船队前往美洲已经过了小半年,原以为他会再拖延一段时间才回来,没想到未到十月,郑钧就带船回来了。
一同回来的不仅有一个巨型青铜器,还有提炼不纯的金银,朝廷的船队回来,连带着不少民船也跟着回来。
这些民船可以说是第一批去淘金的人,这一回来瞬间整个沿海都热闹起来,不少人都带着真金白银,做现身说法立即说服了心有疑虑的人,新大陆真的有金山银山!
这下不仅沿海的人热衷出海,就连内陆的人热情的奔赴东海沿岸,购置一张船票,千里迢迢前往海外淘金。
青铜鼎连同挤
机车的金子银子一同进京时,使得路边人山人海,京城里凡是听到消息的,都想见识一下这座从海外大陆带回来的大鼎,还有那一车一车的金银。
当然普通百姓对于青铜鼎是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金子和银子。
这回朝廷可是非常大方,直接将箱子摊开,露出箱子里的金块和银矿,金块和银块在阳光下甚至还闪着光芒。
有不少心思灵活的人,看着那满车的金银也开动脑筋,打算过完年之后也去那新大陆去淘金去,就算只得到一块也够娶媳妇了。
郑钧献上去的不仅有青铜鼎、金银,还有比大清更为先进的火铳。
皇帝看到高高的青铜鼎虽然高兴,不过还需要查清楚它的来历,便命官署查找古籍,务必要弄清这座青铜鼎的来历,当然若是九鼎那就更好了。
青铜鼎得需要弄清检查,这是没办法急的,所以暂时放在一边。
皇帝看着抬进大殿,一箱一箱的提炼粗糙的金块和银块,这么些银子和金子算起来也就几万两,皇帝自然不放在心上。
可要盘算一下,朝廷派过去的船队在美州呆了多长时间,就不得不令人动容了。
减去来回四个月的路程,再加上寻找青铜鼎所花费的时间,真正留给船队的时间并不多。
可就这么点时间,竟然弄了这么多金块和银块,皇帝只是稍微拿着计算器算一下,就觉得自己大概低估了美洲金矿和银矿的含量。
要知道洋人早几百年就占据了那块地方,按说起码也挖了一两百年,竟然还能够找到这么多金银,光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美洲金矿银矿的含量有多大。
一想完全是一块铺满金子的地方,皇帝也无法冷静了,这可不是几万两,几十万两,有可能是千万两、万万两的黄金,可以抵得上大清百年的税收。
这么庞大的数量,别说皇帝,就算秦始皇来了,他也得红眼。
要是大清能拥有这么多金银,还能够为了赈灾修河工的花费而烦恼吗?
金子银子还在美洲,这个先放在一边,皇帝又看到呈上来的火铳。
火铳对大清来说并不稀奇,皇帝并不认为下面呈上来没有意义的东西。
主要是这把火铳做得比大清现有的还要精巧。
“莫非这些是洋人所用的火铳?”皇帝家伙都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还有一股冰冷感。
郑钧刚想开口,一旁跟随他一同前往美洲的官员插嘴道,“回万岁爷的话,这些是从洋人手中买过来的火铳。不仅可以连发,且还有瞄准的装置,一枚子弹打出的要比咱们大清所造的远上一倍。”
既然有人说了,那么郑钧就闭上了嘴。
皇帝皱起眉头,问那官员,“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洋人的火铳比咱们的还要先进?”
官员将在美洲所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原来在美洲的洋人,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一把火铳,这些火铳有些不怎么样,但有些性能却远远高出大清所铸造的。
还有,他们这些船队曾经跟洋人的船队交过火,这样可以看出对方并不是普通的船员,很有可能是洋人的军队,官员有理由相信,那些洋人的行为全都是他们背后的国家所支持。
皇帝敏锐的从中听到了重要信息,“就是说洋人手中的武器全都是火铳?”
要知道皇帝自己可是觉得火铳无用,只留下了火器营,然后没想到洋人已经淘汰了刀具,反而改用不稳定的火铳。
这摆明是说,洋人选择了大清的反方向。
皇帝皱起眉头来,不可否认火铳确实比刀枪好用,然而火铳太不稳定,时间久了极容易出现爆膛的危险。
这才被皇帝认为是鸡肋,才舍弃了火器继续使用刀枪。
然而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即使火器再不好,可洋人却仍然使用,甚至有了改进。这不,手上的火铳已经从青铜、铁,变成了钢铁。
钢铁可不会像青铜那样容易爆膛,也就是说火铳的危险性瞬间降了很多。
皇帝立时想了很多,若是洋人一直使用活中,很有可能继续改进,这样一来,总有一天大清得面对着刀枪对抗火铳的时候。
禁火器,皇帝也是怕火铳落入民间,就是刺客拿着火铳杀他的话可没人能够抵挡。
可洋人在火器方面明显走到了大清前头,这给皇帝带来了危机感。
一时间,皇帝沉思起来,没多久就就让官员退下,从头到尾没有说话的郑钧跟着退下。刚退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皇帝的声音。
“去将太子、诚亲王、雍亲王、廉亲王一同叫进宫来。”
敏宁回京也有二十来天了,一回到京,第一件事就是去三个小的接了回来。而元宝,在开学的时候,就被德妃送到学院里,放假时再接回宫。
防着谁?还不就是防着府里的女人。
敏宁要是在京城的话,自然不必担心,可她不在京城时,府里的保护力量自然会减弱,就怕哪一个突然起了坏心思,趁机作怪。
钮钴禄氏回到王府之后,就成了福晋面前的红人,福晋多次夸奖她,似乎四爷的命是钮钴禄氏救回来的。
敏宁当做没看见,福晋这什么意思她能不知道,不就是给钮钴禄氏做脸吗?
她这是想干什么?莫非是真有借钮钴禄氏肚子生孩子的意思?
可是福晋大概忘了,虽然钮钴禄格格家的身份不高,可到底她是姓钮钴禄氏,在满人钮钴禄氏是大姓,连乌拉那拉氏都得后退一步。
对于福晋捧着钮钴禄氏这件事,敏宁没有放在心上,反正四爷已经答应了她,会提钮钴禄氏为侧福晋,她自动当成四爷不会将这个奖赏换成孩子。
可到底她的理解跟这个时代出现了误差,再加上四爷本身受到的教育就是拿女人不当一回事,幸一个女人对于他来说就跟吃饭喝茶一样简单,两人理解出现了对差,结果拐了一个弯,又拐回到历史上。
而这个时候,敏宁对于钮钴禄氏还觉得有些歉意,就任由福晋捧她。
不过,瞧瞧钮钴禄氏,再瞧瞧张氏,张氏最初也是照顾四爷,可她运气不好被染上了病,便被称为了没福气。
同样照顾四爷,不仅没有传染上还身体健康的钮钴禄氏,则被称为有福气。
就连敏宁也不得不承认钮钴禄氏确实有福气,不知道是老天爷开恩,还是她命中带着福气。
四爷回京以后,没有上折子请封钮钴禄氏,敏宁心里一直挂着这事儿,原本以为他忘了还提醒了一下,没想到四爷还愿意跟她解释,说上半年才给李氏请封过,不能接二连三的请封,最好再过个一年两年。
皇子想要给小妾升位分,要上折子先奏请皇帝,皇帝批准之后才传到宗人府记上玉牒。
之前四爷被封为雍亲王,乘机给李氏请封过了,短时间内是没办法给其他人请封。
敏宁不知道四爷是不是在搪塞她,听他说了之后,到底没拿这件事来烦他。
几个月不在京,府前面的几排旗房已经被推倒,众多垃圾也被运走,倒是显得前面那块地凸一块凹一块非常难看。
这就需要加急改建,所以前院比较嘈杂,四爷便提出让府上的人先搬去圆明园,等府里改建好之后再回来。
去圆明园敏宁自然是同意的,可如今的圆明园还没有以后的规模,基本上建来就是用来赏景的,可以住的地方是真不多,要是府里的人全都搬过去,那肯定挤得慌。
好在要挤的话也只是几个格格挤,敏宁和福晋以及李氏都有单独的院子。
不过敏宁得带着三个孩子住,李氏也得带弘时,这样一来其实空闲也不大。
连续几日都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这一日宫里来了人请四爷入宫,四爷也没有耽误直接就跟着来人走了。
敏宁收到消息的时候正让人将库房里的东西全都拉出来,她库房里的好东西是真多,也正是因为多,赏玩都赏不过来,基本上都堆压在库房里。
正好,这会儿整理出来,敏宁便拿着名册勾选起来,一些小姑娘适合用的都挑出来送给二格格,三格格,还有甜甜。
三格格跟甜甜还小,先留着以后做嫁妆,二格格正是花骨朵的年纪,这些首饰也能为她增色。
除了库房以外,院子里常用的东西也全都带着。这回可不像之前只是暂住几日,有可能亲王府没有修整好之前是搬不回来的。
常用的家具,常用的瓷器等等都没剩,敏宁全都让人带着,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搬家。
等搬完之后,也只剩下院子里那一棵石榴树几棵月季没有动。
三个孩子跟敏宁搬到圆明园去,而元宝、弘昀、二格格,得搬到学院里住,在周末和放寒假回圆明园。
隔壁八爷这半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