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北地突厥?弟子我去不了。
黄俊明和那方意道人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无非就是那么几点,想要战争少流血,就得让敌方的实力削弱,怎么让敌方实力削弱,就是敌方传道,带回来敌方的各类情报,开化敌方民众,让地方民众仰慕大唐灿烂的文化和优越的生活等等。
这些在黄俊明看来完全是东拉西扯没有半点含金量的话,却让方意道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思想,没办法,黄俊明将自己的传道事业和爱国联系到了一起,这封建时代国家,皇帝,宗族三座大山是每个人仰视并舍身忘死的去巩固其地位的存在。当方意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对国家有利的,在黄俊明的忽悠下,自己能左右敌方在一场与大唐的战争中的溃败。顿时觉得一阵浓厚庄严的坚定之心逐渐的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
打发走了方意道人,黄俊明静静地的躺在榻上,思索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方意道人这一下子纯属是一个意外,不过有了这个意外,那么向突厥输出汉文化,道文化的计划更加丰满了。或许,现在应该把万冥子,沐轩子叫来商议一番了。
“来人,去把沐轩子,万冥子叫来。”黄俊明对着门外立侍的小道童说道。
沐轩子万冥子本来就在百年殿的偏殿参与编纂道藏一事,听到黄俊明召唤,没两步的功夫就来到了黄俊明近前,行了礼之后静静的等着黄俊明的发话。
“沐轩,万冥。”黄俊明一一扫过两个弟子的脸庞。“为师叫你们来,是要告知你们一件事。”
黄俊明说的严肃,沐轩子,万冥子却有些不明所以。面面相觑一番之后,对着黄俊明齐声说道:“但凭师尊吩咐!”
“嗯,你们听好。”黄俊明轻轻点头:“几月前。贫道曾和陛下说起,借着与突厥人签订渭水之盟,与突厥人商议在突厥与大唐的边境,建立一座商城,此城制作商业用处,不派官,不派兵。一切由宗教和商人组建的商会进行管理。突厥人那边怎么管。贫道不多做考虑,而咱们大唐这边。贫道打算让你们俩去。”
“这。。。。”沐轩子,万冥子迟疑半晌,这才开口说道:“可是我们师兄弟二人对商业并不熟知啊?”
就知道这俩人会是这个表态,黄俊明会心一笑,继续说道:“商业方面,你们不熟悉可以学么。没什么难的,等到你们去。商业的方面陛下会制定一个章程,你们按照章程去做就好。再说,你们去的目的中,维护商城大唐商人的利益只是其一,更重要的事情,却不是这个!”
去商城管理,主要目的不是商业,难道是。。。。万冥子在心中忐忑的给出了一个答案,不过又晃着头将这个答案晃出脑海,自己现在的身份已经是道士了。而不是什么皇家密探。这个想法肯定不对!
没等万冥子揣测完,黄俊明继续说道:“此去商城,你们俩有不同的分工,明面上要做的就是维护商家的利益,虽说是明面上的,但是你们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别再外人面前落下什么口舌,也别在外面污了大唐的面子。沐轩,你基础扎实。去了商城之后,为师想让你传道。不管是我们大唐人,还是突厥人,贫道想让你在边境发展一批信徒,过些日子,贫道还会派一些道士过去,去突厥人的境内传道,你做好统筹就好。至于你,万冥子。。。”
黄俊明从沐轩子身上移过目光,转向万冥子。继续说道:“万冥子,你出身皇家密探,陛下和为师希望你在边疆做回你的老本行,多多留意突厥人的动向,传回大唐。。。。”
黄俊明滑没说完,却被满心震惊的万冥子凭空打断:“师尊,此事,恕难从命。北地突厥?弟子我去不了!”
黄俊明一听这话,眉头一皱,自己能派往突厥的弟子中只有这万冥子和沐轩子,万冥子又是自己计划之中的重中之重,怎么往日里干练的万冥子到这时竟然推脱起来”语气还这么的坚决。“万冥子,给为师一个理由!”
“师尊,非弟子不愿去那北地突厥,为国家做事。只是。。。。。。”万冥子似乎是下了好大的决心,这才咬着牙说道:“师尊可听说过赵德言?”
“赵德言?”黄俊明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可惜在他的记忆中并没有对此人产生过印象。
万冥子看着黄俊明的表情,知晓黄俊明并不知道这个赵德言。随即开口解释道:“师尊,赵德言是弟子的师叔,当年中原战乱,身为隋帝死忠的他恨极隋朝江山尽失,北投突厥,力求引突厥之兵马,光复前隋。由于我那师叔能说会道,又能力出众,被颉利可汗重用,若是弟子,北去突厥,势必某一天会和赵德言碰面,没准儿,会坏了事。”
“听你这么说?赵德言深受颉利的恩宠?”黄俊明不知在想些什么,摸着下巴沉思着说道。
“对!赵德言北投突厥之后,师傅就不在承认这个师弟了,但是毕竟还是有些感情在,对赵德言的行动十分的关切,赵德言在突厥为了加强突厥颉利可汗的权力,大肆改革突厥习俗,试图把咱们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突厥推广。以加强颉利的**,同时政法严苛得罪的相当大一批人,不过正因为受到颉利的宠信,才一直都没有被杀。”
黄俊明听到这里,莫名其妙的乐了起来:“万冥,既然这样,那你更要去了!”
196 有赵德言在,何惧突厥?
196有赵德言在,何惧突厥?
赵德言这个名字虽然在历史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在黄俊明这个现代的道士耳中也是毫无半点印象,可听万冥子这么一说,黄俊明这心,就跟吃了蜜糖似的,这个甜啊
赵德言是不是忠于前隋,这不诗什么重要性,要知道,前隋的萧皇后还带着玉玺在突厥里伺候蛮夷呢。重要的是这赵德言竟然自不量力的力求使突厥改革,改革成汉人的样子,这怎能不让黄俊明心花怒放的赞扬这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白痴?
突厥是什么?突厥是游牧民族,是地广人稀上随着牧草和水源不断迁移的民族,单单这一点就使得突厥的各个部落对于单于只是名义上的遵循,一直处于游牧状态下的突厥人哪能用管理汉人的方式去管理?尤其是这赵德言竟然还想加强颉利可汗的**。突厥本来就已经习惯了极度松散的生活,加强**势必严苛法度,聚拢民众,可这样一来改变了突厥人的生活习惯,把民众都聚拢起来又不利于放牧。突厥不乱就怪了!
黄俊明想及至此,甚至都有了仰天大笑的冲动,有这赵德言在?何惧突厥?保不齐隔个三五年六七年的,突厥自己就乱了起来。
万冥子丝毫不理解黄俊明所说的,既然赵德言在那里,自己更应该去了的意思,见黄俊明满脸的喜意。不明所以的他忍不住出声问道:“师尊,弟子这一去保不齐就被认了出来,您却说弟子更应该去。这。。。弟子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是吧?”黄俊明现在的心情不错,喜笑颜开的对着万冥子说道:“为师问你,你是不是大唐子民?”
“万冥自从十六岁出师之后,就随着陛下南征北战,怎的就不是大唐人了?!”万冥子对黄俊明的这一问深感恼火。似乎是黄俊明侮辱了他一样,若说是不是大唐人,像万冥子这些曾经从事密探工作的人群最是敏感。刀光剑影中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了,却没办法像那些出征在外的军汉们受到民众的敬仰,就算死了。也没有半个名分。泯灭在历史之中,甚至在史书上也从来不会去记载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给大唐带来了什么,使大唐赢得了哪场胜利。所有的光鲜全都是出征的将士们的,对于他们只是日以继日的在黑暗中重复着生死之间的生活,若说他们不是心向着大唐,那他们是怎么在这日以继日的煎熬中生活下去的?若说他们不是大唐人,那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又是为了什么?可以说,他们比其他人更坚信自己就是那个世界之中被称作大唐的那个国家的一个子民。
“万冥,为师没有其他意思。无需多想。”黄俊明知道自己这问有些不恰当。但也没有去道歉。身为师傅对徒弟,只需要点一下就可以了,一句没有其他意思便已足够:“为师觉得,你我都是大唐的子民,自然明白我大唐的为政方式。你仔细想想那赵德言用咱们汉人的方式去让颉利管理匈奴合适么?要知道,每一种为政的架构和方式都是适用于单一的地域的,你想想突厥如果实行了咱们的统治方法会造成什么样的乱子?”
万冥子也不是笨人,听黄俊明这么一解释,脑海中就勾勒出了突厥人在赵德言的观念中生活的样子,对于黄俊明让他去的原因也明白了一些。突厥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散乱的名义上的国家,而大唐呢?则是炎黄大地上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形成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之所以好管理就是民众们守着固定的田地来生活,来发展,一切都是基定在一屋,一地,一犁之间而形成的生活习惯,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人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守土守地的观念。同样的,民众们只要有的吃穿,不会过多的想些其他的问题。所以说,自有了国家以来,除非是天灾,战乱,平常时候百姓们是不会让当权者操心的。
可是突厥不同,突厥说起来除了草肥牛羊壮之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轻工业没有,重工业。。。修个兵器也算重工业?基本上突厥人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与汉人斗,互相之间的内斗。斗来斗去其乐无穷啊,这么一个充满了争斗的国度,民风剽悍,管理起来相当的困难。基本上都是桀骜不驯的主,说是承认某人为可汗,单于什么的可以,出去打仗,有利益可以,没利益谁去?而如果可汗,单于想要加强手中的权力?开玩笑,先打过一场再说。至于法律?突厥什么时候有过法律?突然弄些法律出来,那突厥人不炸庙就怪了,逼急眼了弑父杀兄的主法律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如一头羊重要。
所以说赵德言肯定在突厥讨不了好去,忙的焦头烂额都是轻的。再说赵德言想在突厥实行汉人的政策,也毕竟知晓商人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性,突厥没有的东西,大唐有,没法打仗去掠夺,那只有买卖了。所以既然他在突厥实行汉制,那绝对不会去阻碍商城的发展,同样的也不会去关注万冥子这个所谓的师侄,道士是什么样的职业,只要是汉人没有不明白的,正因为人们对道士的这个固有思想,万冥子才更加的安全。
197 怕鬼的李承乾。
197怕鬼的李承乾
万冥子虽然平日里不吱声,不蔫语的但一谈及国家情报方面,却是敏感的厉害,慢慢的就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若是自己去了这商城能做到什么,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利害关系的画面,几番思量之后,突然发现这事还真的可行,按照黄俊明所说的,用身为道士的他和沐轩子去管理商城,这样一来除了极个别的特殊状况,他们两人绝对是安全的。另外,对于在突厥这个大唐的宿敌中取得情报,传递情报也是相当容易的很,万冥子有理由相信,这大唐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去这商城做情报方面的活动。
况且传教和对外掩饰自己的目的还有沐轩子这个对于道教经典相当熟知的人在,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可是相当的高,而且听了黄俊明的点播之后,万冥子对赵德言这个师叔的存在也毫无忌惮之心,或许,正因为有赵德言的存在,万冥子更能借着赵德言在突厥境内改革的这股风,把任务发挥到极致。
“师尊,不知我和沐轩子师弟什么时候动身?”想通了的万冥子对着黄俊明问道。
黄俊明看着自信满满的万冥子,轻轻地挥了挥手:“为师叫你们来,只是将此事提前告知于你们,让你们有个心理准备,具体什么时候去,还要看陛下的意思,沐轩,你虽然对道家经义不如葛彦麟熟悉,但也够用了。同样的听说你是边境大户人家出身,对突厥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日子,你要在苦研经义的同时多多主意商业中的一些运作方式,同时在弟子中挑选十名对经义比较了解的适合去突厥传教的道士。做好培训,有时间为师也会去指点的。”
黄俊明歇了口气,继续说道:“而万冥你。也要将道家经义这方面下些功夫,在为师的这些弟子中来说,除了李元亨之外。也就是你的身份最为特殊。不过此去突厥,起码要做到大面上过得去,可以应付的过来突如其来的刁难等等。要知道儒家一直以来都以入仕作为最终目标,你们这一去,也就等于是开了道家入仕的一个先河,不明所以的士子们很可能会添乱找麻烦,沐轩子的知识为师放心,可你的。。。。还是差了一些。另外,你和沐轩子一样,也在天仙宫内找十个弟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