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锦王现在是一万个后悔,早知会出现现在的局面,当日他就应该冒险进入皇宫,最少把老娘抢出来。也不至于跟现在这般被动。
只要太皇太后一日在皇宫内,安锦王就要安分一日。柳青雷看着朝堂之内暂时没什么事情需要他操心,于是就跟李嘉悠说了一下,他要回柳家堡看看,顺便去一趟敦良城。
沈和熙一个孩子,只带了几个忠仆在那边过活,着实有些凄凉。他准备过年的时候在那边陪他,反正他没有妻儿,在柳家堡过年也是他一个人,怪没意思的。
得了信的李嘉悠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些日子柳青雷对他百依百顺都是假象,他还是要离开的。他就不明白了,他好不容易当了皇帝,他也终于自由了,既然他来找自己,为什么不留下来陪在他身边一辈子。
自始至终李嘉悠都不知道柳青雷要的到底是什么。
柳青雷要走,李嘉悠肯定是拦不住的。当日他已经耍了一次诈,留了柳青雷小半年,现在他总不能在用手段留人吧。
他本想着今年除夕两人一起守岁的,现在愿望泡汤,他也只能羡慕沈和熙,他可以和柳青雷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这一点上,李嘉悠父子倒是很像,都很羡慕沈和熙。
柳青雷启程的日子已经订好,李嘉悠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带给李柏寒。还送了一堆给赏赐给他,并昭告天下,封李柏寒为逍遥王。不过他这个逍遥王没有封地,只有个爵位。
除了封李柏寒为王,李嘉悠还选了一堆东西,让柳青雷捎去给沈和熙。柳青雷看了一眼礼单,心中有些无奈,远在敦良城的熙儿怕是并不需要这些古玩玉器,他最需要的是粮食。
敦良城是个什么地方柳青雷很清楚,那边土地贫瘠,最缺的是吃的用的。李嘉悠赏赐些只能看不能用的一点都不讨好。但他却没提醒李嘉悠,他把礼单折好放入怀中。像这种事情还是由他去做吧,李嘉悠身边的人也好换换了,给敦良王的礼单都能写成这样,也是无用之人。
柳青雷吩咐身边的人,让他们出去多采购一些易于存放的蔬菜,粮食一起运到敦良城。并让人捎信给礼部尚书,让他给礼部右侍郎挪动一下,他不适合只个位置。当然他给礼部尚书的信件落款是李嘉悠。
去敦良城有两条路,一条是旱路,就是沈和熙仪仗走的那条路。一条是水路,走华容江,逆流而上,直接到敦良府边缘的的水城。
不过走水路限制比较大,华容江有的地方吃水深,有的地方吃水浅,想要走水路不管是人,还是带的物品都不能太多。沈和熙当日连他的木床都带着肯定是不能走水路的。
柳青雷就一个人,外加几个侍卫,没有沈和熙那庞大的王爷仪仗,他选择走水路。为了怕秋天华荣江水位下降过低,他拿的东西分了三条船。
某黄道吉日清晨,一队车马从皇宫内行驶出来。马车并不显眼,也就比大臣平时坐的马车稍微大一些。
李嘉悠冷着脸坐在马车内,他的对面是柳青雷。柳青雷向来喜欢穿黑衣,今日也不例外,一身黑色劲装,浑身散发着浓重的江湖气息。而他对面的李嘉悠穿了皇帝的便装,一身明黄倒是衬托的他更加温文尔雅。
就这么两个气场南辕北辙的主,竟然是一对,这缘分啊还真没法说。
“好啦嘉悠,你就别生气了,我总不能陪你在皇宫过一辈子吧。”柳青雷也很郁闷,自从李嘉悠知道他要走后,没少跟他置气,可他也没有办法,他一日想不明白,他就不会留在他身边。
听到柳青雷叫他嘉悠,李嘉悠抬了一下眼皮,道“怎么就不能陪我在皇宫过一辈子。你是怕别人说你闲话吗?有我在看那个人敢烂嚼舌根。”
柳青雷一个大男人住在皇帝的寝宫内,不可能谁也看不见。虽然李嘉悠下令太监宫女不准外传,这整个后宫,前朝都知道皇帝寝宫内住着一个男人。
而且自从这个男人来了以后,皇帝在没宠幸过任何一位妃子。这不是明摆着,皇帝喜欢男人,不喜欢后宫的宫妃。
好在李嘉悠不缺儿子,李柏寒有两个哥哥,四个弟弟,加上他正好七个皇子。既然有皇子了,皇帝喜欢个男人的事情,就不是大事,前朝的大臣们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不去触皇帝的眉头。
就连言官们也没有因为此事上过折子的。反正青木男风是盛行已久,朝堂上的大臣家里都会有一两个男侍,普通平民中更是有娶男妻的。平民都如此,他们皇帝养一个男侍他们也就当没看见。
前朝不关心,可不代表后宫不关心,后宫那些想要争宠宫妃,都要恨死柳青雷了,也不知道她们派了多人天天去盯着他,只等寻了空子给他一下,把他弄死最好。弄不死皇帝不喜欢也很好。现在他要走了,宫妃们简直都要放鞭炮了,她们的皇帝终于要回归后宫了。
这宫妃中要数皇贵妃张氏最为关心皇帝身边的事。
李嘉悠的嫡妻失踪了,他也没封她为皇后。没有皇后的后宫,皇贵妃就最大,刚开始她还很庆幸,幸好皇帝现在喜欢男人,如果他宠幸那个女人她晚上怕是就睡不安稳了。皇帝喜欢一个女人,代表这后宫内又要多几个皇子,又有人要跟她挣皇后的宝座。但如果皇帝喜欢男人,这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她伺候李嘉悠多年,非常熟悉他的脾性,这么多年来他也没对谁长情过,能让一个男人在他寝殿内住了小半年,可见这个男人非常得他心。一个男人拴住了皇帝的心,她这个皇贵妃还是很高兴的,青木国可没有立男后一说。以后等她儿子当了太子,皇帝就必须立她为后。到时候皇后的宝座就白白送到她手里,后宫的那些嫔妃就算挣破头,也是无法撼动她位子的。
不过张贵妃也有她的烦心事,她收到消息说李柏寒在敦良城,开始她没当回事,反正一个失踪的皇子而已,他早就被皇帝遗忘了,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可前两天皇帝突然下旨,封了李柏寒为逍遥王。如果有封地也就罢了,可偏偏他没有封地,她就有些猜不透皇帝想要做什么了。没有封地的皇子是可以住在永安城的,难道皇帝想要传位给他。
这可不行,她的儿子虽不是嫡长子,但也是长子,她现在是皇贵妃,只比皇后差那么一点而已。她是绝对不允许有人撼动她儿子的太子之位。
圣旨前脚下,张贵妃就派了一队人去敦良城,如果李柏寒死在敦良城,就算他是逍遥王又如何,那龙椅他是别想碰一指头。
倒霉的李柏寒就因为李嘉悠的一道圣旨,被张贵妃惦记上了。可李嘉悠的本意是,先给李柏寒封个王,正了他的身份,至于封地他还是想见到他以后问问他的意思。看他喜欢那里,他在给封地。
李嘉悠好心又办了坏事,也不知道李柏寒知道后,会不会拿着锤子来敲敲他父皇的脑袋,问问他是不是柳青雷走的时候,把他的脑子也带走了,以后下圣旨之前多想想,别总是给别人带来无限的麻烦。
这张贵妃刚派人去除掉李柏寒,马上又受到消息柳青雷要走。这得宠的男侍走了,那皇帝以后不是又要往后宫跑。她的得敲打敲打后宫的嫔妃们,想要勾走皇帝的心没那么容易。
把皇帝挡在后宫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送个男侍过去,至于人选,就让她父亲去操心吧。
抱着同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柳青雷走了不到三日,就有人一些年轻漂亮的男孩派去伺候皇帝。本来就很郁闷的李嘉悠见了这些男孩,更为气愤,连续三日上朝都黑着一张脸,这时大臣才知道马屁没拍好,拍马蹄子上了。
相比李嘉悠的郁闷,得到自己舅舅要来消息的沈和熙,这些天倒是很开心。他这边有条不絮的按照他的想法建别院,建蔬菜大棚,没事偶尔吓唬一下那群官员一下,这日子那是无比的滋润啊。
☆、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秋天一步一步,悄无声息的来了,早晚温差越来越大,有时早晨醒来,沈和熙是一点都不想起床,暖和的被窝和早晨冒着冷风练功,简直没可比性。
可李柏寒这人做事向来严谨,说好早晨和沈和熙一起练功,就绝对不会失信与他。
清晨的敦良城还笼在一片薄雾当中,已经在锦澜殿前练了一套童子剑的沈和熙,终于清醒过来,他身穿厚厚的蓝色锦袍,抱着剑站一旁看李柏寒练剑。
天气冷了,李柏寒让人重新做了新衣,找裁缝量身的时候,沈和熙小脑袋一转,给两人做了一套情侣装。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更像亲子装一些,身穿同样款式同样颜色的李柏寒,手拿长剑,身如长虹,一招一式都透着股仙气,沈和熙默默无视掉亲子装,心里想着等自己长大了也会跟李柏寒一样潇洒,到时候两人穿同样的衣服,练同样的剑肯定美呆了。
李柏寒收了剑,一回头见就看见沈和熙抱着剑,在那站着傻笑。
“小熙儿想什么呢,想的这么开心。”李柏寒捏了捏沈和熙胖嘟嘟的小脸,这都几岁了,还只张肉不张个,难道是被他的坏心眼压的。
“寒哥,你说我舅舅这次来会给我带什么东西。”沈和熙蹭了蹭李柏寒温热的手心问道。
他已经接到柳青雷的信,知道他舅舅带了皇上的旨意和赏赐已经在来敦良城的路上。
他舅舅来一趟,肯定不会只带皇上的赏赐,按照他平时对他的照顾,最少也会给他准备一份大礼。
“粮食之类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李柏寒可不是李嘉悠,他想的很周全,既然他知道沈和熙最缺什么,那么柳青雷这个柳家堡的堡主肯定也是知道的。
“我想也是,这敦良城简直就是不毛之地,我真怀疑没有我舅舅的接济,就我拉来的这点粮食,够不够吃到明年下来新粮的时候。”
这王府内可是上百张嘴等着吃饭,还有那些工人,他不让他们去挖矿,全都去帮他盖蔬菜大棚和别院,这工人吃饭和工钱从那里出,当然是他王府,总不能去问刘知府要吧。
想到刘知府,沈和熙很不厚道的笑了,自从上次他来旁敲侧击的觐见过他后,这刘知府很是低调,就算他撤了铁矿,阻了他赚钱,他竟也没在来找。就凭这一点沈和熙就不敢小看他,如果他闹腾,他就有办法治他,但他不动,他也是对他没办法的。
你不动,我不动,沈和熙索性连召见官员的日期无限拖后,先吊着在说。如此一来,整个敦良城内的官员基本上都度日如年,等着他的下文。
可偏偏王爷不如他们意,他就是不见他们,整日里都在山上当监工。
练了一个早晨的剑,两人都是出了一身的臭汗,被这凉风一吹,沈和熙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寒战。
“先去洗个澡别感冒了。”李柏寒随手拿过来一件披风把沈和熙包了一个严实。
“嗯,我现在可不能病,我还要去山上指导工人盖大棚呢。”沈和熙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说道。
“你也别太累了,有些事情交给手下去办就行。”
“没有可用之人啊。”沈和熙感叹道。现在王府内的人,连几个识字的都没几个,能在他身边伺候的小厮,侍卫中也没有可心的。可以说他身边除了一个岩奴在无可用之人。
“会有的,我听说令狐先生就是这两天就到,等他们来了,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这敦良城是你的,你说了算。”
“嗯,他们想要欺我年少门都没有。”青菜之事肯定不可能是曹通判一人所为,他代表的是整个敦良城官员。他们想要压他这个王爷一头,想让他这个王爷当摆设,想都别想。
“我家小熙儿是最聪慧的。”李柏寒笑咪咪的抱着沈和熙往内殿走。
“那是。”被人夸奖的沈和熙脸皮可比城墙厚,得意洋洋的搂着李柏寒的脖子嘴都已经咧到耳根后了。他自己也感觉在对待当地官员事上他很机智。
这些贪官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都忘记这敦良城现在谁做主。
吃了早膳,沈和熙带着岩奴上了山,而李柏寒最近似乎也挺忙,整日不是见不到人,就是在书房呆一整天。沈和熙很不明白,他有多少信件要看,怎么就能在书房坐一天。让他坐一个时辰他都感觉很难熬。
温泉地带已经被彻底清理了一遍,乱石堆和一些树木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小的温泉也被挖开,离着近的几个温泉被连成一个,在这温泉上架起了水车,把各个温泉水引到一起,通过一个铁水管流进温室大棚内。
蔬菜大棚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占地两亩的温室大棚看上去,是一个巨大大的长立方体。三米多高,北面是土墙,剩下三面准备用白晶当墙壁。
大棚最下面用混合土砌起来半米高的围墙,每隔半米有一根木桩,木桩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