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虎臣和张钰宁神想了一会,还是摇摇头,姜明也知道问他们这些问题,真的有的难为他们。但是也没有办法,要想以后合作着顺利,只有让他们服气自己,单单靠一个“国师”的头衔,可是支撑不了多久的。自己必须要拿出点真才实学才行。
    “就目前而言,已经没有多少国土在我们的手里了,四川之地,应该只有合州吧?”姜明用询问的眼光看着张钰问道。张钰点了点头,脸上现出悲伤的颜色。姜明也没有无管他。继续说道:
    “而我中原之地早在高宗皇上之前就已尽失。到如今。也不过只有广州之地。还有片土是我大宋地栖身之处。但也是岌岌可危。一触即溃。所以。现在在我们手里地土地。一点都不能再失去了。否则。背后就是茫茫地大海。再也无我们地容身之地。”
    “所以。我有个建议。从现在起。就要以我们这些人为主要。做事情一定要讲究一个目地来。而我们地目地。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地条件。去打乱蒙古人地部署。不知道我这样说两位明白不明白?”
    看见两个人有所领悟地样子。姜明索性将话说地明白一些。继续道:“首先。我们只要守住钓鱼城。那就会给周围地元军造成一部分地压力。不管大小。也可以给老百姓一个朝廷仍然在抵抗。他们心里就会有希望。有希望了就不会放弃。你们说是吗?”
    郑虎臣和张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姜明又说:“同样地道理。我们在自己地土地上可以建立许多这样地抵抗。比如说广州。兴**。福州。赣州等等很多地方。而我们最不缺少地就是人。而这一点正是蒙古人最缺少地。大家想想。要是除去那些叛国地人。真正在我们国土地蒙古人到底有多少呢?”
    拿起了桌子上地一个杯子放在了一边。道:“张弘范是原金国人;不是正牌地蒙古人吧。”又拿起了一个杯子。继续道:“李恒。是原西夏人。也不是正牌地蒙古人。”
    “吕师夔部。刘整部、刘深部等等都只能说是我大宋叛将。也不是正牌地蒙古人地”说完又拿开了一个杯子。接着道:“算来算去。整个犯我大宋者高级将领只是区区阿里海牙、董文柄、阿喇罕等十数个蒙古人而已。。而在四川有哪些蒙古人呢?”姜明转过头来问张钰道。
    张钰想了一下,回道:“元将旦只儿、刘思敬、千户扎忽带,万户郝扎刺不花还有就是刘整之子刘垓,西川行院枢密副使不花和安西王相李德辉也算是一号人物。说真的,蒙古人还真不多,主要征战的士卒也大部分是我大宋随将领而降的人。蒙古骑兵更是出现的更少。”
    姜明听后笑了一下,道:“其实从临安城破之后,忽必烈将伯颜、阿术、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等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调了回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后方也不安稳。当年忽必烈为了争夺帝位,其实也埋伏了很多隐患,这些隐患,我们是都可以利用的。”然后遂把利用蒲寿庚的事情也讲了一下。
    张钰和郑虎臣不以为然,但是也没有什么反应,国家破败如此。多一些希望总是好的,就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吧。所以二人也没有提什么异议。
    但是讲了这么许多,始终还是没有讲到主要的地方,就是下一步该怎么办。三人陷入了沉默。姜明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看见二人都没有出声,犹豫着对他们说道:“其实,我想把战场分成几个部分,第一,就是合州的钓鱼城,本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的,但是无意遇见老将军,着无疑是天意使然,不知道老将军还有雄心否?”
    “国师但又吩咐,直说无妨,但张某想来是想让老夫去钓鱼城吧?”
    “正是。”由张钰自己说出来,姜明正是求之不得,本来听到郑虎臣说他由于丢失重庆,情绪比较消沉,没有想到恢复的那么快啊。“由张将军镇守钓鱼城,那当然是固若金汤了,张将军只要能守一年的时间,相信形式会有大的转变的。”
    张钰点了点头,听姜明继续道:“张将军不但要守住合州,而且要训练出一只善战的精兵,关于训授的方面,我想找两个人帮你的忙,不知道张将军有没有意见?”心里打着安排全真七子里面两个人在张钰的身边,也不说对张钰不放心,由于在历史中好像王立是被一个女人劝降的。这一点现在说肯定没有人相信,自己派两个人,把关键告诉他们。有他们在现场注意就会好的多了。
    “那样更好了,有国师的加入,我们守钓鱼城更是如虎添翼啊。”张钰高兴的说。
    “而郑大哥,我本来想让你咱们一起去潮州找文大人,但是看来有意见更重要的事情拜托给你!”姜明诚恳的说道。
    郑虎臣听后说道:“什么事情,难不成你还要我去大都刺杀鞑子皇帝不成。这个我可是做不来,其他的国师尽管安排就是。”
    “就是关于陈丞相去占城一事,不知道郑大哥怎么看?”姜明先试探的问了一句。
    “丞相绝不会放下大宋的,他去占城一定是为了找寻一条更为妥当的一种出路。”郑虎臣肯定的说。
    听到郑虎臣那么坚决的语气,姜明笑了,“这个也是我方才刚刚想到的,就是想劳烦郑大哥也去一趟占城,找到丞相,能不能说动安南国王出兵,就看你和丞相的了。如果是可以说动其出兵的话,我想你们能在明年正月之前回来再海上和我们会合。”
    “理所当然,那我就去占城走一趟。但是为什么要在明年正月前回来,早些不行吗?”也不知道郑虎臣是故意装傻缓和气氛,还是真的不明白。这样的反问一句。
    张钰和姜明都笑了,道:“能早些当然更好,但是一定要尽量的掩饰形迹,以免被元军所注意。”
    郑虎臣点头称是。姜明又转过头来对张钰说道:“老将军,在明年之前,我想你们一定要对在四川的元军加紧骚扰,我也知道,四川很穷,元军又对粮食等物控制的非常厉害,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坚守,元军到最后不排除会驱饥民上钓鱼城,来增加我们的负担,但是只要注意好有效进攻和袭扰,以战养战,才是王道。”
    张钰和郑虎臣感到深以为然。
    然后三人有商量了很多关于后续的事情,鸿儿请大家来吃饭的时候,还是意犹未尽。但是暂时只能先吃饭。细节再慢慢的商议。
    晚饭后,姜明并没有再和张钰和郑虎臣一起谈话,由于他们逃了几天,一路上也没有休息好,不顾张钰他的热血沸腾,强要求他们去休息了。
    吩咐船家暂时不要前行,等候通知之后,把全真七子找了过来,部分的透露出下午谈话的内容,最后选出武功较为好的赵无极和公子鹰前去配合张钰守护钓鱼城。
    本来王雪武强烈要求去的,但是姜明坚决不同意,只是在交代好赵无极和公子鹰后,把他拉到了甲板上,长谈了一夜,情绪才慢慢的平复下来,第二天竟然显露出十分兴奋的样子。令大家都很奇怪。
    再一日后,船上人分为四个方向,互别而去,张钰带赵无极、公子鹰和几个手下乘船去仍往前去。郑虎臣在南岸下船之后即消失在大山之中。王雪武在北岸下船,带着张子夏往北而去。剩下的人则随着姜明又找了一条往下游的船,却是原路返回了。

第一第八章 新的想法
    灵机一现的想法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当然也可以改变历史,因为人生就是历史----《姜明回忆录》
    ****************************************************************************************
    又按照原路返了回来,众人也没有说些什么,只是王雪武和张子夏去那里了,姜明一直没有说出来,虽然奇怪,但是全真七子中其他人和姜明也不太熟悉,倒是没有人敢去问出来,只有暗自怂恿鸿儿过来打探消息。
    姜明只是笑而不语,弄的鸿儿也不开心的。回去的时候坐的也是一个商船,船上坐的大部分都是想从海路归国的胡商。为了不引起注意,几个人基本上无事都呆在自己的舱内不出来,一路上倒是十分安全,没有什么人盘查。
    由于是顺水而下,不到七日,就听船家说快到广州了。
    算了一下日子,已经是四月二十七了,姜明暗自叹息了一声,看着远远的已经初见轮廓的广州城,知道什么都晚了,这几日,他在船舱里面一直在苦苦思考。首先思考的就是以后怎么办,再则就是想着自己所学知识有什么可以帮得上这个朝代。所以很少和人说话,只是在一旁拿着毛笔对着一张张纸划来划去的,虽然有些用不惯,但是他只能勉强自己尽量的适应它。
    直到鸿儿过来告诉他已经快到了广州,他才走上甲板,出来透一口气。咋一出来,感觉到阳光特别的刺眼。
    天气已经隐隐露出升温的迹象,但是对于从后世来的他说,相对还是觉得十分凉爽,望着还在远方似曾可以看见的广州城,问问今天的日期,才猛然的记起在五月初一,也就是三天后,就是粤王登基的日子,看来去找现在的粤王已经不可能了,何况回到了朝廷,又能怎么样,连陈宜中和文天祥都被排挤了出去,自己到了那里,还是不会有半点话语权的。
    那就干脆放弃了这种想法,反正他心里已经早有计较。所以当鸿儿问他还要不要进广州城,他果断的摇了摇头,“去潮州吧,去看一下文天祥怎么样了,是不是已经拆开了自己的锦囊,正在笑话自己的胡言乱语呢。”
    心里暗怪自己多心,不过也隐隐担心自己在文天祥心目中的份量。当船离广州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却停了下来,船家告诉大家,广州城正在准备打仗,已经戒严,严禁闲杂人等进城。方才着人去打听消息了,等人回来以后再做打算,姜明知道后,让鸿儿喊王阿强出来,辨认一下现在到那里,好再做计较。
    然后就回船舱,过了一会,王阿强敲门进来告诉他,已经过了鼎湖,现在正停在沙埔村,姜明也不明白在哪,直到王阿强解释了半天才知道已经过了肇庆,到了现在的佛山境界了,想想现在离崖山已经很近了,强制按捺住自己先去崖山等粤王的冲动,继续在船舱里面等着消息。
    到了晚上。船家派人通知说不进广州城了。直接在沿西江一直入海。并劝慰要进广州城地人下船。姜明突然灵机一动。白天地重叠又回到了脑海里:“我要是通知文天祥先到崖山一步。占住崖山。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呢?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地主之谊吧。量张世杰等也没有什么办法再说什么了吧。”
    既然想到这里。马上就写了一封信给文天祥。又让鸿儿现场缝制了一个锦囊。将信放在里面。由于文天祥没有见过王阿强。直接就取出“寸芒剑”出来。一起交给王阿强。让他上岸之后直奔潮州。找到文天祥交给他。并想法催促其带领大军迅速赶来。尽量在五月十五之前赶到崖山来。
    王阿强手里捧着寸芒剑心里激动不已。想想只有不到二十天地时间。就连夜下船动身。直往广州而去。姜明想他是本地人。语言上没有什么障碍。地形也是比较熟悉。所以十分放心。心里也在暗自得意自己能想到这么好地办法。就安心地睡了下来。等待着船到江门镇附近地时间好下船。自己去四周先看一下地形再说。顺便看看与自己在后世时游玩地时间有什么不同。
    一路无话。
    ———————————————————————————————————————
    小皇帝赵昰终于驾崩了。时间是景炎三年。元朝地至元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地时候。从即位至驾崩在位尚未满二年。年龄才十一岁。
    就在这段时间内,杨太后悲伤欲绝。宠爱她的度宗皇帝在四年前死去,现在又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拯救病重的儿子,杨太后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加以看护,而且还不时地焚香跪拜恳求天地。然而种种的努力却丝毫没有得到回报。
    但是悲伤归悲伤,各位大臣们不得不思考拥立继位天子之事。候补者只有一位。也就是度宗皇帝的另外一个儿子、俞修容所生粤王赵昺。年龄八岁。因此众人达成一致,即刻拥立粤王为皇帝。
    杨太后并无异议。因为粤王的母亲也在临安出逃时遇难死了。而她对粤王疼如自己亲生儿子般。杨太后既然是不反对了,那杨亮节也不反对。
    但是开始商议在粤王那里登基的时候,大臣们发生了很大的争执,本来杨太后想着听姜明之言,不要在碙洲长久呆下去,说的要回广州,因为反正粤王也在广州,正好在那里即位,当时得到了以张世杰为首的很多大臣的反对。
    到底是为什么,杨太后心知肚明的,但是也不好直说出来,开始只是一味的拖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