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音虎啸雷鸣一般滚动,压过了涛声,盖过了肆虐的江风声。
    站立船头的程鹏飞,见将士们杀得勇猛,十分兴奋,只是一个劲的羡慕现在宋军的威风,暗自叹息自己没有遇到这么好的时候,现在既然已经投降元朝,事情也就没有办法挽回了,他却是不知道,在整个江浙地区,原来降元的一些将领早就又反了回去,重新宣布为大宋效忠了。
    赤红军的战船和对方重重碰撞了,也被程鹏飞所率领的顺流只穿撞的强烈颠簸起伏了一下,但很快的就稳住了心神。
    这时,程鹏
    现,对方的作战方式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两船对方的士卒跳上自己的船只开始厮杀,而是一手拿着长刀,一手拿着一柄奇形怪状的弩箭。不断的射着一种无羽的钢针。而后就是将其挂在自己的腰间,从后面取出一个圆乎乎的东西,用火折子点燃之后抛掷过来。
    一连串的爆炸声惊醒了程鹏飞,还没有喝敌军刀剑相撞,就已经损失了很多人马。
    尽管他不断地跳腾、退避,但他毕竟还要对付不断射来的弩箭,终于还是被一颗手雷在身边爆炸。一阵剧烈的疼痛,差点使他栽倒。程鹏飞有些愤怒了,怒吼着想将愤恨全都泄在对面战船与正在肆虐着的宋军身上,但是对方就是不给他这个机会,只是用远程的火器杀伤自己的士卒。
    这一边的程鹏飞气坏了,他急想跳上敌船去厮杀。可是船的波动太大,双方的距离变化不定,他无法跳过去。武器上的差距,是他如同跳梁小丑一般可笑。
    太阳升起来了。白昼的光照驱走了晨雾。江面明亮亮的。分明地看到,江面上的两支船队在江中狂奔。逃的在浮动着的破船、死尸中拼命逃;追的也是在浮动着的破船、死尸中拼命追。好一番激烈景象。
    日光,惨白惨白,照在一片汹涌着血水的江面上,照在一片红光闪闪的刀光上,照在一片因愤怒变得十分狰狞了的脸面上,哄起了一片撼动天庭的喊杀声。
    赤红军是胜利之师,有着穷寇的凌厉锐气。尽管程鹏飞再如何的鼓动士气,也不是容易抵挡的。两军初战未久,就已有不少战船翻覆,不少士卒坠尸江面。江水顿时浮出一片新的红晕。
    侯强和诸军长都明白,两军相交,保持最初的锐气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取胜的基础。所以从战争一开始,他们就执刀挺立在船头,像一座大基石似地紧随船队之后,压着阵脚,只准前进,不准后退。这大大激励了士气。
    退到江岸的程鹏飞,已浑身是伤。并没有认败,仍继续督促部下奋战。但终于没能挡住赤红军的锐气,而自己已成重伤,无法亲身战斗了。他只好调转船头上岸。岸边有准备好的马匹,这也是他做的一手准备,上岸之后,随即就和陈奕一起往鄂州方向逃了回去。
    午时分,战争就已经结束了,重创程鹏飞,并缴获了几百艘船只。这场胜利来的也太容易了些,侯强和几位年轻的军长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心道,这还是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吗?
    赤红军到达鄂附近之后,侯强并不忙于展开攻击行动,而是命令炮船对准汉阳城内起了炮攻,顿时长江上空,映红了半边天,滚滚的浓烟遮天蔽日。声音有些震耳欲聋的感觉,这种声势,给汉、鄂两城的元军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威吓。
    当有几炮弹落到了汉阳城几乎中央的位置时,负责汉阳守备的王仪,先交出了汉阳城向赤红军投诚。
    汉阳即失,鄂州就变成孤城了。据守鄂州城的元将张俨然。面对着这样的压力有些心惊了。因重伤逃进城来的程鹏飞,也失却了任何取胜的希望,同意张俨然献城,准备率领自己的军队一道投降。
    这激怒了一些蒙古军将士,当即城中开始火拼起来,冲击鄂州宣抚使衙门,企图阻止程鹏飞和张俨然的投降,这个时候,原来一直不主张投降的守将张山翁带着一群亲兵将他们控制住关押起来,然后再到程鹏飞和张俨然的面前要求献城。
    这时,正是元朝的至元二十年、大宋中兴元年的六月二十三,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赤红军开进了洞庭湖中,到这一刻起,姜明的断流计划算是基本上完成了。
    在这个期间,江南的元军要么被分割成小块,要么就是潭州路进入了陕西四川行省,要么就是通过静江府进入了云南行省。纵然是有小股元军,也在一阵叫喊痛打落水狗的声势中狼狈的四处奔逃。
    唆都、贾居贞、完都和史弼等人,都分别带着万余人的元军进入了陕西四川行省。亦黑迷失进入了云南行省,一时间,上书大都请罪的信使又活动起来,而此刻的忽必烈在做什么呢?半年的时间,元军几乎尽失他们耗费五十年而得来的江南,对于忽必烈的打击肯定是不小的。
    不过就算是姜明,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容易。一切好像是在梦中一般,但是姜明此刻已经来不及分清真假,因为江南的收复,光是善后,就需要太久的时间了。


第一第一百三十章 南北对峙(一)
      
    对着宋朝福建小皇帝的一举一动,忽必烈都看在眼里军准备攻打镇江、江宁的时候,忽必烈就已经关注这个小朝廷想做什么了。
    随着怯薛军探马的层层汇报,终于让他知道了姜明的真实动向,他也不是没有想到过如何去补救这个缺口,但事实上忽必烈也只能有心无力的眼见着事情发生。宋军一攻击就是他的弱点,没有强大的水军,而宋军又没有打算渡江而战,这个结局可想而知了。
    每天晚上,忽必烈对着御案上那层层堆叠的告急奏折,还有兵情禀报,头就隐隐的开始作痛起来,他已经是六十八岁了。自从真金生母弘吉剌氏察必病死。在今年又将弘吉剌氏南必被立为后。他已经没有心情在管理这些烦心的事情了。
    几乎连日居宫不出,也不临朝,凡事都转奏南必皇后再经过梳理送到他这里来。但是仍然是多如牛毛一般。有江南的,有岭北的,还有辽东的。反正没有一个是好消息。
    特别是江南的那个小皇帝,你一下子吃掉那么大块的地方,能消化掉吗?忽必烈在心里有些轻蔑的问着,像是问自己,也像是问在江南的小皇帝。
    是日,忽必烈又到为纪念八思巴圆寂。所建宝藏真身舍利大宰堵波(塔)中想着自己的心事。对于江南的事情,他仍然是没有理会,只是命张弘正退守襄阳、樊城二地,和宋军保持一定的距离。
    河南江北行省的中兴路安府、黄州路、~州路、安庆路、庐州路等,特别是扬州路拉开与长江岸边的距离,用步卒或者骑兵巡视,严防宋军过江。命令唆都、贾居贞、完者都和史弼等人分别从川中寻找地点过江贾居贞和史弼分别在河南江北行省扬州路和安庆路驻防,戴罪立功。
    而唆都和完者都二人却是被发配西北岭北行省处,在伯颜手下从千夫长做起,暂时主要精力放在围剿海都和乃颜的身上,江南之事暂时搁置,忽必烈就不相信,只要北方战事一停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这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刻的一带雄主,已经有了十分厌恶朝政的想法了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力又不想那么快的失去,所以一直在这里坚持着。梦想着恢复往日的荣光。其实就算是远在西北的伯颜,也发来奏报,说是长江沿线不能丢失,一旦给宋军构筑防线的机会么以后再想取之,那就很难了。
    建议忽必烈派遣数支骑大军没有精力压境江南的情况之下,选择合适地点度过长江长江南岸诸地骚扰其城防,不让其防线构成,那么纵然算是过江的骑兵全部殉国么也可以为大元争取一定的时间。
    但是忽必烈有把伯颜地忠告放在心上。每日里不是在深宫之内饮酒作乐、暴饮暴食。就是在书房或者八思巴真身舍利大宰堵波(塔)中想着自己地心事。以至于一向以健壮豪迈著称地大元帝国缔造者蒙古人地大汗忽必烈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因^酒而引起地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
    此时。出了他自己。就也没有人能理解它心里地痛苦了。他最钟爱地妻子察必在至元十八年地去世使忽必烈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
    现在地皇后南必在察必去世后成为忽必烈地正妻。她是察必亲自选定地皇后继任者。
    正因为是这个原因。忽必烈对于南必有着一种无条件地信任。特别是近几年来。从四面八方而来地坏消息几乎击垮了他地信心。所以在相当长地一段时间内。忽必烈很少见人。大臣们不得不通过南必向他呈送报告。而南必则把忽必烈地决定和命令转告给他们。因为忽必烈觉得南必地存在。让他感觉到自己妻子察必依旧在自己身边。
    但是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大臣地不满。前一段时间听说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上封事说。皇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御史台虽然隐匿奏章不敢奏报。但是这些事情怎么能瞒地过他地眼睛呢?
    儿子真金是察必所生地。早已被立为皇太子。是他亲自选定地继承人。他曾精心培养他。以便将来承担大汗和中国皇帝地重任。真金地老师由当时一些最著名地人物担任。他所学习地科目从中国历史到佛教。无所不包。这一切使他完全有能力承担统治帝国地重任。自己为了儿子。连杀了两个大元理财之重臣。阿合马和卢世荣都不能站在太子地阵营上去。
    所以死了也就死了,为
    些大臣们看不到朕对太子的爱护呢?反而在朕最困~想着让朕禅位。朕真的老了吗?
    忽必烈伸手摸了摸脸上因为发胖而紧绷的皮肤,喃喃的自语道。突然一阵酒意上来,随即就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回宫去了。
    在忽必烈刻意的纵容之下,江南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趋势,现在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福建路已经全部在大宋的版图之上,还包含有广南东路和荆湖南路等路的大部分地区也回到了大宋的手中。
    在福州的陆秀夫等人接连向行朝发来文书,示意官员已经不够用了。并主张暂时稳定现在的形势,开始护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了。
    于是一股大规模的官员调动开始了。赤红八军:绝地军、翻羽军、奔宵军、超影军、逾辉军、超光军、腾雾军、扶翼军。分别驻守长江沿岸州县。
    其中绝地军、奔军共守江宁。也就是建康府。然后随之不顾吕文焕的挽留,姜明毅然将皇上行宫按在建康府之中,并同时更名建康府为南京。并以侯强兼知南京,陈虎为南京守备,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南京城防司令的官职。用来负责南京的治安问题。
    同时,调集勇军三万人入京,分守各处要地。翻羽军、超影军驻扎在镇江一带,主要面对扬州之地,同时兼顾从长江入海口处的守护。
    逾辉军守护芜湖、超光军守护池州、军守护江州、扶翼军守护鄂州。同时守护江州的腾雾军负责鄱阳湖的巡视,扶翼军守护鄂州的同时争取兼顾一下洞庭湖水域。这个是关于长江沿线的布置,姜明也只能做到这一地步了。
    另外以赤红军之名,招募步扩充。每军在蕃军的基础上,扩充步卒一万五千人。共计十二万常用步卒,协助守护沿江城市,而赤红水军主要的任务就是巡游江上,不让元军从自己的防卫地段通过。
    另外成立以斥候为主的探营,过江监视扬州、高邮附近的湖泊。庐州路巢湖、安庆菜子湖、大雷池:赤壁洪湖等地。防止元军在这几个地方悄悄的造船。一有情况,赤红水军将不惜一切代价的前往将船厂剿灭。
    而在江南,从开辟明州、福州、泉州、漳州和广州五大造船基地。大批量的制造战船,争取在一年之内,将大宋战船数字恢复到元军南下时的五千艘左右。当然,所配置的火器和船只的装备,在姜明的操作之下,还是以赤红军优先。
    另外,经过陆秀夫等的不懈努力,姜明终于将政事堂扩充至十七人,其中,由陆秀夫、张镇孙、姚良臣、邓光荐、谢~得、张德、赵孟和杨亮节出任。姜明这边由侯强、陈宜中、文天祥、凌震、张钰、吕文焕、陈吊眼和张出任。姜明仍旧是政事堂主事,但是在其自己的提议之下,政事堂主事之人任期为五年,每连任不的超过三届,战时不得超过四届,任期到后,由当时政事堂主事之人发起召集,集合政事堂人重新选举。
    还有就是江南之地的分配情况,为了更好的解决防范责任和发展责任,在江南之地,暂时分为十四府。每一府有政事堂内之人负责管辖。官员任免和补充皆有政事堂分管之人裁决。
    其中,分为广州府、潮州府、韶州府、漳州府、泉州府、福建府、州府、建康府、苏州府、杭州府、骛州府、南昌府、潭州府、鄂州府、徽州府和重庆府等十六个府,府衙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