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王子胜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王子胜重生-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宁国府被现实打倒了,连个主心骨也没有,彻底成了一盘散沙,府里的老人也不出来干事儿,就等着看小主子的笑话。
    就听张怡继续道:“幸好贾大爷知道消息去了宁国府,这才镇住场子。又是迎来送往,又是给府里大大小小的主子请了太医过府,有病的治病,没病的请平安脉,又命人各处报丧。等到奴才走的时候,看贾大爷基本上理顺了个大概。”
    ===========================================================================
    这时候的贾赦正在宁国府的正厅就坐,底下乌压压的站着有头有脸的奴仆,都一脸惶恐的望着贾赦,大气都不敢出,缩着脖子,生怕成了这位贾大爷的出气筒。
    厅外的板子声,已经停下,端隐和端依拉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进来,把人拖到大厅中央,才向贾赦请安,回话道:“按着规矩,陈升对主子不敬,趁乱偷盗主子的财务。赏了四十板子,连同家人一同赶出府中,发卖到煤窑做工,是死契,终身不得赎身。”
    看到下面的奴才各各面色惨白,贾赦满意地点点头,达到了自己要的效果。
    这才放下茶盅,开口道:“这府里,主子永远都是主子。”扫视了一眼,“今天的事儿,我就不追究了。不论是偷奸耍滑的,怠慢客人的,还是更有甚者,直接对主子不敬的。”顿了顿,“明天再有这样的,一律发卖了,横竖这人市儿上不缺奴才。”
    众奴才都跪倒谢罪,直呼“小的该死。”
    贾赦只是道:“来升身为这一府的管家,出了这么大纰漏,居然浑然不知,革半年银米钱,另外记下二十大板,若是再有,两罪并罚。”
    来升往前爬了几步,冲着贾赦磕头谢恩。
    这才把府中众人的名册呈上去,贾赦一一看过,道:“在各主子身边伺候的人不动,不论是少爷小姐,还是姨娘的,仍伺候着,除了平日的事儿,还要细心伺候着衣服茶点。”
    翻开另一页,指着针线房的道:“旁的针线都先停下,紧要的是素服,连夜都做出来,实在是赶不及的,就找出素净的衣裳,把花纹拆了。”
    针线上的管事儿领了对牌,自去了库房领了东西准备。
    又指了平日里迎来送往的,“这时候要比平日忙,都精心一些,该去举哀就去,看着有来吊唁的,就赶忙接进来。”
    指着厨房上的,“每日里准备好各色干果,茶点,备着客人用。另外,记得熬上姜汤,给各处送去,也好去去寒气。”又对小厨房的道:“你家主子都是精贵的人,孝期本就辛苦,多做些汤汤水水的,也好给补一补。”
    又一一分派了,何人管香炷,何人管茶具,何人管接待。定下每日夜间三次巡逻,禁了吃酒赌博等,这才命众人散去。


☆、第108章
    总算是弹压住了底下的众人;贾赦这才松了半口气,转身去了后面,到了贾敷的院子,还没有进去,就有一种寂寞萧索的感觉扑面而来;没有一点儿生气,仿佛不是人住的地方,反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贾赦皱皱眉;心理很是不喜;贾敷今年也不过二十五六;却一副垂暮之年的感觉。
    贾赦进了贾敷的内书房,看到贾敷终于清醒了,身子半靠在蓝湖色缎子面的引枕上,正在丫鬟的服侍下用药,贾赦便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
    等到贾敷用完药,才开口问道:“太医怎么说?”
    旁边的嬷嬷小心赔笑道:“太医说大少爷,这是老毛病了,打胎里带来的精血不足,导致现在气血不足,要慢慢养着,注意调养,急不得。”
    贾赦点点头,又拿来了太医开的方子细细看了,上面无非是开着补中中益气汤,另外加上了柏子仁和酸枣仁两味药。
    这倒是补气升阳的良方,也算是对症下药。
    贾赦捡了紧要的事儿和贾敷说了两件,又叮嘱了一回下人,便离开了。
    出了贾敷的院子,贾赦深吸一口气,努力打起精神来,又去了贾敬的院子。
    这院子总算是像个人住的,还是有几分生气,不是那么压抑。
    一进屋,贾敬居然正歪在榻上,听着常来府里请安的道士讲经文。
    那道士说道:“万物皆是有道,贵府老爷不过是飞升罢了。您不要太伤心了,反而少了老爷的功德。世间疾苦,老爷能早日成仙也是好事。”
    贾敬看到了贾赦进来,才命道士退下,临走的时候还道:“已经命人将《道德经》刊印了五百分,你记得将它供在三清殿上,好散出去。”
    贾赦看着道士出去的背影,微不可查的皱皱眉,便若无其事的说道:“感觉好些了吗?”贾敬点头致谢,“一切都靠堂哥了,府里的事儿,就听堂哥的吩咐,该打还是该杀,都不用顾得几辈子的老脸。”如此咬牙切齿,可见对这帮子奴才的所作所为看在眼中。
    贾赦笑道:“本就是越俎代庖,敬哥不介意就行。”虽然这帮子奴才无法无天,但毕竟是宁国府,还是要和主人通通气的,省的贾敬兄弟二人多心。
    再一个,以贾赦的本心实在是不愿意趟宁国府这趟水,但是又没法子推脱的一干二净,便心软了几分,又看贾敬还是那副摸样,便劝道:“要我说你也该立起来了,毕竟这满府里,能主事儿的就你一个了。”叹道:“你这样,府里这样,想必伯父在天上也不安心。总要为活着的想一想。”
    贾敬道:“这老老小小的一家子,终究是我的事儿。要不然我就能去悟了道法,成仙去了。”
    贾赦实在是觉得贾敬不可理喻,便不再细究,只希望大面上过得去就行。
    贾敬道:“前面的事儿就拜托赦弟了,辛苦些日子。主要是我这身子实在是不好。”
    贾赦安慰几句,也不推辞,便将事情接下来。
    等到从贾敬的院子出来,天已经擦黑了。贾赦顾不上吃饭,先是桌上软轿,将府中四处巡视了一遍,尤其是火烛和门禁,逮住一个吃酒的,也不审问,直接命人将这人捆绑了送到柴房关了。
    又转到去了灵堂查看一番,见守灵的都规矩的,便颔首肯定,这才回了客院,休息一番。
    第二日,知道消息的林申带着两位供奉嬷嬷赶来,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贾赦便放下的将宁国府的后宅之事儿交予两位嬷嬷,不在费心。
    只是专心去应付来祭拜的人,这些人有看笑话的,有来打探虚实的,那个也不好相遇,贾赦只得打叠精神一一周旋,倒是忙的没有时间去想乱七八糟的事儿,也没有时间去哀痛,自己心里的伤口倒是慢慢地愈合了,也不是那么在意旁人的眼神。
    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这才发丧。
    贾赦等到安顿好宁国府这面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都已经五月中旬了。
    按着道理,都可以穿上夏日的衣服,可是知道现在,白日里贾赦都是穿着厚衣服,有时候还会披上披风,抵挡风寒。晚上都要在屋子里多点几个火盆,否者半夜就能冻醒。
    写字的时候,还要写几个便停下,暖暖手,抱一会儿香炉。
    这天气实在是太过反常了,让人有几分害怕,听说已经有大臣上书圣上,来提早防范,今年可能是大灾之年。
    贾赦虽然在守孝期间,朝中的风吹草动,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这一日接到了杨牧的口信,说是要和林如海一同来庄子上看自己,贾赦打心底的高兴,早早命人将东西收拾好了,连客院都归置好。
    三人见面,林如海就急道:“甭客气了,直接去里屋暖和着,这天气真是诡异的厉害。”
    三人便都歪在暖康上,林如海急急忙忙地拿起一盏热茶灌了下去,这才有了几分舒泰,打了一个激灵,“总算是活过来了。”瞟了一眼杨牧,才道:“咱们的‘病西施’可算是好了,要不然贾赦不定急疯了。”
    贾赦也不理会林如海半含酸的话语,只是细细地看着杨牧,感觉这人瘦了好多好多,倒是精神还行。
    贾赦将托盘从丫鬟手中接过来,是一盅子汤,“这是大补的东西,山药枸杞母鸡汤,你用一些。”
    杨牧点点头,慢慢地品一品,才道:“味道不错,正对胃口。”
    贾赦欣慰笑道:“可不是,厨上用慢火炖了三个时辰,最是入味。这鸡可不是一般的母鸡,这可是庄子上养大的乌用鸡,大补的。枸杞也是上进的东西。”
    杨牧点点头,有用了几口。
    旁边林如海见了,“这就是差别待遇吗?这儿还一活人呢!”做出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
    贾赦笑道:“这还不好办,等一会儿给你喝福根,这可不是等闲的人能有的。”
    林如海狠狠地翻了一个白眼,“剩下的就是剩下的,明明是残羹剩菜,还说的好似琼浆玉液一般,这是没见过阁下这么厚脸皮的。”


☆、第109章
    三人一同大笑;连同这些日子的苦闷都被一扫而光。
    笑过之后,林如海才正色道:“前几日,我收到风声,可能北征大军有些了麻烦;估计一时半会儿的难以回师。”
    京师防守虚弱,只有两只部队,很难防止一些突发事件。
    京师里一般有的是五支军队;一支驻扎在京北大营,前一任统领之人正是杨景华;也就是杨牧的祖父;王子胜的外祖父。目前的统领只有两个副职署理,直接由圣上负责。
    第二支则是京南大营,不过也算是被打残了;前统领是太子妃的娘家哥哥。出事儿之后,此人便负荆请罪,以证清白,圣上虽然没有追究,但也不在信任。
    目前由朝中新贵——焦二接手,当然只是有实无名。
    第三支,就是九门提督手里的,目前是在王子胜的父亲管辖之下,负责京城治安。
    第四支,现在也算是无名无实了,就是废太子的羽卫军,不过大部分都死在了圣上的清算中。
    第五支,就是左疯子带领下的北征大军,这也可以说是圣上的嫡系,也是圣上乃至整个朝廷最精锐的部队。
    这样算下来,其实京师也没有多少能用得上的兵丁。
    九门提督手里的就不用说了,也就是看看城门,抓个小贼。真是有大事儿,顶多是一堆炮灰。
    真正成建制的,拉的出来的,只有京北大营了,但是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五千余人。
    但是地方上的藩王手里的私兵,可不止这个数,而且远远不止如此。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藩王们以勤王的名义,进了京城了。并且不只是一个人,都带了不少的兵,封地里也开始厉兵秣马,积极准备粮草。
    就连粤海沿子那里的世家也开始不消停了,蠢蠢欲动。
    现在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北征大军的成败,于圣上的龙椅息息相关。
    要是北征大军能在塞外取得胜利,然后回朝驰援。
    这就是打的一个时间差,只要能赶到藩王们进京之前,把一切都摆平,自然而然地,这些藩王就会俯首称臣。
    杨牧望着窗外的雪,“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都不知道圣上的意思,朝中哪里还有心思去好好干事儿。”
    林如海皱眉道:“圣上最近总是辍朝,听说还封了一位世外之人,口呼‘仙师’,并且已经下旨,命礼部拟出封号,今日礼部呈上了封号,圣上以不够隆重,给驳回了。”
    贾赦奇道:“难不成还能比清虚观的仙师更受到皇室的尊重?”
    林如海答道:“有过之而无不及。最起码封号上是这样。圣上亲自圈定了一个‘正’字,礼部都吵翻天了。”
    要知道“正”这个字,可是历代的清虚观观主方能用的,这也是皇室的一种嘉奖,毕竟当年太祖落难之时,多亏了清虚观道士的搭救,方能保下性命。
    这样一来,也成就了清虚观的地位,可以说在道教之中一呼百应,京城之中但凡是要打醮祈福,稍微排的上号的人家,就一定会来清虚观。就是历代后宫嫔妃,每每得以出宫祈福,也都是来此地,并以此为殊荣。
    打太祖立国到如今也有些年头了,清虚观能经久不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每每朝中站队洗牌,清虚观要么作壁上观,不出手则已,要是一出手,必定会是赢家,人们也戏称清虚观为“潜龙观”。
    就是京城里的世家大族都愿意跟着走,还有的说“跟着走有肉吃”,就是圣上当年继位那么顺利,也有清虚观的一份功劳。
    贾赦问道:“结果呢?”
    林如海两手一摊,“礼部已经吵成一锅粥了,要不是这阶段的事儿多,以那位李大人的秉性,都有去圣上面前哭诉的心。”
    贾赦嗤笑道:“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吧。”朝中各色事情,哪个都比这个重要。
    “问题是圣上对其他的折子都留中不发,也不传朝臣去殿见,就关心这一个事儿,还有传闻说,要为这位仙师建一座塔,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