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辅佐太祖一脉,挑动君臣关系,让王宁安和赵祯拼一个你死我活,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王宁安的脑筋转得极快。

  他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把种种情况推演之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越发自信从容,只要看透了对手的盘算,下一步应付起来,就从容不迫了。

  而且王宁安也想到了,这么大的谋略,显然不是一个陈琳能操纵的。

  之前许多人都在疑惑,大宋想要调兵,需要经过皇帝,政事堂,枢密院,兵部,而且还要瞒过王宁安,还要让地方官吏,边军将领,甘心服从调遣……这未免也太难了,简直更登天一样!

  可事到如今,把他们的谋算看清楚,也就能将背后的神仙猜个七七八八,凭着这帮人的实力,别说调兵了,就算暗中刺杀了赵祯,王宁安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果然是变法越深入,反对的力量就越强!

  而这些反对的人,没有什么不敢干的!

  想到这里,王宁安再看陈琳和沈端,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其实他们也是棋子而已,只是相对大一些。

  王宁安咳嗽了一声,“沈端,你说陈琳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可有什么证据?”

  “有!”沈端道:“王相公,你可以派人去陈琳的住处搜查,他保留着太祖灵位,每三天都要上香供奉,他,他还有一个册子!”

  “什么册子?”王宁安追问道。

  “是谋逆之人的册子!”沈端咬牙切齿道:“上面有许多人,他们都是太祖旧臣,勋贵将门,几十年来,一直想要谋反。”

  王宁安冲着陈琳一笑,“你有什么辩解?”

  陈琳哼了一声,只挤出四个字,“一派胡言!”

  赵祯愤怒扭头,对着曹佾道:“景休,快速查!”

  “遵旨。”

  曹佾领命,带着人直接去了陈琳的住处。

  在那里,曹佾仔细搜查,不放过任何疑点,哪怕连瓷瓶都要砸碎,看看里面藏没藏东西……只是陈琳的住处很简朴,只有两个柜子,什么没有发现,他们又凿开了墙壁,掘开了地砖。

  折腾了几个时辰,曹佾熬得眼圈通红。

  此时距离审案,已经过去了一整天。

  赵祯特别下旨,给王宁安,曹佾,还有其他办案人员,准备了休息的住处,在这种时候,谁又能睡得着。

  王宁安睁大了眼睛,盯着天棚,足足看了一夜。

  任何事情,都有个简单的逻辑,那就是看谁获益最大,通常这个人,就是最有动机的那个。

  辅佐太祖一下,扳倒自己,甚至干掉皇帝,破坏变法……把这一系列的目标连到一起,也就不难猜测了。

  “或许该去找文相公谈谈了!”

  王宁安暗暗想到。

  经过了一夜忙活,曹佾无功而返,在陈琳的住处,什么都没找到。

  曹佾见到王宁安,忍不住抱怨道:“二郎,你说陈琳会不会把名册吞到肚子里,干脆把老东西的肚子割开,好好找找!”

  王宁安忍不住翻白眼。

  “你当肚子是什么啊?保险柜啊?谭宪能干的出来,陈琳可做不出来!”王宁安想了想,“我猜得不错,应该是被陈琳毁了。”

  “毁了?”

  曹佾拉着王宁安的袖子,退到了一旁,神秘兮兮道:“二郎,你说那个册子真的有吗?”

  “难说,不过以陈琳的年纪计算,他从军那会儿,应该有不少太祖旧臣还在,陈琳是好好的边军,为什么要净身入宫?如果是真有图谋,或许也能说得通。”

  曹佾听到这里,脸色更难看了,他压低了声音。

  “二郎,沈端可是说了,上面有许多将门勋贵……你说会不会……”曹佾满脸忧虑,他的祖上曹彬可是开国功臣,而且赵二北伐的时候,曹彬替赵二背了黑锅……曹佾努力回想,在他小时候,家里的很多老人,提起旧事,还很鄙夷太宗皇帝,说他心思阴险,手段毒辣,领兵的本事更差,比起太祖皇帝,差之天地……再有,这些年,陈琳和将门的交情很不错,有些将门被文官欺负了,都走宫里的门路,让老总管帮着说话。

  陈琳也是善门大开,广结善缘。

  “二郎啊!”曹佾的声音都变了,“我,我怎么这么害怕啊!这万一要是查下去,查出什么来,那可是灭门大祸啊!”

  王宁安冷笑着摇头,“都80多年了,现在的将门,谁还对太祖有感情?要相信陛下,心里有数的!”

  正在这时候,赵曙跑出来,叫王宁安进去。

  赵祯的身体很差,却又睡不着,只能靠参汤维持精神,一见王宁安进来,就忍不住唉声叹气。

  “景平,你和朕说说心里话,朕之德薄,莫非天下人都已经抛弃朕了?”赵祯颤抖着手,指了指龙床旁的一摞手抄本,声音悲凉,充满了无奈,“朕让人查过了,果然有不少要恢复太祖一系的文章,究竟想要做什么?”

  


第706章 杀向政事堂

  不得不说,赵二当初做得太过分了,哪怕几十年过去了,身为赵二的孙子,赵祯想起老祖宗的作为,也是满头大汗,心里发虚。

  沈端指出陈琳要帮着太祖一系恢复皇位,哪怕赵祯再不敢相信,也必须要查!

  不知要查陈琳,还要查各种消息,看看究竟有没有苗头,尤其十几年前,当时有人就跳出来,推荐过太祖的后代,要求过继……这类的情况,必须仔细清查,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再替赵大后人摇旗呐喊!

  经过一番查证,陈琳那里没有任何证据。

  可市面上各种手抄本,各种文章,茶馆,酒楼,那些说书唱戏的,还真有不少赞颂赵大的,还有人煞有介事,讲着斧声烛影,说什么皇帝得国不正,应当还政云云……

  放在几年前,这些情况赵祯大可以一笑了之。

  但是在这个当口,皇帝再也忍不了了!

  必须查,一定要查到底,牵连进去的,一个不留!

  赵祯有些神经质了,他觉得凡是和赵大有关系的人,或者说赵大的子孙后代,都不应该放过!

  赵祯一遍遍念叨着:“朕躬德薄,朕躬德薄啊!”

  皇帝语气凄凉,杜鹃啼血,听着心酸。

  可不是吗,三代人,八九十年的皇帝,还赶不上赵大,是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赵祯五味杂陈,一肚子郁闷。

  王宁安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回圣人的话,臣倒是觉得,事情未必如此。”

  “哦?景平,你有什么高见?”

  “陛下,臣以为太祖皇帝驾崩那么多年,当年的旧人,早就作古了。就拿陈琳来说,他还不到80岁,并没有经历过太祖时期,当然了,他的父辈或许还可能忠于太祖,他早年的时候,也可能有些想法,但传到了第三代人,那可就未必了。”

  王宁安当即给赵祯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王家的老家丁王忠,他的哥哥当年跟着王贵作战,侥幸没有殉国,他保护了王贵老将军的尸体,心心念念着大宋,到了第二代,也心念着大宋,并且时常去给坟墓降香。

  但是到了第三代人,他们从小就和契丹人一起生活,他们知道的大宋,就是敌人,他们甚至厌恶宋人的身份和血统。

  他们加入耶律重元的军队,和契丹人一样,梦想着抢掠大宋,发一笔横财,根本不在乎长辈的管教。

  直到后来,大宋光复了幽州,重新进行教育,恢复汉魂,差不多十年下来,才渐渐有了成色,新出生的一代人,从小就念大宋的学堂,说汉话,写汉字,拜汉人祖宗神灵,穿汉家衣服,吃汉家食物……渐渐的,这些人才恢复了曾经的状态。

  根据王宁安的估计,至少要二三十年之后,原本臣服于契丹的一代人,彻底老了,死了,从社会的核心层淘汰掉,幽州才会变得和中原一模一样。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必须靠时间来改变!

  思想观念,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

  “陛下,臣想说圣人御极四十多年,我大宋的子民,多数人穷其一生,只有陛下一个君父,无不把陛下视为天下之主。放眼天下,经历过太祖皇帝统治,对太祖还有感情的,或许都要年过百岁,试问,又有几个?”

  王宁安的这番话,让赵祯心里头好受了不少。

  “景平,照你这么说,既然不是真的怀念太祖皇帝,那为何又有人写文章,表演戏曲,更有陈琳一般的逆贼,想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呢?”

  王宁安满脸为难,欲言又止,赵祯立刻鼓励道:“景平,朕心已经乱了,现在能信任的人,也不过就是你罢了,你还不说实话吗?”

  “这个……臣斗胆言之。”王宁安理了理思绪,然后在说道:“陛下,臣以为所谓恢复太祖一系皇位,不过是个借口,或者说,只是为了他们的行动,增加一点说服力而已!”

  赵祯蹙着眉头,又问道:“那景平以为,他们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

  “反对变法!”王宁安轻轻吐出了四个字,便不再多话。

  倒是赵祯,却陷入了沉思。

  聪明不过帝王。

  赵祯思索了半晌,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不得不说,随着吏治改革,一大批旧派老臣都被赶走了。

  如今的政事堂,包括京中地方官吏,多数都是新派官员,主张变法的力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正因为如此,在赵祯的心里,也对变法派领袖王宁安产生了怀疑和忌惮,这也就是整件事情的根源!

  但是此刻的赵祯,却发现自己错了。

  所谓的变法派,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而旧派官僚士绅,他们的力量,依旧足以撼动整个大宋。

  赵祯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当年赵大问赵普的一个问题,赵大问天下什么最大?赵普没有回答皇帝最大,而是说要去思考,过了一天,赵普告诉赵大,说道理最大!

  赵祯也在问自己,这朝廷,什么最大?

  是皇帝最大吗?

  不是!

  是规矩!

  是立国百年,延续下来的规矩,是千年道统传承,一代代人杰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案例。譬如说,皇帝要祭天,立刻礼部就会把历代的祭天程序找出来,斟酌损益之后,皇帝照着办就是了。

  皇帝想要立太子,立刻就有人出来,拿出历代的掌故,是立嫡,立长,立贤,他们都有一堆说话,你要是没儿子,拖延日久,不立太子,这帮人也会跳出来,打着什么祖宗江山,社稷为重的旗号,逼着你过继宗室子弟,继承大统!

  对外用兵,对内施政,甚至是任用臣子,全都有一套规矩,如果臣子们的看法一致,基本上没皇帝什么事,只有当臣子看法不同的时候,才需要皇帝站出来裁决。

  ……

  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一点,当前朝廷的规矩,历代的法度,还是偏向旧派官员的,毕竟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前辈订立的!

  如今看起来变法派充斥朝廷,势力雄厚,那是因为出了王宁安这个异类,加上一个不敬天,不畏祖的王安石,二王辅佐,加上皇帝的意志,才让变法顺利往下推。

  如果这三方,稍微出现一点问题。

  皇帝改主意了,王安石倒台了,或者王宁安被排挤,那些被压制的旧派官员,就会立刻反扑,摧毁变法,重新夺回大权。

  丝毫不要怀疑他们的力量!

  在历史上,王安石和神宗的结盟,不就是如此吗!

  相比之下,二王和赵祯的结盟,只不过比历史上更加强大而已,远远没有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地步。

  想通了这些之后,赵祯突然变得惭愧起来,他甚至不太敢看王宁安。

  变法远远没有成功,人家旧派官员,随便出了一招,用陈琳设计,就葬送了十万人马,差点毁了西北大局,也差点让君臣翻脸!

  赵祯啊赵祯,你有什么自傲的本钱?

  变法远没有成功,天下远远没有太平大治,中兴没有完成,还有那么多虎狼环视,内忧外患,还必须要贤臣辅佐。

  这时候和王宁安闹翻了,简直是自毁长城。

  哪怕赢了又如何?

  变法只会迅速失败,大宋又会回到原来的老样子,甚至更加不如!

  人亡政息,这个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赵祯相比起一般的皇帝,他还是很有大局观,又很想建功立业,真正中兴大宋……经过了这一番的反思,他对王宁安的猜忌化解了大半。

  当然了,身为一个帝王,怀疑是他的本能,只是赵祯重新清醒了。

  他和王宁安,还需要联盟,还需要一起对付庞大的守旧派,千万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