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将门-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面之后,老范呵呵一笑,“二郎,你当老夫为何要到京城?真是给你小子祝贺婚礼?老夫能不知道,朝廷上有多少人怕我?实在是不能不来,天赐良机,若是错过了,就再也拿不回来燕云了……”

  青史尽成灰说

  可怜可怜没有假期的人吧……呜呜……打赏票票啊!


第328章 消失的国度

  

  范仲淹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他不会为了任何人跑到京城,包括他自己在内,更遑论王宁安!

  他驾临京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劝说赵祯,把眼光放在燕云故土上面,因为机会真的来了!

  几年前王宁安鼓吹用经济手段软化辽国,腐蚀最强大的敌人,大家伙只是姑且听之,能推行下去,也不是觉得他高瞻远瞩,而是想要赚一点钱花。

  可是几年下来,一些聪明人已经看出了端倪,尤其是范仲淹,老先生拥有最顶尖儿的头脑,又每天盯着平县,盯着榷场,老范真的发现不一样了。

  辽国每年通过平县,输入的羊就有上百万只,牛也有5万头之多。

  平县的农田全部实现了牛耕,邻近的河北、山东等地,也到平县购买耕牛,市面上鲜嫩的羊肉,比起猪肉还要便宜,就算牛肉也不是禁品,每天都有一些配额,可以拿到市面上销售。

  肉类摄入的增加,明显的一点,就是平县百姓的身高大幅度提上来。

  尤其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他们长身体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平县经济腾飞,肉类充足,每天都能吃到优质蛋白,这些年轻人就跟六七月的高粱,看着往上蹿,还没成年,就比他们的父辈高出了一大截。

  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貌,平县人身体提升的背后,是辽国经济快速转型,从原始的农牧渔猎,向商品化的畜牧业发展。

  辽国的贵胄大量圈占土地,没命地养殖牛羊,出口羊毛,羊皮,牛肉,奶粉……赚到的巨资,换成精致的红木家具,色彩绚丽的丝绸刺绣,价比黄金的名贵茶叶,从野蛮走进了文明,辽国人最喜欢的东西就是白糖。

  喝茶加白糖,炖肉加糖,糕点加糖,没事的时候,零食还是糖!

  皇佑四年,光是从岭南就来了100艘装糖的船只,全都卖给了辽国人……范仲淹每天关注市面上的牛羊肉价格,看着丝绸和白糖的销售,他渐渐能推算出辽国牧场扩张的速度,甚至能估算出辽国拥有的牛羊数量。

  从皇佑二年算起,辽国光是在燕云十六州,牧场就增加了三倍,出口到大宋的牛羊提升了五倍之多!

  牧场扩张的速度,跟不上市场的扩张,那些贵胄就毫不犹豫削减战马的数量,甚至把马匹转手卖给了大宋,专心养殖牛羊。

  虽然辽国明令禁止出口战马,但是只要有心,就有小门可钻,根据宋辽协议,辽国可以出口一些驮马,还有年老体衰的马匹,充当肉食。

  很多人就钻了空子,把不到五岁的马当成了老马卖给大宋。

  范仲淹统计过,平县市面上,从事运输的马车足有上万驾之多!各种驮马超过三万匹。

  野狼谷马场有多大的地方,能一口气拿出八万匹马给朝廷,还能支撑平县的消耗?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宁安不愿意承认,范仲淹也没必要点破,占了便宜心里有就是了,这几年的功夫,光是燕云十六州,辽国的战马就要减少三成……

  种种迹象都表明辽国确实出了问题!

  五十年的封锁限制,没有打垮辽国,可是开放贸易,不过三年,辽国就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他们每天都在变弱,只要维持这个趋势,拿回燕云,不再是痴心妄想!

  正是因为这些,范仲淹才不惜拖着老朽的身躯,重新出山,他已经将自己观察到的告诉了赵祯。

  “二郎,你当初的设想是对的,而且辽国堕落之快,超出了老夫的预计,虽然暂时未必是拿下燕云的机会,但是却要着手准备,必须拿下燕云!大宋等不起了!”

  范仲淹不是危言耸听,大宋是历代最富庶的,可也是历代最穷苦的,多达七成的财政收入,都用在了养兵上面,还战战兢兢,不得安宁。

  归根到底,就是失去了燕云屏障。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假如嘉峪关、古北口、喜峰口、九门口,山海关……这些天险都在大宋的手里,每处只要安排几千人,游牧骑兵就很难突破,绕关而过,能深入一两百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对中原的富庶地区,几乎没什么影响。

  可眼下呢,一道险关都没有,哪怕屯兵百万,也让人夜不能寐。

  哪怕王宁安弄出了裁军的好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唯有拿回燕云,把养兵的费用降下来,只要降到五成一下,大宋每年能动用的钱就翻了一倍,整盘棋就活了。

  如果再拖下去,早晚有一天,大宋会像黄河那样,在某个薄弱的地方,大堤崩塌,洪水滔天……将一切的繁华淹没。

  老范已经看到了这一步,以往他想推动庆历新政失败了,既然从内部改革做不了,那就把燕云拿下来,然后再进行变法……

  范仲淹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二郎,你有什么看法,老夫洗耳恭听。”

  王宁安拱手道:“范相公所虑极是,晚生也是这个想法,尤其难得,陛下正在盛年,有心图强,而辽国皇帝体弱多病,命不久矣。辽主在几年之内去世,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必然有一场争夺,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拿回燕云,是再合适不过了。”

  “范相公所说,要进行布局,十分有道理,我们的军力或许在几年的功夫,未必能赶得上辽国,但是我们手上有贸易这件武器,足以把辽国弄得七荤八素了”

  范仲淹笑道:“论起经济手段,二郎的本事天下无双,老夫也是想和你讨教,有什么主意?”

  “和辽国的贸易还是要扩大,促使他们快速转变经济模式。另外我们应该两手准备,扶持辽国境内的部落和牧民,鼓动他们反对辽国。我听说有很多辽国牧民都跑到了大宋境内讨生活,这帮人可是不错的工具!”

  范仲淹犹豫了一下,“二郎,光是靠这些人,未必能推翻辽国吧?”

  “那当然不行。”王宁安笑道:“不过却能让辽国的人马疲于奔命,最好弄得辽国境内到处烽火,原本燕云十六州,是他们的粮仓,钱库,我们把这块变成他们的火药桶,伤心地,最好让辽国征收的赋税,还不够镇压百姓的,那样他们就会主动吐出燕云了。”

  王宁安说完,也哑然失笑。

  显然,他太过想当然了,辽国据有燕云上百年,早就通过持续经营,把这里变成了他们的国土。

  几十年前,赵二尚且没法号召燕云的汉人支持他们,几十年过去,那就更做不到了。

  当总归思路有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不管怎么说,那一万多从辽国逃出来的人,价值不低,轻易不能还给辽国。

  范仲淹想了想,又拍了一下脑门,“二郎,有件事老夫居然给忘了,果然上了年岁,脑子就跟不上了。”

  范仲淹道:“这次从辽国逃出来的人当中,有个叫大熊的,出身很不一般。”

  “大熊?”

  王宁安表示不解。

  范仲淹耐心介绍,原来这个人姓大,名熊,他是大氏的人!

  “还有大这个姓啊?”

  范仲淹笑道:“怎么没有,渤海国的开国君主就叫大祚荣。”

  “好像有这么个人……大熊和他有什么关系?”

  “大熊是大祚荣的后人,也就是渤海国的王族后裔!”

  王宁安愣了一下,哑然失笑:“范相公,渤海国都灭了一百多年了,上哪又冒出一个国王后裔,我看多半是骗人的,什么大熊狗熊,根本就是个骗子!”

  范仲淹摇头道:“老夫以为未必,他现在人就在平县,曾布审问过了,他手上有渤海国的玉玺,而且把渤海国的历史说的如数家珍,他还提到了,当年太宗皇帝曾经给他们下旨,让他们起兵反抗契丹,这些事情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王宁安更加不相信,他上辈子码字,没少杜撰王子复仇记什么的,有玉玺就是渤海国的后人?

  没准他的玉玺是在破烂市儿买来的,至于一些过去的故事,总有地方能查到,实在不行,就脑补一些,半真半假,足够唬人了。

  见王宁安十分鄙视,范仲淹也叹口气,“老夫本想着借助渤海国王室的名义,号召旧部,起兵反抗辽国,我们正好顺势拿回燕云,现在看起来,是老夫一厢情愿了。”

  王宁安露出思索之色,“范相公,晚生觉得或许可用,只是一时没有思路,容我仔细想想。”

  “那也好。”

  从欧阳修府邸出来,王宁安直接回到了家中,他把辽国的地图找了出来,然后又翻出了一张唐代的旧图。

  所谓渤海国,大约就是后世东三省的位置,向北一直延伸到外兴安岭一带,方圆五千里,拥有人丁300万,号称海东盛国。

  唐代的时候,渤海立国,成为大唐的藩属之一,几百年间,大唐和渤海冲突不多,总体上和平兴旺,后来大唐灭亡,契丹兴起,灭了渤海国,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其实渤海国也没有一下子就完蛋,还曾更名东丹国,存在过一段时间,再之后,渤海的遗民也曾经几次反抗辽国,但是都被残忍镇压。

  直到雍熙北伐的时候,赵二还想着联合渤海国遗民,一起对付契丹,奈何那时候渤海国已经不成气候了,据说残余的势力逃到了高丽,赵二的北伐根本没有得到渤海国的帮助,就惨淡收场。

  现在冒出了一个渤海国王室后人,又能有什么用?

  王宁安摇摇头,转身就要走,突然他看到了地图最下面,邻近大海的一点!那不是他们家的长生岛吗!

  渤海国,长生岛……王宁安的脑袋瞬间炸开,他有主意了!

  青史尽成灰说

  那啥……过12点就能投保底儿月票了……200票加更,不见不散哦……


第329章 铁板一块


  长生岛能干什么?

  当年三伯落难,跑到了长生岛,后来那里成为王宁安向辽国的女真诸部走私的桥头堡,再后来白氏把琉璃作坊放在了长生岛……一个荒蛮的岛屿,已经有了两三千人,有码头,有农田,有作坊,有商铺,俨然海上的小王国。

  辽国很庞大,可人口有限,狭窄的辽东半岛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更何况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屿,麻木的辽国人还没有注意到那里!

  可是王宁安想到了,他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构想。

  长生岛曾经是渤海国的故土,如果扶持渤海国的后裔,拿下辽东半岛,重建渤海国,就能斩断辽国一条臂膀,在他们后院烧起一把大火!

  他在地图上画来画去,越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只要重建了渤海国,就可以向东影响高丽和倭国。

  要知道在几十年前,契丹征讨高丽,把高丽杀得七零八落,双方的仇恨一点不比宋辽来的小,只是高丽打不过契丹,只能臣服而已。

  如果把渤海国弄出来,向东就可以吸收高丽和倭国的力量,组成反对辽国的大联盟!

  辽国动不动就宣称二十万铁骑,如果东边闹起来,至少能牵制十万铁骑,这样的话,大宋面对的燕云压力就小了一半。

  光复燕云,其实真正困难的是打下来如何守卫,毕竟辽国是一头狼,燕云就是他们的温柔乡,燕云在手,还能抓得住辽国,如果燕云丢了,辽国跟大宋玩起野战,燕云的防御工事修不起来,是很难应付辽国的铁骑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那位名声很不好的童贯就曾拿回来燕云十六州,可是没过多久,金兵南下,不但燕云得而复失,连汴京还有两个皇帝都丢了,是为靖康之耻!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多了一个渤海国,拖住金兵三五年的光景,给大宋充足时间,重修长城防线,就算金兵再厉害,不过是几万人而已,能越过层层防线,杀到汴京吗?

  王宁安一直很困惑的就是打燕云容易,守燕云困难,最主要的是有一个足够的缓冲期。

  以往总是没有主意,谁能想到,其实主意就在手边!

  就在长生岛,就在渤海国!

  通了,全都通了!

  王宁安甚至有种便秘半个月,一朝通畅的爽快感!

  只要在辽东半岛落下一子,这盘棋局就活了!

  王宁安非常兴奋,他急匆匆又去拜会范仲淹,把自己的设想和老范沟通了,恰巧欧阳修也在,他们又把晏殊和梅尧臣找过来,集合五个人的智慧,反复推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