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妙伊到坤宁宫的时候,正是齐妃与皇后商量事宜。
她也是之前才听说这位齐妃李氏的,生了三子一女,只夭折一个儿子,其他孩子都很健康,是个很有福气的女子。
董鄂妙伊上前给两人请安,只暗中打量齐妃,容貌中上,但是肯定比不上年贵妃,但是看着倒是很亲和。
董鄂妙伊这才看向皇后,才发现皇后的精神并不好,虽然还是如之前那般端庄威严,但是眼神有些憔悴,似乎再努力支撑着副头面,而且也老多了……
董鄂妙伊叹口气,这皇后可不是这么好当的。
她与皇后算是稍微有点交情,而这点交情,正好在弘晖上面。
齐妃是个很快看眼色的人,早早先退出去了,只留下她和皇后。
皇后笑道:“不必这样拘束。”
董鄂妙伊笑道:“是。”又道:“娘娘也要保重身体。”
皇后笑眯眯的点点头,又道:“之前的事多亏了你,这个时候才郑重的向九弟妹道谢。”
董鄂妙伊连忙站起来,道:“臣妇并不知道之前什么事,还请皇后娘娘明示。”
皇后无奈摇摇头,知道董鄂妙伊这是担心她是试探,这不过是她心里话,尤其是前两年,她收到弘晖的画像,更是高兴,弘晖已经那么大了,要是再她身边长大多好啊……
皇后回过神来,不再提这事,道:“是这样的,皇上之前和本宫说有意重建翻译科,打算找几名老师,听说你家有不错的老师。”
董鄂妙伊想了下,疑惑的道:“臣妇听说翻译科专为八旗学习满文、蒙文与汉文翻译者而设……”她府上的老师都是传教士,是教洋文的。
翻译科顺治八年首次举行,后几开几停……
皇后笑道:“正是,皇上说这次也要加入洋文,但是至于都有哪些洋文,还在商量,所以本宫这边和你通个气。”
其实,这是让胤禟先上折子的意思。
皇上现在百废待兴,但是毕竟三年内子不改父制,且大多数兄弟都似乎不愿意投靠,只闷在府里,这不是皇上想看见的,因此皇上想先让一个兄弟蹦出来了,其实老五、老七、十三都可以,但是前二人太闷,后者太年轻,就老九以前和老八关系也不错,他先带头比较好。
董鄂妙伊心中并不是特别明白,但是也猜测和朝廷有关,只回道:“臣妇回去和九爷说一声。”
皇后点点头,张嘴想说什么,顿了下,还是没有说出口,但是这却让董鄂妙伊担忧,不知道还有什么事。
这时候有太监回禀:“隆科多侧福晋李四儿求见。”
皇后冷笑了下,道:“不见。”这隆科多虽有从龙之功,但是这李四儿实在可恶,尤其是还敢拿弘晖的画像当筹码……
最重要的是李四儿已经知道弘晖还活着的事,早晚得收拾她。
皇后又对董鄂妙伊道:“过年府上挺忙的,就不留你了。”
董鄂妙伊这才退下,正好与外面生气的李四儿相遇。
李四儿强壮镇定,笑了下,道:“之前给皇后来请安着,又去了贵妃那里,要出宫了,这才又来坤宁宫。”
董鄂妙伊只点了下头,根本不理会李四儿,转身走了。
若非之前四爷说他要亲自收拾李四儿,李四儿现在根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虽然隆科多有从龙之功,但是将来说不定也落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李四儿见董鄂妙伊这个样子,只恨的咬了咬牙,也出宫了。
正月十六,为给八旗子弟以进身之阶,雍正帝下令恢复,重设翻译科,应试者以八旗士子为限,考满文翻译者,以满文译汉文,或以满文作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士子均可参加;考蒙文翻译者,只以蒙文译满文,只限蒙古人参加。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不过是为八旗士子出身做阶梯罢了。
董鄂妙伊与胤禟没有想到这旨意会发布的这么早,而且也没有提洋文的事,看来这是等着胤禟上折子呢。
胤禟听董鄂妙伊说这事后,心中是全力赞同的,但是他心中多少有些纠结,一种不明的情绪,好像不像被皇上所用,可是也不全是……
皇上这么快的下圣旨,应该也是等着他投诚呢。
胤禟想来想去,也只能写折子,三天后上折子,提出翻译科中也可以设洋文翻译,可先设俄语、英语、法语、德语四种。
没想到的是,这折子一上去,几乎大半个朝廷都反对,说胤禟重洋内外,里通外国等等。
连胤禟都惊讶,他这是招谁惹谁了?莫非这是皇上给他下的套?要治他的罪?
这事渐渐的闹得居然重提禁海,闭关锁国,还有说要把那些传教士都赶出大清,说他们参与大清内政。
这样连皇上都开始是不是背后有人推动这件事,再这样下去,说不得会有人说出弘晖的事……他才登记,不稳,若是给别人个机会……怕是又要乱一段时间。
皇上倒是不后悔暗示胤禟上这个折子,他正好把后面的人给揪出来。
一查,这背后自然有八贝勒的影子。
皇上只冷笑了下,最后只咱准俄语进入翻译科,也只限八旗子弟。
这些朝臣明白皇上无心闭关锁国,便也作罢。
不过,这倒是引起其他传教士的不满,为何没有本国的语言?纷纷写信回过,要求使团拜访大清……不过这些就是以后的事了。
胤禟现在却有事忙了,手上的生意他暂时无心顾及,待到世道平稳了再说吧,还是研究着翻译科的事,虽然只加入了俄语,但是胤禟还是很高兴的,他在细细的设定制度,如需要多少学生多少老师,怎么考核等等。
而且还要寻访俄国的书籍,主要是供学习。
还有他也在准备怎么英法德三国的语言加入,他这几年发现这三国发展的最快,以后总会用到着。
想到这三国,胤禟不知怎么的想到了鸦片,自从高竹死后,先皇就不再向他要过鸦片,但是他手上囤积了不少鸦片,安妮夫人那里更是每年送来鸦片,也不曾要过他银子。
这些鸦片怎么办?
烧掉?
那么以后还有鸦片怎么办?
胤禟无奈,又向皇上写了道密折,询问鸦片如何禁。
当年先皇以鸦片做药引皇上是知道一点的,毕竟有高竹在,而先皇临终前也一直嘱咐,要禁鸦片……
皇上只将这折子压下来,什么也没有说。
胤禟正想着怎么将英法德三语弄到翻译科中,这事也得徐徐图之,便一个一个弄进来也好,但是什么理由呢?想的绞尽脑汁。
董鄂妙伊推门进来,这书房,从来都不是她的禁地,胤禟已经习惯她进来送饭。
果然,胤禟见董鄂妙伊进来,脸上带着笑意,道:“正想着你做了什么好吃的呢,就把饭送过来了。”
董鄂妙伊笑着把饭菜端出来,道:“没想到爷比以前更忙了。”说完瞟了眼桌上的东西,笑道:“还以为爷忙生意上的事呢。”
胤禟尝了口白斩鸡,真是好吃,虽说先皇驾崩后他们守孝按规定是要吃素的,不过大家在家中,谁还管你吃什么?只要别油光满面就成。
但是胤禟在宫中那几日也跟着吃了几天素。
胤禟听董鄂妙伊这么说,笑道:“这可是大事,比做生意重要很多。”
董鄂妙伊顿了下,道:“爷是不是不准备走了?”
胤禟一愣,闷头又吃了一口菜,却突然觉得没有什么味道了,道:“便是走,也要准备几年,不是现在的。”
董鄂妙伊道:“我知道的爷,我想,如果爷喜欢干这些,便一直干下去也是很好的。”
胤禟没有心情吃饭了,对董鄂妙伊道:“你怎么想起说这些了?”
董鄂妙伊叹道:“前几日入宫,看到宜妃娘娘,瘦了很多,五哥看着也老了很多……这里终归是咱们的家,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带走的。”
胤禟一时沉默道:“这事以后再说,便是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看看情形再说吧。”
董鄂妙伊点头,道:“我知道爷心底也是不想走的,最少不想逃走。”
胤禟是皇子,大清的皇子,并不是在意失去这些地位,而是或许这代表了一种尊严吧。
☆、195收养女而论离别
董鄂妙伊突然说这些不是没有缘由的,自从胤禟说带她去广州后,她不是没有高兴过,她兴奋。
但是,这满府的人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她知道有的时候得到一些什么就要放弃什么,但是放弃这些信任他们的人,她不想放弃。
或许有的时候总该坚持什么。
事实上,胤禟也是不想放下这些的,放不下的不是那些生意,而是这些年在朝廷上的努力,在禁海时的努力,还有洋人贸易法,还有俄国大使来时做的努力,这些,胤禟不会想放弃的。
现在胤禟在研究翻译科的事,他一直都希望大清与洋人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
胤禟静静的没有说话,或许在思考。
过了好一会,胤禟才道:“如果面临危险的话,那个时候会走么?”
董鄂妙伊愣住,是的,就是因为现在没有危险,所以她才想留下。
董鄂妙伊道:“爷,那么你呢?”
爷会走么?
胤禟想了下,道:“爷会把你送走的,不会让你有事的。”如果不是董鄂妙伊询问,或许他还在想着远走他乡,但是现在真的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胤禟明白,自己是不想走的。
那么面对危险呢?
胤禟猜测,或许也不会走吧,他是皇子,就要有皇子的尊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董鄂妙伊笑道:“爷在哪,我就在哪,爷送不走我。”
胤禟笑着摇摇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话虽然这说,他还是会创造可以随时离开的条件,免得真有个万一……
这事便先这样定下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四月十九日,皇上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改业为良民。在削除山、陕乐户的同时,还命令豁除京中教坊司乐户,另选精通音乐的良人充当教坊司乐工,从事演奏。从此,教坊司的乐人改变了籍属,成为良人的正式职业。
六月,皇上发现有的太监在打扫时,拿着笤帚从宝座前昂头而过,丝毫没有敬畏之意,于是定下规矩,凡有御座地方,太监要以恭敬之心,急走过去。八月十三日又申明太监接待朝臣的礼节:诸王大臣官员进入大内,坐着的太监必须起身站立,正在行走的要躲避让路,不许光头脱帽,也不许斜倚踞坐。九月,定太监品级,总管太监四品,副总管六品,随侍首领七品,宫殿首领八品。
胤禟私底下都忍不住对胤俄道:“四哥当真是……”说着伸出大拇指。
胤俄有些瘦了,但是还是很壮,道:“这位子果然不是谁都能坐的。”
胤禟只拍了拍胤俄的肩膀没有说什么花。
现在皇上只任用了几个年纪小的兄弟,年纪长的,就只有七皇子胤佑为多罗亲王,八爷也得了个廉亲王,颇有讽刺意味。
他们这些不上不下的兄弟则闲在家中,都不敢轻举妄动。
没想到正这样说着,皇上便下圣旨,召见恒亲王允棋(五爷)、淳亲王允佑(七爷)、敦郡王允俄(老十)、九贝子允禟。
他们的名字在正月里,皇上便下旨改了。
只两人偶尔私底下还做以前称呼。
不过胤禟这爵位也忒低了,混在里头他自己都嫌丢人。
胤禟一听,连忙让老十更衣,老十虽然已经不在意皇位了,但是也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冷面四哥,若不是这些日子皇上做的事还算靠谱,老十更没啥好脸色。
胤禟就怕老十犯起倔来,顶撞皇上,忙劝了不少。
老十无奈,只得道:“九哥放心,我又不是傻子,还不知道为自己着想么?倒是九哥,还是赶紧回去换衣服吧,别耽搁了。”
也不知道皇上突然召他们入宫是干什么,又偏偏是他们四个,互相都不挨着。
待到胤禟、老十入宫后,才明白,原来皇上是要收养女了,说起来皇上现在就一个女儿,便是齐妃所生,而且已经嫁人了,将来若是需要扶蒙,还是要靠他们这些兄弟家的闺女。
他们四个心里自然是不愿意将女儿送去蒙古的,但是皇家的闺女不都如此么?好在现在做了皇上的养女,倒是比之前身份高些,也只能将自己闺女送进去了。
而且皇上也有拉拢的意思。
得,不但赔了个闺女,还得记得皇上的恩。
这次选的这几个闺女年纪都有些大了,十五六岁,尤其是胤禟家的二格格,年纪更大,怕是明年就得出嫁,入宫都吃不了两年饭。
皇上好算计。
皇上见几人面上没有不满,都高兴的应下来,他自然也高兴,还赏了饭,叙兄弟情,这才放几人出去,只先留了胤禟。
皇上直接问道:“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