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7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仍獾揭徽竺土业呐诨鸫蚧鳎稣蟮丶负醵急槐ㄋ哺牵ㄖ募蛞渍兀脖徽ㄋ硕啻Γ谝慌谡蟮厣献急赣街谢牧勘脖徽烁雎浠魉郎宋奘荒芊追紫蚝笸巳ァ

  等炮火轰击了近二十分钟之后,中华军才开始向清朝联军的阵地发动地面进攻,因为联军阵地的防线基本都被摧毁,因此中华军并未费力,就杀进了清日联军的阵地中。双方立刻展开了混战。

  展开了白刃战之后,清军到是还可以抵挡一阵,但朝鲜士兵却完全不是中华军的对手,被杀得连连后退,死伤一片,结果双方接战没有多长时间,就有朝鲜士兵开始逃跑了。而在这方面棒子也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团队精神,赶快就变成了全军溃败。

  而朝鲜军队的溃败也影响到了不少清兵的情绪,也开始败退,连瓦达克也遏制不住。结果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清朝联军全军溃败,放弃了阵地。这时中华军又出动骑兵师追击,战斗的经过和上一次几乎如出一撤,清朝联军同样被杀得一败涂地。

  但清朝联军是一直受阻于辛庄营乡,并没有攻出太远的距离,因此很快就都退回邯郸城里去了。但尽管如此,这一阵还是被中华军歼灭了一万余人,另外又俘虏了六千余人,加上以前战斗的损失,西路军的损失也达到了二万七千余人,接近了半数。

  而周少桓和童大勇在击败了西路的清朝联军之后,立刻汇同驻守彰德府的一个新编师,集合了超过五万的兵力,向邯郸发动了进攻。这也表示豫北战场的中华军在经过了近半个月的防守之后,也开始主动向清廷发动进功了。

  邯郸是属于河北广平府的范围,是河北南部的门户城市,陆路有纵横两条官道在邯郸交叉,纵向可以直流北京,横向连接山东、山西,而水路又有漳河、釡阳河、洺河等河流,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攻下了邯郸,中华军不仅可以将势力扩张到河北省的范围,而且还能北望京师,西窥山西,为以后进军直捣京师,打下一个基础。

  瓦达克当然知道邯郸的重要,因此也在城中加强守卫,只是河北地区一向都不是南北交战的主战场,因此邯郸的城防也一直没有得到加强,而现在再动手加强城防,己经来不及万。虽然现在邯郸的清朝联军还有三万三千多人,但瓦达克知道,朝鲜军队根本不堪一战,能够抵挡中华军进攻的,只能靠自己手下的一万五千多清军。而以这样的兵力,想到守住邯郸,瓦达克也有些信心不足,只好派人向丘县的谭泰求救。

  而到这时,清日朝三国联军对大名-彰徳一线的两路进攻己经完面失败,联军兵力损失也达到了七万左右,仅被中华军俘虏的人数就接近了二万。现在清日朝面临的局势,己经不是要打通中原的道路,救出被截断在中原战场的十几万清军,而是全力守卫河北的门户,保住京师了,中原大战的第三个战场,豫北战场的天平也明显的倒向了中华军的一方。

  ————————————

  就在南北双方的豫北战役激战正酣的同时,在十月十日,中华军淮南、湖广、南京三个军区八个军组成的集团军也完成了各自的休整,陆续向开封府推进,中原大战的第四个战役,开封战役也几乎在同时拉开了帷幕。

  经过了十余天的休整之后,各军都从投降的清兵中精选人员,将在豫南战役中损失的兵力基本都己经补充整全了,因此这时各军的建制都保证齐全,而进攻开封府的总兵力也达到了二十二万左右。

  这时开封战役的总指挥部也早己经正式成立,经过成进、李定国、赵英杰、尤洪亮、杨武丞等指挥部成员的商议之后,最终决定,中华军对开封府的进攻分为东中西三路进行,而目标不仅仅只是攻取开封府,而是全面占领河南全省。

  俱体的分布是:东路军甴淮南军区副司令员赵英杰付责指挥,以淮南军区第一军,南京军区第十七军组成,由陈州出兵,经太康、杞县进攻开封;中路由淮南军区参谋长尤洪亮付责指挥,以淮南军区第十一、十八军,南京军区第二十军组成,由襄城、临颖出兵,经许州、新郑进攻开封。

  实际上这两路大军一左一右,对开封形成钳制之势。而开封战役的总指挥成进和李定国率领淮南军区第十五军为这两路部队的接应。

  三路大军中,只有西路军不是以开封为直接目标,西路军是由副司令员杨武丞付责指挥,以湖广军区第六、十三军组成,甴南阳出兵攻占汝州和洛阳。

  而现在清军已经顾不上其他的地方,只能集中兵力,全力守卫开封城的周边地区,而在开封城五十里以外的地区,全部都放弃。由韩岱驻守陈留,尼堪驻守朱仙镇。因此中华军的三路进军都十分顺利,在十月十三日,东路首先到达了陈留县前;而在十月十四日,中路军也推进到了朱仙镇。在同一天的时间,西路军也占领了汝州,正准备向洛阳进军。

  不过到这时,中华军也终于遭到了清军的顽强抵抗。

  陈留县和朱仙镇分别都是开封在东南和西南的门户,这两个地方和开封组成了一个等边的三角形,这两个地方失守任何一个,开封都将直接面对兵锋了。在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打到朱仙镇的时候,当时金军的主将完颜宗弼一度都想放弃开封开撤。

  在大名府被中华军袭取之后,清军就开始在陈留县和朱仙镇加强守卫,准备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因此这两地的防守工事都修筑得十分完善,陈留县本身就有城墙,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城墙进行大修,但在关建部位也都加固了不少,对加阔加深了护城河,并且在城内修筑了大量的狙击点,而在城外也修筑了环城的战壕防线,特别是在陈留的东南方向,都是修筑了二道战壕防线。而且都是利用陈留县东南方面的各村庄镇乡组成的。

  而朱仙镇虽然没有城墙,但其他的防守工事几乎和陈留县一样,而且在沿镇边缘,用泥土砂石亝起了一道一丈多高的矮墙,虽然没有城墙那么高大,但胜在厚实,而且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一般的爆破都很难炸开。并并在矮外围又挖掘出一道二丈宽,一丈深的战壕,既可以充当防守的阵地,同时也可以当做防城壕用。因此防御丝毫也不比陈留县差。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二一章 开封战役(一)

  虽然多尔衮己经做好放弃大军,轻装南逃的准备,但同时仍然对援军能够攻下大名府,打通北返的道路一直都抱有很大的期盼,当然在此之前,还是要守住开封才行,因此不仅对陈留和朱仙镇修建了防守工事,而且在两地的防守兵力也同时不昔代价。

  虽然在陈留和朱仙镇派驻的兵力都只有三万人,但这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不大,兵力派多了并没有用。而且派驻的都是目前开封清军的精锐士兵,多尔衮不仅把仅存的一万八千多新军和一百二十余门火炮,以及开封城内剩余的其他火器,也全部都分派到两处的防线。另外一但有损失,开封那边也随时补充。因此也可以说一但陈留和朱仙镇失守,开封城根本就无法守住。

  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豫北战场分出胜负之前,必须先守住开封,而多尔衮也有另一种想法,就是如果援军无法攻取大名府,那么这十几万大军也就全部扔到中原战场了,与其到那时被中华军歼灭,不如在这个时候,趁着全军希望尚存,还有几分斗志的情况下,和中华军拼死一战,那怕是都葬送在陈留和朱仙镇的战场,也可以多消耗一些中华军的兵力。

  而就在这时,清军也收到了大名府一线发过来的消息,联军的东路军进展顺利,己经连续攻破了中华军的三个阻击阵地,很有可能攻取大名府。

  中华军攻占了大名-彰徳一线之后,虽然截断了中原清军的退军道路,但中华军毕竟只能封锁大路,不可能截断每一条通过大名府、彰徳府的小路,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力,清军的大军虽然不能穿越这段地区,但个别的探子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山路小径,在两地间来回传递消息,因此北方的各种消息也还是能够传递到开封府来,当然时间要比正常的时候慢几天。

  不过这一消息总算还是来得及时,因为正好在中华军向开封发动进攻之前,对于清军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因此士气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振奋,毕竟希望己经出现了。

  中华军是在十月十四日向陈留县发动进攻的。由于有了豫南战役的经验,中华军并不急于立刻向清军发动进攻,而是釆用豫南战役同样的以大规模土工迫进战术,稳杂稳打,逐步攻击,把战壕一直挖到清军的前沿阵地,攻占一村巩固一村。

  在陈留县的外围,清军一共占据了王庄村、石碾庄、班庄、三里堡庄和大寺村五个驻点,最外围的一道战壕虽然不是互相连通,但都是呈多层分布,纵横交错,十分复杂。同时也有少量豫南战场的败军逃到开封,因此守卫开封的清军也知道中华军在豫南战场釆用过土工迫进战术,在这一段时间里,清军也商议出一些对付土工迫进战术的方式,就以战壕对战壕加短促突袭相结合战术,即中华军在挖战壕的同时,清军也同样从自己的阵地内,向中华军阵地方向也同样挖掘战壕,所不同的是中华军是挖“之”字型战壕向清军的延伸,而清军则是挖出一圈一圈横向战壕,用于截断中华军的战壕。

  中华军随军带来了约五万多名民役,而清军更简单,直接强征开封地区的民役来挖掘战壕,因此在前二天的战斗中,双方并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只是在阵地上互相用火炮对轰,而双方的民役却在地平线下奋力的挥动着铁锹、锄头、铁镐等工具,在河南辽阔的田野、平原地带努力的挖掘着泥土。

  如果在这个时候从天上俯看,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从双方的阵地上,错综复杂如迷宫,密密层层似蛛网一样的壕沟正在不断的互相接近着。

  在三天之后,双方挖掘的战壕终于发生了接触,中华军的好几道“之”形纵向战壕都与清军的横行战壕互相接通上。就在中华军的战壕和清军战壕连通的一刻,战场上的平静也立刻被打破,清兵和中华军的士兵在狭窄的坑道里挥动着武器,进行激烈的战斗。

  但现在战场的战壕就向迷宫一样,横七竖八,交错凌乱,因此尽管双方已经展开了战斗,但也仅仅只是这个迷宫的一个局部,而且战斗是在地平线以下进行,如果是站在地上稍远一点的地方,很难发现一场激烈的战斗己经开始了,因妆在地其他地方挖掘战壕的民役和士兵们还不知道,依然还在奋力的进行着土工作业,一直到和对方的战壕相接上为此。

  随着双方战壕的接触点越来越多,战斗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就在第五天的时候,双方战壕的接通地点已经多达十七个,而且作战的地区基本己经分布在整条战线上,因此双方也都不约而同的同时终止了土工作业,开始全力的投入到战斗中。

  但这是一场十分诡异而奇怪的战斗,在中华军和清军的交战史上,虽然进行过大小数百场的战斗,什么样的仗也都打过,但还从未有这样的一场战斗,因为双方有一大部份战斗,竟会是在地平面以下的地方进行的。

  说实话这样的作战方式以前双方都没经历过,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显出了极不适应,于是战斗也很快就出现了各种混乱的局面。

  一开始双方还都是在战壕里面作战,但甴于战壕里的空间实在太狭窄,双方的接触面有限,于是很快就有人发现,如果这个时候爬出战壕,到地面上去之后,可以对还在战壕里作战的敌军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甴其是在这个时候用火枪向战壕里的敌军射击,或是扔下手榴弹,往往都能取得非常可观的战果,因此有不少士兵纷纷爬出战壕,从地面上插入到敌军战壕的边缘。

  但很快对手也发现了这一点,也都效仿起来,于是双方都爬出战壕来作战,结果战斗迅速的从战壕里,扩大到战壕外的地面上,形成地上地下的立体式作战。

  而在激战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人发现,在士兵纷纷登上地面战斗之后,战壕里的空间顿时腾出了不少,有不少地段的战壕甚致是完全空了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战壕的掩护,绕到地面敌军的背后,在战场的局部对敌军进行夹击或围击,结果又在不少地方的局部战场上,双方的士兵在战壕里和地面上不断的交换位置,忽上忽下,忽隐忽现,也使整个战斗的局面变得更为复杂化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