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格部驻守汝州,而尼堪和韩岱部的人马也将在十五天以内到达中原战场,这样清廷也就有足够的兵力,而那时徐州的撤军也已经完成,清军就能布置好战线,与中华军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
虽然耿仲明并不想离开汝州,因为这样一来,就离四川太远了,不利于和吴三桂取得联络,而且也等于是被逼上第一线,不得不和中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但现在多尔衮亲自在开封坐镇,他也不敢轻易违令,因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率军从汝州出发,前往陈州驻扎。
勒克德浑见自己的目地已经达到,也向多尔衮告辞,返回归徳府去了。
而多尔衮这时也松了一口气,只要再等十天左右的时间,清军就能够完成一切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原之战胜负的关建,就在这十天的时间,就在徐州的撤退能不能顺利完成。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一章 撤离徐州(下)
徐州到归德之间相距约有六百里,有一条官道直通,中途还有一个砀山县,官道基本都是沿着黄河的南岸行走,因此也不用担心北面遭到中华军的袭击,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
驻守徐州的尚善收到了勒克德浑的命令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从徐州撤离。但这时中华军已从南北两面向徐州发动进攻,南面是淮南军区的第一军、第十五军,向徐州南部的宿州发动进攻,而在北面,山东军区第五军,第九军,也开始进攻徐州北部的沛县和东部的邳州。而驻守海州的郑成功部也出动两万人马,进攻宿迁。
尚善当然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撤军,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稍有不甚,就容易造成全线溃败,而且沛县、邳州、宿迁都在黄河以北的地方,尚善还稍稍有些放心,因为就算中华军能够夺取这两个地方,但要渡过黄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尚善也立刻下令,命沛县、邳州、宿迁等地的守军立刻放弃城池,向黄河南岸撤退,邳州、宿迁的人马退到徐州与大军汇合,而沛县的人马退到砀山附近渡过黄河,在砀山县驻守,准备接应撤退的清军。并且将黄河沿岸的船只全部都收集起来,一部份集中到徐州,准备运送物资,其余全部销毁,给山东军区的中华军渡河,造成困难。也为清军撤退,嬴得时间。
但徐州南边的宿州,可就不能轻易放弃了。宿州位于徐州的正南方,汴河北岸,离徐州的距离不到三百里,而且正好是从徐州到凤阳的中心位置。
自古以来宿州就是徐州南面的门户,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宿州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在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也是在这里绝唱。而在宋金对持的时候,这里是名将韩世忠的防区。可以说历来在徐州地区发生的战斗,都会与宿州有关,因此宿州又有“小徐州”之称。
正因为宿州地理位置对徐州致关重要,在这个时候,宿州一定要坚守住,能多拖一天,就能使徐州的撤退成功的机率更大一天。因此尚善不仅没用告诉宿州守将泰什哈,正准备撤离徐州,相反还告诉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在宿州坚守三天,援军就会赶到。但发令之后,尚善在徐州加强征调车辆、船只、牲畜等等,为撤离徐州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进攻宿州的淮南军区第一军、第十五军,这也是淮南军区自从成立起来,首次出战。
中华军内部从总体来看,还是相当团结的,但在各军区之间,也存在着互相较劲和竟争关系,由其是湖广、淮南、山东这三个军区之间,因为各自的实力都相差无几,又都与清廷的边境接壤,因此在各自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在战绩上压倒另外两个军区一头。山东、湖广军区先前在山东、南阳的战役中,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战绩,对淮南军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的刺滶。而现在淮南军区也终于得到了出战的机会,全军区上下也都攒足了一口气,一定要打几个漂亮的胜仗。
在八月五日,两军分别从怀远和五河两县出发,向宿州发动进攻。第一军在八月六日,首先攻占了蒙城,在八月八日到达宿州西南,而十五军先后攻占了灵壁和虹县,于八月九日,也到达了宿州。在八月十日,对宿州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由于宿州在徐州地区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徐州外围的各地中,宿州的兵力最强,守军达到一万五千人,其中而且还有一千神勇营的士兵。除了神勇营之外,另外还有一千名其他火铳兵。并还有火炮四十余门。而且城防设施也非常好,城墙高大坚厚,护河宽达七丈有余,深可没顶。而且在城内也修筑了不少据点工事。
得了尚善的许诺之后,守将泰什哈也下令在城中死守,一定要坚守过三天,援军也就会赶到了。只不过令泰什哈没有想到的是,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坚守住。
宿州的南面就是汴河,因此中华军是分别从东西两方向宿州发起进攻,第一军付责进攻宿州的东门,随着军长苏建林的一声令下,四十门重型火炮立刻对宿州的城墙发动了猛烈的轰击,尽管清军冒着中华军的炮火,在城墙上也架起了火炮,竭力的还击,但双方的火力实在是相差太多,而且射程也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很快清军的火力就被中华军压制住了。
随后中华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宿州发动了地面进攻。首先出动的是二十七营,推出了十辆架桥车,付责在护城河上架桥。三十二营付责掩护。但随着中华军的士兵靠近护城河边时,躲在城上垛口处的清军的火铳兵立刻对中华军展开了凶猛的射击。同时还从城墙上扔下不少雳天雷一类的炸弹,企图炸毁正在铺设的架桥车。
而中华军的士兵一边架桥,一边还击,经过了半个小时的激战之后,终于在护城河上架起了七座桥。
紧接着中华军派出了爆破队,对宿州的城墙进行爆破,但宿州的城墙确实十分坚厚,中华军连续实施了两次爆破,虽然将城墙上炸出几个大坑,而且裂如蛛纹,但仍然没有炸开宿州的城墙。而在第三次,另一队爆破队对宿州的东门实施爆破,结果这一次的爆破十分成功,将宿州的东门彻底炸开。突击队也立刻跟进,从城门穿过,向城内发动进攻。
但清军对此也早有准备,在城门的后面已经用砂袋堆好了防线,中华军炸开城门之后,清军的火铳兵、弓箭手等等立刻都退到防线后面,火枪弓箭,一起发射,拼力的阻击着中华军的进攻。
而且城门洞也过于狭窄,一次只能够通也六七名士兵,中华军的优势兵力也无法充份展开,因此也被清军死死的堵在城门洞里,无法向城里推进,同时城墙上的清军也对城下的中华军发动攻击,帮助城内的清军,牢牢的守住了城门洞。
尽管中华军的士兵们都非常英勇顽强,不畏生死,向清军一连发动四五次进改,但这时战场的条件确实对中华军太不利于,结果每一次进攻都被清军给打退了回来,相反在城门口内外,战死了近二百名中华军的士兵。战斗也胶作起来。
就在这时,中华军的士兵崔福明推着一辆点燃了引线的爆破车冲进了城门洞里,尽管清兵也拼命开枪射击,有几发弹丸击穿了爆破车的挡板,击中了崔福明的身体,但崔福明仍然咬牙坚持着将爆破车推到了清军的防线前。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崔福明和十余名清兵也都被炸得粉身碎骨,同归于尽,但清军在城门口的防线终于被炸开。
中华军的突击队立刻从崔福明用生命换来突破口杀过了城门洞,冲入宿州城里。这时战斗也转入为巷战,双方的士兵短刃相接,在城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突破了城门之后,中华军的后援部队也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城外杀入城中,清军渐渐坚持不住,只能且战且退,战斗也在不断向宿州城里深入进列。
而就在这时,进攻西门的十五军也突破了清军的防守,杀入宿州城里,两路中华军成功的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会师,清军的抵抗力也基本消失。
守将泰什哈见状,也知道大势己去,宿州已经守不住了,因此也只好带着剩余的人马,从北城逃出宿州,赶奔得徐州而去。中华军随后又追击了一阵,追出了二十余里,一直追到达雎水边的符离桥前。
但符离桥虽然是一座石桥,但宽度有限,而清军争先恐后的过桥逃命,也有不少清兵都被挤进睢水河中淹死,随后中华军也追到了符离桥边,被堵在桥南的清兵也只能纷纷投降。中华军占领了符离桥。
宿州一战,是中华军与清军在中原决战的第一战,以中华军的全胜结束。中华军不仅攻占了宿州城,歼灭清兵五千余人,俘虏六千余,逃到徐州的清兵不足三千人。而中华军的损失为阵亡八百七十二人,伤六百五十五人。不过宿州的守将泰什哈到是抢先一步,过了符离桥,总算逃回到了徐州。
徐州的尚善得知宿州失守之后,也不仅大吃一惊,没想到宿州连一天都没有守住,同时在徐州的北面,沛县、邳州、宿迁等地也都被中华军攻占,清军也撤回到了黄河南岸,而中华军正在寻船渡河。因此尽管现在徐州城里的撤退工作并没有完全准备好,物资并没有都装完,但尚善也决定,不能在拖延了,连夜就放弃徐州,向归徳府撤退。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七十二章 水路拦截
当然这几天的时间,尚善也没有浪废,他在徐州城以及周边地区,征集到了大小车辆二千五百余辆,各种牲口七百余头,另然还有三百多条各种船只。
其实单纯是运送徐州城里的军用物资,到是绰绰有余,但勒克徳浑和尚善在徐州驻守,也快有两年了,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清兵往往都是走到那里就吃到那里,因此大部份的士兵都会积攒一定的个人财物,既然是从徐州撤退,自然也都要带走。因此至少有一半的车辆,都是装载的士兵的私人财物。
而且在这方面,主将尚善就身体力行,他自己的财物就装了二十车,另外虽然勒克徳浑人不在徐州,但他在徐州也有一份不小的产业,尚善当然不会忘了,勒克德浑的财产也装了十二车,主将是如此,下面的兵将自然也就不会客气了。这时徐州城里的军队人数大约为四万二千余人,因此士兵的私人财物,当然不会少。另外还有少部份士受、将领在徐州有家属,这自然也要皱着一起撤离了。
于是就在八月十一日夜晚,尚善下令,所有人马开拔,分水旱两路,从徐州撤离。对于这次撤退,尚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除了北边是黄河之外,在其余三面,都派遣了重兵防御,由从宿州退回来的泰什哈领三千人马为前部,都尔德领一万人马断后。孙思克、士朝璘两人各领五千人马,保护大队的侧翼,并且在中途还设下了两个接应点。而各路人马将在砀山一带聚集汇合。因为勒克徳浑答应过尚善,将会在砀山县派驻兵力,接应尚善。因此只要过了砀山县,这次撤离也就算基本完成了。
虽然是连夜撤离,但几万人马,几千辆车的动静当然不会小,因此清军一动,差不多也把整个徐州城都给惊动了。但等清军出了徐州城之后才发现,在官道上已经有不少行人,推车挑担,沿着官道向前走着。
尽管尚善一直尽力封锁从徐州撤离的消息,但在徐州城里征集牲畜车辆船只,装车上船这些事情的动静太大,跟本就无法掩盖得住,因此一些头脑灵活的人也能够猜得出来,清军这是准备撤离徐州了,还有少部份消息灵通的人更是早就知道了这个信息。
清廷占领徐州,己有五年多的时间,也培养出了一批依附于清廷的商人、乡绅、地方豪强势力,尽管商毅公布了投降反正的条件,但清廷对这些消息封锁得比较严密,在民间所知的并不算太多,而且就是知道,这些人也未必敢相信。另外为了不让百姓倒向中华军的一方,清廷也同样在百姓中主要是在乡绅、地方豪强中大力宣传,中华军对于依附过清军的人,不会轻饶,都将进行严惩,也使一些曾经依附于清廷的商人、乡绅、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华军也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从各方面情况推断,或是内部的消息得知清军将要撤离徐州之后,这一批乡绅、地方豪强们也都开始行动起来,准备和清军一起撤离。其中有一部份和清军关系不错的乡绅们还上下打点,得到能够跟随着清军的队伍一起撤离徐州的机会,这样在沿路上可以得到清军的保护。
同时在清军的大军出发以后,还有一些撤离徐州的人,也都自发的跟在军队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