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变天-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云拿下后罪名都是现成的。在这些官员的接替人选上,慈禧又一次表现出对沈从云的忍让,基本上沈从云提名的官员。都顺利的通过了。
    慈禧的连续忍让。让沈从云看清楚了一个事实。京城里现在已经闹腾地相当厉害了,尤其是翁同龢为首地帝党,利用强学会地报纸,大肆宣扬维新,宣扬学习英国、学习日本。什么意思?还不是要为光绪夺权造势?
    沈从云在对待光绪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距离,从来不公开见帝党的人。虽然沈从云也喊了两嗓子要维新。不过还是加上了一句,“维新之事,还应谨慎,纵览西方各国模式后,取起可用着为之,不可事事照搬。”
    至于梁启超后谭嗣同,多次求见沈从云,都被沈从云拒绝了。
    光绪在通过翁同龢的专呈。三次拜读康有为的上书后。屡次想召见康有为而因品级问题而不能成,后来还是奕譞出了个主意,光绪想问点啥。就让大臣传话给康有为。
    这样的一个方式,在1898年1月24日这一天,造就了历史上康有为舌战群贵的一幕。
    西花厅!西游归来地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刑部尚书廖恒寿、户部侍郎张荫衡等五人,作为皇帝传话的代表,在这里等待这康有为的到来。
    荣禄首先发难道:“祖宗之法岂可随意改变?”很明显,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渣。
    康有为早有准备,料到会有人拿祖宗来压人,淡然笑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留下的疆土的,如今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沈从云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也不是祖宗之法里就有的,而是后来根据需要增加的,可加,祖宗之法还是可以改地。”
    荣禄被康有为地话说的脸红脖子粗的,偏偏没话来反驳对方。好在这时候廖恒寿接过话来,问康有为道:“如你所眼,变法当从何入手?”
    这个问题,是康有为思索了很久地问题,自然也早有准备,抗有尤为不卑不亢的答道:“从法律、官制入手。君不见甲午年间,沈从云部之新军,完全模仿德国军队的官制,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反观北洋旧军,一触即溃,可见新胜旧也。”
    康有为这句话,就等于是揭李鸿章的伤疤了。按理说,李鸿章骨子里还是赞同国家要进行适度的变革的,不过改革官制这一项,并没有在李鸿章的考虑范围内。
    加上康有为说到了李鸿章的痛处,李鸿章自然很不爽的怒而诘问:“难道六部都可以全部撤了?国家也不要法律了?”
    康有为针锋相对的回答道:“当今天下,列强并举,已经不再是大一统时代了。现有法律官制,实乃国家危亡之根源,自当废除,即便旦夕之间不可尽废,亦当酌情改之,新政方可为也。”
    翁同龢心里对变法不变法的,倒并不特别的坚决,翁同龢在乎是,通过变法帮助光绪走上权利的巅峰,自己跟着水涨船高。
    翁同龢自然也是要提问的,他问的是:“变法所需款项,从何而来?”
    康有为道:“发行纸币,效仿法国之印花税,印度之田税。只要改革了制度,税收比当前多十倍。”
    听到这里,荣禄听不下去了,想臭骂一通,又显得有失体面,干脆站起拂袖而去。
    荣禄走了,康有为反而越说越来劲了,拿出自己编写的《日本明治变政靠》《俄彼得大帝变政记》,疯狂鼓吹中国应当学习日本俄国。
    南书房!翁同龢站在光绪面前,总算是说了一句实话道:“康之才胜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
    光绪瘦弱的身子,在南书房压抑的空气中轻轻的颤抖着,读完了康有为的书,光绪似乎看见了成为一代有为君王的希望。可是,光绪又打心眼里感觉到害怕,害怕颐和园里面那位。没有她的首肯,变法维新。给光绪十个胆子也不敢
    。。爪的阴影下度过的。
    怎么办?而立之年的光绪皇帝,瘦的皮包骨的脸上两颊深陷,泛起一片潮红。
    ……………………
    年初,又一件值得记住的大事发生。
    严复的《天演论》终于完成并出版,桐城派大师吴汝纶读后称:“虽刘先主之得荆州,不足为喻也。”
    于无声处听惊雷!《天演论》一出,天下为之一震!
    上海。沈从云得到《天演论》后。立刻叫来胡雪岩道:“我希望所有新式学堂里地学生。每人都能免费获得一本《天演论》。同时,希望各学校地所有学生,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为标题,做一篇作文。”
    沈从云地决定自然是非常费银子的事情,不过这点银子,花的值得。
    (真实的历史上。很多人的起名字的时候,都受到了该书“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影响。例如,秋瑾(竞雄)胡适(适之)邓演达(择生)陈炯明(竞存)。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北京,康有为在完成了第六次给光绪皇帝地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再提开国会、立宪法一事,而是强调“以君权变法”。叫嚷的最凶的维新派,其骨子里的软弱暴露无疑。在保守势力的强烈阻击下。妥协退让,结果却未必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孙先生的革命。则显坚决。
    这一时期,对变法的鼓吹到了高潮,非变法不能救国的思想,在全国隐隐成为了主流思想。在康有为地推动下,粤学会、关学会、闽学会、蜀学会等组织应运而生417日,帝党官僚、御史李盛铎出面,联合各省学会已经应试学子,组成了最具代表性地“保国会”,提出的宗旨为“保国、保种、保教”。新派思想的影响力,此时达到了巅峰。
    “秀才造反!”沈从云在年初地扩大会议上,对北京城里发生的一切作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压力。
    沈从云在征求属下关于变法的想法时,余震站起来问道:
    “军座,为什么您不站出来呼吁一下?我想有您出面主持,天下英才不难尽归我新军这门下。”
    沈从云冷笑道:“我要的是变天,不是变法。没事给自己的头上安个皇帝老子做啥?”
    此言一出,全场肃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但又有点本该如此的意思。这些年只要对沈从云所作所为有足够的了解的人,都知道沈从云一直以来是奔什么去的。
    “好了,我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现在,请总参的克泽先生介绍一下接下来的兵力部署和运动方向。”
    克泽站起来,来到地图前的时候,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激动的表情,如果沈从云真的要自己当皇帝的话,他们就都是开国元勋了。
    “诸位请看,南洋水师从德国定购的六艘新式巡洋舰已经正式归建,北洋水师目前不过定远、镇远一些旧船,还有四艘新买进的巡洋舰,士兵的训练和军官严重缺乏,所以一旦有事,我南洋水师可以轻易封锁海湾,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威海。”
    “各位再看这里!越南方面,目前以越南警备部队的名义组建的三个师,加上留守的一个师,总兵力已经达到6万多。根绝甲午战争时的经验,我轮船公司庞大的运输力,可以在十天之内,将两个师的兵力和装备运送到山东半岛登陆。届时,可让两个步兵师兵出广西,威逼广州,进而威胁湖广侧后。山东方面,我军北上,可提前运动三个步兵师隐蔽运动到德州一线,然后对小站新军发起突然袭击。以新军目前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根本无法抵抗我军的进攻。最可能成为我军北上障碍是从辽东调回的武毅军、甘军。不过这两军人数有限,火力配备也不足,也很难阻挡我军的推进。我军围歼小站新军的同时,越南两个师可以在南洋舰队的配合下进行登陆作战,从地面上攻取威海,进而全歼北洋舰队。一旦得手,可以快速在山海关一线登陆,进逼北京,呈南北夹击之势。”
    克泽说完,沈从云站了起来,对众人道:“大家是不是都在想,为什么不现在动手?又为什么不在当初撤军时动手?我要说的是,时机不成熟!准确的说,我要等到全国人对满清政权彻底的失去信心后动手,而这个机会,就是即将到来的维新。今年是戌戌年,就叫戌戌变法好了。大家肯定又会想,变法了为什么是机会?我想说的是,各位去看看世界历史书,西方世界在完成制度变更的时候,哪一个国家是和平过度的?英国革命、法国革命,那一次不是赤裸裸的用武装夺权的办法完成变革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北京那些读书人闹腾的结果,只能是被保守派用无力无情的镇压下去,而我要等的就是,到时候以支持维新,支持光绪皇帝、勤王的名义北上!”
    北京!光绪皇帝把庆亲王奕劻请到了南书房,说了一句让奕劻左右为难的话,维新,呼之欲出了!





    第四部 第二十五章 起兵!
  更新时间:2008…9…9 1:09:21 本章字数:5408

    庆王爷,麻烦您去颐和园给太后捎个话,就说太后若权,朕愿意退位,不做这亡国之君也罢。”
    光绪说这番话的时候,脖子上青筋一跳一跳的,一阵疾风吹来时,单薄的身子微微的在颤抖,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君命不可为,奕劻硬着头皮来到颐和园,递了牌子后,在门外来回的徘徊着。
    “砰!”慈禧拿起面前的茶杯,狠狠的砸在地上。
    “好啊,他不想做这个皇帝,我也早就不想让他做了,正好,让他写退位诏书吧。”慈禧阴冷的话语,仿佛在阳光明媚的温暖的午后,突然袭来的一股寒流,瞬间屋子里空气凝固结冰了一般,冷森森的。
    “太后,息怒!奕劻有话要说。”奕劻见势不妙,赶紧跪下大声道。
    “起来吧,你是我信得过的人,有话直说便是。”慈禧勉强收起了怒容,脸上依旧带着冷笑。
    “太后,如今这朝野上下,新党声势好大,国人皆有求变法而图强国之意。臣以为,此风不可轻视之。康有为上的折子微臣也看过了,没有再提立宪法、开国会一事,微臣以为变法好处颇多,即可以堵了天下悠悠之口,又能冷眼旁观朝中人心相背,万一真的变法搞的好,这岂不也是太后您的恩政乎?再者,那东瀛小国,凭什么敢和大清叫板?不就是变法之后国力增强么?”奕劻小心的看着慈禧地脸色,低声慢慢的说着。
    慈禧的脸上回复了一片平静。露出慵懒的表情,哼了哼道:“好吧,就让皇上去办,办的不好再说。”
    “太后圣明!”奕劻心内狂喜,说实话奕劻也是主张要变法的,此人虽然草包,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出了颐和园,奕劻的轿子简直是在飞奔了。
    “快!再快点!”已经在小跑地轿夫。被奕劻这么一催。脚下地步伐又加快了几分。不过轿子依旧平稳地,放碗水在上面都未必会撒一滴。
    进了宫,光绪身边的太监已经等在那了,见了奕劻立刻就上前迎着,领着奕劻直奔南书房。南书房里的光绪,此刻正心绪不宁的在来回的走动,身边的太监一个没当心。碍了他的眼,光绪抬起一脚踹了过去道:“狗奴才,出去,别在这碍事。”
    “皇上!你应该冷静点!”翁同龢地声音适时的响了起来,其实这时候翁同龢有何尝不紧张,只不过没有放在脸上罢了。
    “皇上!大喜!大喜啊!”奕劻连滚带爬的进了南书房,光绪听清楚以后,浑身的血瞬间往上涌。悬着的心瞬间重重的落了下去。浑身的力气好像瞬间被抽空了一般。一屁股往后一坐,落在了龙椅上,脸上激动的潮红爬满了消瘦地脸颊。
    这时候地翁同龢也按捺不住兴奋了。对维新变法充满了信心的翁同龢,上前对光绪微微的一个弯腰,老泪瞬间滑落,哽咽着说道:“皇上!您励精图治地机会来了!”
    ……………………
    窗外风雨又起了,沈从云在上海的总部大门外,一个身影撑着一把雨伞,又一次顽强的出现在了大门外。
    整整一个月了,谭嗣同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里,不过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北京的康有为已经发来电报,皇帝已经获得慈禧的首肯,终于要变法了。
    这个消息,谭嗣同听了虽然高兴,但是却又非常的不安。官宦世家出身的谭嗣同,是明白保守势力的强大的,皇上的维新一旦触及到了一些底线,产生的反弹将士巨大的。谭嗣同没有康有为那么乐观,所以谭嗣同要做最后的一次尝试,一定要见到沈从云,明确得到沈从云这个手握重兵的一方封疆对光绪皇帝的支持。
    “老爷!那人又来了,外头还下着雨呢?”三十出头正是丰满时光的阮孝贞,捧着茶杯轻轻的放在闭着眼睛躺在靠椅上的沈从云身边的茶几上,口中轻轻的说道。女人的心还是软了,沈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