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下-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网第六十一章王忠嗣回京

高适、岑参是唐朝着名的边塞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边塞诗人

提到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李白杜甫这两人,因为他们是诗仙诗圣然而,提到边塞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高适、岑参,而不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固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座丰碑,让后人景仰,然而在边塞诗上,人们多的是推崇高适和岑参

高适和岑参的名头虽然不如李白杜甫那么有名,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他们竟然与杜甫一道前来,李昌国还真的想不到,很是惊讶,很是欢喜

这样的人,来得越多,李昌国越是欢喜,忙抱拳行礼道:“见过二位”

“高适见过李将军”

“岑参见过李将军”

二人心想能得李昌国如此看重,是莫大的荣耀,要知道李昌国的身份地位权势,远远比他们要高重要的是,李昌国名重天下,能得李昌国看中,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三位,请”李昌国侧身肃客

“李将军,请”杜甫、高适、岑参三人大是欢喜,就要随着李昌国进府

“李将军,留步”有大臣忙叫道

“哦你有何事?”李昌国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

“李将军,我有一事不明我们是朝廷的官员,前来李将军府上求见,李将军不见我们也就罢了,为何要求这三个读书人呢?”这个大臣一挺胸膛,冲杜甫一裂嘴角道:“如此酸儒,有何好见的?”

“是呀”这话说到群臣心里去了,齐声附和

这是狗眼看人低,太伤人面子了就是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何况是诗圣了,脸色一变,就要发作,却给李昌国挥手拦住

“我要见谁,用得着你来管?”李昌国脸一沉,沉声喝道声音低沉如同闷雷,很有威势很是惊人

“李将军,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好奇,好奇”这个大臣忙陪着笑脸解释

李昌国望重天下,身份地位权势远远高出他,若是惹得李昌国大怒,有他好果子吃的这个大臣忙陪罪道:“还请李将军见谅”

“你说他是酸儒,你哪只眼看见他象酸儒?”李昌国指着杜甫,对这个大臣质问

“这个……怎么看怎么象酸儒啊”这个大臣对杜甫是极为不屑,虽然惧怕李昌国,仍是嘴硬

杜甫眉头一拧,很是气愤他这些年四处奔走,这种事情遇得多了,却未有如此下这般,当着这么多人侮辱他的

“你听过一句话吗?英雄亦有落魄时”李昌国眼中精光暴射,打量着这个大臣问道:“就算是姜太公,七十为相在七十以前,落魄潦倒,衣食无着,那是何等的凄凉?韩信不能糊口,只得依漂母而食,受尽胯下之辱,一旦得势挥军定天下本朝的尉迟恭,本是北地一铁匠,不能办衣食一旦追随太宗皇上,功震天下”

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励志故事在他们发迹以前,日子过得很困难,连饭都没有吃的一旦找到用武之地,他们就是一飞冲天,一鸣天下惊

这个大臣哑口无言,想了想,道:“李将军高见可是,不是每一个落魄之人都会成为英雄”

“那好,我且问你,你眼下身居高位,是朝廷的大臣,你的文章如何?”李昌国目光灼灼,紧盯着这个大臣

“回李将军,说到用兵打仗,或许我不如你可是,若说到作文章,在下正是因此而科举及第,成为大唐之臣”这个大臣极是自傲

科举制度出自隋文帝,在隋炀帝时得到加强,成为一种取仕制度,取代了魏晋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考试制度尽管到了后世,为人诟病,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很不错的择官制度,比起汉代的“举孝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进步

而唐朝对科举制度的推行不遗余力,唐太宗、武则天和李隆基三人是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发现了一大批人才

朝中大臣,十之**就是科举出身唐朝的科举,与后世的科举有所不同,后世的科举多以无用之言为标准,所选官员多为空谈之人,无为官之能而唐朝的科举制度很注重实干,切合实际,是以,选出不少良臣

当然,中科举之人,都写得一手好文章是以,这个官员极为自傲

“我再问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得如何?”李昌国盯着这个大臣问道,声音如同雷霆,震人耳膜

“好写得好”一片叫好声响起,出自大臣之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不仅仅是诗,还是哲理铭言,就是一千年后的现代,也是劝学的名句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诗写得非常好,要一众大臣不叫好都不成

“你可知这诗是谁写的?”李昌国再度发问

“李将军,是谁写的?”李昌国的问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打量着李昌国,大是期盼

“就是你们看上眼的酸儒写的”李昌国冷哼一声

“谢李将军”杜甫大是感激

杜甫很清楚,自今天起,他出名了能成为李昌国的座上佳宾,要想不出名都难别说,李昌国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念了他一句诗,可以预见得到,这诗必然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这对苦苦挣扎的杜甫来说,是无上美事

“啊”

“他写的?”

“这可能吗?”

群臣一副见鬼的表情,吃惊的打量着杜甫,一脸的难以置信

杜甫是他们眼里的酸儒,一无是处,谁会相信,他竟然能写出如此佳句?

“哼”一声冷哼响起只见太子李亨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大步而来,冲群臣冷冷的道:“李将军的话谁敢不信?”

以太子李亨对李昌国的了解,李昌国还没有如此隆重礼节迎接一个人,他如此看重之人,岂是等闲?李昌国说是,那就是

“这个……”被李亨提醒的群臣终于清醒过来正如李亨所说,李昌国不会在这事上说假话他们瞧不起的酸儒竟然有如此文才,他们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连话都说不太清楚

“滚”太子李亨冲群臣喝斥道:“不好好为国做事,就想着攀结,枉为大唐之臣给你们十息时间,有多远滚多远”

谁都知道,如今的太子已非以前的太子以前的太子危若累卵时刻可能丢掉太子之位,眼下的太子,太子之位稳若泰山,谁也不敢得罪,只得告罪离开

“见过太子”李昌国上前见礼

“免了,免了”太子李亨笑着道:“李将军,据我所知,你还从未如此高看过一个人,你为何以如此隆重的礼节迎接杜先生?”

“因为杜先生是李翰林的至交好友,是李翰林推崇倍至之人”李昌国回道

“哦李翰林推崇倍至的人物必是非同小可好好好”李白才高八斗,诗名遍天下,能得李白推崇倍至的人物,岂是等闲?李亨大感兴趣,把杜甫好一通打量,手一挥,道:“走,进去再叙”

一进入府里太子手一挥,叫人摆酒很快的,一桌酒席摆上李亨招呼李昌国、杜甫、高适、岑参、李泌坐下

李昌国打量李泌,问道:“敢问英雄贵姓?”

李泌就要通名报姓却给太子李亨拦住,笑道:“李将军,你猜猜他是谁?给你个提醒,青年隽杰,和你一个姓”

“长源?”李昌国虽未见过李泌,却是听过他的大名,知道他不少事

“李将军知晓在下,在下是荣幸之至”李泌大笑,很是豪爽,红光满面

长源是李泌的字

“幸会啊幸会”李昌国也是欢喜不已李泌的大臣,只要喜欢唐朝的人,谁没听过?

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牛人,着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平定安史之乱的谋划被人与隆中对相提并论

见礼之后,李亨所有人斟上酒,这才道:“在饮酒之前,我先考较考较杜先生能得李翰林推崇之人,我真的很好奇”

“随便考较便是”李昌国放心得很,冲杜甫一打眼色道:“这是太子”

言外之意不需要说了,那就是在暗示杜甫,好好把握住机会

杜甫自然明白李昌国的用意,打起精神,任由李亨考较杜甫诗才绝世,放眼数千年中国历史,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李亨哪里考得住他

李泌暗暗称异,也来考较,仍是考不住,大笑道:“不愧是李翰林推崇倍至之人”

“杜先生,太子府里还差个能文善诗的文人,你可愿屈就?”李亨这是在招揽了

杜甫有些犹豫,李昌国笑道:“如此美事,杜先生哪敢不从呢?”

李亨就是未来的唐肃宗,皇帝啊眼下杜甫若是做了他的亲点文人,等到他登基以后,杜甫的前途还用想吗?

太子身边也需要能文善诗的人为他起草各种诏令,以杜甫之才,自然不会有问题,得到李亨的赏识那是必然这对杜甫来说,是无上美事

“谢太子”杜甫致谢

自此,杜甫正式成了太子身边的人,受重用一事不用怀疑

太子李亨还想招揽高适和岑参,无奈二人很想驰骋疆场,只得作罢

接下来,李昌国他们饮酒作诗,尽欢而散

一个劲爆人消息传来:王忠嗣回京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二章挂帅出征

第六十二章挂帅出征

王忠嗣进京的目的不需要想也知道,他是奔着军权来的,他是想统军出征对于此事,李昌国只是笑了笑,再无表示王忠嗣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然而,他却缺乏政治眼光,不知道李隆基已经选中了统兵出征的人选,那就是李昌国

李隆基之所以选中李昌国,正如李泌所言,李隆基不想把唐朝的安危寄托在王忠嗣一个人身上,而是要着力培力李昌国,以此为唐朝打造一根擎天柱

果如李昌国所料,王忠嗣一到长安,就求见李隆基,姿态放得很低,向李隆基认错,不该在石堡城一事上怯战然后,他就请命,愿为李隆基分忧,统兵出征大食李隆基只是好言勉励一番,再无表示

王忠嗣仍然不甘心,在长安四处活动,求见太子李亨,一再表示愿为李亨保驾护航要是在以前,太子李亨一定会满口答应,为王忠嗣争取领兵的资格这次,太子李亨被李泌点醒,只是好言安慰一通了事

这期间,李昌国和李泌、杜甫、高适、岑参、郭子仪、李光弼他们饮酒畅谈,其乐无穷诗圣的诗才让人震惊,远过史书所载诗圣的大名,李昌国是如雷贯耳,然而亲身经历之后,方才知道杜甫的诗才远过史书所载

李泌文武全才,不仅善于谋划,具有不凡的政才,他的话语让人赞叹,李昌国对李泌是赞不绝口

同样的,李泌对李昌国也是赞赏有加,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相见恨晚,竟然同吃同喝,有时是挤在一张榻上同睡

这种美好的日子在含元殿大朝时到了尽头李昌国带着郭子仪、李光弼上朝只见群臣到得很整齐,可谓人山人海谁都知道,这次含元殿大朝意味着什么,因为这必然是西进统帅人选出炉的大朝会安西都护府危急急城增援,而李昌国他们休整处差不多了,是该出兵的时候了

李隆基身着皇袍,头戴皇冠大袖飘飘,快步而来整个人极为精神精神头十足,走路轻快,向在飘似的

出兵大食,击破大食,这是唐朝百年夙愿,眼下到了大举出征的时候,要李隆基不欢喜都不成

群臣见礼李隆基手一挥,道:“免了”

站在宝座前,扫视群臣,群臣个个精神大振,而又期盼出兵大食,这是大唐男儿的梦想,在统帅即将出炉的时刻,他们哪能不欢喜的,哪能不精神大振他们期盼的是,谁人统兵出战

“李林甫”然而让群臣意外的是,李隆基并没有急于宣布谁统兵,而是直接点了李林甫的名

“臣在”李林甫大是欢喜,声调有些高

以李林甫想来,眼下是宣布统帅的大好日子,李隆基的宣布以前首先想到他,这是对他的重视,他又有立功的良机了要他不振奋都不成

然而,出乎李林甫意外的,只见李隆基脸色一沉沉声道:“开元年间,朝中良臣无数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王毛仲、杨思勖……济济一堂他们为相说,为大唐举贤荐能,你为相十余年,可有贤才得进?”

“嗡”李林甫那感觉如同被雷劈中了一般,脑中一片轰鸣声,差点摔倒在地上

李林甫为相十余年,为了保住相位权势,堵塞贤才进取之道,朝中没有多少贤才,这是他最怕的事情李隆基此时突然提到,李林甫尽管老奸巨猾,仍是心惊肉跳

“还有,你不在衙署处置公务,却在你的府第处置,你居心何在?”李隆基的声调陡然转高,如同雷霆轰鸣

“陛下……臣……”能说会道的李林甫平生头一遭张口结舌,无言以答

李林甫大权在握,谁都不放在眼里,干脆不去衙署理政,直接在自己的丞相府办公,门庭若市,公议嚣嚣

“李林甫听旨”李隆基沉声道:“削去李林甫爵位两级,即时回衙署理政,开言路,进贤才,若有违者,斩你满门”

“谢陛下”李林甫惊出了一身冷汗,浑身汗湿,却是欢天喜地

依他想来,他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