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业中华-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保安队长指着他们笑道:“就是这个态度,其实也挺气人的。”
  张春笑。
  “孩子们比我们见得多,懂得多。他们比那些原始神懂得要多多了,当然不会信他们。”丽质微笑着说。
  一个老人点头道:“他们是比我们懂的多多了。一些事情,我们从小看到大,只知道有这么回事,不知道是什么道理。他们就知道。他们也努力。我们收一把玉米,以前只是想收成好坏。现在他们会从种子里挑选,去研究为什么一个玉米棒子里会有几种颜色的玉米。不同种类的玉米粒平均重量是多少。我们那个时候谁想这么多。收了玉米磨成面就吃了。”
  另一个老人说:“他们引种苔藓的时候我们都说他们无聊,说那东西没用,不能当吃的。现在才知道,那是我们的水库呢。一些树上的果子又苦又涩,到了他们手里,弄出来的淀粉味道还不错,还能制成药品。我们这些人老了,先生说的不错,未来是孩子们的。”
  张春说:“未来确实是孩子们的。”
  保安队长点头道:“以前只是农业在更换良种。现在林业加大了间伐的力度,在空出来的地方种上了经过选育的树种。结的果实更加大,味道更加好。连松子这样的树木种子,也在改良。未来森林的产出要高出很多。一些块根植物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有些保健效果更好,有些产量更高。不好的品种都淘汰掉了。”
  “我们是森林的守护者,孩子们是森林的培育者。我们只要守着他们就好了。”一个妇女自豪地说。
  晒场上轰然一笑。


 第七十章 政府的职责

  东胜,林伯渠亲自过来了。
  以前也发生过几次冲突,不过一次比一次小,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把人抓起来遣散,很少有死人的。但是这次因为涉及到了张春,暗月的人没有留手,逼得阿訇们也采取了极端手段,结果下场自然很惨。
  东胜还是以草原为主,农田几乎都在森林里面。
  不过也许是放牧的畜牧品种增多,总量控制的原因,丰美的草场上出现了一些灌木林和矮树林。这里除了交通系统外,可没人去专门种植,而是草场自然进化的结果。由于这里的牧民冬季会向内地迁徙,春天再转回来,骆驼、马、牛、羊等吃的物种也不同。他们回来的时候,就会带回了一些内地物种。时间一长,南北物种就出现在了北方。实际上,南方的一些牧民也会到北方放牧。由于气候原因,北方的牧草品质会高很多,对改善畜牧产品的肉质和奶质效果非常明显。
  以前,只有南方牧民会带着蜂箱,在放牧的同时,也采花蜜。现在北方的牧民也受到了影响。而南北的牧民在学生们带领下,多半会随手带一些草种撒播。这种习俗的形成,促进了草场的进化。
  随着草场和森林的进化,鸟类和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这是整个生物丰度的提升。狩猎业也在发展,因为你必须去打掉过多的鸟类和野兽。所以实际上草原出产量这几年增加很快。
  几头长颈鹿不知道是谁引进来,它们生活在草原和森林的边缘,主要吃树上的嫩叶。
  “这是从南方跑过来的,也是第一次见到,不过看样子它们要回去了。这里它们能吃的食物不多。”
  一个草场管理员举着望远镜看着他们。
  “问题是这些动物的天敌不多,人类就是它们的天敌了。草原上的狼和豹子不是它们的对手。这恐怕都是从湖北引进来的,据说鸵鸟和袋鼠都有。不过好处也是有的,就是植物的利用率变高了,没有什么植物是没用的。”
  张春点头道:“适当的动物没有关系,只要保持草场的进化就好。土壤,水分、微生物种群对于环境变化最敏感,稍微有些环境动荡,他们最先知道。”
  “我们一直在监测,这几年的进化很快,我们已经增加一些畜牧总量。”林伯渠插口道。
  “汉中和洛川我没有时间去了,不过我看了下游黄河的河水。水质已经很好了。”张春笑着说。
  “汉中和洛川的农田总面积略有增加,主要是一些山区和林区改回了原有土地政策后。增加了一些耕地。常住人口也略有增加。黄土梁和黄土峁地区的森林丰度在增加,农田减少比较多,但是种植业产量基本维持以前的水平,因为不管是田间管理还是化肥的使用,都加强了。”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怎么样。”
  “主要集中在加工机械上,老百姓大多喂养了耕牛,牧场足够老百姓维持一定的畜牧数量。所以对于农耕和运输机械没有需求。所以大部分都是加工业,需求量比较大。一些农户自己家里也会置办一些加工机械。”
  “农用物资主要集中在生物化肥,沼气菌种。食用菌菌种,各种改良农作物种子,一些生根和诱变的药剂老百姓也很喜欢。牲畜交易市场也很受欢迎。不过对于各种小型农具要求很高,快赶上单兵军械了。现在基本上不存在单纯的钢铁产品,大多数都是合金。一些配套的小型机械厂因为不适应需求而升级了工艺。最近一些人自己在家里弄了一些冶炼设备和加工机械,购买矿山的冶金产品,自己打造喜欢的工具。”
  草场管理员从腿上拔出一把蓝汪汪的异形刀笑道:“这就是我自己打的。其实每个人的身体结构。用力习惯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自己打的刀用得舒服。制式刀具只有在适应能力极强的人才用的习惯。”
  管理员看着张春身后的战士说。
  战士们笑了。
  张春接过刀颠了一下。各部分的重量确实有些差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开刃了。应该是和用途、个人习惯有关系。
  “有道理。”
  “不过政府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危险品,应该禁止。”林伯渠笑着说。
  “你怎么看?”张春问。
  “我听从党的指挥。”林伯渠耍了滑头。
  管理员和几个战士露出一些轻视的眼神。
  张春没有接到这样的报告,那就是中央不支持这个观点。林伯渠提出来,恐怕也只是说这股势力在政府中应该人数不少。是提醒的意思。
  “恐怕是一些机械厂产品卖不了,意见太多了吧。”
  林伯渠呵呵笑了。
  “要想卖得掉,质量弄好一点,服务灵活一点,工具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性一点。我想老百姓不会花时间浪费在工具身上。自己不改变,想用政策压制老百姓,他们想干什么?”
  张春不高兴地说:“老百姓要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科学的要求。要说危险性,我空着手,他恐怕也是危险。是不是全民就不要搞体育,不要提高身体素质,不要提高能力,让他们好奴役?这和那些阿訇们的是一样的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周边的年轻人都笑了。
  林伯渠的脸就白了,因为这话就有些分量了。
  张春叹了口气:“后面的话你知道就行了,前面的话可以跟他们讲,要讲科学,出现了问题,努力改进就行了。能救他们的是他们自己和老百姓。靠政府,靠党是没有用的。而且党和政府也不会支持他们。”
  林伯渠的脸色恢复过来,擦了一把汗说:“我知道分寸。”
  “政府工作还是要主动一点,就像这次的事情,不能等出了事再来平息。你们对于下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联防联保做的不够好,已经遣送出境的人回来,你们政府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了不想管。调查和问访你们是要的吧。发现了事端,给老百姓一个提醒是要的吧。做一定的预防措施是要的吧?可是你们没有什么动静。这一点小事,劳动你这个省长亲自过来。我就没有看见他们县里,市里的领导过问过。”
  “他们向我请示,也各级传到了。”林伯渠辩解道。
  “这就是官僚作风,当官不是上传下达就可以了的,要到基层调查研究,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有一个解决方案。不怪乎老百姓轻视你们。”
  “是我们分工不够细致,没有专门负责这一块的干部。”林伯渠主动做了检讨。
  东胜市市长其实也是满敬业的,一直盯在新建的煤炭转运站工地。他也并不知道张春到了这里的牧区。知道了以后想安排领导班子和张春见面。不过张春说,不用了,林伯渠把话传到,省里面的事情省里自己解决。他只是表达个人意见而已。
  为了给包头配套,这里的煤田开采规模不小。环境所和农林牧单位的限制太多,这导致煤矿的投资剧增。
  不过煤矿倒是没有见到尘土飞扬的现象,反而是在规划的非开采区域大规模植树造林。开采区被包围在森林之中,排土场按照规划排弃,边坡绿化也非常及时。工人的生活区和绿化也还好,很干净。开采面并不宽,已经全部采用了机械化。
  这是在白银矿区和山西矿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用分区逐级开采,提高矿区环境容忍度,边开采边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把污染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从业人数也进行了限制。因为核电很快就会出现。煤炭发电需求量会大幅度降低。煤炭就是一个普通的冶炼和化工原料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张春限制一些小煤矿开采原因。因为从成本上来说,如此高的环境要求,是极大的浪费。大矿山服务年限长,固定资产投资摊薄后,实际成本还能够接受。


 第七十一章 迁徙和科技

  毛乌素沙地,交通线两侧的树林已经有一人多高。最早栽种的速生树种存活不多,但是现在直径有二十多公分了,三四米高。只是太少了,它们稀疏地站立在矮树林中。也算是一道风景。
  道路两侧水渠的水并不是直接灌溉树林,而是给滴灌的泵站供水。滴灌的管道从钢管换成了橡胶管。就是在已经一人多高的树林里,也保持着供水。
  于右任陪着张春走在林间的小路上,西北大学沙漠环境治理研究所的所长是个白皮肤的小伙子,叫马德尔,很年轻,在这片沙地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是最早来到毛乌素沙地的学生之一。
  他已经在鼎湖定居。鼎湖是毛乌素沙地中以前并不大的一个小湖泊,不过现在已经变成研究所的所在地,西北大学的实习基地。鼎湖比原来的水面大了三倍。
  “树种的选择我们失败得太多了,总体上,初期用油蒿为主的沙地半灌木蒿类植被作为先锋,之后柳叶鼠李、锦鸡儿为主的沙地灌丛植被。再后面是沙柳、旱柳、沙蒿、柠条比较容易,最后才是油松、杜松、樟子松等等其他树种。即便是我们用了灌溉技术后,也只能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推进。形成这套经验,我们花了五六年时间,在最近的四五年,我们才有了信心把这片沙地控制住。因为我们用这套办法已经让风沙无法危及到我们的交通系统。绿化林带已经宽达五公里。油蒿和沙地灌木丛基本上固定住了沙丘。”
  看得出来植被的恢复是从交通系统开始向外扩张。张春现在走的树林已经分为至少三层的树冠。沙土上覆盖了一层落叶。一些蕨类植物算是最底层,偶尔能看见菊科和豆科植物。和其他地方一样,有护林员随意铲动沙土,掩埋树叶的痕迹。
  稍微拨开上层的土,就能够看见湿润的沙土和已经腐烂的树叶。一些苔藓和藻类在滴灌点长得非常好。
  因为是清晨,地面升起的水汽在蕨类植物和苔藓上凝成露水,一些沙鼠就在饮用它们,根本不怕人。除了沙鼠,还有刺猬,沙鸡。蛇等等动物。
  “这套办法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实验可行吗?”张春问。
  “可行的。现在那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右任笑道。
  “不过最关键的是水,我们这里如果没有黄河,十年的时间做不到这一点。”
  树林中有一小片小麦地和菜地。那里住着三户护林员。
  不过张春发现这里的麦地的土壤有些区别。
  “这是施用了肥料的结果,主要是磷肥和钾肥。不过这里的肥料是特制的,只用原矿磨出来后,进行微生物菌种发酵。不经过经过其他流程。使用量要比其它地方大一些,起到改善沙地土壤的作用。沼气泥也是东胜和榆林支援的。我们本身虽然也建有沼气发生站,但是根本不够用。这些农田差不多有三四年的样子。主要保证我们护林员的基本生活。大规模不现实。不过这也很不错了。以前粮食全部要靠外地供应。现在我们大概能够解决一半的口粮问题。”马德尔解释道。
  “限制条件有多少?”
  “限制条件很多。比如这里,不会有太大的风,因为在树林的中间。我们有不错的水源。再就是大量的沼气残渣。再就是比如要种植合理,不能让土壤暴露太长时间,否则情况会迅速恶化。”护林员皱着眉头说。
  “用水量怎么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