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也不知。”彩荷摇头,见杨婵的样子,颇为懊恼道:“都怪奴婢多嘴,不然……”
杨婵摆手打断她的话,“没事,还有别再叫我小姐,我比你大几个月,若是不嫌弃就喊我声姐姐吧!”
“这如何使得。”彩荷猛地摇头,让她喊小姐‘姐姐’,她哪有这样的福气。
杨婵笑笑,“如今我身份比你都不如,难不成你嫌弃我?”
“自然不是。”彩荷顿了顿,好一会才小心喊道:“婵姐姐。”
“恩。”杨婵抬手去下那多银钿,插到彩荷头上,“见面礼有些寒酸,妹妹可别嫌弃。”
彩荷忙摇头,“不会,奴……我很喜欢。”
杨婵点点头,想着时间不早,打算去找赵远山,“我们今儿要去老师家拜年,就不和你多聊了,等下回,咱们好好聊聊。”
“小……婵姐姐。”彩荷叫住杨婵,“我和彩兰姐姐还有联系,她上回告诉我,大少爷在京城景国公府上,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
彩荷从小伺候杨婵,对杨锦自然熟悉,而杨锦小小年纪便出落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心中自然有些别样想法。
彩兰便是杨锦的贴身丫鬟,在杨锦外出游历这些年,一直打理着他的院子,也是杨夫人给杨锦的人,只等他年龄到了便开脸。
只没想到世事无常,杨家会遭此大难,不过彩兰心中还有杨锦,时时关注,便知道一些杨锦在京城的事。
可惜她如今还是一个小丫头,除了剩下的一点银钱再无其他,正巧联系上彩荷,知道她正得宠,就问她借了些银子,打算一块寄给远在京城的杨锦。
“杨锦?”这个名字被压在杨婵心里的角落,现在被彩荷一提,关于他的记忆全都冒出来。
要说和杨婵关系最好的不是杨铭,而是这个只比她小两岁的大弟,他们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直到杨锦后来外出游历见面才少了。
不过杨锦在外边看到什么新奇的物件,都会买了带回家给她,而杨婵也会时常做衣服或是鞋带给杨锦,关系比之前还要好。
根据重生记忆,杨家被抄之后,杨锦就没出现过,这世他竟然会出现在京城,还去找了外祖父。
景国公,乃是世袭罔替的国公,比之他们杨家会降等的国公爵位,分量重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她祖母,就是现任景国公的嫡亲姐姐,她母亲则是景国公的嫡孙女,也是祖母嫡嫡亲的外甥女,故而景国公对他们这几个外孙一向疼爱,从杨铭那块玉可见一斑。
但是杨婵也知道,景国公是一个胆小凉薄之人,前世她在教司坊,景国公一次面都没出过,更别说救了。
其实她一个女子,若是景国公肯打通一下关系,根本不需费什么劲就能救出,虽说不能改变户籍,起码也无需外孙女在那种欢场中迎来送往的接客,供人取乐。
所以彩荷说杨锦在景国公府上过的不好,她可想而知。
景国公就是翻版的红楼贾府,自上而下都有一副势利眼,锦哥儿在那地方,孤身一人,没权没势还没钱,如何能过的好。
微微红了眼眶,杨婵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现在案子没翻,她一旦现身就会被抓去教司坊,赵远山也会被革去功名,判窝藏罪,一生都毁了。
最主要的是杨平,她是不知杨锦为何能留在景国公府,但是杨平,肯定不会那么简单留在外祖家,须知当初圣旨下来,是十五岁以下全都打入贱籍,入宫当太监,她不能冒这个险,也不敢冒这个险。
杨锦?杨婵咬了咬唇,他没有被判刑,还在景国公府上,总归不会有大问题才是。
“你让彩兰帮忙多打探一下锦哥儿的消息,但是千万不能透露我的消息,至于别的,且先看着吧!”
彩荷愣了愣,“是,我知道了。”
离开酒楼,见到在不远的混沌摊上的赵远山三人,杨婵不自觉勾了下嘴角。
“怎么了?可是遇到难事了?”赵远山拉过魂不守舍的杨婵,忧心道。
“没事,咱们去老师家吧。”杨婵摇摇头,打起精神道。
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能知道杨锦还在的消息,就已经是好消息,至于其他,且走着看着。
☆、第41章 走亲戚
去过镇长家后,第二站去的三叔公家,婉拒了他老人家留饭美意,一行人慢慢走回家中。
“明儿要去大姐家了吧?”村里沾亲的都是这次七拐八拐认的,并不算真正的亲戚,过年无需走动。
赵远山想了一下,“还要去趟西李村。”
“西李村?”杨婵有些意外,嫁给赵远山这么久,她怎么不知道还要亲戚在西李村。
这个西李村和李秀琴所在的李家村并不是一个村落,两个村子祖上也是同宗,不过早已经出了五服,各自立宗。
因为都姓李,便分了东西,李秀琴所在的村庄位居东面,便叫东李村,而这西里村自然是因为位居西面而得名。
东西二李位置都不错,田地肥沃,河水绕村而过,每年产的粮食丰盛了,自然就有了余钱,故而村中读书人也多。
赵远山的外祖家,就是一户读书人家,祖上还曾出过进士,当过官,所以在他们那一带,外祖家很有些地位。
“恩,咱们外公外婆是那的。”赵远山神色淡淡,并没有说至亲长辈的样子。
光凭这点,杨婵可以肯定,外祖家和他们家关系不好。
其实不单单这个,还有他们回来这么久,东李村那边也没人来过,再有他们成婚、中秀才,都算是大事,可都没有来人,先前她还以为婆婆那边也绝了户,没成想还在。
赵远山见杨婵面色不断转换,浅笑道:“外公外婆在水患前就没了,那边如今就剩下两个舅舅和一个姨妈,平日都是不走动的,只是过年了,我这做晚辈的不好不去。”
还有舅舅和姨妈?杨婵扫了赵远山一眼,这绝对算的上很亲的亲戚了,怎么会连外甥成婚这样的日子都不来?
不单他,就是赵小花还有小草,竟没提过半句。
杨婵越加疑惑,却忍着没问,怕问到哪里不好的地方让赵远山尴尬。
“那送什么礼好?”这要是正常的舅舅姨妈,肯定得准备丰厚些,像是白糖,麻糍,年糕还有布之类,可如今明显是不正常状态,她倒是有些不好办了。
赵远山皱眉想了想,“娘去年送了一斤白糖,一块十尺左右的素色粗布,别的好像就没了。”
怎么说呢?按照一般人家来看,这些礼也不算差了,可若是按照赵家的情况来说,这礼绝对算不上重。
“外公外婆去世后,好像一直这么送,照例就是。”赵远山随意道,显然不想为送年礼的事费心。
杨婵横了他一眼,哪说的那么容易,婆婆能这么送,那是因为他们是同辈,他们做小辈的要是这样随便,扫不了出些风言风语。
显然知道杨婵在忧虑什么,赵远山满不在乎,“不必为这个发愁,你只管照例就是,舅舅那边不会说什么。”他倒是敢说。
心中越发好奇,不过她还是忍着没问,有些事他想说自然就会告诉他,问了反倒没意思,就像她自己的秘密一样,赵远山从来惹着没问。
回到家中,杨婵和小草一起烧火炒菜,家中做的馒头多,过些日子天气暖了,就放不住了,得趁着坏了前吃光。
倒是年糕和麻糍,只需泡在水里就好,可以吃到五六月都不坏。
至于包子,不过三十个,过完年就没了,哪里能留到现在。
蒸了八个馒头,还有几块糖糕,早上煮的饭加水直接煮上,就是淡饭汤,也算是另一种粥,只是没熬出来的粥稠,就着馒头咸菜,也很好吃。
用过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聊天消食,知道月亮慢慢升高,近八点的样子,杨婵开始赶两个小的回屋睡觉。
“你就没什么想问的?”赵远山憋不住了,他以为杨婵怎么都会问他,可是这会她脱了外衣,明显要睡觉的模样,半点不像要同他说话的样子。
“那你想说吗?”杨婵反问。
赵远山盯着杨婵,许久,就在杨婵以为他不想说,打算睡觉时,听到他用淡然的语气说。
“我外公一共二子二女,长子长女是原配所生,次子次女则是继室生的,我娘是便是长女,继室方氏进门时,我大舅舅已经十三,我娘也已九岁,而等方氏生出孩子时,我大舅舅已经十五,而且她生的还是女儿,故而一直到现在,她对我大舅舅还有我娘都不错。”
杨婵:应该还有但是。
果然,赵远山道:“但是方氏好的让兄妹两离了心,大舅舅认为继母好,而我娘则认为继母不安好心,之后大舅舅考中秀才,方氏便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小方氏许配给他,本就认为继母为人不错的大舅舅,在小方氏的枕边风下,更是偏向他。”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些狗血了,方氏想要将赵母嫁给自己哥哥家有些跛脚的外甥,起先李父和大舅都不同意,后来也不知方氏怎么劝的,竟然都认为嫁给那跛脚外甥不错。
方氏一气之下跑回自己外祖家,找来亲舅舅做主,这才没有被父母嫁去方家,之后又在舅舅的帮忙下,订下赵家这门亲。
按理到了这也就差不多了,可惜方氏心中暗恨赵母不听她的话,落了她的面子,不给准备嫁妆不说,还在李父面前一个劲数落赵母,久了赵母在家中自然难捱。
足足度过半年这种被孤立的日子,赵母只穿了一身嫁衣,带了几身旧衣服嫁到赵家,没有半点嫁妆,娘家还这么不靠谱,她在赵家过的日子可想而知,直到生下赵远山才好些。
到底是自己娘家,日子好过了,赵母慢慢恢复走动,可也是这次重新走动,让两家关系再次降到冰点。
赵母带着赵远山回娘家,一顿饭工夫,远山就被娘家外甥给欺负了,须知外甥比远山大了整整五岁,赵母气不过找了小方氏,一阵推搡下,两人同时倒地,谁能想到赵母和小方氏都怀有身孕,还一起没了。
这下,两家可吵翻了天,具体赵远山也不知,只知道自那以后再没有往来,年节也不走动。
直到外公病重,赵母才回了趟娘家,之后还是没怎么变化。
“你不是说婆婆去年还送了年礼?”不是说不走动了?
“诶!小舅被继外婆宠的不像样,染上酒瘾,但凡家中有几个钱就偷去打酒喝,没有钱就发脾气,喝了就便发酒疯,总之,日子越过越难熬,后来娘看不下去帮了接济了几回,不过无事于补,就每年过年送些年礼。”赵远山叹气,提起这糟心的外祖家,真的有叹不完的气。
“你明儿准备几个红包,给我两个表哥家的外甥,不需多,一个放二十文就是。”大前年方氏去世后,家中好过不少,娘给的红包自然就少了,去年直接给了二十文,几年也照例。
杨婵点头表示明白,东西送多了总要两家分,可是给的红包就是个人的,到底一个是亲大哥,一个继母生的弟弟,还是会偏心。
左右明天就要过去了,见到自然就会知道。
想到这,杨婵突然想起远在京城的杨锦,不知他过的好不好?
京城中,杨锦突然打了个喷嚏,身后小厮忙给披上外套,小心伺候道:“表少爷,这天冷的很,还是关了窗,免得着凉了。”
摆手,望着窗外几支开的正艳的梅花,道:“无妨。”他跟着师傅还学了武,这点冷根本不算什么。
只是不知姐姐如何,还有铭哥儿?想到这,他冰冷的心微微暖了些。
明王告诉他,喝了毒药的不是铭哥儿,而是母亲找的一个小厮假扮的,那便是说铭哥儿也还在世。
母亲一向有心计,这个他知道也能理解,这次也很好的运用了她的心计,帮助姐姐还要弟弟拖了一段时间。
他一直坚信,他那聪慧的姐姐一定还在人世。
“表少爷,奴婢做了些点心,您可要用上一些。”一个稳重丫鬟进来,抬起头,彩菊只能算清秀的脸露出来。
“恩。”杨锦转身至桌子,挥手让小厮退下,“这儿有春兰伺候就行,你下去吧。”
“是。”表少爷一向喜爱春兰伺候,并没有什么值得质疑。
等人退下,春兰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杨锦,“这是主子让我交给你的。”
“多谢。”杨锦点头,也不看信,捏起一块点心慢慢吃起来。
彩菊见了,拎起食盒恭敬退下。
‘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林州当铺收玉佩一块,与本王这块可合上。’
寥寥一句,却在杨锦心中掷下一道惊雷,可以和明王所戴玉佩相合,那至于姐姐身上的羊脂凤佩。
这么久了,终于有姐姐的消息了。
一直没有多少表情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
☆、第42章 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