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安老爷对庶务向来不上心,不然当年也不至于被二房欺压了这么些年,但对教养出争气的儿子还是很骄傲的,对小小年纪就出色有天分的外孙爱屋及乌,因而安夫人事后说了一通,就将柳姨娘拘在屋里,好生看守着,安老爷也默认了。
安夫人冷眼看着打扮的簇新的柳姨娘在安老爷跟前夸赞安婉奉上的寿礼,如何的贵重婉儿是如何的孝顺云云的,安夫人嘴角泛起冷笑,她又不是不识货,安婉送来的寿礼看着挺好,都是些华而不实的物件,拢共加起来也不过百两银子罢了。再看柳姨娘嘴角压不住的得意,心头不悦,给陪房的打眼色,陪房的自是应了,转身就将安宁和安然送来的贺礼摆了上来,不说旁的单就是松鹤献寿瑚盆景和如意麻姑爪双螭捧寿鼻烟壶就是价值不菲了,单看安老爷拿着鼻烟壶爱不释手就知道了。柳姨娘脸色讪讪的,被安夫人冷眼一瞧,只得说些儿女都有孝心,大姑奶奶和二少爷不能在跟前尽孝之类的话,平白让原本热闹的上房气氛有些僵硬。安婉嘴角噙着笑,掩饰住眼角一闪而过的得意,安大嫂满是无奈,真不知该怎么说这小姑子和柳姨娘了。今日见安婉不像往日那般来坐一会儿就走了,还以为她转性了呢,没想到性子还是那般,在娘家也不知看嫡母眼色。不过眯眼看安婉有些微微隆起的肚子,不像安宁家后院女人基本是没有,安婉夫家姨娘通房一大堆,她还能只自己有身孕,也不像个见识浅薄的,怎么就在娘家就不同了呢。
第二百九七章斗法于朝
六部尚书被宣召到了勤政殿,太子、淳郡王、诚郡王以及才开始上朝参政的七皇子,年幼些的八皇子也在。太子注意到依次进来的六部尚书,原本不愉的脸上多了些阴沉,六部按紧要顺序排序,依次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吏部负责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若是想安插人手,务必经过吏部审核,虽吏部中吏部左侍郎还有郎中是太子的人,但到底吏部尚书张致远是个软硬不吃的,在太子看来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偏他仗着帝宠,渐渐接手了吏部,使得原本不过一句话的事变的麻烦,让连连吃排头的太子很不满。
本来江南盐政是块大肥肉,钱权兼具,是太子的钱袋子,只不过这钱袋子被当时身为巡盐御史的张致远在太子看来是个刺头,逮着谁咬谁,虽然知道里面必定有皇帝授意,但实际上也埋怨张致远不会做官,毫不手软。盐城那边的事虽有太子授意,但实际上下面的人略有些会错了意,使得张致远对处理盐城的事情大刀阔斧,盐城的一带失职盐道官员该抄家的抄家,有问题的盐商也毫不手软。虽说这些盐商私底下和贺家往来不说,其他王爷的人也有往来,事实上明面上却是太子最丢面子。而且太子也因此被摆了一道,刺杀张致远并不是他,按说几个王爷均有嫌疑,但因为之前盐城的事,紧接着就发生了张致远被刺之事。张致远作为天子近臣,对他不利的最大嫌疑人却是天子的儿子!虽说皇帝明面上没有发作太子等人。但到底冷待了一段时间。太子暗恼这件事,损了夫人又折兵,等到张致远来都城任职,再想拉拢就难了。京城里谁不知道太子对张致远不满。如今太子没将张致远拉下马,反而是张致远步步高升,眼看皇帝都有意让他入内阁代替内阁六位大学士中的李阁老了!太子哪里会满意。收拢了手,那之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不都是让他们斗下台了,就不信这张致远能多有能耐!
张致远自从修炼《清心诀》后,五感异常敏锐,尤其是在这静悄悄的大殿里,不用抬头就能感应到太子传来的恶感,脸上没半点波澜。心道:这是勤政殿。四处都是皇帝的耳目,太子自以为做的隐秘,但实际上不知被谁看了去,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张致远只眼观鼻,鼻观心。躬身聆听皇帝有何指示!
皇帝蹙着眉头神情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密折,太子收回隐晦的视线,因为是站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便是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视线看到站在另外一侧的八皇子,神色不明,心里思忖皇父为何将八皇子带在身边,又想起内线传来的消息,敛下的眼皮下露出一丝不满。再下面,便是淳郡王和诚郡王。还有七皇子,六部尚书个个恭谨的,大殿里伺候的宫女、太监大气都不敢多出一下。
皇帝积威甚深,再加上最近一系列雷霆手段,让朝堂上的众臣见识到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还有皇帝的乾纲独断。皇帝看完密折扫过殿下。不急不缓道:“江浙一带去年遭了旱灾,如今米价哄抬,有奸民聚众闹事,打劫哄抢富家,抢夺米铺,滋生事端,当地官府却对此不闻不问,朕想问问你们有什么看法?”
皇帝话一出,太子当即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慌张之色,但几乎是一闪而逝,很快就按捺了下来。而淳郡王嘴角噙着笑,这一幕何其熟悉,当初长江发大水,皇父派他去赈灾,却发生了扬州米商却只知道往自己府里积攒粮食,趁机哄抬价钱,火上浇油,此事必然有人在背后指使,暗地里给他使绊子。当初他虽将此事上了密折,然而事情便不了了之了,没想到事过几年,又出现了类似的事情,也不知道这事要怎么了了。
在场的人知道当初扬州涝灾之事的除了淳郡王就还有张致远,对于当初的三皇子临行时隐晦提出他还印象很深,如今皇帝的意思怕不止于此了……
皇帝目光逐一扫过,先停留在太子身上,不过却是越过了淳郡王,最终停留在最近在户部办差的诚郡王身上,“诚郡王你说。”太子眉头蹙了蹙,却很快舒展开来,淳郡王面色不变,依旧是恭谨的聆听圣训。
诚郡王微微垂下头,不紧不慢的道:“儿臣以为,夺粮打抢之事虽是奸民所为,但所为官逼民反,必定事出有因,朝廷下发的赈灾银两和米粮若非为当地官员贪纳,决计不能闹发此等变乱。为今之计,只有先整治贪官开仓放粮,待今年收成过后,民情安定后,再探访惩治民众里带头闹事之人,以警示民众。再者哄抬米价之商贩,必要时给予警罚,以平定物价,以安民心。”
诚郡王说完这些直直的跪了下去,道:“儿臣当值户部,发生此等事情竟然全不知情,以致事态严重,是儿臣失职,请皇父降罪。”
诚郡王几句话让在场其他人都有了不同的微妙表情变化,六部尚书皆是跪倒在地,尤其户部尚书,虽然诚郡王当值户部,但并非统领户部,户部尚书犹是负责主要事务。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在六部里重要程度仅次于吏部。如今虽说天下承平,但最近几年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赈灾、用兵、修建河堤等等无不是需要用钱,各地灾害发生必然要免除赋税,再加上用兵必然需要钱,造成了国库空虚,户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是皇帝开海禁的一大原因之一,诚郡王几句话让户部尚书冷汗淋漓,张致远眼光留在朝靴上,自古以来官吏的贪污舞弊之风从未停歇过,如今虽然在今上的管制之下,这股风气得到辖制,但水至清则无鱼,贪污舞弊之风并不能得到遏制。想今上上次南巡之时,抄家斩立决的官吏岂非大多是都是贪污受贿以至于治下引起民乱的也非少数。如今这盛世之下,隐伏着痼疾。
不说六部尚书,就是几位皇子,太子掩饰好自己的神色,扫过几位兄弟,淳郡王低垂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七皇子倒是真真与淳郡王是同母兄弟,表情皆是差不多的。还有诚郡王,太子可没有漏看他虽然掩饰的极好却仍然让太子注意到他眼睛里的一丝得意。太子眼中微冷,这个四弟他平时还真是小看了,在皇父面前装的一副为国为民,从不徇私结党的表相,私下里却不知道他最是狠辣不过的了,而且心思很深,使得他们这一派很难找到他的把柄,真的是会伪装啊!还有张清和遇刺一事,一直让太子耿耿于怀,虽然是怀疑这个四弟,但饶是如此却找不到证据,让他十分不甘心。眼光瞟到站在一旁的八皇子,太子眼睛眯了眯,以前觉得这个八弟年纪尚幼,不足为惧,没想到竟然窜缀着皇父让他不去上书房,反而是到国子监读书。国子监多是都城世家贵族的子弟中的中流砥柱,日后必然是要入朝为官的,这么一想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如今皇父又为他破格,竟然商议朝事的时候还让他站在一旁聆听,真是圣宠颇浓啊!
皇帝沉吟片刻,并没有接诚郡王的话,而是将目光转到了太子身上:“太子你觉得呢?”
太子稍怔,旋即回道:“儿臣认为四弟所言极是,不过开仓放粮怕是来不及,江浙一带地扰民富,可以在民间筹粮以解燃眉之急。”
皇帝又转头问了淳郡王,淳郡王所说也不差,只是说若是在民间筹备粮食,还是酌情给予捐赠粮食的富商减免米盐税的奖励,再者贪官污吏要严惩不贷,再者受灾地区还需减免赋税以渡过难关。
还问了七皇子和八皇子的意见,尤其是八皇子所言也有亮点,皇帝听了点了点头,又问了其他官员的意见,最后却是下旨让工部尚书何叙然为钦差,往江浙查证平乱。皇帝的话一出,众人算是明白过来,几位皇子的话他谁都不信,何叙然是他的人,不在任何党派,而那个密折,其实也是何叙然上的。
从勤政殿出来,众人皆是在太子问礼后在他点头之后才离去,太子却叫住八皇子,八皇子如今还未离宫在宫外开府,还住在皇宫里。太子笑的温和,道:“小八,正好孤和你一块儿去和母后请安。”说道母后时,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嘲讽,母后,不过是姨母而已,比不上当年母后的一半风采,就连管理后宫的权力也被贵妃抢了个协理去。若非他的母后,这个姨母又怎么能坐上皇后的位置,如今还摆起了皇后的谱来,当真是讽刺!
勤政殿里,皇帝捏着手中的密折,听着殿下之人的汇报,神色渐渐凝重起来。
第二百九八章出头椽子
太子问候过皇后,又隐隐从皇后话语中得知八皇子去国子监还是皇商的意思,又听闻这断时间皇上渐渐看重八皇子,有时间还召八皇子入乾清宫亲自教导。太子虽面上不显,内里却十分不愉,毕竟他这个太子之位还未坐稳,而且八皇子也同为嫡子,虽说皇后不过是继后,但到底八皇子也占了个嫡的位置,皇上看重并非好事。
出了宫门,太子想想却并未到傅府去,近日傅阁老称病久未上朝,皇上也看重派了太医来,但毕竟年岁大了。再说了这事怎么能和傅阁老商量,八皇子同样也是他的外孙,一门两皇后,还真是荣宠不断。只回去后和太子妃说,往傅府送了些珍贵药材,人并未亲去不提。
太子妃给太子递了杯茶,道:“半月后是恭母妃的寿辰,礼单妾身拟好了,殿下也帮妾身掌掌眼吧。”恭贵妃乃是淳郡王以及七皇子的母妃,如今握着半个凤印,就连皇后有时也要避其锋芒,所谓风头无俩。
太子对因为身疾不能继承大统的淳郡王观感只比诚郡王好不了多少,更何况如今他们母妃还位居贵妃,硬生生的从皇后手里夺了个协理后宫之权,就算太子对如今的皇后他的姨母并无多少好感,但比起来更不喜欢这个贵妃,因此便淡淡的,接过来看过倒与往年多了一层,到底是升了贵妃,便道:“下月便是皇父的万寿,你多看着些。”
太子妃接道:“房妹妹说简薄了些,妾身倒也觉得还是这样的好。”
“她一个侧室,能有多少见识,问她不过是给她几分脸面,庶务有你和吴氏就尽够了。”太子似乎想到什么,脸色不大好看,正色道,“这些东西就好。”
太子妃略一怔,旋即笑了。道:“妾身明白了。”识趣的没再拿府中的庶务烦扰太子。只略微提了两句太子妃所生的一双儿女,嫡长子颇得皇上喜爱,只和另外几个皇孙一同在上书房读书,女儿也已经九岁了,因为是府中唯一的姑娘,倒也得太子宠爱。
太子只略微在太子妃房里坐了会儿。就起身往外书房了,太子妃看着太子匆匆离去的身影,长长的掐丝珐琅假指甲慢慢划过了衣袖的牡丹刺绣。太子妃的奶娘走过来,低声道:“娘娘。身体要紧,仔细站在风口风吹伤了身子。”
太子妃转身往回走,一面走,一面似低声喃语道:“刚才爷说的话,可听着了?”奶娘知道她是什么意思,暗自点头,刚才太子说的话保准不过一时就能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太子妃坐下来拿着茶壶慢慢的往茶杯里注水。曼斯条理道:“这杯子就这么大,若是茶水多了,必然会溢出来,就跟人心似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妈妈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奶娘心知肚明,张了张嘴,道:“娘娘说的是,您可是太子的嫡妃。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