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烈钧深知他个人在南昌根基不稳,于是当晚便撤退到湖口,又另行联络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刘世均,希望能策动其响应革命号召。

湖口虽然暂时远离北洋军威慑范围,但此地并没有多少兵士。李烈钧前前后后筹备了许多天,又从江浙一带资产家那里紧急调取了一笔经费,这才勉强组织起了“讨袁革命军”。因为时间仓促,“讨袁革命军”除了少部分地方正规军之外,大部分还是临时动员起来的民夫。而在所谓的“地方正规军”当中,最“精锐的中坚力量”却还是前清时的鄱阳湖水师,民国成立后改编为水上警察。

湖口宣布起义之后,由于欧阳武和刘世均皆是消极的态度,既没有响应“讨袁”,也没有遵奉北洋政府的命令执行镇压。因此才一开始的两天,讨袁革命军进展还很顺利,甚至还反攻南昌,迫使欧阳武撤退到吴城。

整个江西省的讨袁革命军一共有两支,除了李烈钧所组织的这一队人马之外,另外还有昔日李烈钧的部下林虎。比起李烈钧仓促整队的讨袁军,林虎一部原本就是大革命时期的一直新军部队,民国成立之后规划在李烈钧麾下,率领三个营人马驻扎在余江县。

李烈钧开始反攻南昌之际,林虎也随即从余江县起兵,并一路高歌猛进的沿着官道快速进军,意图从南方进逼南昌。

到了二十日,北洋第一军两师三旅的兵力分别开抵湖北和江西与安徽交界地区。

第一军总指挥段芝贵调派王占元第七师攻湖北,李纯两旅进攻江西,后又调派张敬尧第八师进攻湖南。并且还联络驻扎九江的长江舰队,由汤恩铭率领舰队沿长江协助第一军发起进攻。长江舰队先在九江江面炮击李烈钧部,在遏止住李烈钧进攻南昌的势头,并等到李纯进入江西境内之后,这才又沿江而上来到湖北境内。

李纯两旅约五千人的兵力,虽然人数不算很多,却大多装备精良,陆军炮兵掩护,江面又有舰队支援。单单二十日这天中午,其部将飞快的夺占南昌西北城镇,进而向东南方向李烈钧部发起强攻。

到二十日晚间,整个江西的形势立刻扭转过来。

在强烈炮火压制之下,李烈钧部甚至连还手的余力都没有,防线彻底崩盘,一路向赣南方向撤退。从南昌南部撤出之后,正好与赶到的林虎部会合。李烈钧与林虎商议,南昌地理不利于讨袁军作战,既没有重火力支援,又要遭受舰艇的压制,最好往南方转移再做打算。

为了避免两路讨袁军遭到北洋军合围,李烈钧与林虎依旧兵分两路,一路经吉安到赣州,另一路则向东南方向转移到抚州。

就在南昌失利的这一天,武汉同样宣告失守。王占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击溃武昌守军,在没有舰艇掩护的情况下又紧接着强渡长江,攻克汉口和汉阳。湖北讨袁军一路连续撤退,一直退入阳夏才勉强稳住阵势。

放眼整个南中国,之前一直风风火火的革命声势,前前后后才经历了五、六天的交锋,颓弱之势顿时显露出来。

在看完王占元送来的这些电文消息之后,袁肃也没有做过多的表态。他相信这些电报是上面故意要求拿出来大肆宣传,以彰显北洋军作战勇猛,以及战事弹指可定。可实际上距离“二次革命”彻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眼下仅仅是大局上占了优势,面对化整为零继续负隅顽抗的革命军,多少还是要有一番费神费力。

当天下午,袁肃与陈文年按照昨晚制订的计划,一人率领一个团分开南下。

袁肃与三团先行出发,徒步沿着官道向港城前进,预计需要三天的路程。不过相对这边来说,他本来就不需要太过着急,哪怕刚到港城整场战争已经结束,到时候大可直接改道前往淮安,反而还省下不少麻烦。

陈文年则与赵继时一直等到傍晚五点钟,这才带领第二团登上津浦线准备好的火车前往宿县。他们会在宿县下车,然后开始逐步布置转移到淮北的行程,当然也会调派一部分士兵继续搭乘火车南下,直到与第一团南下的一个营会合。

五月底,华东地区普遍降下大雨,湿热的天气愈发明显。

赵山河是在接到袁肃从济南发来的命令第二天深夜时,带领一营人马由徐州到达淮安。

当然,在出发之前,他提前发到淮北的电文还是按照总镇下达的指示,表示自己是途径淮安前往盐城。如今南京方面的战事已经进入试探进攻阶段,最终熬不住性子的张勋率领武卫前军几个江防营率先发动进攻。眼下江苏境内的北洋军都聚焦在南京,留守在淮安的第三旅也没有太在乎赵山河这一营的人马。

由于天色已晚,赵山河没能进入淮安城内,不过却在第三旅派来指引的一支后勤支队带领之下,先转移到西南边一个小镇子上入驻下来。

第三旅旅长王金镜,字耀庭,是与鲍贵卿同期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老将。不过比起鲍贵卿,王金镜还算是很客气,没有对第一混成旅这支杂牌部队有太多的偏见,甚至还专门吩咐负责接应的军官,但凡赵山河有什么需要,则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安顿好营务之后,赵山河按照早先想好的计划,盛情邀请这些前来接应的第三旅军官留下来喝一顿酒。他取出在徐州时专程购买的两瓶上好陈酿,推说一直找不到好机会喝酒,今日与几位大人投缘,索性就开瓶解解馋。

第三旅的几名军官军衔不高,面对赵山河这样中层军官的邀请,一个个都很是感动。考虑到现在又是凌晨时分,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大雨,索性就留在这里喝一点酒,明天一早再返回城内去。反正城内现在也没什么要紧事,他们这些基层军官并无需要操心的地方。

赵山河请这些人喝酒,自然不是单纯的为了讨好或者客套。早先在从滦州动身时,袁肃已经决定趁着此次南下占据淮安和淮北,那从现在开始势必要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他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从这些人口中套取淮安的地方信息,以及第三旅留驻部队近期的动向,这些都对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有莫大的帮助。

就在营地临时搭建的一座帐篷里,吩咐炊事班做了一些小菜和干肉,赵山河与第三旅的这些人围坐在一起。一开始大家都还很客气,毕竟官职有别,又是初次见面,理所当然会有所拘谨。可是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酒劲上头,顿时便推心置腹起来。

从这些军官口中透露的消息来看,淮安此处虽然没有铁路,不过却是京杭运河的四大交点之一。地理位置处在江淮平原,又有长江三角洲的水源气候,不可不谓是苏北地区富庶的地区,经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仅次于徐州。

淮安还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岩盐产出地,县政府百分之六十的税收全部来自于盐税。根据前清时期光绪年间的统计,淮安的盐税占江苏全省盐税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控制淮安,就能掌握江苏全省五分之一以及苏北绝大部分的经济来源。任谁都知道,江苏省内的富庶大部分皆是来自盐利。

做为京杭运河重要的漕运交点,淮安的商贸发展同样是十分发达,尤其是粮业。

这里沿河的城镇多处都有大型粮仓,储备的粮食量近乎可以以国家级来统计。第二镇之所以在这里设立后勤支撑点,除了交通之外,看重的就是这里有现成的储备粮,价廉物美,必要时还能省去劳师动众从后方调运的麻烦,直接从地方采购。

至于第三旅留守在淮安的部队,除了辎重营、工程营以及总镇直属的后勤营务处这些部队会一直留下来之外,其余的部队将会在未来五天之内全部南下镇江,与第三旅旅部会合。而旅长王金镜明天下午便会启程南下,到时候淮安这边军衔最高的便是总镇直属后勤营务处调度长。当然,这名调度处也仅仅只是一名营级军官。

抿了一口酒之后,赵山河顺势问道:“这调度长是什么来头?”

一个侍从官夹了一口菜胡乱的吞了下去,酒气熏熏的说道:“哦,此人正是咱们第二军后勤总长章老总的表弟,据说还是冯都督的亲戚,名叫陈禄衫。说句私底下的话,赵哥哥你可千万别到处声张,这姓陈的……隔儿……也不什么正经人。”

赵山河凑近了一些问道:“此话怎讲?”

那侍从官说道:“这不咱们才到淮安也没多久,六天……呃,不对,五天都没到。这姓陈的把济南发下的军用物资倒卖了不少,然后又低价收购本地的精粮。上报到前线那边,就说物资派发迟缓,只能本地收购。最后就把低价收购上来的精粮以高价报到上头去。这小子,啧啧,就从中谋了不少油水。”

对方满是酒气的说话,赵山河一时没听懂,不过他没仔细理会这投机倒把,反正只要摸清楚陈禄衫是个不干净的人就是了。

这时,另外一面军官也跟着附和说道:“还不止,这小子还利用职务便利经营私盐,也就这几天的光景,贩了不少私盐到北边去了。”

之前那名侍从官彷佛又想到了什么,连忙又补充的说道:“哦,我记起来了。这陈禄衫与南京第二十一旅旅长陈叔亮是同族。”

立刻又有人说道:“那陈叔亮不就是冯都督的女婿吗?”

赵山河有一些奇怪,连忙问道:“怎么,冯都督的女婿现在竟然在南京?”

“可不是吗?冯都督为这件事可恼火的不行。老丈人授命南下镇压革命,这做女婿的一点也不开窍,居然还明目张胆的支持革命,支持孙逸仙。这不,如今在南京参与布防阻击咱们第二军的,就有陈叔亮的这一支人马。”

“原来如此!”赵山河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若有所思的缓缓点了点头。过了片刻之后,他再次端起酒杯,与众人推杯置盏起来。

………………………………………

【欧阳武(1881…1976)字南雷,江西省吉水县枫江镇林桥村人。光绪七年生。自幼在吉安当学徒,从小习武,精通南拳、刀术和剑术,曾中清朝武举人,为江西武术界培养了大批人。1913年6月9日,袁世凯撤掉江西都督李烈钧,任命欧阳武为江西护军使兼代都督事,同时授陆军中将,兼江西第一师师长、军事参议,所有江西陆军各营均归节制;6月20日暂代领江西都督,7月12日加陆军上将衔,13日江西省议会开会,推举李烈钧为讨袁军总司令,欧阳武为都督,贺国昌为省长,唯欧阳武称病不出,因受袁世凯拉拢,对反袁斗争态度消极,31日被北洋政府褫职;8月9日欧阳武闻吴城失守,即弃职潜逃,两营护兵被宪兵司令廖伯琅控制,15日“二次革命”失败,欧阳武和李烈钧共赴上海。】

第77章,新的内情

苏北地区的雨水一直持续不断,当袁肃带领第三团的队伍分批次开进港城时,海港天气加上阴雨天气,一股前所未有的潮湿顿时席卷而来。

先遣的接应部队是第三团九营的一个侦查班,侦查班提前一天到达,与本地的县府做好了协商和迎接方面的种种安排。以至于袁肃大部队陆续到达时,都能很快被安排到入住的地方。团部暂时就设置在县府招待所,袁肃的行营则在港城商会大楼。

之前这里发生过一些交火,不过都不是什么大场面,前前后后也就开了七八枪的样子。

港城这边的革命军一部分被逮捕,现在就关押在县府大牢里,还有一些要么投降接受改编,要么就逃跑的无影无踪。

正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袁肃决定暂时不向盐城前去,不管上面会不会催促,他现在都是有正当理由来推辞。港城距离淮安有官道连接,交通上不成问题,一旦时机成熟便直接转移到淮安去,不必再理会盐城那边的情况。

刚刚在港城这边站稳脚跟,通讯室才连接好电报线,立刻就收到了一封从北京发来的电文。经过翻译之后,通讯员将电文交给副官杜预,由杜预转交到袁肃手里。

袁肃原本正在休息室里等候电文,不过他等的是来自淮安、徐州和宿县方面的消息。今天是距离他离开济南的第三天,南京那边已经打的不可开交,湖北、湖南也都在前天和昨天陆续传来消息,华中地区的讨袁革命军势力几乎消失殆尽。

估摸着这场噱头很响但规模不大的内战,用不了几天的时间便会告一段落。他对淮安、淮北两地的情况自然而然要更抓紧一些。

杜预走进休息室,袁肃刚要起身询问,然而杜预却先开口说道:“都督,北京来了电文,是高建阳高大人发来的。”

袁肃微微怔了怔,早在十几天前他派高建阳前往保定、天津打听消息,虽然前前后后收获甚微,不过却也没急着让其返回。除了打听消息之外,高建阳同时还肩负着招聘化工厂技术人员的任务,所以这段时间理应还在为这件事奔波。

“哦,高建阳怎么又去了北京?可有什么进展?”他不疾不徐的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