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荆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荆丛-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8年的11月,粟裕发布了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的命令,而这时蒋介石的精力,为辽沈战役所牵制,无法充分考虑南线的作战计划,国民党政府军在徐州一线犹豫不决,指挥凌乱,导致了严重后果。交战双方伤亡惨重,血流成河,国民党黄百韬所率第七兵团已渐处劣势。
  奉命回防的沈金贵,一路打马狂奔,可以说是踩着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的脚印,而向前疾行追赶。
  一路之上,目睹着激战后的焦土狼烟;目睹着尚没来的及掩埋的两军尸体,他的心里,说不清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原本就痛恨战争的他,望着人们这被毁坏的家园,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同为炎黄子孙,却非要钢枪相向?将无情的子弹射进彼此的胸膛呢?都是人生父母所养,哪一个倒下的身体,背后不是断肠的爹娘?!
  回想着国民党军队的内幕种种,眼望着这一路流离失所的贫苦老弱,他开始厌烦自己身上的这身军装。心里不停的叩问自己:自己为什么要拚命追赶这丧失了民心的军队?难道就是为了用手中的枪,来枪杀自己的同胞吗?早已让其不再信仰的国民党队伍,此时,让他更加感到困惑、徬徨。
  当沈金贵赶到徐州附近的时候,正是粟裕指挥下的军队,与徐州守军黄百韬的激战,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刻。双方火力劲拚,死伤的人成堆成垛…远望着这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战场,听着这震耳欲聋的激烈的枪炮声,战争的残酷,再一次的叩击着他的心门,叩问着他的何去何从。
  许久、许久,神情黯淡的他,慢慢脱下自己的军装丢在了地上,换上了随身带着的,母亲亲手给缝制的蓝布衣裳。他将腰里的枪,悄悄深埋到了路旁的草地里。
  临阵而醒,做了国民党逃兵的他,牵上自己的枣红色骏马,绕过了激战的徐州,转向了通往南京的那条路。  …
  
  第七十章 守家的姐妹
  
  “姐,你害怕吗?”夜已深了,四处静悄悄的,唯有窗外风摇的树枝,时而扫过破旧的窗户,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躺在被窝里的沈小凤,轻声问着睡在身边的姐姐沈七凤,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颤抖。
  “姐不怕!小凤也别怕,来,姐搂着你睡。”一直睁着两眼不敢有丝毫睡意的沈七凤,悄悄抹了把眼角的泪水,将妹妹搂进了自己的怀里,壮着胆子安慰道。
  送走了父亲沈守文和二弟沈银贵之后,没过两天,土改工作队就开进了沈家堡。分田地、打土豪,一系列针对地主家庭的大改大革,再次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家里所有能分能拿的东西,尽数被分拿一空…母亲吴氏带着她和弟弟妹妹们,重新回到了破旧的小房子里;奶奶一家也各回旧所。唯有大娘王氏,因第一个抢先站出来,向土改干部控诉父亲沈守文的种种劣迹,和对其如何如何的不好,并郑重声明与父亲划清界线,断绝夫妻关系,而依然留在了原来的小跨院里。并得到工作队的表扬、奖励,将其划归为了贫农成份,成为了无产阶级保护的对象。
  还有就是四婶孙氏,因四叔在小鬼子扫荡沈家堡的时候,就毅然舍家投奔了八路军,所以,这次土改运动,四婶也是不被抄没家产的一列。
  沈家那顶又沉又重的“地主”大帽子,依然毫无悬念地,继续扣在了父亲沈守文的头上。
  趁着还没开批斗会,第二天天没亮,沈七凤就帮着母亲收拾好仅有的衣物,只留十六岁的妹妹沈小凤看着家,偷偷将母亲和三个年纪尚小的弟弟,送出了沈家堡。并一路背着最小的弟弟沈福贵,淌过了通往小协庄所必经的光明河,一直安全送到了二姨的家里,才一步三回头的往回返。
  当她急急忙忙回到沈家堡的时候,已是日上三杆,老远就看到妹妹小凤倚在门口一个劲地抹眼泪。她的心顿时“咯噔”一下沉了下去,忙加快了步子往前赶。
  “怎么了妹妹?你怎么哭了?”未到近前,沈七凤就连连大声问,心都快揪出嗓子眼了。
  “姐…你可回来了!呜呜…俺害怕!俺以为,俺以为你们都不回来了…”听到姐姐声音的沈小凤,立刻奔跑着扑进姐姐的怀里,边说边哽咽着。但被姐姐紧紧搂着的她,声音里却少了些恐慌,多了些踏实的感觉。
  “傻丫头,姐怎么会丢下你呢?我得把娘送到了地方,咱才能放心是吧?爹和哥哥都不在家,姐不得照顾好全家,不然等爹回来了,咱怎么有脸见他老人家呀…”沈七凤揪起衣袖,给妹妹擦着哭花了的小脸,耐心地宽慰着。自己的鼻子却已是酸的难受,眼圈里强忍着没有落下的泪,直打着晃晃。
  “嗯,姐俺知道了。俺已经长大了,以后咱俩一起照顾咱全家!”懂事的沈小凤,牵着姐姐的手边往家走,边说。
  “好妹妹,长大了就不能再哭鼻子了。姐以后隔几天就要去给娘她们送些吃的,以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许再哭了知道吗?也别到门外去,要乖乖在屋里等着姐姐。”沈七凤,想想避在外面的母亲弟弟们,看看眼前的妹妹,两头都让她牵肠难舍,担心妹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又会难过,忙事先鼓励嘱咐着。
  “姐,俺以后不哭了。可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好吗?”沈小凤听话地点着头,可想想姐姐不在家心里就胆怯。忍不住两眼期待地望着姐姐,乞求着。
  “好!姐尽量早回来。可是姐去了是不是得帮着娘洗洗衣服什么的?那里还有咱三个弟弟呢,咱不能只让娘自己受累对不对?”沈七凤心里明白妹妹的意思,可她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她心疼地抚了抚妹妹的头发,耐心地解释着。
  “姐,你不在家的时候,农会的人来过,四婶也来过。四婶还悄悄说,让咱俩晚上去她家睡觉呢!”回到屋里沈小凤才想起这事,忙跟姐姐学说着。
  “农会的人说什么了?”一听到“农会“这俩字,沈七凤就立刻紧张起来。
  “他们问俺咱爹娘呢?问家里人都去哪儿了?俺害怕,只是一个劲摇头,后来,他们就走了…”沈小凤回想着当时的情景,眼睛里又流露出了恐惧,怯声声地回答着。
  “嗯,他们要是再来,问啥你都只管摇头,什么也别说!”听完妹妹的话,沈七凤长长舒了口气。可还是不放心地又叮嘱了一遍。
  “四婶家咱不去。四婶是好心怕咱俩晚上害怕,可就咱那个奶奶,咱这种时候要是去了,还不得嫌四婶对咱好,又找茬骂她!”善良的她,设身处地地为四婶孙氏考虑着,做着决定。
  “有姐姐在呢!晚上咱把门顶的死死的,咱不怕!”见妹妹有点失望的沈七凤,忙紧紧握着妹妹的手,壮着胆子大声说。
  说归说,劝归劝,别说是妹妹沈小凤了,就连沈七凤自己,到了晚上,在这个只有姐妹俩的旧房子里,也是心惊胆颤、恐慌不安,睁着两只恐惧的眼睛,不敢让自己睡着。却还假装着一点都不怕,心疼地安慰着怀里的妹妹。  …
  感谢众友鼎力支持,还望多多关注斧正指点!!
  
  第七十一章 送饭
  
  天才蒙蒙亮,沈七凤就挎着一个大包袱,悄悄闪出房门,并回头看着里面的妹妹将门再次闩紧了,才左右回望着,快速向着堡外走去。
  今天是她去给母亲送饭的日子。自打母亲藏到二姨家之后,守在家里的姐妹俩,隔个三两天就偷偷摊些煎饼,给母亲他们送过去。
  二姨家原本就不福裕,在这种时刻,能让母亲和弟弟们寄居在她家,就已经感激不尽了。一向懂事的沈七凤,饭食上自然不会再让自己的二姨,跟着犯太多的难为。
  今天已是第五次送饭了。已熟悉路径的她,还是不时地四周环视,小心留意着身后,生怕被一直打探母亲踪迹的土改队员给盯上了。出了沈家堡又走出了两里多路,确定了身后没有人跟踪,她那提在嗓子眼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走出这么远的路,沈七凤那标准的“三寸金莲”般的小脚,就已经疼的不太敢着地了。可她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一旦歇下来的脚,再起步时会更加的疼痛。她尽量挑选平整些的路面,落着步。
  此时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但太阳尚未露出头的早晨,依然寒气很重。带着鞋子淌过及膝的光明河水时,沈七凤的牙齿都在打着颤。裤管虽被高高卷起,却还是被湿透了大半,她赶忙寻了个僻静的地方,先用力拧干了裤管上的水,又哆哆嗦嗦坐到地上,脱下直往外溢着水的鞋子和滴着水的裹脚布,也尽力拧掉水分,才又将它们重新穿了起来。
  这是经过前几次淌水过河总结出来的经验。这样再重新上路的时候,脚虽依然湿着,却不会再泡胀的如先前般那么难受。
  来回两趟的淌水,喝饱了水的鞋子和厚厚的裹脚布,会把沈七凤的双脚硬生生泡的象豆腐渣一般,又胀又疼。每次回家脱下鞋子,妹妹沈小凤都会心疼的用干布给姐姐捂着,直掉眼泪。后来象这样拧掉水分之后,才感觉稍好了一些。
  接下来的九层顶,是先前最让沈七凤发怵的一段路。所谓的九层顶,就是一路向上的一段漫坡,坡度虽不是很高,却是特别的长。尤其是路面,全是鸡蛋大小的鹅卵石铺成,试想沈七凤这样的小脚,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前几次来回,每走在这段路上,疼痛锥心的她,真恨不得爬着或者干脆顺坡滚过去…后来她发现了路两旁用来浇地的水陇沟,沟底却是被水冲刷后的细细白沙,这可把她高兴坏了。从此,这细沙铺就的柔软的水陇沟,就成了她通过九层顶的绿色坦途。
  ……
  顺利抵达二姨家的时候,太阳已爬上了树梢。比母亲大着好多岁,已年近六旬的二姨,正坐在天井里一边摘菜,一边陪着一旁洗着衣服的母亲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三个弟弟,正蹲在一边玩着小石子,一眼看到沈七凤的弟弟们,立刻兴奋的蜂涌而上,围着姐姐高兴的又蹦又跳。
  三弟沈平贵首先抢过重重的包袱,奔跑着抱进了屋里;四弟沈安贵,已把板凳递到了姐姐面前;最小的小福贵,也悄悄蹭到跟前,紧紧靠在姐姐的腿上,沈七凤忙心疼地笑了笑,弯腰把小弟弟抱在了怀里…
  来不及喘口气的她,放下了小福贵,就忙着搓起了母亲还没洗完的衣裳。  …
  
  第七十二章 喝口粥吧
  
  “吃点东西吧,凤儿!吃完了再洗…”母亲吴氏,不一会儿就一手端着一碗稀粥,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煎饼,心疼地来到女儿面前,柔声道。她看上去已明显苍老了很多,眼光也有些呆滞。连连不断的变故,让她的神情越来越忧郁,若不是有七凤这个女儿帮她撑着,只怕她是真的没有法子活的下去了。
  “娘俺不饿!呆会儿回家再吃。”沈七凤没有去接母亲手上的碗,低着头继续揉搓着衣服。干哑的声音,却已经出卖了她。
  “就是喝口粥也好啊!这都快晌午的天了,再水米不沾牙空着肚子回去,路上怎让娘能放得下心呢?”吴氏知道女儿是舍不得吃这口饭,而在硬撑着。望着一趟比一趟黑瘦的女儿,她的泪早就下来了。她抬起拿着煎饼的手,用衣袖蹭了下湿湿的脸,哀求般地劝着女儿。
  “娘,别说了!俺喝就是了…”沈七凤强忍着快要流出的泪,忙拿话阻止着母亲,不让继续说下去,伸出沾满了水的双手,接过了母亲手中的碗。
  “凤儿,在家要是呆不下去了,就带着妹妹一起过来吧。好歹,一家人死活都在一起,也省的牵肠挂肚的…”看着喝着粥的女儿,吴氏心里似乎有了一丝安慰。可想想一会儿又要返回去,心惊胆颤守着那破房子的两姐妹,做为母亲的她实在是太揪心了!可一点法子都没有的她,只能与女儿如此商量着。
  “你二姨托人,在这边给你妹妹寻下了一门亲事,年龄虽说大了几岁,可人厚道老实,家里也还能有粮吃。你俩过来了,就把你妹给人家吧,也少一个人一起挨饿受罪…”她继续对沈七凤絮叨着。
  “到时候再让你二姨,给你找点针线活路什么的,能挣点粮米也是好的。你四婶偷着接济的那点粮食,都让你做成煎饼送娘这里来了,娘知道你和妹妹在家,早就没粮吃了…”
  “娘,您别说了…俺跟妹妹,不会饿着的…”一直默默听着的沈七凤,再也忍不住了,她把头深深埋到了母亲的怀里,哽咽着说。  …
  其实母亲说的一点都没错。因为四叔参加了八路军的缘故,没有被抄没家产的四婶,一连偷偷给姐妹俩送了好几次粮食。可沈七凤一点也没舍得吃,全都分次做成了煎饼送给了娘和弟弟,只把那破碎了的煎饼留给了妹妹。而她自己,平时就靠着野菜糊糊来维生度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