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只是地方军阀,并没有被北洋政府认可。
  目前。中国名义上的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只是被张座霖等人霸占了。
  丁闻江从财政划拨了五万元。林子轩同样拿出五万元,有了十万大洋打底,中华文物救助会算是成立了,同时有八位上海各大院校的史学家加入进来。
  有了钱就好办事,比如可以资助学者到敦煌考察,可以派人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
  先把事情做起来,以后慢慢的完善。
  林子轩以前不觉得,现在才发现钱真的不够用,他有两个基金会,一个是希望工程,加上这个救助文物,再多的钱都能用完。
  看来还是要继续赚钱,最好是赚外国人的钱。
  他刚想到外国人,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件,这封信来自英国的国际笔会。
  这个笔会邀请林子轩加入,他的介绍人竟然是萧伯纳。
  国际笔会,即国际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文学编辑和小说家的协会,成立于1921年,创始人是英国女作家道森司各特。
  它的总部设在伦敦,第一任主席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
  在后世,国际笔会被称为作家的联合国,在世界上99个国家里成立了141个分会。
  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非政治、非政府作家组织,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类地位。
  其宗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作家间的友谊与智力合作,无论其政治或观点如何,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并积极保护作家免受政治的压迫。
  萧伯纳是国际笔会的早期会员。
  在1926年,国际笔会的成员以英国和法国的作家为主,还包括欧美其他国家的作家,亚洲作家极少。
  林子轩之所以接到邀请,一个是萧伯纳的推荐,一个是《蝇王》这本小说在英国的畅销。
  《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怎么合英国人的口味,《蝇王》这种颠覆性的荒岛文学让英国读者痴迷不已。
  从而奠定了林子轩在欧美文学界的地位。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情,他成为国际笔会的会员后,就可以在中国设立国际笔会的分会,更好的把中国作家介绍到国外去。
  而且,国际笔会有资格向诺贝尔委员会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他要做的就是填写个人资料,把自己的作品邮寄过去,成为会员后争取获得推荐名额。
  其实,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也可以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比如萧伯纳。
  只是林子轩觉得自己和他不熟,没必要提出这个要求,还是依靠作品说话的好,否则会被人看轻,更何况候选人并不一定会得奖。
  有些作家被提名无数次还是没有得奖,他还年轻,以后多写几部名著,总能等到机会。
  就这样,林子轩成为第一个加入国际笔会的中国作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挖帝国主义墙角

  1926年5月17日,上海到无锡和苏州两地的长途电话开通。
  林子轩试着打了一个到无锡林家老宅的电话,虽然要经过电话局的转接,还要等上不少时间,信号却很不错,声音非常清晰。
  这让他颇为感慨,穿越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种现代化的感觉。
  在后世,手机全球通,互联网普及,信息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快捷便利。
  而在民国时期,老百姓主要的联系方式还是依靠信件,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安装电话。
  林子轩经过好长时间才适应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
  以后还会开通到南京、到北平、到广州的长途电话,距离不再成为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需要几天时间才能等来的消息,现在几分钟就知道了,会对中国的各行各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就叫做科技改变生活。
  然而,长途电话并不能解决林子轩面临的问题,他的问题是缺钱。
  也不是眼下缺钱,而是将来很缺钱。
  在这个社会,想要真正的办点实事没有钱不行,他旗下的产业大多是慢热型,讲的是细水长流,只有电影行业算得上暴利。
  但即便是每年拍摄的电影都能大卖,这赚钱的速度还是太慢。
  想要一夜暴富,只能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了。
  林子轩琢磨的不是上海的金融市场,而是美国的金融市场。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说的就是美国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大危机由此开始。
  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此后蔓延到全球。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林子轩虽然学的是经济学,不过对于股票市场的运作并不精通。
  他在后世的电视剧里看到过股灾,比如那部香港经典的电视剧《大时代》,还有不少重生类网文中重生者利用股灾牟取暴利的情节。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在股市呼风唤雨的情景。
  只是现实比较残酷,这是在民国时期。没有全球联网的电脑,交易所的一切交易都需要通过人来手写,资金的转账也没有那么方便。
  一切都是那么原始。
  更重要的是那里是美国,对华人投资有着严格的限制。
  他的资金怎么进入美国市场,如何操作,赚钱后怎么把钱洗干净,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钱转回国内,这都需要仔细的筹划。
  否则,美国政府一旦发现异常。随时都能冻结账户,甚至把人抓起来。
  为此,林子轩请教过金融界的精英,也就是他招聘的总经理。
  因为事情比较多,他早就不再管理林氏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了,只有银行的重大决策才需要他出面做决定。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有很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金融人才。
  他找的这个人叫做席得柄,是宋子闻介绍过来的。
  席得柄出生于18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工科,回国后从事金融工作。他虽然学的不是金融专业,却是出身上海席家。
  席家和林家相似,原本是苏州东山人,上海开埠后移居到上海创业。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成为上海金融行业的顶级家族。
  席家出了一大批很有影响力的银行家和实业家,他们在外滩各大外资银行中当经理、襄理、协理的。前后有三十多人。
  与席氏家族沾亲带故的人家和朋友,很多也都因为席家的关系来到上海,形成了一个以席氏家族为中心的特殊群体。
  金融界的买办群体“洞庭帮”。
  这些年靠着家族联姻,席家和沈家、胡家,以及王家一起控制着上海金融业的半壁江山。
  因为都是江苏人。林家和席家也是沾亲带故的关系。
  席得柄对林子轩提出到美国股市赚钱的想法非常诧异,他觉得有点异想天开了。
  上海说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没有错,但和美国的股票交易所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贸然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不仅赚不了钱,反而会赔钱。
  其中还要牵扯到美国的法律和金融市场的规则。
  林子轩想了想,以他的能量恐怕做不到赚了钱还能安然的把钱洗干净的地步。
  他当时已经放下了,不过现在他的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想要为社会做点事情,就需要冒一次风险,试着挥动小锄头,挖帝国主义的墙角。
  他没打算自己单干,这需要极为周密的计划,还要聚拢一批金融界的精英。
  也就是说,他要玩一把大的。
  他要依靠国家的力量,以整个国家的金融精英一起搅乱美国的金融市场。
  他把目标放在了宋子闻身上。
  此时宋子闻是广东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等到北伐成功,他就控制着中国的财政大权。
  时不我待,从1926年到1929年不过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是准备期,可以把资金和人员一点点的转移到美国去,等待时机,也要开始准备后路,不能被美国政府察觉。
  这一次不光是在金融领域,还要外交和情报部门的配合,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金融战争。
  唯一的问题是他如何说服宋子闻陪他玩这个疯狂的游戏。
  仅仅讲交情没有用,一旦被美国发现,会影响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邦交关系。
  不过有一点林子轩可以确定,那就是北伐成功后成立的新政府会非常的缺钱。
  打仗从来都是要花钱的。
  林子轩要做的就是让宋子闻相信美国会在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然后让中国的金融学家分析其中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当然,也可能宋子闻根本就不相信,只以为这是他新小说的故事。
  那林子轩只好自己随便玩玩了。
  他筹划好了,会通过在美国的电影公司投资华尔街股市,赚的钱在美国拍摄电影,通过电影票房把钱洗干净,再转回国内。
  这样小打小闹,估计最多只能赚取上百万美元,好处是不会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
  他还是决定先和宋子闻谈谈,这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要为说服宋子闻准备理论依据。
  他会把脑海中一些能够拿出来的资料整理一番,结合美国和欧洲的经济状况,写一篇美国即将发生经济危机的论文。
  到底要不要大干一场,就看宋子闻的魄力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珍惜眼前人

  1926年5月21日,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北伐战争决议案,标志着北伐战争进入起始阶段。
  上海的报刊上纷纷报道此事,绝大多数持赞成态度。
  这要归功于张座霖在北平的所作所为,他的高压统治让其失去了新闻界的支持。
  4月26日,张座霖下令杀害了北平著名报人邵飘平,引起了新闻界的同仇敌忾,也可以说是兔死狐悲。
  张座霖今天能杀害邵飘平,明天就能杀害其他报人,除非是大家都不说真话。
  新闻界一向讲究言论自由。
  虽然大家知道这是相对的自由,但这是新闻界的坚持和骄傲所在,是新闻界的脸面。
  张座霖杀害邵飘平的举动是在打新闻界的脸,得罪了整个新闻界。
  北平的新闻界慑于张座霖的恐怖统治不敢出声,连公开的追悼和纪念都没有,一片沉寂。
  上海的新闻界则严厉声讨了奉军在北平的暴行。
  别小看新闻媒体,媒体能够通过报纸影响读者,读者是什么,是民心。
  正因为如此,上海的报纸对于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赞成者居多。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主要还是因为广州国民政府和苏联合作的事情。
  张座霖有日本人撑腰,北伐军的背后是苏联人,说起来两者是半斤八两。
  林子轩反对和苏联联合,不过却支持北伐。
  他希望北洋政府快点倒台,国家早日统一。这样中国才能有一段相对安稳的时间,不至于到处都是战乱。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老百姓。
  这段时间,他安下心来撰写关于美国经济危机的论文。
  宋子闻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想要说服这位经济学的高材生可不容易。
  要拿出真东西来,为此,林子轩把丢掉很久的经济学又捡了起来。
  他甚至想是不是进修一个经济学硕士学位,自己的文凭太低了啊。
  这时候,徐至摩来到了上海,他并非是专程来上海,而是路过,他要回老家海宁。
  原因是他和陆小蔓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他的父亲坚决不同意。
  徐父认为儿子离婚已经是大逆不道,现在又要娶一个结过婚的女人,更是败坏门风。
  徐至摩想让林子轩和他一起回海宁,劝说父亲答应这桩婚事。
  这让林子轩哭笑不得,不过没有拒绝。
  陆小蔓和王庚在1925年年底离婚,和徐至摩算是你情我愿,林子轩只有祝他们幸福了。
  在回海宁的路上,徐至摩说了他今后的打算。
  北平太乱了,张座霖的高压统治让向往自由的徐至摩很不适应。他准备结婚后搬到上海来,买一套房子,在大学里教书。
  新月社的不少人都有这个打算,因为林子轩的关系。上海是他们的首选。
  也有人到南京、厦门、广州等地谋生,要么到学校教书,要么在报馆任职。
  比如语丝派的林羽堂在5月份就带着家眷逃离北平。到厦门大学任文科主任,他向厦门大学推荐了一批在北平教书的学者。其中就有鲁讯。
  由此,北平的学者陆续南迁。最终汇聚到上海。
  这是林子轩第二次来到海宁硖石镇,第一次是来海宁观潮的时候。
  有了林子轩的介入,徐父倒是不好斥责儿子,让徐至摩陪着林子轩四处游逛,热情招待。
  这或许就是徐至摩的目的。
  几天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