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子轩听了之后有点熟悉的感觉,这说的不会是《高堡奇人》的手稿吧。
  他从西方回来后没听说商务印书馆刊印了《高堡奇人》,以为书稿被出版社的编辑丢进垃圾箱了,又不能跑过去询问,只好置之不理。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高堡奇人》在中国出版的确有点敏感。
  “哦,那书稿叫什么名字?”林子轩装作好奇的问道。
  “似乎是‘住在城堡里的人’,名字很奇怪,内容更是离奇。”平禁亚回忆道。
  还真是这样,林子轩颇为无语。
  书稿被商务印书馆放在了展览室里,想拿都拿不出来,更无法销毁。
  随后,平禁亚给了林子轩一张邀请函,是商务印书馆发出的邀请。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立30周年,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东方图书馆在5月2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上海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上海虽然创建了不少大学,却还没有大型的公共图书馆。
  他们遍邀上海名流参加开馆仪式。
  上海的报纸对此做了大篇幅的报道,称其为亚洲第一图书馆,让商务印书馆的声势大增,压倒上海其他的书局,展现了作为中国出版行业龙头企业的霸气。
  东方图书馆共有五层。
  底层为流通部、商务同人俱乐部,二楼有阅览室、阅报室、办公室,三楼为善本室、装订室及商务印书馆出版图书保存室,四楼为书库,五楼为杂志、报章及照片库。
  据说馆内藏书30多万册,中外杂志900余种,中外报刊40余类。
  如果林子轩不在,平禁亚会代表林子轩参加,现在大老板回来了,自然就轮不到平禁亚了,不过平禁亚并不恼火,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作为竞争对手,谁愿意跑过去看对手耀武扬威,自己还得在下面虚伪的鼓掌。
  所以,他巴不得林子轩接受这个邀请。
  商务印书馆财大气粗,万象书局三个月的半价策略并没有给对手造成严重影响,只好草草结束,否则自己也受不了。
  好在万象书局的人气恢复了,带动了大量的读者。
  5月2日,林子轩来到闸北区宝山路的东方图书馆,参加开馆仪式。(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今天是开馆仪式,并非对外开放,只供嘉宾参观。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经营三十年,底蕴深厚,前来道贺的社会名流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政商两界的头面人物,甚至还有外国使馆的人员。
  据说不少外文书籍都是各国使馆捐献而来。
  数百人齐聚一堂,现场热闹非凡。
  林子轩和其他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这毕竟是出版行业的大事,他们不能不来,否则会被人说成没有气度。
  别看双方竞争激烈,明面上仍旧要保持一团和气。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请林子轩讲话,被他婉拒了,他看得出人家不过是客气而已。
  这种场合轮不到林子轩出风头,他要是不知好歹真上去讲话,那就是不会做人了。
  他在图书馆内参观,不由得赞叹商务印书馆的底蕴,三十年的积累不是万象书局可比,这家图书馆收藏着大批古籍珍本,都是无价之宝。
  参加这个开馆仪式不过是走走形式,没有人真的前来看书。
  而且,就算是真的对外开放,也只能阅览普通的书籍,那些珍本绝不会外借。
  在这个时代,书籍收藏大多是私人行为。
  豪门世家都建有自家的藏,大户人家会有书房,像商务印书馆花费巨资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并不多见,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林子轩走马观花的看了看。
  因为较为匆忙,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书库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部书稿。
  正是他邮寄给商务印书馆的那部《高堡奇人》。
  商务印书馆的高层曾经给《高堡奇人》的作者写了一封信,想不到信件被退回。理由是地址错误,查无此人。
  他们觉得或许被耍了。脸面上过不去,就把书稿从商务印书馆转移到了东方图书馆。
  随意的和一些外文书籍放在了一起。没有大张旗鼓,知道的人不多。
  直到几年后,东方图书馆清查书目的时候才发现这部书稿不见了。
  按照记录应该是1926年11月份发生的事情,那时候商务印书馆发生了罢工事件,乱糟糟的,不少员工要么被开除,要么辞职。
  其中就包括东方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图书馆的罢工人员趁乱把不少书籍带出了图书馆,这种事情追查不下去,只好不了了之。
  林子轩对此并不知情。他后来不再关心书稿的命运,反正只要不牵扯到他就好。
  从闸北区回到家里,宋家三小姐正好也在,和冯程程说着闲话。
  她来是传达哥哥宋子闻的一个口信,大意是北伐战争即将开始,一切准备就绪,让林子轩不必有顾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宋子闻应该知道林子轩在苏联的遭遇,这话就大有深意了。
  联想到3月份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以及随后汪精为被迫辞职,远走法国,看来广州政府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林子轩不关心这种派系斗争,就算宋子闻不说。他照样会把在苏联的见闻写出来。
  宋家三小姐这次是来告别的,她要到广州一趟,恐怕要待上几个月的时间。
  等这位三小姐走后。冯程程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身在广州的宋蔼龄想要撮合宋家三小姐和广州那位蒋先生的婚姻,这才发电报让妹妹前往广州相见。至于事情成不成,那就看两人的意思了。
  蒋先生对宋家三小姐倾慕已久。曾经和孙仲山多次提过这件事。
  无奈宋倾龄一直不同意,她在这件事上颇为决绝。
  她宁可看到妹妹死,也不愿意让妹妹嫁给一个在广州城内至少有一两个情妇的男人。
  不得不说,那位蒋先生在这方面的确不太收敛。
  对于这桩婚姻,宋家内部有着不同的看法,大姐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二姐是死不同意,宋子闻同样不支持,他们的母亲宋夫人更是拒绝。
  前景暗淡无光。
  但宋家三小姐有自己的主见,她这次去广州就是看一看那位蒋先生。
  两人相识于1922年,不过那时的宋家三小姐不怎么看得上蒋先生,她要嫁的可是一位大人物,而不是一位小侍从。
  四年过去了,曾经的小侍从成为了总司令,有资格让三小姐去看看了。
  冯程程和宋家三小姐是要好的闺蜜,这种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
  “你以前和玫龄说的那句话是巧合么?”冯程程好奇道。
  “什么话?”林子轩不解道。
  “她的姻缘啊。”冯程程解释道,“你说过‘等将来你就知道了’这句话。”
  “啊,你说那句啊,我是随口说的,她不会当真了吧。”林子轩恍然道。
  冯程程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追问。
  她还记得几年前和丈夫一起拜访孙仲山的情景,当时开门的正是那位蒋先生。
  林子轩曾说过这位蒋先生“日后富贵不可言”的话语,她以往并没有在意,现在想想确实有点奇怪,感觉有点未卜先知的意味。
  只是她并不想深究下去,那是别人家的事情。
  一个聪明的女人绝不会在这些小问题上较真,喜欢较真的女人往往生活不太如意。
  林子轩没想到宋家三小姐还记得那番戏言。
  想想也是,那么聪明的女子很容易想通这个文字游戏,不过也没什么大事,只说自己早已知道蒋先生追求她就行了,这在宋家又不是什么秘密。
  就当作是一番善意的调侃好了。
  作为朋友,林子轩在心里祝福这位三小姐,虽然不知道她和蒋先生的结合是不是真的幸福,但她的确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女子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安静下来之后,他开始写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个题目也可以解释为苏联国内的高压统治,就是过于文艺范。
  这是林子轩自己的创作。
  通过这些年的读书和写作,他的文笔有了很大进步,写一般的文章没有问题。
  内容类似于游记,从事件的起因,国内“联俄仇俄”的大讨论到前往苏联,在苏联的所见所闻等等,尽量采用客观的态度。
  这只是普通的游记,他不打算写成经典,只求内容详实,让中国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苏联。
  这一系列的文章会在《新闻报》上发表,到时候必然会惹来抨击。
  林子轩已经做好了准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用心良苦

  和后世的网络写手一样,林子轩在下笔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夹带了大量的私货。
  这就是自己写作的坏处,若是抄袭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如果在文章中不带上后世的观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比如,当他写到在克里姆林宫和苏联理论家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就顺带批判了一下苏联没有认真调查国情,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冒进思想。
  可能造成******和浮夸风的问题。
  在说道和苏联领导人托洛茨基争论农业集体化的时候,他讲了集体农业带来的大锅饭问题,农民没有了积极性。
  只有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承包制才能调动农民的主动性。
  在针对苏联的经济政策上,他认为苏联不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而应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和私有制互为补充。
  还要实行改革开放,引进西方资本,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剩下的共同富裕。
  当然,同时要注意贫富差距不能过大,警惕滋生贪污**。
  越往后写,林子轩发觉这篇游记越是怪异,这不像是游记,倒像是一篇经济论文了。
  其实,这样写也很合理。
  由于林子轩的文名太盛,很多人都忽略了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个学经济的人发表经济方面的论述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想了想,不打算改了。反正这些事情以后会发生的,就当是提前预警了。
  希望以后的人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林子轩还谈到了苏联严格的审查制度。
  苏联书报检查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各种书报文献出版物到讲稿、报告、展品、无线电广播、各种演出活动、广告、音乐录像制品、甚至境外邮件,无一不查。
  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言。
  苏联文学的套路化和僵化思维严重。创新的作品和批评当局的作品都会被禁止出版。
  他讲了扎米亚京的遭遇,谈到了1922年苏联把知识分子驱逐出境的事件。
  和中国目前还算宽松的政治环境相比,苏联无疑就是高压统治。
  张座霖在北平杀害记者教授,正好被林子轩拿来做例子。
  所谓的理想国度苏联和此时的北平类似,是黑暗的世界,没有言论自由可言。
  他谈论了苏联对青年的影响,青年人被洗刷了思想,容不下其他言论和观点。
  这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可以说成了大杂烩,既有沿途所见所闻。也有对苏联当局的批判,还有对政治经济的论述。
  到最后,连林子轩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不过他还没忘记断言苏联的模式最终会破产。
  等到苏联解体的那一天,就会有人称赞他眼光独特,思维超前。
  这正是对穿越者最好的评价。
  和徐至摩在《欧游漫录》中的主观感受不同,林子轩的游记掺杂了更多理论性的东西。
  他所写的某些经济方面的理论在后世都被证明过,虽然在这个时代还无法证明,但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一大堆经济名词面前。普通读者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所以,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中国。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还有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对林子轩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想要从中找到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是较为理智的人。
  有些人不去研究其中的问题。也不怎么看内容,只要看到是黑苏联的便猛烈抨击。
  还有人会寻找林子轩文章中的漏洞。有理有据的进行批判。
  他们找来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来批驳林子轩提出的经济理论。
  他们认为林子轩的说法没有依据,也没办法证明。只是一种空想。
  林子轩自己心里清楚,他提出的这些理论过于超前了,马克思主义中没有,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才能得出结论。
  他不想和这些人辩驳,只是为以后做出提醒。
  或许,很多年后,他的这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恰恰因为这些经济理论成为一本经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