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大文豪-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觉得写这本小说的作者要么心理变态,要么就是有被害妄想症。
  一般人谁会想到这种故事情节,只是从科幻小说的角度而言,这种背景设定还真是出人意料。新意十足。
  书稿有十几万字,今天怕是看不完了。他准备带回家继续看。
  这可是以前没有的事情,对于新人作家的书稿。他能够忍着看到三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下班之后,科尔没有去华尔街附近的酒吧打听金融市场的消息,而是直接返回家里,匆匆吃了晚饭,躺在床上继续看小说。
  这一看就到了午夜时分。
  他看完小说,也弄明白了故事中的一些要点,比如那盘电影胶片。
  这本小说中存在两个世界,在现实世界中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而在电影胶片中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胜利了。
  是什么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科尔回忆了一下书中的情节。
  似乎是因为1933年美国当选的罗斯福总统被枪杀了。然后美国一直没有从经济萧条中恢复过来,实行了保守的孤立主义政策,没有和欧洲大陆结盟,导致欧洲大陆沦陷。
  他不认识这位未来的罗斯福总统,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这可能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包括丘吉尔和希特勒他都没有印象。
  此时的希特勒刚刚出狱,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丘吉尔被任命为英国的财政大臣,只是这家伙带兵打仗还行,对金融是一窍不通。成为了英国金融界的笑柄。
  科尔只是美国的一名普通人,并不热心政治。
  而且,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信息交流滞后,不像后世看看电视新闻。或者到网上搜搜就能知道各个国家发生的大事小情。
  所以,他以为这只是一本具有创意的科幻小说。
  他决定明天把这本小说推荐给主编,小说的文笔虽然不怎么样。或者说比较差,但就凭着这个设定也有出版的机会。
  文笔的话可以修改。创新值得鼓励。
  他放下书稿,关上灯。躺在床上,准备休息。
  但小说中的情节一直在他脑子里打转,一想起未来那种恐怖的氛围,他就毛骨悚然。
  科尔起身,来到窗前,望着窗外纽约市的万家灯火,回想着书中这座城市被德国人统治的画面,处处都是冒着黑烟的焚烧炉。
  纳粹德国为了使人类的后代更为健康,把所有身患疾病的人都统统处死。
  他们还对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施行了种族灭绝政策。
  那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科尔如此想到。
  第二天,科尔来到出版社,为《高堡奇人》这部小说写了评语。
  其中充满了溢美之词,他甚至认为这本小说因为成功描写了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从而成为科幻小说的经典。
  主编看到科尔的评语,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他了解科尔这个人,科尔的阅读兴趣和市场一向是背道而驰,也就是说科尔看重的书稿都是小众图书,受众面不广。
  何况科幻小说更是小众中的小众,经典那里有那么容易写出来。
  主编从科尔的介绍中大概了解了书籍的内容,写了未来世界日本和德国瓜分了美国,这种设定不容易被美国读者接受。
  谁愿意看自己的国家被人占领啊,读者又没有受虐倾向。
  看来科尔还是一如既往的看重这种没有市场潜力的图书,或许他并不适合出版行业。
  主编随手把书稿和评语丢进垃圾桶里,拿出科尔前几天递交的辞职信,在上面签了名字。
  科尔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高堡奇人》失去了一次被出版的机会。
  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什么想法,在出版社这种事情早已习以为常,只是为那本书的作者感到惋惜,希望其他出版社能有人看好那本书。
  科尔离开了出版社,投身到了如火如荼的金融行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在华尔街摸爬滚打,成功过,也失败过,最终赚取了数百万美元,成就了财富神话。
  1929年,成为富翁的他在午夜梦回时突然想起几年前看过的那本科幻小说。
  据说这一年美国经济会陷入大萧条。
  科尔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把资金撤出了金融市场,从而在股市大崩盘之前脱身而出。
  经历了这次的劫后重生,他已经分不清那本书中的记载是巧合还是预言了。
  这时候,他把目光转到了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身上,如果那本书写的是真的,那么这位罗斯福先生会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
  要不要赌一把呢?
  在金融市场中浮沉多年,科尔深知投资的重要性,有什么比投资未来总统更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呢,就算书中写的是假的,也值得冒险一次。
  此时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寻求州长连任,科尔带着全部资产全力支持罗斯福。
  在经济陷入大萧条的美国,科尔成为罗斯福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最大助力,两人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三年后,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科尔被媒体称为美国总统最信赖的那个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稿的不同命运

  林子轩这次来到美国一共带了三十本《高堡奇人》的书稿。
  他在中国的时候就把原稿和排版的大样给烧掉了,连印刷厂相关的稿纸和油墨一起处理,务必不留下任何痕迹。
  也就是说,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三十本书稿了。
  他取出十八本邮寄往美国各大城市的十八家出版社。
  剩下的分为英国五本,苏联三本,日本二本,德国一本,中国一本。
  这是因为他写作用的是英文,在英语系国家最容易出版,所以他把主要希望放在了美国和英国,至于苏联和日本等国,只是一种尝试。
  这些书稿在各个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在美国的十八家出版社里,有十家没有过初选,直接在助理编辑手中出局了。
  并不是每一位助理编辑都喜欢科幻小说,也不是所有的助理编辑都会认真看书稿。
  有人看了开头,觉得文笔不行就放弃了,有人觉得科幻小说没前途就懒得看了,还有人因为心情不好,或者有急事,连看都没看就扔进了垃圾桶。
  这种事情在出版社并不少见。
  有八家出版社的主编看到了《高堡奇人》,其中六家主编给否决了。
  理由大多是没有市场潜力,设定哗众取宠,读者接受度不高,总之就是各种不看好。
  由此可见,新人作家想要投稿成功是多么的困难。
  戈尔丁的《蝇王》可是被二十家出版社拒绝之后,才能最终出版。
  最后两家出版社觉得书稿还行,关键是林子轩的那个声明起到了作用。不要稿费和版税,可以随意出版。
  其中一家出版社想让书稿的作者自费出版。还给林子轩写了封信。
  林子轩留下的地址是假地址,自然收不到信件。
  这家出版社就不了了之了。出版书籍也需要成本,出版社不愿意为新人作家浪费资源。
  唯一剩下的那家出版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印刷了一千册《高堡奇人》,可惜在印刷好后印刷厂的仓库意外起火,书籍付之一炬。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堡奇人》在美国就没有影响力了。
  一家出版社清理废弃的书稿,垃圾车把书稿送到垃圾回收站,在垃圾回收站的一位工作人员无所事事,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稿看了起来。
  几年后,此人在美国创建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教派。
  他把《高堡奇人》当成了预言书。并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上帝想要拯救世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上帝给了这个世界两种不同的未来,把选择权交到了人类手里。
  是获得拯救还是走向毁灭,都在人类的一念之间。
  他以为所谓的城堡就是上帝居住的天堂,而高堡奇人指的就是上帝本人。
  他的这个理论得到了不少狂热基督徒的支持,很多基督徒认为这是上帝存在的证据。
  在寄往英国的五本书稿中有四本被出版社放弃,最后一家出版社属于激进势力。
  他们觉得这本科幻小说对德国纳粹主义进行了夸张而辛辣的讽刺,还有其中对丘吉尔的描写。虽然不多,却把丘吉尔当做了一位独裁者。
  英国人比较了解德国国内的状况,知道有这么一种思潮。
  在这个时代,希特勒提出的纳粹主义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他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概念。
  至于英国的财政大臣丘吉尔投靠了保守派,并不受到激进派的待见。
  所以,这家出版社准备出版《高堡奇人》。
  让人没想到的是正赶上1926年的英国大罢工。
  1926年。英国职工总会因矿工薪资问题宣布举行全国大罢工,丘吉尔在罢工中采取强硬立场。还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
  因为印刷工人也加入到罢工行列中,报纸无法出版。丘吉尔下令由政府发行《英国公报》。
  正是在这次罢工中,那家正准备印刷《高堡奇人》的印刷厂被搜查,《高堡奇人》的书稿也在搜查中不翼而飞。
  邮寄到苏联的三本书稿经过了严格的审查程序。
  在1925年,美国和苏联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虽然苏联在1922年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但一直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直到1933年美国才承认苏联,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所以,对寄往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物品美国政府部门审查的较为严格。
  他们最终没有没收这三本书稿,毕竟美国法律上有言论自由的条款,一本科幻小说并不能成为犯罪的证明。
  这三本书稿进入了苏联境内。
  苏联对于来自美国的物品更要严格审查,以防有煽动性的宣传文字,为此他们配备有精通英文的工作人员。
  当这位苏联人看到书稿中苏联被德国攻占,德国在苏联施行种族灭绝政策,而伟大领袖斯大林被杀害的时候,吓得浑身发抖。
  这是对伟大领袖的恶毒攻击,这是对苏联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这是一次西方国家恶意的挑衅行为,这种书籍一定要就地销毁。
  这就是《高堡奇人》在苏联的下场。
  在日本,有两家出版社收到了书稿。
  对于从美国邮寄来的书稿,日本出版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派人进行翻译,书稿中日本和德国明显是反派角色,残忍恶毒,泯灭人性。
  但这个设定让日本人颇为感兴趣,德国和日本瓜分全世界,这是日本人的野望。
  只是这样出版好么?
  对待弱者,他们一向张狂,而对待强者,却会小心谨慎。
  面对西方国家,日本出版社要考虑出版这本书的后果,虽然这是美国人写的,但公然出版这本书,会不会让美国政府以为日本有侵略美国的打算。
  过早的暴露自身的野心不是明智之举。
  出版社把书稿交给了日本政府的文化审查部门,等待着回信,却没有了下文。
  寄往德国的书稿因为那家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一直被冷藏,直到几年后才被一名犹太人发现,那时候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炙手可热的人物。
  那位犹太人起先并不相信书中的内容,没有当回事,然而事实让他悔恨不已。
  那本书稿被犹太人团体偷偷保存下来,故事内容被犹太人口口相传。
  几十年后,高堡奇人的故事在犹太人群体中成为了一种传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寻找失落的世界

  位于中国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同样收到了书稿。
  有美国作家向中国出版社投稿,这让商务印书馆感到无上的荣耀,这说明商务印书馆被西方社会熟知,在世界上有了知名度。
  这绝对是值得炫耀的好事,说出去也倍有面子。
  这件事引起了商务印书馆高层的重视,下达了要认真对待的指示,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让外国作家觉得咱们中国的出版社不专业。
  商务印书馆内部就有编译所,专门翻译外国的书籍。
  他们抽调了一批精通外语的人才,组成攻坚小组,加班加点的翻译书稿,力求做到忠实于原著,不能有丝毫的疏漏。
  但随着翻译的进行,他们颇为疑惑。
  怎么这位外国作家的英语水平这么烂啊,连我这种自学成才的都看不上眼。
  有人就询问有过到西洋留学经历的同事,是不是外国人的英语都是这种水平,那位留洋归来的高材生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如何解释。
  他要是说外国人不都是这种水平,那不是贬低这位美国作家的写作能力么?
  这可是商务印书馆高层交代下来的任务,领导非常的重视,他这么说就是打脸啊。
  他如果说外国人都是这种水平,那还留洋干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