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子为的众人悄悄后退一步,生怕被皇帝点名,那可是灾区啊,搞不好遇到暴民有去无回。
于是乎,关于派谁赈灾的问题,在整个金銮殿上讨论了整整一天。
等赈灾粮饷准备完好,又是两天时间。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县令头愁白了。
单凭临沂的那点存粮,面对震后流离失所的百姓,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怎么搞的?上边怎么还不来人?温师爷,赶紧催一下。”
“大人,已经催过了,说赈灾粮饷已经在路上了。”
周县令拍案而起!
第二百六十一章 柳清溪的大名
“什么在路上?在路上在路上,加急送出去四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知府大人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就近派人过来?等京城的人等到什么时候?”
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周县令想骂娘,一个个的遇到事儿推三阻四,非要等朝廷下令之后才能开仓赈粮,什么道理?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个个死守规矩,县衙的官兵全部派了出去,依旧杯水车薪。
“大人慎言!”温师爷连忙关上门阻止周县令过激的话语。
隔墙有耳,官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有些事情不得不防。
周县令自知失言,不再言语,许久之后问道:“官兵有什么回馈没有?”
“大人,道路阻塞,咱们的人只能慢慢疏通,即使人能过去,咱们的救灾物资也送不过去。”
之后,两人愁眉苦脸,这可怎么办?真应了那句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这句话。
“不行,组织人手救援,官兵们全部过去,没有受伤之人组队前去。”
时间就是生命,再这么拖下去,伤亡会更加惨重。
就在周县令展开吐火如荼的救援之时,朝廷的救灾物资以及省城派来的人员还在路上晃晃悠悠。
意识到这个事实,他们不得不靠自己,虽然官兵对于诺达的临沂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又是三天时间过去,临沂的官兵越深入震源,而此时,十里铺火爆的干劲儿和冲劲儿吸引了众多人围观。
好在村子距离大山有一段距离,山石崩塌没有砸到人,否则伤亡会更加严重。
张五梁像猴子一样被其他几个村子的村长围在中间:“张老弟啊,你这回可要帮帮俺们。”
“是啊是啊,你看朝廷指不定啥时候才能来,咱们自己村,只有你这儿伤亡最小,房子都开始建造了,俺们没法子才来找你。”宋家村的村长道。
杨家村村长接着说:“俺看你们这没多少人受伤,你不知道,俺们村死了十来个了!”
说到这里,这位老村长眼角不自主流下浑浊的泪水,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他面前一点点消失。
扒出来的时候有的已经面目全非,而有的最后只来得及跟亲人说两句一眼。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渐渐闭上眼睛,对亲人的留恋,对生命的渴望。。。。。。
剩下一个个孤儿寡母,嗷嗷待哺的孩儿,白苍苍的老人。
这些村长真的没办法了。
虽然是村里的领导,但平日他们哪有遇到过如此严重的事件,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就在这个时候,就在大家渐渐绝望的时候,十里铺热火朝天的场面令他们震惊。
听到消息之后,他们仿佛看到了最后的希望。
成群结队的往十里铺聚集,平日关系好或是坏,交集多或是少,这一刻,根本顾不上什么面子问题,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
张五梁被大家吵得没办法,中气十足的吼了两句:“先别吵吵,慢慢来。”
“咋慢慢来啊,慢慢来可都没命了,这回你一定得帮忙,以后俺们都听你的。”
此时,他们俨然将十里铺看做附近十里八村的老大,张五梁完全可以统领他们。
摆摆手,过了一刻钟,场面才渐渐安静下来:“俺知道你们着急,可是你看看俺们村,可不都是大家伙一起干活,这个时候必须团结,团结才是力量。”
“不说别的,村里肯定有没受伤的吧?手上的赶紧找大夫治,没受伤的干活重建房子,一时半会儿朝廷的人进不来咱们也出不去,只能慢慢来知道吗?”
“能去上山寻点止血的药材就去,这些时日少不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渐渐地,大家心里不那么慌张了,不像之前那么绝望,而仿照十里铺的安排方法,好像他们那里也是可以实行的。
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庆幸麦子过几天才成熟了,如若不然,熟透的麦子一旦倒伏,麦粒散落一地,更是不好收拾。
现在虽然遭灾,但好歹有些收成,不至于干饿着,就算喝的汤稀点,好歹不是颗粒无收。
这一刻,各个村子异常的团结,平日什么抢水啊,村子之间的矛盾啊,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全都放下了。
什么能比得上命重要呢?过往的矛盾,过往的恩怨随之消散。
“那五粮老弟,俺们能不能搁你这儿看看?看看大家伙都怎么干的,俺们回去好尽快安排。”
“没问题,走吧,俺带你们看去。”张五梁乐意之至。
毕竟是乡邻,能帮忙的尽量帮。
于是以张五梁为的十几个人,从十里铺南边走向北边,所过之处,人们无一不在忙碌,有平整场地的,有准备土料或者挖土的,就连小孩子都忙着割草。
忙忙碌碌的景象完全不像遭受灾难之人,大多数人心里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此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垮了个篮子跑过来:“村长爷爷,俺割草了!”
张五梁慈爱的摸摸小家伙的脑袋:“石娃子真厉害,能帮你娘干活了。”
小家伙得到长辈的夸奖,满是泥土的脸上荡起一抹纯真的笑容,笑嘻嘻的跑着回家去了。
对于这个石娃子,张五梁既心疼又心酸,孤儿寡母生活本就艰难,遇到这样的事儿更是难熬。
家里就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田寡妇天不亮就去地里收拾庄稼,晚上天黑了还不回去,没日没夜的干。
有啥办法呢?没个壮劳力只能自己拼命干活。
就这家里的房子还要靠村里人帮忙呢。田寡妇是个有骨气的,就像这自己快点干完,回头帮大家伙干,好歹出把子力气。
村长每次劝说都没用,就是个执拗脾气,索性随她去了,好在唯一的儿子张石娃被教育的不错,将来长大一些就好了。
此情此景看在其他村长眼中,不禁感叹氛围的不同,怪不得人十里铺日子越过越红火,都是有理由的。
最后,张五梁送几人离开,并保证以后有能帮得到的地方肯定尽量帮。
恰好柳清溪的房子在村口,经过的时候随口和张五梁打了声招呼。
这下子引起了各位村长的注意,他们只剩目瞪口呆傻傻的表情。
第二百六十二章 使命感
“五粮老弟,这位就是柳姑娘?地动中盖的房子都没塌的那个?”
疑惑的不止开口问的这一人,不过他代替大家将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张五梁挺直胸膛,脸上带着微笑,黝黑中带着的皱纹都仿佛盛开的花朵:“可不是嘛,这位就是柳姑娘。”
嘶~~~以前他们只听说过柳清溪,从来没见过。
一是自家不盖房子不需要,而是觉得人们将这个小姑娘神话了,哪有那么厉害的人啊,再说了,盖出来的房子也看不出来好坏啊。
但是一场地动,事实胜于雄辩,十里铺和三合村完好无损的房子说明了一切。
此时这两个村子的人不得不庆幸,幸亏当时盖房子选了柳清溪。
至于其他村子,由柳清溪出面盖的房子少了许多,自然保存下来的就不多。
现在看到真人,十四岁的少女,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两只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对着人笑的时候露出两个小酒窝。
“各位叔叔伯伯好。”清脆的声音如黄鹂般动听。
“哎!柳姑娘好。”几个人可不敢仗着身份年龄托大。
这小姑娘可是个厉害人物:“那个啥,俺们盖房子还要麻烦柳姑娘指导。”
“是啊是啊,柳姑娘您能不能多去俺们那转悠转悠?”
几个年过中年的汉子希冀的看着柳清溪,眼神中的渴望以及小心翼翼的肢体动作让柳清溪鼻头一酸。
血淋淋的一幕幕仿佛出现在面前,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无比渺小,此时此刻,她怎能拒绝?也不可能拒绝!
她要带领大家重建家园!这一刻,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猛然迸,她生出一种天地之间唯我不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无关金钱,无关利益,只为生命的意义!
“各位叔叔伯伯放心,清溪定当全力以赴!”
得到保证,几位村长不着急了也不慌了,仿佛找到了依靠,而这个瘦削的身体,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那各位叔叔伯伯回去尽快安排大家伙干起来,回头我们十里铺派人过去指挥,这个时候,咱们只能靠自己。
朝廷的救援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你们说呢?逝者已逝,咱们应该着眼将来,活着的人好好活下去!”
“唉,有啥法子嘞,这回啊都损失惨重。”
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磨难。
话题一时间有些沉重,在场每个人都肩负重任,柳清溪深吸一口气:“叔叔伯伯,我相信咱们只要肯干,没有过不去的劫,想太多没用,重要的是好好干。”
“是啊是啊,你们都别垂头丧气的,咱这不是有法子吗?”张五梁附和。
“是是是,那成,俺们先不打扰了,回去先准备去。”
总之这一趟没白来,好歹有了点收获。
送走客人,张五梁和柳清溪对视一眼,好好干吧!
两人从对方的眼中明白来互相的意思,一时间,以张五梁和柳清溪为的施工队成为十里铺,乃至十里八村的顶梁柱。
这个时候,粮食啥的也不分彼此了,大家伙一起收获一起盖房子,好似那种理想中的共和生活。
当然,排除几家比较极品的存在。
其中就有柳家以及张二蛋两家,话说这两家人在大家伙商量一起干活的时候就诸多怨言。
“村长,这可不行啊,你看看俺们家,孩子们年纪大了,一个个都是壮小伙,再看看那些人家,统共才几个壮劳力?俺们亏了!”
王氏嚷嚷的声音那个大啊:“再说了,俺们家房子好着呢,不用盖不用修,你们该咋地咋地,反正别算上俺们。”
此时,王氏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又来了,话说得亏当时万家给的银子,他们直接盖了青砖瓦房,地动中结实着呢。
张五梁无言以对,王氏说的是事实,难得村里有两座砖瓦房,确实没问题。
“行了,你们慢慢干吧,俺们就先走了。”说完王氏扬长而去。
而张二蛋呢?那就是一个光想着占便宜不想出力气的主儿。
“哎呦,村长,不行了不行了,俺腿疼腰疼胳膊疼,哎呦!头还疼,不成,俺这会儿干不了活。”他装的那叫一有模有样。
“要不你们帮俺修修房子?”
当时张五梁那个生气啊,皱着眉头不耐烦的把人轰走:“你们这几家想干啥干啥,以后有事儿别找俺。”
人都是自私的,即使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要想将所有人的力量积聚在一起也不容易,最后采取自愿的原则。
不愿意和大家伙一起干的自动提出来,愿意的就留下。
所以十里铺热闹非凡的场面只是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在自己慢慢重修房子。
“村长伯伯,走吧,咱们去杨家。”
张五梁点头,有些事情还必须以后杨奕辰这个举人老爷。
并且这个少年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人最大的惊喜,提出最合理的建议。
杨家宅院
震后主子下人全都搬回家中,把散乱一地的桌椅板凳以及锅碗瓢盆收拾干净利索,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因为杨家宅院建造的时候全部采用最优质最坚固的材料,那你抵抗这次地震也不稀奇。
柳清溪张五梁两人到来的时候,温氏正和儿子商量接下来的打算。
得知消息,母子两个立刻起身迎接:“村长,清溪,你们来了,快进屋坐,我和辰儿正在说这个事儿呢。”
“劳烦杨夫人杨举人了。”起初来杨家手足无措的他已然无踪影,随之而来的是一位有能力有担当又自信的村长。
“哪里,我和辰儿住在村里,没少给您添麻烦呢。”
“不管咋样,先谢谢您。”张五梁恭恭敬敬鞠了个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