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少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少穿越记-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哀伤惨痛,莫可承受,乃至少年白发,此知己之痛,挚友之悲矣,痛彻于心,他人莫以知,而至于谬误,殊可叹息。
  ??????”
  …………………………………………节选自《民国回忆录?军政篇》
  “???,南京死战初,王帅闭南京,刘帅震怖,急切电至南京,力劝求恳几至于威吓胁迫,王帅乃回电佯许之,刘帅始稍安。后南京电俱无消息,以为离京远行。一日半夜恸哭而醒,惨淡悲戚,恍惚谓左右:君达来别。终夜不眠,竟日忧惧。及至消息传来,惨然咳血,恍惚难信,曰:君达竟骗吾,君达竟骗吾。痛极无泪,惨然而笑。及出营门,昏厥倒地,旬日之内,几成枯骨。于病中处理军务,左右劝之,曰:此君达遗恨矣。君达欺吾,吾欲使其惭。???”
  —————————节选自《民国回忆录?军政篇》
  “???时丁帅重伤未愈,颅有淤血常自昏迷,专家束手,以药物维持,渐有起色,三四日偶得一醒,专家谓之意志坚强乃有此效果,而后渐渐清醒。一日梦中惊起,骇然曰:见君达濒危,吾不得动,痛彻而醒,此何兆?左右劝慰。
  直至丁帅恢复,乃得知,笑曰:此男儿本分,吾辈随其后矣。乃归军营,训练依旧。
  ???”
  ………………………………………………节选自《民国回忆录?军政篇》
  “???李帅少时豪侠,有勇武,时值领独立营于外警戒,得讯大悲,乃与景帅请假而出,潜入南京。时值南京屠杀之后月余,倭寇迫于各国压力,扶持伪政权接手占领区各城乡,屯兵胁迫。二人潜行南京,寻访王帅未果,为倭寇所查,重兵包围,李帅从容杀敌,绝无虚发,景帅先以枪支未尽意,乃拔刀砍杀,玄衣尽血如湿。二人突围出京,枪弹尽,沿途倭寇以倭国忍者追杀,俱被手刃,提倭寇头颅而归,李帅景帅豪侠,由此可见???”
  ………………………………………………节选自《民国回忆录?军政篇》
  “???风帅乃重建飞马营???”
  ………………………………………………节选自《民国回忆录?军政篇》
  

  ☆、第 131 章

  王玉桥前世是不相信人有灵魂的,虽然就心理上人人都怕鬼,但那个时代的人类讲科学,多数都不会真正相信世界上有鬼魂之类的,王玉桥前世更是典型的脑残九零后,敬天地鬼神这种事情是绝不会存在的。
  人类发展到两千年以后的科学时代,自觉站在生物链顶点,早已经横行无忌,飞天入海的时代,天地鬼神什么的算啥,于是越发的无所顾忌,过度的掠取大自然,于是生态危机,生存环境恶化,自然破坏。汶川地震仅仅是大自然打了个喷嚏,脆弱的人类就如同割麦子一样倒下,面对天地,人类的历史太短,生命太短,也许真的是“夏虫不足以语冰”了。
  但经过穿越一事,王玉桥对于灵魂还是有些相信的,但是杀的人多了,就觉得这世界上纵有鬼魂,恐怕也没用的很,死在手上的鬼要真有敢来的,自己一点也不介意再给打个魂飞魄散。
  王玉桥觉得自己敬天地就可以了,鬼神啥的,自己不就曾经是一个么?对于自己到底是转世还是穿越或者是鬼附身,王玉桥一脑袋官司,这种费神的事情想了一下就不继续想了,有这个经历,对于鬼神,就不敬的很,尤其是干的是杀人行业,这就更不在意了。
  所以如今就彻底成了杀人狂。
  王玉桥前世是一个草包傻大胆脑残太妹,飞车挂掉后空运到这个世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一枚恶少,就隐隐开始对天地敬畏,对命运和法则有了一种模糊的感觉,融入这个时代后,渐渐思想伸展,懂得了思考,于是渐渐成长起来。当然,成为智者这种高难度的事情那是绝无可能的,王玉桥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枚恶少,虽然在这个时代搏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本质上那也是被逼的,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王玉桥虽然小白,也自有一股狠性,凶悍的搏杀。
  杀啊杀啊,也不知道不眠不休多久了,炮火隆隆炸在身边,不知道多少身边的亲卫四肢不全的被炸上了天,血淋在军服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早就看不出颜色,甚至很多时候内脏血肉会落在身上,连拍落的时间都没有,身边所有人都是如此,天上不断的落下炮弹,飞机呼啸而过,枪林弹雨中王玉桥带着亲卫不断穿梭在废墟的南京,有时候和阵地上的士兵一起反击,甚至刺刀战肉搏战。
  有时候却只能带着残存的士兵撤离,更多的时候会亲手将子弹射进亲卫的头颅里,让濒死的兄弟少一些痛苦,最初的痛心到最后早已经麻木,甚至在杀敌的时候都几乎是麻木和本能,无论是子弹射进肉体还是利刃切割喉管,王玉桥压根就没有任何感触,身边的人也都如此,追随着王玉桥不休不眠的杀杀杀,一直到倒地再也不起,杀红了眼的人才会仿佛疲倦至极的吐出最后一口气,望向战友的眼神才会有一丝清明,无声无息的咽了气。
  王玉桥身边的人增了又少,少了又增,南京城里各个临时阵地都是保存弹药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被要求尽着弹药打,打完了能撤离就撤离,撤离不了就刺刀肉搏,所有人都知道,所谓死守南京,也就是死和守,不杀敌就被敌杀,简单到残酷,所以,就搏杀吧。
  王玉桥布置在南京的这些临时阵地都比较隐蔽和关键,但是倭寇对华战争的情报也极其厉害,南京的地图怕是比民国政府还要详细,对于攻破南京城最关键也最容易被狙击的地方也是反复研究,大炮对南京城进行疯狂的轰击虽然准头不大,很难对到处分布的临时阵地起摧毁作用,但是飞机的侦查和扔炸弹对于这些临时阵地的破坏就比较大了,有时候一阵炸弹就能将临时阵地全部破坏。
  虽然有不错的隐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半个多月的轰炸和侦查,南京阵地破坏得很厉害,到底也只是临时阵地,比起严格正规的阵地还是差的太远,但这已经是王玉桥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南京城外的阵地在抵抗了半个月后全面陷落,南京城的大炮也全部打残,撤进南京城的临时阵地里就决定巷战了。占据着地利,优势地形都被用来做临时阵地,存放着弹药,大小不一,南京城四面被分成四个战区,由四名高级军官指挥着,在倭寇攻陷了南京四面城门后进行顽强抵抗,而王玉桥就率领着精锐亲卫营作为策应,及时回援危机。
  到了后来,就算有地利之便,但面对优势兵力,败局已定,所争得不过是时间和消耗,雨花台先被攻破,刺刀肉搏战之后,军人全部殉国。之后,倭寇推进渐渐缓,局势却尤其惨烈,倭寇先以重炮轰击,再以冲锋,守军炮火支援无力,以枪支对重炮,再尖锐的阵地也无可抵抗,很多军人还未等倭寇进入射程就被炸成了齑粉,血肉横飞,到处是断肢残躯。
  一直到倭寇的飞机大炮的弹药也跟不上了,不可避免的开始阵地冲锋和攻击,这种一面倒的危局才算扳回,有的阵地甚至能坚守十天,直至弹药尽,和敌寇进行阵地搏杀乃至战到最后一个人死。这种顽强悍勇的风格实在不像倭寇印象中的中国军人,倭寇的震惊尤甚,对此进行研究,对于随云军这种风格忌惮尤深,这是后话。
  历史以来,中国将士对于守城战是积累丰富,历史上很多名将都是善守城的,甚至有守城守一年的,自古以来,华夏面对善于游击战的外族都有着丰富的守城经验,随云对此尤其擅长,虽然枪炮时代的来临让城战这种方式变得尤其困难,但是就算飞机大炮将一个城市轰平了,说到底还是要进入这个城市才算占据,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所以最终还是要巷战,还是要人和人你死我活的死战搏杀,甚至肉搏战也比比皆是。
  这也是王玉桥在局势不妙的时候宁可选择撤进南京城的缘故,就算南京被轰炸城废墟,倭寇还是不得不进入南京进行夺取战,借助地利之便,就能拉回一些颓势。无论坚守还是偷袭,或者迂回夹击,分割包围,埋伏伏击,无所不及,差不多在后来还占据了一些上风。
  当然,战场上到底是实力决定一切,最后四面相继陷落,四位王玉桥最器重的指挥官尽皆殉国,很多阵地军人都且战且退,向王玉桥的中心指挥部退守。至于有无溃逃的,肯定是有,但死得更快,只要是百战老兵都知道军事上最普遍的道理:所有战场上,有序的退守能保全性命,溃逃唯一的结果就是死路。基本上,战场上杀敌最多的时候并非激烈交战时期,而是一面溃逃时候,那是一面倒得被杀戮。两军激战的战果从来都不如溃败时候的收割人命。
  随云军被称为华夏第一战力的原因,除了本身战力极强外,最有别于其他军队的就是这退守有序,极少出现溃败时候,这就保证了绝没有给敌人单方面杀戮的机会,尤其是百战老兵,甚至能在受伤之后断后还能活下来,这是具有军事素质和不具有军事素质的军队之间的最大区别。
  而王玉桥留下的士兵就算本身不是随云军,但是在随云老兵的带领下,在战火的洗礼下,俨然都是百战之兵了,尤其到最后向王玉桥指挥地点且战且退的,几乎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能在这么惨厉的战斗中活下来的,都是人雄,尽皆加入了王玉桥的亲卫营,在地利掩护下,对倭寇的杀伤力极大。
  但王玉桥终究是凡人,不是军神,率领的军人纵然悍勇,终究是血肉之躯,几日夜后,鲜血铺就的道路上,王玉桥带着最后的残部撤进了最后的阵地………总统府,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已经疲惫不堪,甚至有人刚一坐下,就再也没有起来,而王玉桥也已经到了精神疲惫的极点,心里也隐约的明白,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王玉桥心想,这次要是死,怕就是死透了,穿越啥的,估计就不会再有了。但不管咋样,她也无憾了,大概,这也是李正戍宁可选择殉了这南京的原因吧。生为此来,死也为此。
  打起精神,布置了一下后,轮流休息,休息的人一倒下就呼呼入睡,枪炮炸弹也不能阻止好眠,王玉桥一下就趴在冰冷的掩体上睡着了,直到杀声逼近,亲卫将她推醒,然后本能的举枪射杀,这个时候才觉得肌肉和手指撕裂的疼,身体近乎僵硬,骂了一声,活动了一下,打退倭寇一次试探性的攻击,这时才发现身边也仅有寥寥的几十人了。
  到了绝境,大家反而精神奕奕,神态自若的在交战间隙说笑起来,视死如归这种大义凛然的用词显然不大合适,亡命之徒倒都能沾点边,这个时候就有人问王玉桥:“大帅,我们都是当兵吃饷的,卖了这条命没啥。大帅怎么也想不开,非要死守南京送命?”
  王玉桥挂着暂代司令,但手下都不肯称呼司令,于是就以大帅称呼,前者是官职,后者是敬仰,经过这些日子的同生共死,王大少颇受爱戴敬仰。军中多悍卒,王大少的莽勇悍厉的愣头青风格颇受追捧。军中是一个推重个人勇武的地方,比起谋略,更欣赏勇士,所以三国时代,吕布能被虎狼之士追随,这是很多智将无法相比的。
  王玉桥笑了笑,黑黑的脸上再不见半点美人色,亮如星辰的眸子也疲倦而血丝红肿,笑容却璀璨如火:“我问你,本来石指挥要我们撤离南京,我没这么干,让这么多人陪我一起送命,大家是不是怨恨我这个决定?”众人哄笑:“操,这个时候说这话不是操蛋么?一点诚意都没有。”一个军官倒是认真的问:“那大帅为何要这么决定呢?明知道南京守不住,还要来送命?”
  另一个壮汉摸摸脑袋:“是哈,大帅,我们这些吃饷的都是蚂蚁一样的不值钱,可你不同啊,有大功有后台,去了成都那就是位高权重,吃香喝辣,我琢磨着,就算总统也得让你几分的吧?咋就这么想不开呢?说实在的,一开始大家确实有怨气的,谁不想好好活下去啊。不过既然连大帅你都不怕死,咱们还有啥可说的?跟大帅一起死就是了,这世道,可不就这样。”
  王玉桥擦着枪,仔细的将子弹按进去,用衣袖擦去枪柄上的血,但那衣袖本都是黑红带着血块的,被冷风吹得僵硬,擦也擦不干净,索性放下枪,看了看众人:“你们知道这城是守不住的,所以政府迁了,要说我们守城断后,之前灭了倭寇先遣部队的时候也算是完成了,我们那时撤离其实也算功德圆满。实在不必非要死在南京。”
  众人皆点头称是,王玉桥疲倦的靠在掩体上,拿过旁边一个正抽着的烟,狠狠的吸了一口,吐出一口浊气,狠狠的说:“自甲午战争以来,我华夏对倭寇就一直退让妥协撤离战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议,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乃至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