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少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少穿越记-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俊卿对于王玉桥不肯接丁云可回南京也无异议,南京将会有战争,这里不会再是天堂。
  平津战役中,随云军第一军军长丁云可在后来越来越严酷的守城战中亲上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差不多控制和协助控制了整个战局,到了最后倭寇增援越多,飞机大炮不计代价,而很多阵地已经弹尽粮绝,变成了肉搏战,中国军队和倭寇到最后都开始了刺刀战,很多阵地失去联络,随后失守。丁云可也多次遇险,始终率领军队死战不退,一直到后来指挥部被暴露,飞机大炮雨点一般把炸弹炮弹泻落在指挥部方圆几里处,警卫连为保护指挥部几乎全部牺牲,丁云可受重伤,参谋长刘家骏轻伤,参谋人员或死或伤,刘家骏在局势难挽的时候被迫下令撤退。此时随云军几乎死伤殆尽。
  刘家骏率随云残部断后,中国军队撤出北平。做为断后的部队,随云军虽然是残部,却做得极好,在此时候再次体现了随云军的军事素质,几乎每个剩下的军人都是最适应战场的老兵和军官,依托地势,边退边战,不单使得各路撤退的中国军队没有在撤退中被击溃,而且有力的遏制了倭寇追击,甚至还小小的反击胜利几次。自身损失并不大,当然这不大是指撤退后的,之前的平津战役,随云军四万人又陆续征兵四万多人,八万人到离开北平后只剩下九千多人,还多有伤员。
  不管怎样,虽然平津战役败了,但是随云军的威名也令倭寇忌惮,自此对随云军的重视更高过对民国政府嫡系部队,派了大量的密探间谍特务等等对有关随云军的情报进行重点研究。抗战胜利后这些资料被接管,各国后来的军事研究者震惊的得出这个一向以为封建腐朽的随云军,居然有着和各国最精锐的现代国家军队极为接近的特点,甚至就各种数据来看,比之此时世界堪称第一的德国军队也不逊色,尤其是其中文化普及率堪称世界先进,随云军第一第二军的普遍军事素质跻身于世界先进军种,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这是个怪物!他们怎么可能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出现?这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后世很多国家的军事研究人员都会这么惊讶,因为军队是国家的利刃,也是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习俗文化等等方面的镜子,就像一个农民不可能拿一把骑士剑,一个贵妇也不会用大碗喝水一样,一个封建习俗极其浓厚的国家,不可能出现一个具有现代国家军种的军队。
  虽然民国具有现代国家的雏形,但是作为一个名义上的统一国家实际上军阀割据,它就算拥有现代装备的军队,有着黄埔军校,吸收外国军制和教官以及军事理念,但军队的整体还是无法成为真正的现代军队,虽然比军阀军队精锐一些,但依旧有着封建军队向现代军队转变时候的生硬,这不是军制改革就能做到的,而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因素糅合而成的。
  就像王玉桥前世的中国军队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军队的区别,那是国家氛围决定的,军队是国家利器,就免不了带着国家意识。
  而随云军却有着和所有军阀军队民国军队完全不同的特色,这种谜题引起了后世很多军事研究者的好奇,视为最违和的军事现象,一个被视为最封建余孽的军队却有着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理念和素质的军队,后来随云军被后世军事爱好者称为“披着羊皮的狼”,随云军也成为扮猪吃老虎的军事代名词。
  也有国际研究人士认为这其实并不违和,很符合东方哲学里深藏不露的风格,国际军事学家将这种风格的军队划定为东方式军事学派,和名为西方式军事学派的军事研究相对,其中包括各种东方古代近代战争案例,和西方战争案例相对,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东方军事系统,由此,东方式和西方式军事系统就被划分了出来,东方式战争艺术就被称为优雅的军事艺术。
  很多研究人员对随云武校和随云军城风格进行过研究后,又结合华夏自古以来的战争历史和各代名将军制,最终得出随云军的出现并非偶然,这是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决定的,就像华夏的文字文明一样,几千年完善完整的发展保存着,和任何国家都不同,华夏的历史是乱世盛世交替着,改朝换代和异族侵略融合司空见惯,导致了军事艺术极为完善。
  这样的历史氛围里,军事发展水到渠成,随云军也不过是东方军事发展的一个必然。汉代有卫霍李,隋唐演义里也是军事大展台,宋朝有杨家将岳家军,明朝有戚家军,民国有一个随云军也是很正常的,这些军队都有着相似的理念,所以随云军的出现,并不出乎意料。这是东方式军事文化的结晶。
  东方军事认为“兵者,诡道也”,借用天时地利人和为依托,有着三十六计为技巧手段,讲究将为军之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独立性,禁止军队为内部政治势力服务的特色,从而形成不受国家形式所限的军事风格,自古以来,华夏军人都很少参与政治斗争的。而其中东方式军事艺术擅长奇兵突起,以少胜多,以计胜力等等,世界名将都对此极为推崇,视为最完美的艺术。
  当然,和平主义者对这些战争狂人极为憎恨,此为后话。
  目送美女远去,王大少一转头,就看到石俊卿同学从晨光小径中走来,温和优雅,带着淡淡的笑意停在那里,身披着大衣,风华如松如玉,看着他:“玉桥,一起吃早餐去!今天有郑伯新想的蟹黄蒸饺和新粥。”
  王大少顿时忘记了考虑遗嘱啥的,眼睛亮起来:“好,我换衣服!”兴冲冲奔去。
  石俊卿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微微垂下头,那一瞬,他居然被那双眼的亮光给晃花了眼。
  石大少在这双眼里看到了自己的惊心动魄,事实上,王大少在看到一切好处的时候,眼睛都是很亮的,比如大洋,比如美食???所以石大少的悲摧,尤其悲摧。
  爱情是盲目的,就算睿智如石俊卿,也没例外。
  

  ☆、第 118 章

  关于提交要求民国政府迁往重庆或成都的议案,鉴于近年来随云党被王大少祸害的人人喊打,由随云党去提交的话,不单不会通过,没准还被民众当成汉奸典型,虽然被扔臭鸡蛋啥的,王大少已经淡定了,但是造成反作用就不是王大少乐见的,所以王玉桥和石俊卿商议后,决定由石大少说服多个有分量的其他党派议员联名提议,然后随云党和国民党议员尽可能的赞成,如此这般。
  第一天石俊卿的说服工作不是太顺利的,这个时节,谁都不愿意当那只出头鸟,而且还是汉奸头的感觉,尤其是在政府和人民对于战争报以信心的时候,某只大佬正义凛然的对石大少叱责:“前方将士尚在浴血奋战,我等纵不能与之并肩作战,也要秉承气节,倭寇跳梁小丑,死期不远,我等堂堂华夏男儿,岂能望风而逃?”端茶送客后,愤愤对幕僚道:“随云小儿欺人太甚,老夫恨不得啐其面上。可惜石家麒麟儿居然堕落至此,令人痛惜!”众叹惋不已。
  此老最小的孙子被王大少捉进警备司令部,为了弄出爱孙,此老很是掏了一大笔银子,王大少得了便宜还一本正经的劝告祖孙两位“养不教父之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言语,然后揣着银子乐滋滋的走了,此大佬手指抖啊抖啊,嘴角抽动半天,终还是忍气吞声领着饿得两眼发花的孙子走人了,王大少照不见自家黑的无耻品格令人唾弃,由此这梁子就结下了,这个时候石俊卿去拉拢,那自然是碰一鼻子灰的。
  王大少恶狠狠的对石俊卿说:“早知道就不放那小子,现在用来要挟!”石俊卿默。
  “哼,老夫的孙子已经送出国了,你能把老夫咋样吧!”此大佬颇有一种老夫自有先见之明的愉快,捻着胡须,洋洋自得。众人默然。
  此次交锋,王大少完败。
  后此大佬确殉了南京,不过那时他已经和王大少化敌为友了,对王大少虽然还呼之为“随云小儿”,但那态度已经是慈祥的了,他殉身后简单的葬礼,还是王大少战争间隙操办的。
  有不少如此大佬这种态度的,自然也有一些道貌岸然之辈,此时训斥石俊卿很是凛然,其后上海战事转化之时,态度立刻转变,恨不得民国政府立刻迁走,那时大义凛然态度更加凛然,民国政府迁往南京事宜也多亏这些人促成,在此不表。
  自然还有很多你提议的就是我反对的,你反对的就是我赞成的一部分人,这些人就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对抗而对抗,只要能打击政敌,削弱对手,对错什么的那都是浮云啊。
  至于某些报纸以及擅长鼓动学生工人百姓的热血的派别,对随云党以及王大少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攻击批判,王大少自然也从没想过对这些虔诚而坚硬的革命教徒费啥力气去改变,这种宗教狂热在她前世的历史资料里看到了不知道多少,不仅仅有所谓严刑拷打不变节的党员,也有全民批斗时候的革命小将们,王大少觉得以自己一个凡人的力量,那是没法和神讲道理摆事实的,神给大家画了个好大的馅饼,任何阻挡大家奔向馅饼方向的行为都是反动的。
  反动的王大少对于这些革命教徒没什么好感,但只要不妨碍王大少,就可以无视。当然如果非要在反动王大少正在暴走的时节来挑衅,王大少很愿意成全他们为信仰而牺牲的伟大情操的,所以王大少的警备司令部也关押了不少人,唯一可惜的是,历史和王玉桥前世有了一些小小的区别,这些人没有成为烈士,就像王玉桥的前世,很多在抗战战场上牺牲的英灵没人提起一样。历史书上总是大书特书人民军队干掉了反动派的种种功勋和战役,对于抵抗外寇,通常一笔带过。
  王玉桥和石俊卿联合其他党派议员共同提交议案的办法遭到了失败,倒是也确实有议员愿意联手提交议案,不过石俊卿觉得这些议员那就是本质上的贪生怕死以及情报调查有着汉奸嫌疑的家伙,真和这些人联手的话,随云党在民众的心目中也就确实完了。
  虽然随云党目前的名声不大好,但老百姓也就觉得那是随云党和某些党派的政治斗争,就大节上,随云党在普通百姓心里还是好的,随云军确实围剿了某党根据地血债累累,但同时也在抗击倭寇上也强悍勇猛。王大少虽然匪性很浓,南京城里被他折腾的血雨腥风,但同时清除日本间谍扫除汉奸维持治安打击纨绔恶势力上也是颇有成效的,总之,随云党和王大少确实是杀星,可是和俺们老百姓挨不着边,俺们只要安分守己过日子,这些杀星也没把俺们怎么着,而且王司令煞好看哉哎???(此为某些大妈大婶大姐们的默默心声,可以不计)
  石俊卿觉得随云党不能和这些垃圾同流合污,王大少摸着没有胡子的下巴,若有所思:“其实不要紧吧?可以等议案通过了,再干掉他们!”石俊卿默。
  就卑鄙无耻心狠手辣来说,王大少颇有心得,石俊卿虽然走上从政这条道路,但是对于政客厚黑学还是没有学到家,就某方面来说,石俊卿更有政治家的风范而非政客特色,所谓出发点决定了高度,这其实也是李正戍看重他的原因。
  当一个人努力掌握权力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和为了私欲私利的时候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虽然政客也可以打着人民的旗帜,政治家也会蒙冤而死,但时间总会给出真相。纵然让人民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人,最后也终不能万岁。而只要真心为国家为百姓努力的人,历史会给出真相。从古到今,想要蒙蔽别人的,最后都露出真相来。
  石俊卿和王玉桥的奔走和努力并无结果,随云党的这些活动却渐渐泄露出去,这一段时间王玉桥和石俊卿的压力极大,要不是平津战役里随云军的英勇抗战功绩不可抹杀,此时随云党的汉奸党的帽子就被戴实了,饶是如此,各个报纸的批判和攻击也如狂风暴雨一般,政府内,民间里,学潮工潮,众口相传,都是随云党卖国求存民国败类这类说法,就连酒楼的说书,都开始说起了《说岳》段子,王玉桥颇似那秦桧秦丞相,石俊卿颇似那赵构赵昏君,当然,这时王丞相和石昏君还没上位,唉,等到国破家亡,北宋灭亡,南宋昏君佞臣就要祸害忠良了。那忠良,恩,自然是坚持抗日的苏党了。
  王大少郁闷之时偶然会微服听戏听书,石俊卿同学偶然作陪,这未来的昏君佞臣两只被人民的炮弹炸得两眼花花,王大少神往:“俊卿啊,你多会才能当上昏君呢?爷要等好久么?”石大少有些小悲摧:“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啊。”赵构秦桧两个名字,确实天下无人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